CN202434788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34788U
CN202434788U CN2011205601266U CN201120560126U CN202434788U CN 202434788 U CN202434788 U CN 202434788U CN 2011205601266 U CN2011205601266 U CN 2011205601266U CN 201120560126 U CN201120560126 U CN 201120560126U CN 202434788 U CN202434788 U CN 2024347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or
insulating body
metal shell
fastener
contact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6012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6012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347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347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347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空间;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一金属壳体,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其相固定,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延伸的一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水平或向下延伸的一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凸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所述电连接器固设于一电路板后,将一软性排线插入所述插接空间,所述卡合件会受到所述软性排线的推压而上升,所述卡合件不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面,使得产品占据的空间较小,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又由于所述金属壳体是通过冲裁、弯折形成所述卡合件,其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使得生产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用于电性连接一软性排线至一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010535684.7公开了一种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其具有一壳体、一接头以及重叠于所述壳体上表面并与其卡合的一外壳。所述外壳冲裁加工一体形成二弹簧片部,在所述弹簧片部上一体形成一基板卡合爪,所述基板卡合爪具有一倾斜片部及自所述倾斜片部前端向上弯折后延长的一朝上卡定片部。所述基板卡合爪在一基板插入所述基板连接用连接器内时受到所述基板的推压,而使所述基板卡合爪朝退避至上侧的方向移动。
所述倾斜片部是通过其前端缘在下表面侧滑动从而被向上推起,在所述基板插入过程中,所述基板卡合爪会受到所述基板的推压而上升,使得所述朝上卡定片部会高于所述外壳上表面。在与外部的一电子元件对应组接时,可能会刮伤所述电子元件,且使得二者组装的整体高度较高,从而占据较大的空间,不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又所述外壳的一部分冲裁加工后形成有所述弹簧片部,并通过沿着前端的一方的侧缘而朝下弯折,从而一体形成前端所述基板卡合爪,所述基板卡合爪具有所述倾斜片部及自所述倾斜片部前端向上弯折后延长的所述朝上卡定片部,由此使得所述弹簧片部和所述基板卡合爪的结构复杂,耗费原材料,使得生产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据空间小且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空间;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一金属壳体,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其相固定,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延伸的一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水平或向下延伸的一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凸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
进一步,所述凸部以打压方式形成。
进一步,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压接部中间,所述压接部与所述绝缘本体部分贴合。
进一步,所述压接部自由端边缘设有一导引面。
进一步,所述凸部靠近所述导引面的一端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压接部自由端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进一步,所述卡合件与所述金属壳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卡合件经所述金属壳体顶面冲压弯折形成。
进一步,所述凸部设有一斜面以利于导引一软性排线插入。
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卡合件设有至少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插接空间相通。  
进一步,所述金属壳体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扣合部,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扣合并焊接至一电路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所述金属壳体设有所述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延伸的所述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水平或向下延伸的所述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所述凸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
由于所述卡合件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延伸的所述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水平或向下延伸的所述压接部,在所述软性排线插入所述插接空间过程中,所述卡合件会受到所述软性排线的推压而上升,所述卡合件不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的顶面。
所述电连接器与一电子元件组接时,所述卡合件不会刮伤所述电子元件,且两者组装的整体高度降低,从而使得占据的空间较小,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又由于所述金属壳体是通过冲裁、弯折形成所述卡合件,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使得生产成本较低。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软性排线及电路板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软性排线及电路板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软性排线及电路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软性排线及电路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后插入软性排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焊接至电路板后金属壳体与软性排线卡合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电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插接空间 11
收容槽 12   容纳槽 13   侧壁 14
凸台 15   端子 2   接触部 21
固持部 22   焊接部 23   金属壳体 3
卡合件 31   倾斜部 311   压接部 312
导引面 3121   凸部 3122   抵接面 3123
斜面 3124   扣合部 312   软性排线 4
缺口 41   电路板 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电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多个端子2及盖接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一金属壳体3,用于电性连接一软性排线4至一电路板5。
请参阅图1,所述绝缘本体1呈矩形板状,其具有一插接空间11以供所述软性排线4对应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收容槽12,每一所述收容槽12与所述插接空间11部分相通。所述绝缘本体1两侧分别凹设有一容纳槽13,所述容纳槽13与所述插接空间11相通。所述绝缘本体1具有相对的二侧壁14,每一所述侧壁14朝所述插接空间11延伸设有一凸台15,所述凸台15位于所述容纳槽13中。
请参阅图1,多个所述端子2,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所述端子2插置于所述收容槽12内,且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11。所述端子2具有一接触部21、自所述接触部21延伸的一固持部22及自所述固持部22延伸的一焊接部23,所述接触部21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11。
请参阅图1,所述金属壳体3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并与其相固定,其顶面两侧分别凹设有一卡合件31,所述卡合件31对应进入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容纳槽13内进而与所述软性排线4相卡合。所述金属壳体3两侧分别向下延伸设有一扣合部32,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1扣合并焊接至所述电路板5上。所述卡合件31与所述金属壳体3一体成型,且所述卡合件31经所述金属壳体3顶面冲压弯折形成。
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卡合件31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11延伸的一倾斜部311,及自所述倾斜部311水平或向下延伸的一压接部312。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接部312自所述倾斜部311水平延伸而成。所述压接部312自由端边缘设有一导引面3121,所述导引面3121大致呈弧状。所述压接部312具有一凸部3122位于所述插接空间11,所述压接部312与所述金属壳体3顶面之间具有一纵向间距,所述纵向间距大于所述凸部3122弹性变形上升的位移量。
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凸部3122以打压方式形成,所述凸部3122靠近所述导引面3121的一端具有一抵接面3123,所述抵接面3123与所述压接部312自由端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所述凸部3122设有一斜面3124以利于导引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斜面3124在所述压接部312的延伸方向呈倾斜状。所述凸部3122位于所述压接部312中间,所述压接部312分隔于所述凸部3122两侧的底面,一侧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凸台15贴合,另一侧与所述软性排线4贴合。由此,所述卡合件31的所述压接部312能够提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输所需要的足够的正向压制力。
请参阅图1,所述电连接器100与一电子元件(未图示)组接时,所述卡合件31不会刮伤所述电子元件(未图示),且两者组装的整体高度降低,从而使得占据的空间较小,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又由于所述金属壳体3是通过冲裁、弯折形成所述卡合件31,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使得生产成本较低。
请参阅图1、图4和图6,所述软性排线4呈矩形,其两侧对应所述卡合件31分别设有一缺口41,所述凸部3122进入所述缺口41,所述抵接面3123与所述缺口41的前端缘的内侧面相抵持。
请参阅图1和图2,组装时,先将所述端子2插置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收容槽12内,所述接触部21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11,再将所述金属壳体3盖接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并与其相固定,所述扣合部32对应与所述绝缘本体1相应扣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接着将所述电连接器100放置于所述电路板5,所述金属壳体3两侧的所述扣合部32焊接至所述电路板5上,至此所述电连接器100固设于所述电路板5。然后将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插接空间11,当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至规定深度的状态下,所述端子2的所述接触部21被所述软性排线4的电性接点按压接触。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插接空间11时,通过所述软性排线4的前端缘在所述卡合件31的所述倾斜部311的下面侧滑动,从而使所述卡合件31受推压而上升。在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插接空间11的过程中,所述卡合件31不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3的顶面,即所述纵向间距大于所述凸部3122弹性变形上升的位移量。
请参阅图1和图6,所述软性排线4被插入至规定位置,所述卡合件31落入所述缺口41内与之卡合。所述卡合件31的所述凸部3122分别进入所述软性排线4的所述缺口41,所述抵接面3123与所述缺口41的前端缘的内侧面相抵持。所述压接部312分隔于所述凸部3122两侧的底面,一侧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凸台15贴合,另一侧与所述软性排线4贴合。
请参阅图6,在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插接空间11的状态下,若因某种原因而对所述软性排线4作用移除力,则所述软性排线4的所述缺口41的前端缘的内侧面与所述压接部312的所述凸部3122的所述抵接面3123接触而阻止移除。
请参阅图1和图6,在拔出所插入的所述软性排线4时,对所述软性排线4作用相当程度的移除力。所述软性排线4的所述缺口41的前端缘的内侧面与所述压接部312的所述凸部3122的所述抵接面3123脱离接触,由于所述凸部3122的所述抵接面3123与所述压接部312自由端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从而使得所述软性排线4形成可容易拔出的状态。又所述压接部312自由端边缘的所述导引面3121大致呈弧状,从而在拔出所述软性排线4时,所述卡合件31不会刮伤所述软性排线4。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下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由于所述金属壳体3设有所述卡合件31,所述卡合件31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11延伸的所述倾斜部311,及自所述倾斜部311水平或向下延伸的所述压接部312,在所述软性排线4插入所述插接空间11过程中,所述卡合件31会受到所述软性排线4的推压而上升,所述卡合件31不会高于所述金属壳体3的顶面。
2.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凸部3122位于所述压接部312中间,所述压接部312分隔于所述凸部3122两侧的底面,一侧与所述绝缘本体1的所述凸台15贴合,另一侧与所述软性排线4贴合。由此,所述卡合件31的所述压接部312能够提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输所需要的足够的正向压制力。
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与所述电子元件(未图示)组接时,所述卡合件31不会刮伤所述电子元件(未图示),且两者组装的整体高度降低,从而使得占据的空间较小,利于产品的小型化发展。
4.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卡合件31与所述金属壳体3一体成型,且所述卡合件31经所述金属壳体3顶面冲压弯折形成,即所述金属壳体3是通过冲裁、弯折形成所述卡合件31,结构简单,节省原材料,使得生产成本较低。
5.本实用新型由于所述凸部3122的所述抵接面3123与所述压接部312自由端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在拔出所插入的所述软性排线4时,所述软性排线4的所述缺口41的前端缘的内侧面与所述压接部312的所述凸部3122的所述抵接面3123脱离接触,从而使得所述软性排线4形成可容易拔出的状态。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其具有一插接空间;
多个端子,分别对应容设于所述绝缘本体且部分显露于所述插接空间;
一金属壳体,盖设于所述绝缘本体并与其相固定,所述金属壳体设有至少一卡合件,所述卡合件具有朝所述插接空间延伸的一倾斜部,及自所述倾斜部水平或向下延伸的一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具有一凸部位于所述插接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以打压方式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位于所述压接部中间,所述压接部与所述绝缘本体部分贴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部自由端边缘设有一导引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靠近所述导引面的一端具有一抵接面,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压接部自由端底面之间呈钝角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与所述金属壳体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件经所述金属壳体顶面冲压弯折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设有一斜面以利于导引一软性排线插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对应所述卡合件设有至少一容纳槽,所述容纳槽与所述插接空间相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向下延伸设有至少一扣合部,用以与所述绝缘本体扣合并焊接至一电路板上。
CN2011205601266U 2011-12-29 2011-12-29 电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47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601266U CN202434788U (zh) 2011-12-29 2011-12-29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601266U CN202434788U (zh) 2011-12-29 2011-12-29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34788U true CN202434788U (zh) 2012-09-12

Family

ID=46784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60126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34788U (zh) 2011-12-29 2011-12-29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3478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0512B2 (en) 2015-12-28 2017-10-03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ard edge connec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80512B2 (en) 2015-12-28 2017-10-03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Card edge connec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08311U (zh) 电连接器
CN203225432U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2010021012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rounding terminal having tail portion interconnected to metallic shell surrounding the connector
CN201868594U (zh) 电连接器
CN102097691B (zh) 电连接器
CN205790685U (zh) 卡缘连接器
CN293267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3800331U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CN201252186Y (zh) 卡缘连接器
CN202434788U (zh) 电连接器
CN201230107Y (zh) 电连接器
CN101807753B (zh) 卡连接器
CN203135123U (zh) 抽屉式卡连接器
CN203367571U (zh) 电连接器
US7328843B2 (en) Card reading device
CN204011821U (zh) 电子卡连接器
US20110053390A1 (en) Connector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7682158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for different size cards
CN107611671A (zh) 电连接器
CN202308498U (zh) 电池连接器组合
CN203674433U (zh) 电连接器
CN201167152Y (zh) 电连接装置
CN203747186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母端连接器、公端连接器
CN202103186U (zh) 电连接模组
CN215119297U (zh) 电子卡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12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