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24288U -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24288U
CN202424288U CN2011204983371U CN201120498337U CN202424288U CN 202424288 U CN202424288 U CN 202424288U CN 2011204983371 U CN2011204983371 U CN 2011204983371U CN 201120498337 U CN201120498337 U CN 201120498337U CN 202424288 U CN202424288 U CN 202424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nadium cell
energy
power supply
controlled end
cell elec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9833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东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Binhai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NF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NF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NFA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9833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24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24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2428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新能源供电系统和受控端,其中,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与所述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受控端供电,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和所述受控端连接,并做为后备储能电源为所述受控端供电,为所述钒电池储能,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的新能源供电源为风能和/或太阳能。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供电源不但可以通过新能源为受控端负载供电而且可以为钒电池系统进行储能,有效的保证了整套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Description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供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只是用钒电池电源替代铅酸蓄电池为受控端负荷供电,没有考虑到将绿色环保的新能源供电系统引入整套供电系统做为后备储能以解决后备能源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新能源供电系统和受控端,其中,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与所述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受控端供电,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和所述受控端连接,并做为后备储能电源为所述受控端供电,为所述钒电池储能,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的新能源供电源为风能、太阳能和/或潮汐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包括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和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与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风机发电机,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为光伏控制器和风机控制器,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所述光伏控制器构成的支路与所述风机发电机与所述风机控制器构成的支路相互并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受控端包括交流负荷受控端和直流负荷受控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交流供电源、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钒电池系统和直流转交流装置,其中,所述交流供电源与交流负载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供电,所述交流供电源与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系统和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连接,所述钒电池系统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输出端与所述钒电池系统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法拉电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钒电池系统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法拉电容和开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钒电池系统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连接的支路上和所述交流供电源、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流电源整定装置,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相互并联,在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对应整定后电流规格的直流负荷受控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为DC/DC直流转换器,所述DC/DC直流转换器可将输入的直流电源整定为24V、48V、110V、220V、330V和/或750V规格的直流电源输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为充电机,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为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供电源不但可以通过新能源为受控端负载供电而且可以为钒电池系统进行储能,有效的保证了整套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图1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和受控端,其中,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与所述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受控端供电,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和所述受控端连接,并做为后备储能电源为所述受控端供电,为所述钒电池储能,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的新能源供电源为风能和/或太阳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包括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和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与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连接,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风机发电机,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为光伏控制器和风机控制器,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所述光伏控制器构成的支路与所述风机发电机与所述风机控制器构成的支路相互并联。
所述受控端包括交流负荷受控端和直流负荷受控端。
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交流供电源、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钒电池系统和直流转交流装置,其中,所述交流供电源与交流负载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供电,所述交流供电源与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系统和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连接,所述钒电池系统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输出端与所述钒电池系统104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开关108和法拉电容107,所述法拉电容107可以起动过电保护作用,在所述钒电池系统104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法拉电容107和开关108。
在所述钒电池系统104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106连接的支路上和所述交流供电源101、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106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相互并联,在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连接有对应整定后电流规格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为DC/DC直流转换器,所述DC/DC直流转换器可将输入的直流电源整定为24V、48V、110V、220V、330V和/或750V规格的直流电源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为充电机,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为逆变器,所述交流供电源101为交流母线,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102可以是风机、水泵、电机等等需要交流电源的终端。
本实用新型钒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交流供电源101可以直接为与其连接的交流负荷受控端102供电,使交流负荷受控端102正常工作,同时,交流供电源101供给的交流电源可以通过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充电机)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转换后的直流电源通过其支路上的闭合开关108经法拉电容107为钒电池系统104进行储能,同时,经过转换后的直流电源同时会传递给电源整定装置109,通过电源整定装置109进行电源的适度整合,例如,输入到电源整定装置109前的直流电源为220V,但是直流负荷受控端106需要的正常工作电源是110V,则通过选定相应规格的电源整定装置109(DC/DC直流转换器)即可将工作电源进行整定后直接供给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当需要供给多个不同等级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工作时,即需要将不同规格的电源整定装置109(DC/DC直流转换器)相互并联,在各相互并联的电源整定装置109(DC/DC直流转换器)输出支路上对应的接入所需要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即可。例如:输入到电源整定装置109前的直流电源为220V,但是第一直流负荷受控端106需要的正常工作电源是110V、第二直流负荷受控端106需要的正常工作电源是48V、第三直流负荷受控端106需要的正常工作电源是24V、第四直流负荷受控端106需要的正常工作电源是330V,这时即可选用对应的四种电源整定装置109(DC/DC直流转换器),并将第一电源整定装置109、第二电源整定装置109、第三电源整定装置109和第四电源整定装置109相互并联,并将第一直流负荷受控端106接入第一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第二直流负荷受控端106接入第二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第三直流负荷受控端106接入第三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第四直流负荷受控端106接入第四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即能保证各不同等级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系统下正常工作。
当交流供电源101不能正常工作时,钒电池系统104启动工作,所述钒电池系统104发出直流电源,该直流电源经过法拉电容107并通过闭合的开关108通过直流转交流装置105(逆变器)将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负荷受控端102所需要的电源驱动交流负荷受控端102正常工作,同时所述钒电池系统104发出的直流电源还可以同时传递给电源整定装置109,通过电源整定装置109进行电源的适度整合后供给对应等级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工作。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核心在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将新能源供电源做为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的后备能源,所述新能源供电源包括但不限于太阳能、风能,每种新能源可以各自为一支路,例如在图1中显示,用于接收太阳能的光伏组件111与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中的光伏控制器113为一支路,通过光伏控制器113将光伏组件111发出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后供给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工作,同时也可以为钒电池系统104进行储能,用于接收风能的风力发电机与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中的风机控制器114为一支路,通过风机控制器114将风力发电机发出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后供给直流负荷受控端106工作,同时也可以为钒电池系统104进行储能,其中,太阳能光伏组件111与所述光伏控制器113构成的支路与风机发电机112与所述风机控制器114构成的支路相互并联。。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供电源不但可以通过新能源为受控端负载供电而且可以为钒电池系统进行储能,有效的保证了整套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转。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和受控端,其中,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与所述受控端连接并为所述受控端供电,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和所述受控端连接,并做为后备储能电源为所述受控端供电,为所述钒电池储能,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的新能源供电源为风能、太阳能和/或潮汐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供电系统(110)包括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和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与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能源供电源装置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111)和风机发电机(112),所述第二交流转直流装置为光伏控制器(113)和风机控制器(114),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111)与所述光伏控制器(113)构成的支路与所述风机发电机(112)与所述风机控制器(114)构成的支路相互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控端包括交流负荷受控端(102)和直流负荷受控端(10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包括:交流供电源(101)、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钒电池系统(104)和直流转交流装置(105),其中,所述交流供电源(101)与交流负载受控端(102)连接,并为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102)供电,所述交流供电源(101)与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连接,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钒电池系统(104)和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106)连接,所述钒电池系统(104)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连接,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的输出端与所述交流负荷受控端(1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输出端与所述钒电池系统(104)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法拉电容(10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钒电池系统(104)与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法拉电容(107)和开关(10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钒电池系统(104)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106)连接的支路上和所述交流供电源(101)、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与所述直流负荷受控端(106)连接的支路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相互并联,在各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的输出端连接有对应整定后电流规格的直流负荷受控端(10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整定装置(109)为DC/DC直流转换器,所述DC/DC直流转换器可将输入的直流电源整定为24V、48V、110V、220V、330V和/或750V规格的直流电源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流转直流装置(103)为充电机,所述直流转交流装置(105)为逆变器。
CN2011204983371U 2011-12-02 2011-12-02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4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83371U CN202424288U (zh) 2011-12-02 2011-12-02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83371U CN202424288U (zh) 2011-12-02 2011-12-02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24288U true CN202424288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9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98337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424288U (zh) 2011-12-02 2011-12-02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2428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8357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远东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的应急逆变电源装置
CN10630032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安徽远东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8357A (zh) * 2016-08-31 2016-12-07 安徽远东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的应急逆变电源装置
CN106300328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安徽远东船舶有限公司 一种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31653B (zh) 一种风光直流微电网的综合协调控制方法
CN105937477B (zh) 一种风电光伏微电网抽水蓄能发电系统
CN204046193U (zh) 一种混合型微电网系统
CN202488178U (zh) 基于直流母线的光伏储能电动汽车充电站系统
CN104038150B (zh) 一种模块化、集中式的光伏发电接口装置
CN104113133B (zh) 智能光伏离网逆变器系统及其用电控制方法
CN204179989U (zh) 基于直流母线的风光油互补发电系统
CN105811458A (zh) 微电网储能系统及其能量管理方法
CN106712090A (zh) 一种模块化光伏储能逆变器
WO2015035727A1 (zh) 一种多能源供电电机驱动系统
CN202712876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微网并网发电系统
CN202957612U (zh) 含风光储的智能微网及其控制系统
CN203261105U (zh) Rru通信基站电源系统
CN202997585U (zh) 一种家用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CN203933136U (zh) 新型家用储能系统控制器
CN202663176U (zh) 风光油互补供热供电系统
CN202424293U (zh) 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WO2014059948A9 (zh) 一种电力分布式储能装置及其控制系统
CN202424288U (zh) 将新能源做为后备储能的钒电池电源供电系统
CN205646845U (zh) 数据中心供电系统
CN202513586U (zh) 可再生能源发电智能微电网
CN112769161A (zh) 一种多模式储能的微电网系统
Xu et al. Energ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trategy for DC micro-grid in data center
CN104092252A (zh) 一种应急发电车的蓄电池充电维护系统
CN204205617U (zh) 一种能量转换并网发电供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IANJIN BINHAI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ZHEN JINF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Effective date: 201504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O: 300457 TANGGU, TIANJ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427

Address after: 300457, No. 5, building 188, No. 418, Binhai New Science Zone, Binhai hi tech Zone, Tanggu, Tianjin

Patentee after: Tianjin Binhai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D1, building 202, building TCL, international E City, 1001 Zhongsh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Jinfan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