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18475U -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18475U
CN202418475U CN2011205239129U CN201120523912U CN202418475U CN 202418475 U CN202418475 U CN 202418475U CN 2011205239129 U CN2011205239129 U CN 2011205239129U CN 201120523912 U CN201120523912 U CN 201120523912U CN 202418475 U CN202418475 U CN 202418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processing unit
differential
control system
wheel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5239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海玲
李莉
刘强
马芳武
赵福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5239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18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18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184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主要解决了现有差速器由于采用差速器锁来防止汽车轮打滑,动力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容易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的问题。差速器控制系统包括分别对汽车四个轮子转速进行检测轮速传感器,以及处理传感器信息的处理单元,所述轮速传感器连接到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上,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汽车ABS控制单元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根据左前轮与右前轮和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值来判断车轮是否打滑,通过ABS控制单元自动对打滑车轮进行限速,动力不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显得较为柔和,对于越野情况而言,具有极大的好处,且车轮更不容易因为突然加上的巨大动力而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差速器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止车轮打滑的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拐弯时车轮的轨线是圆弧,如果汽车向左转弯,圆弧的中心点在左侧,在相同的时间里,右侧轮子走的弧线比左侧轮子长,为了平衡这个差异,就要左边轮子慢一点,右边轮子快一点,用不同的转速来弥补距离的差异。差速器是为了保证车辆顺利过弯而被发明出来的。但对于越野车辆而言,一旦车轮悬空或打滑,车辆便无法自如行动。因此需要差速锁,来锁止差速器。可差速锁一旦工作,差速器又失去了作用。导致车轮在过弯时磨损严重,同时伴随着强烈的转弯制动现象。并且差速器锁在锁住和解锁之间来回切换,汽车动力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车轮可能由于突然加上的巨大动力而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如公开号为CN201875089U,名称为汽车差速器锁止机构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的结构为:包括差速器、控制装置以及锁止圈,锁止圈设置在差速器具有的主动轮和输出轮之间,控制装置与锁止圈相连接控制锁止圈与输出轮件的啮合或松脱。该专利可以对差速器进行锁紧或解锁,使汽车被困即车轮打滑时能进行自救,但其存在上述的缺点:差速器锁在锁住和解锁之间来回切换,汽车动力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车轮可能由于突然加上的巨大动力而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了现有差速器由于采用差速器锁来防止汽车轮打滑,动力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容易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止车轮打滑的、动力不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动力更为柔和的自动限速的差速器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控制系统,包括分别对汽车四个轮子转速进行检测的轮速传感器,以及处理传感器信息的处理单元,所述轮速传感器连接到处理单元的输入端上,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汽车ABS控制单元上,ABS控制单元与车轮刹车装置相连。本实用新型相比与一般车辆差速器锁,不需要进行锁与解锁之间的切换,本实用新型中处理单元对传感器传送来的四个轮子的转速进行处理,计算出两前轮的转速差和两后轮的转速差,并将这两个转速差值分别与预先设定在控制单元内的两前轮的转速差极限值和两后轮转速差极限值相比较,若其中有转速差值超过设定的极限值,则可以判断出汽车哪个轮子存在打滑空转情况,并发送命令到ABS控制单元,由ABS控制单元限制该存在打滑控制的车轮,使得该轮子转速不得继续升高,同时使得动力缓缓加到相对一侧的车轮上。本实用新型相对传统自动差速器锁,动力不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显得较为柔和,对于越野情况而言,具有极大的好处,且车轮更不容易因为突然加上的巨大动力而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控制单元通过车载CAN总线主干网络与ABS控制单元相连。连接更加方便,使得汽车内布线更加简单。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的所述轮速传感器包括左前轮速传感器、右前轮速传感器、左后轮速传感器和右后轮速传感器,各个传感器分别连接到所述处理单元上。左前轮速传感器检测左前轮转速,右前轮速传感器检测右前轮转速,左后轮速传感器检测左后轮转速,右后轮速传感器检测右后轮转速,然后分别将检测到转速信号传送给处理单元。在处理单元内计算出左前轮与右前轮的转速差值,以及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值。另外,在处理单元内预先存储有经过标定的左前轮与右前轮的转速差极限值和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极限值。控制单元将计算出的两组转速差值分别与对应的转速差极限值对比,以判断出是否有车轮存在打滑或空转现象,以及哪个车轮存在打滑或空转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根据左前轮与右前轮和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值来判断车轮是否打滑,通过ABS控制单元自动对打滑车轮进行限速,动力不存在突然的切断和连接,显得较为柔和,对于越野情况而言,具有极大的好处,且车轮更不容易因为突然加上的巨大动力而进一步加深打滑趋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框架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工作流程图。
1-处理单元  2-左前轮速传感器  3-右前轮速传感器  4-左后轮速传感器  5-右后轮速传感器  6-ABS控制单元  7-刹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分别对四个轮子转速进行检测的轮速传感器,该传感器分别为左前轮速传感器2、右前轮速传感器3、左后轮速传感器 4和右后轮速传感器5,这些传感器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车轮轴上,且四个传感器分别连接到一个处理单元1输入端上,该处理单元对四个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单元通过CAN总线主干网路连接到汽车ABS控制单元6上,ABS控制单元与车轮刹车装置7相连。该ABS控制单元可以控制汽车四个车轮的刹车装置,对车轮进行限速。
自动限速的差速器控制系统的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系统开始工作后,左前轮速传感器2、右前轮速传感器3、左后轮速传感器 4和右后轮速传感器5各自检测车轮的转速,检测到的转速记为:左前轮转速V1、右前轮转速V2、左后轮转速V3、右后轮转速V4,四个传感器将检测到的转速发送给处理单元。处理单元计数出左前轮与右前轮的转速差值和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值,即V1-V2和V3-V4的值。将V1-V2差值与预先存储在处理器内经过标定的左前轮与右前轮的转速差极限值相比较,将V3-V4差值与预先存储在处理器内经过标定的左后轮与右后轮的转速差极限值相比较。若其中差值超过极限值,则判断车轮处于打滑状态,如V1-V2超过设定的极限值,则判定前轮处于打滑状态,且可以通过V1-V2值的正负可以判定是左前轮还是右前轮处于打滑状态。在处理单元判定出有车轮处于打滑状态后,发送命令给ABS控制单元。ABS控制单元控制该打滑车轮上的刹车装置,对该车轮速度进行限制,使得它转速不再继续升高,这样就使得动力缓缓加到了相对一侧的车轮上,防止了汽车车轮打滑。若差值未超过极限值,则返回到传感器检测阶段,继续重复上述操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处理单元、ABS控制单元、左前轮速传感器、右前轮速传感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3)

1.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对汽车四个轮子转速进行检测轮速传感器,以及处理传感器信息的处理单元(1),所述轮速传感器连接到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上,处理单元的输出端连接到汽车ABS控制单元(6)上,ABS控制单元与车轮刹车装置(7)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处理单元(1)通过车载CAN总线主干网络与ABS控制单元(6)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其特征是的所述轮速传感器包括左前轮速传感器(2)、右前轮速传感器(3)、左后轮速传感器(4)和右后轮速传感器(5),各个传感器分别连接到所述处理单元(1)上。
CN2011205239129U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18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239129U CN202418475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5239129U CN202418475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18475U true CN202418475U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43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52391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18475U (zh) 2011-12-15 2011-12-15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18475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4898A (zh) * 2017-05-25 2018-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以及车辆的联轴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605558A (zh) * 2020-04-21 2020-09-01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速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1976964A (zh) * 2020-07-08 2020-11-24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机刹车的控制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44898A (zh) * 2017-05-25 2018-12-07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以及车辆的联轴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8944898B (zh) * 2017-05-25 2020-06-19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以及车辆的联轴锁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605558A (zh) * 2020-04-21 2020-09-01 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速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1605558B (zh) * 2020-04-21 2022-07-19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速度的确定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车辆
CN111976964A (zh) * 2020-07-08 2020-11-24 西安航空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机刹车的控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247646B2 (ja) 車両の制御装置
CN107512175B (zh) 纯电动车辆车速显示方法及装置
EP3233600B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ing manoeuvrability of a vehicle combination
AU2013292777B2 (en) Method for braking a combination of a plurality of vehicles coupled to one another
CN102173293B (zh) 一种电动汽车驱动力矩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10247782A (ja) 電気自動車の制御装置
CN104125901A (zh) 车辆的驻车锁定装置
CN113895235B (zh) 四驱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新能源汽车及存储介质
JP6504223B2 (ja) 車両の駆動力制御方法
CN202418475U (zh) 一种自动限速的差速器防滑控制系统
WO2023016092A1 (zh) 一种四驱车驻坡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CN201784619U (zh) 一种应用于机动车的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01769809U (zh) 一种车辆电子稳定系统
JP2014046727A (ja) 車両用駆動装置の制御装置
CN104816637A (zh) 再生制动控制系统和方法
SE1350781A1 (sv) Förfarande och system för styrning av tillsatsbromssystem
WO2023029711A1 (zh) 高速工况的底盘域控制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5142998A (zh) 在1通道abs系统中进行基准车体速度切换检测的摩托车及其方法
ATE481280T1 (de) Verfahren für eine adaptive bremsmomentregelung
CN210554770U (zh) 一种防止汽车高速状态下侧翻的装置
CN109562804A (zh) 使用应急灯的电子控制的摩托车
KR101551124B1 (ko) Abs 협조 제어 성능을 강화한 전자제어 4wd시스템 및 제어방법
JP2014069679A (ja) 車両の制動制御装置
CN107031637B (zh) 纯电动汽车牵引力控制方法
RU2304531C2 (ru) Способ торможения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

Termination date: 201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