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402576U -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402576U
CN202402576U CN2012200001778U CN201220000177U CN202402576U CN 202402576 U CN202402576 U CN 202402576U CN 2012200001778 U CN2012200001778 U CN 2012200001778U CN 201220000177 U CN201220000177 U CN 201220000177U CN 202402576 U CN202402576 U CN 202402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output shaft
transmission
gears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00017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亮
尹良杰
桂鹏程
辛航
刘旅行
黄孝奎
董蕾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22000017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402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402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402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6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 F16H59/70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dependent on the ratio established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本实用新型将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和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分别通过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减少了传感器模块的厚度。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和变速箱温度传感器分别通过另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变速箱油温传感器位于模块的底端,浸泡在变速箱油液中,更利于反应出油温。第一离合器压力传感器和第二离合器压力传感器集成在液压模块上,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外部。采用离合器转速温度传感器减小了内、外输入轴的长度;输出轴转速方向传感器独立安装减少了传感器的长度,从而避免工作中传感器因振荡幅度过大降低信号精度。

Description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背景技术
现有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控制用传感器布局主要是将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拨叉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变速箱输出转速方向传感器,变速箱油温传感器与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集成在一起,做成一个模块,固定在液压模块上,内置于变速箱中,因此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工作受到变速箱内温度的影响。现有湿式双离合器的转速传感器通常采用输入轴上装配磁性脉冲轮作为信号轮而影响轴向长度增加了齿轴加工,检测内容和成本。输出轴转速传感器过长,因而两端都需要固定。变速箱油温传感器集成在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上,测量油液温度,该方式的测量温度与实际变速箱油液温度存在一定差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的各种传感器均集成在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上,受变速箱内温度影响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安装结构的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
所述内输入轴1上依次固定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1、五挡主动齿轮15和三挡主动齿轮13;
所述外输入轴2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五挡从动齿轮35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四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五挡主动齿轮15和五挡从动齿轮35为常啮合;
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三挡从动齿轮43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三挡主动齿轮13与三挡从动齿轮43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 
与一挡主动齿轮11和五挡主动齿轮15之间的内输入轴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与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之间的外输入轴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与驻车棘轮49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对应的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输出轴转速方向传感器67;与第一离合器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离合器转速温度传感器68;与第一同步器S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与第二同步器SC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与第三同步器SC3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与第四同步器SC4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变速器壳体内底部设有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第一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1和第二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2集成在液压模块73上,且液压模块73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部;
其中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和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分别通过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和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分别通过另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1、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分别直接采用斜齿轮作为信号轮,使得输入轴的轴向长度更短,可缩短轴向长度20mm以上,同时省去了2个磁性脉冲轮,节省大量的模具费用,单台成本节省达16元;
2、输出轴转速传感器由于距传感器模块较远而从传感器模块中分离出来,使得其固定在信号轮旁的变速器壳体上,减小了传感器长度,增加了信号的稳定性;
3、拨叉位置传感器采用3D霍尔技术与以往的2D霍尔相比,能够反映出拨叉在空间中的位置变化,并且带有失效诊断模式;
4、变速箱内温度高且有油液,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放置在变速箱外部能够有效提高变速箱电子控制单元(TCU)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精度;
5、由于液压模块(73)与变速器壳体间存在30~40mm的间隙,传感器模块固定位置的改变能够有效地减少其厚度(大约减少20mm),减少了材料消耗,降低了成本;
6、变速箱油温传感器设计在最底部。变速箱油温传感器改变测量理念,测量对象由齿轮飞溅出的油液转变为浸泡在油液中。可以更有效地对油温进行测量,实际上变速箱内有6L油量(满油量为10L)时,该传感器始终浸泡在油液中,所以能够更准确的反映整个变速箱的工作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路线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后视图。
上图中序号:内输入轴1、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
一挡主动齿轮11、三挡主动齿轮13、五挡主动齿轮15、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24、第一输出齿轮30、一挡从动齿轮31、四挡从动齿轮34、五挡从动齿轮35、倒挡从动齿轮37、第二输出齿轮40、二挡从动齿轮42、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驻车棘轮49;
第一同步器SC1、第二同步器SC2、第三同步器SC3、第四同步器SC4;
第一离合器C1、第二离合器C2;
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输出轴转速方向传感器67、离合器转速温度传感器68、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第一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1、第二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2、液压模块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
内输入轴1上依次固定安装有一挡主动齿轮11、五挡主动齿轮15和三挡主动齿轮13。
外输入轴2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
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五挡从动齿轮35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四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五挡主动齿轮15和五挡从动齿轮35为常啮合。
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一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三挡从动齿轮43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三挡主动齿轮13与三挡从动齿轮43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
根据实际需求也可将三挡主动齿轮13与五挡主动齿轮15使用一个齿轮进行替代
与一挡主动齿轮11和五挡主动齿轮15之间的内输入轴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与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之间的外输入轴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与驻车棘轮49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对应的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输出轴转速方向传感器67;与第一离合器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离合器转速温度传感器68;与第一同步器S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与第二同步器SC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与第三同步器SC3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与第四同步器SC4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变速器壳体内底部设有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第一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1和第二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2集成在液压模块73上,且液压模块73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部。
其中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和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分别通过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和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分别通过另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Claims (1)

1.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变速器壳体、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内输入轴(1)的一端连接第一离合器(C1),外输入轴(2)的一端连接第二离合器(C2),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位于同一输入端;
所述内输入轴(1)上依次固定设有一挡主动齿轮(11)、五挡主动齿轮(15)和三挡主动齿轮(13);
所述外输入轴(2)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四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六挡主动齿轮,二挡主动齿轮同时还被作为倒挡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一挡从动齿轮(31)、五挡从动齿轮(35)、四挡从动齿轮(34)、倒挡从动齿轮(37)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一输出轴(3)转动;第一输出齿轮(30)和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在一挡从动齿轮(31)和五挡从动齿轮(35)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挡扭矩和第五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在四挡从动齿轮(34)和倒挡从动齿轮(37)之间的第一输出轴(3)上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四挡扭矩和倒挡扭矩传递给第一输出轴(3);
一挡主动齿轮(11)与一挡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五挡主动齿轮(15)和五挡从动齿轮(35)为常啮合;
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二挡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三挡从动齿轮(43)、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第二输出齿轮(40)和第一输出轴(4)固定连接,用来输出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三挡从动齿轮(43)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和驻车棘轮(49),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三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六挡从动齿轮(46)和二挡从动齿轮(42)之间的第二输出轴(4)上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挡扭矩和第二挡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三挡主动齿轮(13)与三挡从动齿轮(43)为常啮合,四挡主动齿轮(24)同时与四挡从动齿轮(34)、六挡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其特征在于:
与一挡主动齿轮(11)和五挡主动齿轮(15)之间的内输入轴(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与四挡主动齿轮(24)和二挡主动齿轮(22)之间的外输入轴(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与驻车棘轮(49)外侧的第二输出轴(4)对应的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输出轴转速方向传感器(67);与第一离合器(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离合器转速温度传感器(68);与第一同步器(SC1)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与第二同步器(SC2)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与第三同步器(SC3)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与第四同步器(SC4)对应的变速器壳体上固定设有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变速器壳体内底部设有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第一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1)和第二离合器压力传感器(72)集成在液压模块(73)上,且液压模块(73)安装在变速器壳体内部;
其中三空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1)、二六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2)、外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6)和内输入轴转速传感器(65)分别通过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一五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3)、四R挡拨叉位置传感器(64)和变速箱温度传感器(69)分别通过另一块模板安装在变速器壳体上。
CN2012200001778U 2012-01-04 2012-01-04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2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01778U CN202402576U (zh) 2012-01-04 2012-01-04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0001778U CN202402576U (zh) 2012-01-04 2012-01-04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402576U true CN202402576U (zh) 2012-08-29

Family

ID=46700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00017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402576U (zh) 2012-01-04 2012-01-04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40257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9004A (zh) * 2014-06-24 2014-10-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132127A (zh) * 2014-06-24 2014-11-0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373524B (zh) * 2014-07-29 2017-01-04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6763547A (zh) * 2017-03-06 2017-05-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89004A (zh) * 2014-06-24 2014-10-0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132127A (zh) * 2014-06-24 2014-11-05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132127B (zh) * 2014-06-24 2016-04-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089004B (zh) * 2014-06-24 2016-04-13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跛行回家控制方法
CN104373524B (zh) * 2014-07-29 2017-01-04 宁波上中下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6763547A (zh) * 2017-03-06 2017-05-3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CN106763547B (zh) * 2017-03-06 2019-06-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402576U (zh) 具有传感器系统的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
CN203272636U (zh) 一种变速箱总成
CN103196669B (zh) 一种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硬件在环动态试验台架
CN103090834B (zh) 齿轮系侧隙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3407373A (zh) 数字分频式车速信号控制方法及控制器
CN107576431A (zh) 一种机械液压式行星机构测扭矩装置
CN20762133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滚珠丝杠式换挡机构
CN203053698U (zh) 一种齿轮传动效率测定试验装置
CN201622170U (zh) 变速箱档位离合器可靠性试验装置
CN102678913B (zh) 一种丝杆选换挡机构
CN205678117U (zh) 一种无离合amt变速器结构
CN202002763U (zh) 阀门气动装置启闭扭矩连续测试装置
CN207181037U (zh) 基于微型传感器的变速箱换挡过程同步器参数测量系统
CN204262866U (zh) 一种数控机床专用的变速机构
CN207178665U (zh) 一种精确控制挡位的自动换挡系统
CN106763547B (zh)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及具有该变速器的车辆
CN102678901B (zh) 一种凸轮选换挡机构
CN207378134U (zh) 一种两挡自动变速箱用蜗轮蜗杆式换挡执行机构
CN202485656U (zh) 齿轮系侧隙测量装置
CN104279322A (zh) 汽车手动变速器空挡开关
CN208237065U (zh) 一种电控机械式自动换挡机构
CN104315141A (zh) 一种电机驱动换挡机构的变速箱
CN205350255U (zh) 一种带应变片的谐波减速器
CN209278461U (zh) 两档机械式变速箱换挡机构
CN201950509U (zh) 一种卧式车床床头箱液压换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East Road in Baohe District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No. 176 230022

Patentee after: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The East Road in Baohe District of Hefei city of Anhui Province, No. 176 230022

Patentee before: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9

Termination date: 2019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