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92003U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92003U CN202392003U CN201120463541XU CN201120463541U CN202392003U CN 202392003 U CN202392003 U CN 202392003U CN 201120463541X U CN201120463541X U CN 201120463541XU CN 201120463541 U CN201120463541 U CN 201120463541U CN 202392003 U CN202392003 U CN 2023920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ing
- voussoir
- reversible
- spring
- outer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圈、内圈、多个楔块、弹簧和拨叉,其中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藉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并通过操纵拨叉实现外圈与内圈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也可使外圈与内圈之间相互锁死,成为一个双向传递动力的联轴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节超越离合器,特别是一种内圈带槽式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超越离合器包括有滚柱式超越离合器、棘轮式超越离合器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滚柱式和棘爪式超越离合器已有可逆型,但承载能力较低。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虽然承载能力大,但因楔块在圆周方向的位置不确定,一直没有出现成熟的可逆结构。
现有的楔块式超越离合器主要存在的缺陷是只能实现一个方向的相对超越,无法满足经常改变超越方向的机械设备的使用要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超越离合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通过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并通过操纵拨叉实现外圈与内圈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也可使外圈与内圈之间相互锁死,成为一个双向传递动力的联轴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包括外圈、内圈、多个楔块、弹簧和拨叉,其中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楔块的一端圆弧与内圈上的凹槽贴合,楔块对称地设置于外圈与内圈之间,楔块与楔块之间设置有弹簧且与其相邻的楔块之间设置有拨叉,弹簧与拨叉呈相邻间隔式排列,拨叉与内圈同步旋转,通过操纵拨叉,实现外圈与内圈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或实现外圈和内圈之间相互锁死。
本发明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中楔块与外圈和内圈接触的两端是由两段不同心的圆弧组成。
前述的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中弹簧为拉簧、压簧或者片状弹簧。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从而使楔块相对于内圈实现了周向定位,在保持楔块式超越离合器承载能力大的优点的同时,通过操纵拨叉,实现了外圈与内圈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也可使外圈和内圈之间相互锁死,变成一个双向传递动力的联轴器。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和图2所法,图1为本实用新型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外圈1、内圈2、多个楔块3、弹簧4和拨叉5,在本发明中,弹簧4为拉簧、压簧或者片状弹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内圈2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楔块3的一端圆弧与内圈2上的凹槽贴合,楔块3对称地设置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楔块3与楔块3之间设置有弹簧4且与其相邻的楔块3之间设置有拨叉5,弹簧4与拨叉5呈相邻间隔式排列,拨叉5与内圈2同步旋转,通过操纵拨叉5,实现外圈1与内圈2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或实现外圈1和内圈2之间相互锁死。
上述的楔块3与外圈1和内圈2接触的两端是由两段不同心的圆弧组成,且楔块3的截面可为任意形状。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发明通过在内圈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从而使楔块相对于内圈实现了周向定位,在保持楔块式超越离合器承载能力大的优点的同时,通过操纵拨叉,实现了外圈与内圈之间超越关系的相互转变。也可使外圈和内圈之间相互锁死,变成一个双向传递动力的联轴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外圈(1)、内圈(2)、多个楔块(3)、弹簧(4)和拨叉(5),其中
在内圈(2)上设置有沿圆周方向分布的弧形凹槽,楔块(3)的一端圆弧与内圈(2)上的凹槽贴合,楔块(3)对称地设置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楔块(3)与楔块(3)之间设置有弹簧(4)且与其相邻的楔块(3)之间设置有拨叉(5),弹簧(4)与拨叉(5)呈相邻间隔式排列,拨叉(5)与内圈(2)同步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楔块(3)与外圈(1)和内圈(2)接触的两端是由两段不同心的圆弧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其中弹簧(4)为拉簧、压簧或者片状弹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63541XU CN202392003U (zh) | 2011-11-21 | 2011-11-21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463541XU CN202392003U (zh) | 2011-11-21 | 2011-11-21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92003U true CN202392003U (zh) | 2012-08-22 |
Family
ID=46666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4635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92003U (zh) | 2011-11-21 | 2011-11-21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9200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2953A (zh) * | 2011-11-21 | 2013-05-29 | 洛阳百思特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CN104797840A (zh) * | 2012-11-22 | 2015-07-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7091285A (zh) * | 2017-06-28 | 2017-08-2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超越离合器 |
-
2011
- 2011-11-21 CN CN201120463541XU patent/CN2023920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22953A (zh) * | 2011-11-21 | 2013-05-29 | 洛阳百思特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CN104797840A (zh) * | 2012-11-22 | 2015-07-22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转矩传递装置 |
CN107091285A (zh) * | 2017-06-28 | 2017-08-2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超越离合器 |
CN107091285B (zh) * | 2017-06-28 | 2023-03-21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超越离合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22953B (zh)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202392003U (zh) | 内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202392001U (zh) | 一种外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3133562B (zh) | 一种外圈带槽可逆楔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2141115A (zh) | 缆线和/或管线保护引导装置 | |
CN202603434U (zh) | 钓鱼子线和主线的连接环及钓鱼装置 | |
CN201953775U (zh) | 一种钥匙环式轴用挡圈 | |
CN201746265U (zh) | 折线螺纹卷筒 | |
CN203964668U (zh) | 环形套筒窑用型砖 | |
CN204213168U (zh) | 一种防止内圈擦伤的调心滚子轴承 | |
CN204085184U (zh) | 一种窑炉球顶耐火砖 | |
CN204826428U (zh) | 一种新型钢筋保护层垫块 | |
CN204472186U (zh) | 一种多用书签 | |
CN203066705U (zh) | 一种简易铰链 | |
CN205204517U (zh) | 一种水管绞盘 | |
CN104179834A (zh) | 用于超越离合器的楔形块 | |
CN202493578U (zh) | 一种单列满装全定位密封圆柱滚子轴承 | |
CN203822846U (zh) | 滚动轴承 | |
CN204325975U (zh) | 一种道路隔离墙间的防水密封装置 | |
CN203023673U (zh) | 一种油缸管 | |
CN203421098U (zh) | 一种渐开线楔形块逆止器 | |
CN202672697U (zh) | 一种脚手架用焊接钢管 | |
CN202715430U (zh) | 一种用于棒销式卧式砂磨机的转子结构 | |
CN202301484U (zh) | 化纤卷绕头用连轴轴承 | |
CN201513673U (zh) | 管道防护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 Termination date: 20141121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