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77978U -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77978U
CN202377978U CN2011203323923U CN201120332392U CN202377978U CN 202377978 U CN202377978 U CN 202377978U CN 2011203323923 U CN2011203323923 U CN 2011203323923U CN 201120332392 U CN201120332392 U CN 201120332392U CN 202377978 U CN202377978 U CN 202377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ip
clamping part
ratchet clamping
latch
extra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323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广荣
梁上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FENGSHE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FENGSHE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FENGSHE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FENGSHE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323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77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77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779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包括:手柄,敲击部,卡齿部,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卡齿部、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的套取定位部;所述套取定位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套取电极头的套孔;所述卡齿部包括卡齿部第一端和卡齿部第二端,所述卡齿部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柄,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端面上设有卡齿;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以所述套取定位部与所述卡齿部连接处的中心点为X,所述中心点X距离所述套孔轮廓外沿的最近距离为L,所述中心点X到卡齿部第二端的卡齿端面的距离为Si,所述Si沿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逐渐增大,所述套孔直径为D,待拆卸电极头的直径最小值为d,Smin<L且Smax>L+D-d。

Description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拆卸工具,尤其涉及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焊接过程的进行,电极头逐渐消耗,当消耗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更换电极头以保证生产质量。而对电极头进行拆卸时,传统的拆卸工具为管钳。由于焊装车间内使用的电极头尺寸不一,有十几种直径尺寸。因而,每次更换电极头时都需要调整管钳开口大小,这样就影响了更换速度,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使用管钳进行拆卸,由于管钳是依靠手动旋转调节螺母,不可能完全夹紧,这样就造成夹持不够紧密,拆卸电极头过程中易产生打滑现象。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夹持紧固、方便易行的电极头拆卸装置成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易行,且适用范围广泛、夹持紧固的电极头拆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包括:手柄,敲击部,卡齿部,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卡齿部、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的套取定位部;
所述套取定位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套取电极头的套孔;
所述卡齿部包括卡齿部第一端和卡齿部第二端,所述卡齿部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柄,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端面上设有卡齿;
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以所述套取定位部与所述卡齿部连接处的中心点为X,所述中心点X距离所述套孔轮廓外沿的最近距离为L,所述中心点X到卡齿部第二端的卡齿端面的距离为Si,所述Si沿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逐渐增大,所述套孔直径为D,待拆卸电极头的直径最小值为d,Smin<L且Smax> L+D-d。
当所述套取定位部将电极头套入所述套孔,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L+D与待拆卸电极头之间的差值,即为所述中心点X与电极头的最近距离。当电极头直径与所述套孔直径D相等时,所述中心点X与电极头的最近距离为L;当电极头直径为d时,所述中心点X与电极头的最近距离为L+D-d。所述中心点X到卡齿部第二端的卡齿端面的距离Si为变量,Smin<L意味着,在沿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上,携带着电极头的所述套取定位部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处的Smin位置,随着S逐渐增大,电极头将与卡齿相接触。而Smax> L+D-d 保证了即便是对本电极头拆卸装置适用范围内最小的电极头进行套取,电极头也不能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处的Smax位置。需要指明的是,所述Smin,Smax分别为所述Si的最小值,最大值。
因此,在实际拆卸电极头时,操作者利用所述套取定位部的所述套孔将电极头套入,然后持所述手柄朝向电极头用力,随着操作者转动所述手柄,电极头与卡齿之间越来越紧密,将降低电极头与电极座之间的连接的紧密性,即可轻松将电极头取出。
所述套取定位部上设有至少一个所述套孔,在设有多个所述套孔进行操作时,可根据不同的电极头尺寸选用不同的套孔,再借助卡齿压紧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套取定位部为凹形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板与一个连接块,所述凹形部件开口端的所述两个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卡齿部的两侧与所述卡齿部活动连接,并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套孔设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区。
所述套取定位部包括两个连接板,采用两个连接板,可有效的分担对电极头进行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且,在手柄带动卡齿对电极头进行压紧时,主要是相对于所述套取定位部与所述卡齿部的连接处进行旋转,连接处将受到各方面的压力,而采用两个连接板,将有效平衡在压紧旋转过程中连接处的受力,有效避免所述套取定位部与所述卡齿部之间连接处的磨损,保证了电极头卸载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所述中心点X到所述凹形部件的凹部的最近距离M大于所述Smax。
所述中心点X到所述凹形部件的凹部的最近距离M大于所述Smax,意味着,在空载时,所述套取定位部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上任意位置,到达所述卡齿部的另一侧,即所述套取定位部可绕其与所述卡齿部的连接处任意旋转。这样,当需要拆换所述套取定位部时,不用局限于哪一侧,使得拆卸装置灵活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卡齿部第二端为其顶端上卡齿端面为弧形面的扇形体。
由于拆卸电极头主要是利用电极头与卡齿相接触,相互挤压,而所述卡齿部第二端为其顶端上卡齿端面为弧形面的扇形体,不仅加工工艺简单,而且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平缓,有利于对电极头逐渐压紧,不易打滑。
进一步地,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为斜面。
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为斜面,加工工艺简单,而且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平缓,电极头与斜面相接触有利于对电极头逐渐压紧,不易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包括两个卡齿面。
由于在空载时,所述套取定位部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上任意位置,而所述套取定位部件套取电极头后无法越过Smax位置。这样,所述套取定位部在其两侧都可对电极头进行套取,而又有所述Si沿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逐渐增大,此时,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即意味着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越过Smin处,至Smax处的运动轨迹。进而可在两个卡齿面分别对电极头进行压紧拆卸,极大的方便了操作者。而且,这样就相当于,在电极头拆卸过程中,有两个卡齿面可供选择,大大延长了电极头拆卸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两个卡齿端面为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或V形面。
所述卡齿部的顶端的两个卡齿面关于所述手柄中轴线相互对称,加工工艺简单,不仅有两个卡齿面可供选择、所述套取定位部在其两侧都可进行套取拆卸,而且卡齿端面平缓,不易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套孔将电极头套入,随着操作者持手柄进行旋转,电极头与卡齿部相接触,借助相互之间的距离关系,随着旋转运动的进行,卡齿与电极头之间相互挤压的压力越大,接触越紧密,即可轻松旋动电极头进行拆卸。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泛,可用于拆卸多种尺寸的电极头,并且不需要像扳手一样,每次拆卸时都调整开口大小才能实现夹持,其结构简单,方便易行,夹持紧固,大大缩短了更换电极头的时间,有利于整个焊接过程的继续进行,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卡齿部与套取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作为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通过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特征及其优点通过该详细说明将会变得一目了然。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示的卡齿部与套取定位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左视图。如图1、图2、图3所示,做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包括手柄1,敲击部2,卡齿部3,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卡齿部3、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的套取定位部4。
所述卡齿部3包括卡齿部第一端31和卡齿部第二端32,所述卡齿部第一端31连接于所述手柄1,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为其顶端上卡齿端面为弧形面的扇形体,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端面上设有卡齿。
所述套取定位部4为凹形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板41与一个连接块42,所述凹形部件开口端的所述两个连接板41,分别设置于所述卡齿部3的上下两侧与所述卡齿部3活动连接,并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套孔5设于所述两个连接板41与所述连接块42的连接区。
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以所述套取定位部4与所述卡齿部3连接处的中心点为X,所述中心点X距离所述套孔轮廓外沿的最近距离为L,所述中心点X到卡齿部第二端的卡齿端面的距离为Si,所述Si沿所述套取定位部4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逐渐增大,所述套孔5直径为D,待拆卸电极头的直径最小值为d,Smin<L且Smax> L+D-d。
当所述套取定位部4将电极头套入所述套孔5,当电极头直径与所述套孔直径D相等时,所述中心点X与电极头的最近距离为L;当电极头直径为d时,所述中心点X与电极头的最近距离为L+D-d。Smin<L意味着,在沿所述套取定位部4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上,携带着电极头的所述套取定位部4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处的Smin位置,即图示A处,随着S逐渐增大,电极头将越过A处与卡齿相接触。而Smax> L+D-d 保证了即便是对本电极头拆卸装置适用范围内最小的电极头进行套取,电极头也不能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处的Smax位置,即图示B处。
这样,在实际拆卸电极头时,操作者利用所述套取定位部4的所述套孔5将电极头套入,然后持所述手柄1朝向电极头用力,只要电极头直径大小不超过所述套孔5的直径大小,都将卡在A与B之间的卡齿面上,随着操作者转动所述手柄1,电极头与卡齿之间越来越紧密,将降低电极头与电极座之间的连接的紧密性,即可轻松将电极头取出。采用两个连接板,可有效的分担对电极头进行挤压过程中产生的反作用力。而且,在手柄1带动卡齿对电极头进行压紧时,主要是相对于所述套取定位部4与所述卡齿部3的连接处进行旋转,连接处将受到各方面的压力,采用两个连接板41,将有效平衡在压紧旋转过程中连接处的受力,有效避免所述套取定位部4与所述卡齿部3之间连接处的磨损,保证了电极头拆卸装置的使用寿命。
更佳地,由图1所示,所述卡齿部第一端31设有凸出部与所述手柄1相连接。这样就可将所述卡齿部3与所述套取定位部4按组准备多套,以适用不同的电极头尺寸。当需要对不同尺寸的电极头进行拆卸,而使用中的拆卸装置无法套取电极头,即可更换能适用于电极头尺寸的所述卡齿部3以及所述定位部4的组合,方便对电极头进行拆换。
更佳地,所述卡齿为条形锥齿、渐开线形齿、圆弧形齿或者其任一组合。利用各种齿形及其结合,有效增大拆卸电极头时卡齿面与电极头的摩擦力,提高电极头拆卸装置的拆卸效率。
更佳地,当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为斜面时,也可实现上述拆卸过程,并且斜面的加工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除此之外,还可在所述套取定位部4上设置多个所述套孔5,当操作者对电极头进行拆卸时,可根据不同的电极头尺寸选用不同的套孔5,再借助卡齿压紧取出,进一步扩大电极头拆卸装置的适用范围。
而且,所述套孔5除了为圆孔,还可为多边形孔,椭圆孔等,只要满足当所述套孔5套取电极头后,电极头能越过图示A处,而无法越出图示B处,多种套孔形状皆可实行。
更佳地,如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包括两个卡齿面。这样,将有两个卡齿面可供选择,将大大延长电极头拆卸装置的寿命。特别是,参考图3,当M大于Smax,在所述套取定位部4空载时,所述套取定位部4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上任意位置,但是当所述套取定位部4套取电极头后,将无法越过Smax处,即图4所示C处,这样,所述套取定位部4在其两侧都可对电极头进行套取,进而进行压紧拆卸,极大的方便了操作者。这样,无论在哪一侧,所述套取定位部4都可利用其一侧的卡齿面对电极头进行拆卸,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进一步延长了电极头拆卸装置的使用寿命。
更佳地,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端面的两个卡齿面为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或V形面。
圆弧面与V形面的加工工艺简单,可以想见,在两个对称卡齿面的交接处,即位Smax处,在所述套取定位部4空载时,所述套取定位部4可越过所述卡齿部第二端32顶端的卡齿端面上任意位置,但是当所述套取定位部4套取电极头后,将无法越过Smax处,即图4所示C处,这样,所述套取定位部件4套取电极头在图示A-C段,以及图示B-C段其都可对电极头进行套取,进而进行压紧拆卸,极大的方便了操作者,并且对称的卡齿面结构美观,使用方便,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包括:手柄,敲击部,卡齿部,以及活动连接于所述卡齿部、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的套取定位部;
所述套取定位部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套取电极头的套孔;
所述卡齿部包括卡齿部第一端和卡齿部第二端,所述卡齿部第一端连接于所述手柄,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端面上设有卡齿;
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以所述套取定位部与所述卡齿部连接处的中心点为X,所述中心点X距离所述套孔轮廓外沿的最近距离为L,所述中心点X到卡齿部第二端的卡齿端面的距离为Si,所述Si沿所述套取定位部套取电极头后的可运动轨迹逐渐增大,所述套孔直径为D,待拆卸电极头的直径最小值为d,Smin<L且Smax> L+D-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取定位部为凹形部件,包括两个连接板与一个连接块,所述凹形部件开口端的所述两个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卡齿部的两侧与所述卡齿部活动连接,并可绕连接处进行旋转运动;所述套孔设于所述两个连接板与所述连接块的连接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套孔轴线的同一平面内,所述中心点X到所述凹形部件的凹部的最近距离M大于所述Smax。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部第二端为其顶端上卡齿端面为弧形面的扇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为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卡齿端面包括两个卡齿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头拆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齿部第二端顶端的两个卡齿端面为相互对称的圆弧面或V形面。
CN2011203323923U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77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23923U CN202377978U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323923U CN202377978U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77978U true CN202377978U (zh) 2012-08-15

Family

ID=466264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32392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77978U (zh) 2011-09-06 2011-09-06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779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760A (zh) * 2019-03-07 2019-06-1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钳维护工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7760A (zh) * 2019-03-07 2019-06-14 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焊钳维护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318095U (zh) 新型可调套筒扳手
CN103419155A (zh) 一种插入式双头螺柱装卸夹具
CN202377978U (zh) 一种电极头拆卸装置
CN203726116U (zh) 一种电动式法兰螺栓拧紧器
CN203114834U (zh) 长寿命螺钉
CN202057351U (zh) 限位传感器通用固定架
CN202318098U (zh) 套筒扳手
CN202656128U (zh) 用于拆卸液压油缸活塞的工具
CN202656098U (zh) 一种可调扳手
CN201493785U (zh) 焊钳电极帽拆卸扳手
CN203062658U (zh) 一种扳手
CN213917983U (zh) 多类型全尺寸油样阀门松动装置
CN201841496U (zh) 磁力式油嘴套筒扳手
CN201895298U (zh) 一种拆装电主轴夹爪的装置
CN202726807U (zh) 一种双头螺栓专用套筒
CN204487500U (zh) 多功能拆装工具
CN201147911Y (zh) 一种扳手
CN202487689U (zh) 一种新型汽车电瓶桩头
CN103465206A (zh) 多功能管钳
CN202491205U (zh) 天车钢丝绳拆装工具
CN201128124Y (zh) 扳手
CN102699852A (zh) 一种可调扳手
CN202200231U (zh) 一种扳手
CN202428362U (zh) 方便实用的f形扳手
CN213225954U (zh) 石油炼化用改良型阀门开关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1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