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73715U - 线缆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线缆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73715U
CN202373715U CN2011204162628U CN201120416262U CN202373715U CN 202373715 U CN202373715 U CN 202373715U CN 2011204162628 U CN2011204162628 U CN 2011204162628U CN 201120416262 U CN201120416262 U CN 201120416262U CN 202373715 U CN202373715 U CN 2023737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lding
cable connector
wire
weld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1626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斌
程卫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Liantao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1626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737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737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73715U/zh
Priority to US13/662,470 priority patent/US8900013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电路板,绝缘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子组和安装于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固定部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触部、第二固定部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第一焊接脚具有一接地端子焊接脚,电路板具有用于和对应线缆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以及分别和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焊接的第二焊接区,第二焊接区包括若干前端焊接部,第一焊接区包括若干后端焊接部,前端焊接部中具有一个与接地端子焊接脚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片,后端焊接部中具有与接地焊接片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部,接地焊接部大于相邻后端焊接部的宽度,可以大大提升量产时焊接组装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线缆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 3.0线缆连接器。
背景技术
2008年11月,由Intel、微软、惠普、德州仪器、NEC、ST-NXP等业界巨头组织负责制定的新一代USB 3.0(超高速USB)标准正式完成并公开发布。USB 3.0标准提供了十倍于USB 2.0的传输速度和更高的节能效率,可广泛用于PC外围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
USB((Universal Serial Bus 通用串行总线))标准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版USB 1.0是在1996年出现,速度只有1.5Mb/s;两年后升级为USB 1.1,速度也大大提升到12Mb/s;2000年4月,目前还广泛使用的USB 2.0推出,速度达到了480Mb/s,但是,USB 2.0的速度早已经无法满足应用需要;2008年11月,USB 3.0也就应运而生,最大传输带宽高达5.0Gb/s。
USB 3.0标准中定义了Micro (微型)系列的插座(Receptacle)和插头(Plug),Micro USB 3.0插头可以和上一代的Micro USB 2.0插座兼容对接。与上一代的Micro USB 2.0插头相比,Micro USB 3.0插头在一侧增加了5根端子(pin),一共是10根端子。增加的这5根端子分别为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接地端子、一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上述10根端子尾部延伸出插头绝缘本体(housing)后端,用于和对应的线缆焊接,由于10根端子尾部排列较为密集,焊接过程中通常需要人工将端子尾部和线缆对齐进行焊接,容易发生扭线,影响生产效率,不利于量产时快速焊接组装,也不利于降低成本。
因此,十分有必要设计出一种易于快速焊接组装的线缆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焊接组装的线缆连接器。
为达成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子组和安装于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第一焊接脚具有一接地端子焊接脚,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具有用于和对应线缆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以及分别和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焊接的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前端焊接部,第一焊接区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后端焊接部,前端焊接部中具有一个与接地端子焊接脚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片,后端焊接部中具有与接地焊接片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部,接地焊接部大于相邻后端焊接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后端焊接部为九个,第一端子组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焊接脚设置在前述接地端子上。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焊接部为十个,前端焊接部中只有一个未和对应的后端焊接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位于电路板的同一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焊接区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在电路板上所占的面积比第二焊接区所占的面积大。
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前端具有凸部,绝缘本体后端具有卡持凸部的卡持槽。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向后延伸有间隔排列的用以支撑电路板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后端抵持电路板前端。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连接器为Micro USB 3.0插头连接器。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焊接部的宽度为相邻后端焊接部宽度的至少两倍。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电路板与焊接脚焊接容易、电路板与线缆焊接也容易、可以避免扭线,因此,可以大大提升量产时焊接组装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接地焊接部大于相邻后端焊接部(信号焊接部)的宽度,改善了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未组装金属壳体时的部分组合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线缆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线缆连接器100为Micro B系列USB 3.0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的金属壳体3。
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0、以及从主体部10向前延伸形成的间隔设置的第一舌板11和第二舌板12,导电端子2包括安装于第一舌板11上的第一端子组21和安装于第二舌板12上的第二端子组22。
第一端子组21为Micro USB 2.0插头基础上新增的5根端子,包括与对接插座上的端子对接的第一接触部211、与绝缘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212和与第一固定部212相连的第一焊接脚213。
第二端子组22包括与对接插座上的端子对接的第二接触部221、与绝缘本体1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222和与第二固定部222相连的第二焊接脚223。请参图5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212和第二固定部222后端抵持电路板4前端。
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用于和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焊接脚223焊接的电路板(PCB)4,电路板4具有用于和对应线缆5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41以及分别和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焊接脚223焊接的第二焊接区42。所述第一焊接区41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十个后端焊接部411。所述第二焊接区42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与十个后端焊接部411分别一一对应的十个前端焊接部421,为了符合USB 3.0标准的要求,十个前端焊接部421中的部分,例如九个前端焊接部421和对应的后端焊接部411电性连接,以保证正常稳定的信号传输。前端焊接部421中只有一个未和对应的后端焊接部411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焊接区41和第二焊接区42位于电路板4的同一面即上表面上。所述第一焊接区41沿电路板4的宽度方向在电路板4上所占的面积比第二焊接区42所占的面积大。
电路板4与第一焊接脚213和第二焊接脚223焊接容易、电路板4与线缆5焊接也容易、可以避免扭线,因此,可以大大提升量产时焊接组装的效率,进而降低成本。
所述电路板4前端具有凸部43,绝缘本体1后端具有卡持凸部43的卡持槽13,该卡持槽13的开口朝后。所述绝缘本体1后端向后延伸有间隔排列的用以支撑电路板4的支撑柱14。
所述金属壳体3包括套在绝缘本体1前端部分的第一壳体31、套在绝缘本体1主体部10下方的第二壳体32、套在绝缘本体1主体部10上方的第三壳体33。第二壳体32和第三壳体33的后端设有用以固定线缆5外部的固定片34。
所述线缆连接器100还包括一对金属锁扣臂6,金属锁扣臂6的后端卡扣固定在绝缘本体1主体部10内,请参图6,金属锁扣臂6的前端延伸到第二舌板12,锁扣臂6的前端具有弹性且向上凸出第二舌板12的上表面。
请参考图7所示的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电路板(PCB)4’不同于前述电路板4,主要区别在于:电路板4’上用于和对应线缆5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具有十个间隔排列的后端焊接部411’,其中,十个后端焊接部411’中从右往左依次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焊接部,第三焊接部413’和第四焊接部414’为接地焊接部。
十个间隔排列的前端焊接部421’同前述前端焊接部421,包括从右往左依次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焊接片,其中第三焊接片423’为接地焊接片。
第一端子组21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第一焊接脚213具有一接地端子焊接脚2133,接地端子焊接脚2133设置在前述接地端子上。前端焊接部421中具有一个与接地端子焊接脚2133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片423’,两个相邻的后端焊接部413’、414’与接地焊接片423’电性连接,如此,可以改善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
请参考图8所示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电路板(PCB)4’’上用于和对应线缆5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具有九个间隔排列的后端焊接部411’’,其中,九个后端焊接部411’’中从右往左依次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焊接部,第三焊接部413’’为接地焊接部,第一、第二、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焊接部为信号焊接部412’’,接地焊接部413’’大于相邻后端焊接部(信号焊接部412’’)的宽度。该接地焊接部的宽度可以比九个后端焊接部411’’中的其他后端焊接部的宽度大,为信号焊接部412’’宽度的至少两倍,如此,可以改善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
十个间隔排列的前端焊接部421’’同前述前端焊接部421,包括从右往左依次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焊接片,其中第三焊接片423’’为接地焊接片。该接地焊接片423’和前端焊接部421中的接地端子焊接脚2133电性连接,后端焊接部中的接地焊接部413’’与接地焊接片423’电性连接。 
综上所述,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舌板和第二舌板,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第一舌板上的第一端子组和安装于第二舌板上的第二端子组,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固定部和与第一固定部相连的第一焊接脚,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接触部、与绝缘本体固定在一起的第二固定部和与第二固定部相连的第二焊接脚,第一焊接脚具有一接地端子焊接脚,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还包括电路板,电路板具有用于和对应线缆分别焊接的第一焊接区以及分别和第一焊接脚和第二焊接脚焊接的第二焊接区,所述第二焊接区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前端焊接部,第一焊接区包括依次间隔排列的若干后端焊接部,前端焊接部中具有一个与接地端子焊接脚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片,后端焊接部中具有与接地焊接片电性连接的接地焊接部,接地焊接部大于相邻后端焊接部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后端焊接部为九个,第一端子组包括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及位于所述两对高速差分信号端子中间的接地端子,接地端子焊接脚设置在前述接地端子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焊接部为十个,前端焊接部中只有一个未和后端焊接部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区和第二焊接区位于电路板的同一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区沿电路板的宽度方向在电路板上所占的面积比第二焊接区所占的面积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前端具有凸部,绝缘本体后端具有卡持凸部的卡持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后端向后延伸有间隔排列的用以支撑电路板的支撑柱。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后端抵持电路板前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为Micro USB 3.0插头连接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焊接部的宽度为相邻后端焊接部宽度的至少两倍。
CN2011204162628U 2011-10-27 2011-10-27 线缆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737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162628U CN202373715U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缆连接器
US13/662,470 US8900013B2 (en) 2011-10-27 2012-10-27 USB connector having an inner circuit board for connecting cables and contac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162628U CN202373715U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缆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73715U true CN202373715U (zh) 2012-08-08

Family

ID=4659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1626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73715U (zh) 2011-10-27 2011-10-27 线缆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737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68512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308430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026652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444086U (zh) 连接器
CN203932413U (zh) Sata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2308644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268564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66739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4179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2373715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352931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373804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235293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829646U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927407Y (zh) 电连接器
CN202275987U (zh) 电连接器
CN203607576U (zh) 电连接器
CN202373758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3466310U (zh) 线缆连接器
CN203553409U (zh) 一种usb3.0连接器
CN203456675U (zh) 改良型线缆连接器结构
CN103311694B (zh) 连接器
CN201490501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2282470U (zh) 电连接器
CN206370522U (zh) 电源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

Termination date: 201510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