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27654U -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27654U
CN202327654U CN2011204993104U CN201120499310U CN202327654U CN 202327654 U CN202327654 U CN 202327654U CN 2011204993104 U CN2011204993104 U CN 2011204993104U CN 201120499310 U CN201120499310 U CN 201120499310U CN 202327654 U CN202327654 U CN 2023276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g
gas
recycling
outlet pipe
storage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993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平
刘建杰
吴军
游敦泉
吴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INXING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INXING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INXING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INXING COMPRESSO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993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276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276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276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便于对BOG进行回收,通用性好。该系统包括LNG储罐,还包括储气井和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第一进气口通过排气管与LNG储罐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通过储气井进气管与储气井的进气口相连。使用时,将LNG储罐内排出的BOG通过压缩机组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储存。由于大多数城市都设置有加气站,而加气站中一般都设置有储气井,因此将LNG储罐内的BOG排入储气井中储存既方便,通用性也好,所受条件限制少,有利于对LNG储罐内的BOG进行充分回收和再次利用。

Description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LNG使用中将不可避免产生BOG,上述LNG是指液态天燃气,上述BOG是指由液态天燃气气化后形成的气体,BOG主要来源于LNG槽车回气以及LNG储罐内的LNG每天约0.3%的自然气化。这部分BOG如不及时排出,会使LNG储罐上部气相空间的压力升高。故LNG储罐为保证安全一般装有降压调节阀,可根据压力自动排出BOG。
现有技术中,绝大部分BOG都是直接放散或通过火炬燃烧进行处理,造成很大浪费和安全隐患。即使现在LNG气化站已有的BOG回收手段也有很大局限性,现有的回收方式一般是将回收的BOG在冬季用于燃气锅炉的燃料,在夏季不使用锅炉时,通过缓冲罐的压力控制,再经过调压、计量、加臭后将BOG并入城市输气管网。这种回收方式受现场条件的制约很大,对于无燃气锅炉及城市管网的地区,BOG也只能进行放散或通过火炬燃烧处理。
此外,目前的LNG/L-CNG加气站以及子站加气站一般设置有储气井,储气井中的天燃气的压力值为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当需要对燃气型汽车等设备加气时,可将储气井中储存的天燃气加入相关设备内。上述LNG/L-CNG加气站也就是LNG和CNG混合使用的加气站,其中CNG是指压缩天燃气,子站加气站是只应用CNG的加气站。另外,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槽车将天燃气运输至上述加气站后,再通过压缩机组将槽车内的天燃气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天燃气后排入储气井储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便于对BOG进行回收利用的通用性好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包括LNG储罐,还包括储气井和压缩机组;所述压缩机组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压缩机组的第一进气口通过排气管与LNG储罐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通过储气井进气管与储气井的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的是: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缓冲罐,缓冲罐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缓冲罐内压力值的缓冲罐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缓冲罐将排气管分隔形成LNG储罐排气管和缓冲罐排气管,所述缓冲罐排气管上设置有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所述LNG储罐的排气口通过LNG储罐排气管与缓冲罐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通过缓冲罐排气管与压缩机组的第一进气口相连。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回收罐以及设置在压缩机组上的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回收罐进气管与回收罐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与第一进气口之间对应的缓冲罐排气管的管路上与回收罐出气管的一端相连,所述回收罐出气管的另一端与回收罐的出气口相连且回收罐出气管上安装有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
进一步的是:所述回收罐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回收罐内压力值的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
进一步的是:所述压缩机组还设置有用于与槽车相连的第二进气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系统,可将LNG储罐内的BOG排入储气井中储存,而大多数城市都设置有LNG/L-CNG加气站或子站加气站,上述加气站中都设置有储气井,因此将LNG储罐内的BOG排入储气井中储存既方便,通用性也好,所受条件限制少,有利于对LNG储罐内的BOG进行充分回收和再次利用。
2、通过设置缓冲罐,可当缓冲罐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缓冲罐预定排气压力值时再从缓冲罐内排出BOG并开启压缩机组,然后将BOG经压缩机组压缩后排入储气井,这样可避免压缩机组连续长期开机使用,也就是只有当缓冲罐需要排气时才开启压缩机组,当缓冲罐不需排气时及时关闭压缩机组,有利于节约能源。
3、由于设置了回收罐,缓冲罐内的BOG排入回收罐时先进行了第一次压缩,回收罐内的BOG排入储气井时进行了第二次压缩,由于经过两次压缩才使BOG的压力达到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这样可降低对压缩机组的性能要求,进而有利于降低整个回收BOG的成本。
4、通过设置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可当回收罐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回收罐预定排气压力值时再从回收罐内排出BOG并开启压缩机组,然后将BOG经压缩机组压缩后排入储气井,这样可精确控制压缩机组的开启和关闭,有利于节约能源。
5、压缩机组还设置有用于与槽车相连的第二进气口,这样,一方面该压缩机组可作现有技术中的LNG/L-CNG加气站或子站加气站的压缩机组使用,也就是与槽车相连,用于卸载槽车内储存的天燃气,另一方面,可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组经过改造后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缩机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缓冲罐1,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回收罐4,压缩机组5,控制阀6,回收罐出气管7,缓冲罐排气管8,第一进气口9,第二进气口10,第二出气口11,第一出气口12,卸气柱13,槽车14,储气井15,LNG储罐16,储气井进气管17,LNG储罐排气管18,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缓冲罐压力检测装置20,回收罐进气管21,排气管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包括LNG储罐16,还包括储气井15和压缩机组5;所述压缩机组5设置有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2,所述压缩机组5的第一进气口9通过排气管22与LNG储罐16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12通过储气井进气管17与储气井15的进气口相连。
使用时,当LNG储罐内产生BOG需要排出时,可开启压缩机组,通过压缩机组将这部分BOG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储存。储气井中的BOG可供燃气型汽车等设备使用。由于LNG储罐内产生BOG是低温气体,如果直接储存低温气体,由于气体温度会随着环境变化而逐渐升高,因此会导致储存容器中的压力波动较大,带来安全隐患,但本实用新型中,低温气体经过压缩机压缩后,其温度与储气井中的气体的温度基本相同,因此不会使储气井中的压力发生大幅度变化,有利于保证储气井对气体的安全保存。
由于LNG储罐内用于容纳BOG的空间有限,因此需要频繁开启压缩机组和关闭压缩机组,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如图1所示,所述排气管22上设置有缓冲罐1,缓冲罐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缓冲罐内压力值的缓冲罐压力检测装置20;所述缓冲罐1将排气管22分隔形成LNG储罐排气管18和缓冲罐排气管8,所述缓冲罐排气管8上设置有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所述LNG储罐16的排气口通过LNG储罐排气管18与缓冲罐1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1的排气口通过缓冲罐排气管8与压缩机组5的第一进气口9相连。上述缓冲罐压力检测装置20可为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等。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先将LNG储罐16内的BOG排入缓冲罐1,也就是通过缓冲罐1收集LNG储罐16产生的BOG,当缓冲罐1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缓冲罐预定排气压力值时,开启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将缓冲罐1内的BOG经过压缩机组5压缩形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15储存,当缓冲罐1内的压力值下降到缓冲罐预定关闭压力值时,关闭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将压缩机组5停机。由于缓冲罐1的容积较大,可储存大量BOG,因此可避免压缩机组的频繁开关机,且只有当缓冲罐1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缓冲罐预定排气压力值时,才开启压缩机组5,这样可避免压缩机组连续长期开机使用,也就是只有当缓冲罐需要排气时才开启压缩机组,当缓冲罐不需排气时及时关闭压缩机组,有利于节约能源,也有利于延长压缩机组的使用寿命,降低用于回收BOG的成本。
上述缓冲罐的使用虽然可避免压缩机组的频繁开关机,但由于缓冲罐1内的BOG的压力一般较低,而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较高,如果将缓冲罐1内的BOG直接通过压缩机组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对压缩机组的性能要求较高,提高了BOG的回收成本。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如图1所示,还包括回收罐4以及设置在压缩机组5上的第二出气口11,所述第二出气口11通过回收罐进气管21与回收罐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与第一进气口9之间对应的缓冲罐排气管的管路上与回收罐出气管7的一端相连,所述回收罐出气管7的另一端与回收罐4的出气口相连且回收罐出气管7上安装有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使用时,打开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关闭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先将缓冲罐1内的BOG经过压缩机组5压缩后排入回收罐4内,当缓冲罐1内的气压下降到缓冲罐预定关闭压力值时,将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关闭,然后开启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将回收罐4内的BOG经过压缩机组5压缩后形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15储存。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缓冲罐内的BOG经过两次压缩后才形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这样就显著降低了对压缩机组5的性能要求,可显著降低BOG回收成本。
上述回收罐4内的压力值由于无法实时监测,因此不利于精确控制压缩机组5的开关机,为了进一步有利于精确控制压缩机组的开关机,提高BOG的回收效率并降低回收成本,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回收罐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回收罐内压力值的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上述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可为压力表或压力传感器等。由于设置有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使用时,通过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实时监测回收罐4内的压力值,当回收罐4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回收罐预定排气压力值时,关闭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开启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将回收罐4内的BOG经压缩机组5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15储存,当回收罐4内的BOG的压力值下降到回收罐关闭压力值时,则关闭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并将压缩机组5停机。例如回收罐4内的BOG的压力值大于或等于4MPa时,关闭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开启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将回收罐4内的BOG经压缩机组5压缩成储气井用标准压力值的BOG,然后将BOG排入储气井15储存,当回收罐4内的BOG的压力值下降到3MPa时,将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关闭,并将压缩机组5停机。
在上述基础上,所述压缩机组还设置有用于与槽车14相连的第二进气口10。这样,一方面该压缩机组可作现有技术中的LNG/L-CNG加气站或子站加气站的压缩机组使用,也就是可通过卸气柱13以及相关管路将槽车14与第二进气口10相连,管路上设置有控制阀6,将控制阀6开启后,可将槽车内的天燃气经压缩机组5压缩后排入储气井储存。另一方面,也可将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组经过改造后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压缩机组使用,这样可降低用于回收BOG的成本。
此外,上述各个控制阀可通过手动控制,但为了操作方便,可通过PLC实现自动控制,这样既便于对各个控制阀进行操作,也便于精确控制各个控制阀的开闭,进而精确控制整个BOG回收系统的正常运转。

Claims (5)

1.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包括LNG储罐(16),其特征是:还包括储气井(15)和压缩机组(5);所述压缩机组(5)设置有第一进气口(9)和第一出气口(12),所述压缩机组(5)的第一进气口(9)通过排气管(22)与LNG储罐(16)的排气口相连;所述第一出气口(12)通过储气井进气管(17)与储气井(15)的进气口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排气管(22)上设置有缓冲罐(1),缓冲罐(1)上设置有用于检测缓冲罐内压力值的缓冲罐压力检测装置(20);所述缓冲罐(1)将排气管(22)分隔形成LNG储罐排气管(18)和缓冲罐排气管(8),所述缓冲罐排气管(8)上设置有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所述LNG储罐(16)的排气口通过LNG储罐排气管(18)与缓冲罐(1)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1)的排气口通过缓冲罐排气管(8)与压缩机组(5)的第一进气口(9)相连。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其特征是:还包括回收罐(4)以及设置在压缩机组(5)上的第二出气口(11),所述第二出气口(11)通过回收罐进气管(21)与回收罐(4)的进气口相连;所述缓冲罐排气管控制阀(2)与第一进气口(9)之间对应的缓冲罐排气管的管路上与回收罐出气管(7)的一端相连,所述回收罐出气管(7)的另一端与回收罐(4)的出气口相连且回收罐出气管(7)上安装有回收罐出气管控制阀(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回收罐(4)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回收罐内压力值的回收罐压力检测装置(19)。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缩机组还设置有用于与槽车(14)相连的第二进气口(10)。
CN2011204993104U 2011-12-05 2011-12-05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3276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93104U CN202327654U (zh) 2011-12-05 2011-12-05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993104U CN202327654U (zh) 2011-12-05 2011-12-05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27654U true CN202327654U (zh) 2012-07-11

Family

ID=46439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99310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327654U (zh) 2011-12-05 2011-12-05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2765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725A (zh) * 2011-12-05 2012-04-25 四川金星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及方法
CN104654008A (zh) * 2015-02-04 2015-05-27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ng气罐超压泄放的回收利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4832780A (zh) * 2015-05-21 2015-08-12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压缩甲烷气回收系统以及回收方法
CN110762386A (zh) * 2018-07-26 2020-02-07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bog气体的lng快速卸车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5725A (zh) * 2011-12-05 2012-04-25 四川金星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及方法
CN102425725B (zh) * 2011-12-05 2013-07-24 四川金星压缩机制造有限公司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及方法
CN104654008A (zh) * 2015-02-04 2015-05-27 中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lng气罐超压泄放的回收利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04832780A (zh) * 2015-05-21 2015-08-12 新奥气化采煤有限公司 压缩甲烷气回收系统以及回收方法
CN110762386A (zh) * 2018-07-26 2020-02-07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bog气体的lng快速卸车系统及方法
CN110762386B (zh) * 2018-07-26 2023-11-24 新地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bog气体的lng快速卸车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082530U (zh) L-cng加气站
CN202082618U (zh) 一种70MPa移动式氢气加注设备
CN102200220B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加气站
CN100534840C (zh) 一种可快速充装氢气的制氢加氢站系统及其方法
CN103672394B (zh) 一种无泵lng加气系统及液化天然气处理方法
CN107076358B (zh) 用bog蓄能压差lng加气站卸车、加液、再液化及蓄能的方法
CN101520128B (zh) 一种移动式液相天然气和气相天然气的供应方法及装置
CN201964142U (zh) 具有bog回收功能的lng无泵加气设备
CN102425725B (zh)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及方法
CN101476667B (zh) 整体式液化气加气站系统
CN203500850U (zh) 移动式压缩天然气储运及减压设备
CN202546249U (zh) 一种无动力撬装液化天然气加注站
CN202327654U (zh) 用于回收lng储罐内的bog的系统
CN102128107A (zh) 一种内燃机余电供给车载制氢氧机制氢氧气的装置及方法
CN204060975U (zh) 一种船舶动力装置的高压/低压燃气供应系统
CN203656565U (zh) 一种无泵lng加气系统
CN204647843U (zh) 液化天然气汽车加液装置
CN205014029U (zh) 一种液化天然气蒸发气压缩回收利用系统
CN100451438C (zh) 节能型液化天然气自动气化加气装置
CN202561436U (zh) 液化天然气加气站闪蒸气回收装置
CN101016857A (zh) 基于开式朗肯循环的液化天然气双动力汽车循环系统
CN104654008A (zh) 一种用于lng气罐超压泄放的回收利用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204716420U (zh) 箱撬式天然气发电机组装置
CN103822093A (zh) 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天然气吸附回收利用方法
CN203115497U (zh) 液化天然气罐车残余气体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724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