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8597U -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8597U
CN202308597U CN2011204261996U CN201120426199U CN202308597U CN 202308597 U CN202308597 U CN 202308597U CN 2011204261996 U CN2011204261996 U CN 2011204261996U CN 201120426199 U CN201120426199 U CN 201120426199U CN 202308597 U CN202308597 U CN 2023085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installed part
blind socket
blind
flexibl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261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坚
尚志伟
杨波
孙伟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261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85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85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8597U/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3908 priority patent/WO2013064082A1/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连接器安装件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

Description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连接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技术的发展,盲插连接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图1为现有技术在两个通信模块采用盲插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12之间设置有盲插连接器13,该盲插连接器13分别直接连接该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12,即该盲插连接器13分别与该第一通信模块11和第二通信模块13硬接触配合。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盲插连接器加工等能力限制,其加工容差能力有限,因此,造成了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盲插连接器,包括:
盲插连接器本体、连接器安装件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一个,则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包括:
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则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包括:
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则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连接器安装件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所述固定件的杆体分别穿过所述孔,且所述固定件的盖体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盲插连接器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上述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且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进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上开设的一个凹槽或者一个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且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所述固定件的杆体分别穿过所述孔,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盖体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通信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设置在一个通信设备中;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两个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通过在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在两个通信模块采用盲插连接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21、连接器安装件22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3,其中,该盲插连接器本体21的第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2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器安装件22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23的一端相连接。若以盲插连接器水平放置来进行描述,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可为盲插连接器本体的上端,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可为盲插连接器本体的下端,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可为连接器安装件的下侧,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可为连接器安装件的上侧,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均可以此为参考,但本申请要保护的内容并不受限于盲插连接器的放置状态。
其中,该弹性元件可以为弹簧、弹片或者非金属弹性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
图3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元件为弹簧,且弹性元件的数量为1个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3所示,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31、连接器安装件32和一个弹性元件33,其中,盲插连接器本体31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3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连接器安装件32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弹性元件33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该弹性元件33的固定件34,该弹性元件33套设在该固定件34上,且该连接器安装件32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该固定件34的一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固定件34的长度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用盲插连接器本体31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的容差对该固定件34的长度进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限位结构35,该限位结构35的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3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3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盲插连接器本体31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35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35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并通过在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设置一个固定件,并将弹性元件套设在该固定件上,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固定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抗震能力,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另外,通过在连接器安装件上设置限位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盲插连接器本体的损害,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寿命和长期可靠性。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盲插连接器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元件为弹簧,且弹性元件的数量为2个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4所示,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41、连接器安装件42和两个弹性元件43,其中,盲插连接器本体41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4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连接器安装件42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弹性元件43的一端相连接。
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该弹性元件43的固定件,该连接器安装件42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421,该固定件的杆体441分别穿过该孔421,且该固定件的盖体442与该连接器安装件4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该弹性元件43套设在该固定件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固定件的长度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用盲插连接器本体41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的容差对该固定件的长度进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限位结构45,该限位结构45的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4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限位结构4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件44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45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45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并通过在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设置固定件,并将弹性元件分别套设在该固定件上,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固定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抗震能力,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另外,通过在连接器安装件上设置限位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盲插连接器本体的损害,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寿命和长期可靠性。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盲插连接器、第一通信模块52和第二通信模块53,其中,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511、连接器安装件512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513,具体的,该第二通信模块53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511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511的第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5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器安装件512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513的一端相连接,该弹性元件513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52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若以盲插连接器水平放置来进行描述,与弹性元件相连的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可为第一通信模块的下侧,与盲插连接器本体相连的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可为第二通信模块的上侧,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均可以此为参考,但本申请要保护的内容并不受限于盲插连接器的放置状态。
其中,该弹性元件可以为弹簧、弹片或者非金属弹性体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该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并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相连接,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特别是多级配合的情况下盲插能力不足的缺陷。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元件为弹簧,且弹性元件的数量为1个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盲插连接器、第一通信模块62和第二通信模块63,其中,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611、连接器安装件612和一个弹簧613,具体的,该第二通信模块63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611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611的第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6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器安装件612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该弹簧613的一端相连接,该弹簧613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62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一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614,该弹簧613套设在该固定件614上,该固定件614的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612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相连接,固定件614的另一端穿进该第一通信模块62上开设的一个凹槽或者一个孔。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通信模块62上开设一个凹槽还是一个孔与固定件614的长度有关,另外,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固定件614的长度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用盲插连接器本体611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的容差对该固定件614的长度进行设置。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62上开设一个凹槽,以使得该固定件614穿进该凹槽中。
更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615,该限位结构615的一端与该第二通信模块63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6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盲插连接器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615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615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并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相连接,同时,该弹性元件可以套设在一个固定件上,该固定件的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相连接,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进该第一通信模块上开设的一个凹槽或者一个孔,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固定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抗震能力,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特别是多级配合的情况下盲插能力不足的缺陷。另外,通过在第二通信模块上设置限位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盲插连接器的损害,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寿命和长期可靠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的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6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盲插连接器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通信系统的还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以弹性元件为弹簧,且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为例,详细介绍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通信系统包括:盲插连接器、第一通信模块72和第二通信模块73,其中,该盲插连接器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711、连接器安装件712和两个弹簧713,具体的,该第二通信模块73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711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711的第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7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连接器安装件712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该弹簧713的一端相连接,该弹簧713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72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该弹簧713分别套设在该固定件上,该连接器安装件712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7121,该固定件的杆体7141分别穿过该孔,与该第一通信模块72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固定件的盖体7142与该连接器安装件7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并不对该固定件的长度进行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采用盲插连接器本体711的不同,以及实际需要的容差对该固定件的长度进行设置。
更进一步的,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715,该限位结构715的一端与该第二通信模块73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715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固定件714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715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715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与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且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并且该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该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相连接,同时,该弹性元件可以分别套设在固定件上,连接器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该固定件的杆体分别穿过该孔,与该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固定件的盖体与该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从而通过连接器安装件、固定件和弹性元件来提高盲插连接器的轴向容差能力,并扩大了盲插应用的范围,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抗震能力,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盲插连接器的盲插能力相对较差,且无法满足大容差场景的应用需求的缺陷,特别是多级配合的情况下盲插能力不足的缺陷。另外,通过在第二通信模块上设置限位结构,从而有效地避免了盲插连接器的损害,进而有效地提高了盲插连接器的寿命和长期可靠性。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盲插连接器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的一端与该连接器安装件712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盲插连接器的两侧,且左右对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限位结构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或者是两个以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限位结构的数量进行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另外,在上述图5至图7所示实施例中,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可以为两个通信设备;或者,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设置在一个通信设备中。举例来说,第一通信模块可以为天线单元,第二通信模块可以为射频单元。或者,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可以分别为射频单元中的两个单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盲插连接器本体、连接器安装件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其中,所述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一个,则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包括:
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则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且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的数量为两个,则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表面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包括:
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两端处表面分别与所述弹性元件的一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则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连接器安装件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所述固定件的杆体分别穿过所述孔,且所述固定件的盖体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7.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模块、第二通信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盲插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盲插连接器本体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且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二侧的中央位置处表面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穿进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上开设的一个凹槽或者一个孔。
9.根据权利要求7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且所述盲插连接器还包括两个用于固定所述弹簧的固定件,所述弹簧分别套设在所述固定件上时,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两端分别开设一个孔,所述固定件的杆体分别穿过所述孔,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所述固定件的盖体与所述连接器安装件的第一侧的表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通信模块的一侧的表面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设置在一个通信设备中;或者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为两个通信设备。
CN2011204261996U 2011-11-01 2011-11-01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85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61996U CN202308597U (zh) 2011-11-01 2011-11-01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PCT/CN2012/083908 WO2013064082A1 (zh) 2011-11-01 2012-11-01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261996U CN202308597U (zh) 2011-11-01 2011-11-01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8597U true CN202308597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26199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8597U (zh) 2011-11-01 2011-11-01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859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071A (zh) * 2011-11-01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WO2013064082A1 (zh) * 2011-11-01 2013-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7071A (zh) * 2011-11-01 2012-03-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WO2013064082A1 (zh) * 2011-11-01 2013-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82631B2 (en) Connecting device and connecting device for robot manipulator
CN103323920B (zh) 紧凑型小型可插拔光模块
CA2674366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nd mounting panel members
CN105576407A (zh) 一种卡扣式毛纽扣电连接器
US8602828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102377071A (zh)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US20170256876A1 (en) "8"-shaped elastic contact elemen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id contact element
CN202308597U (zh) 盲插连接器和通信系统
CN202633643U (zh) 一种连接电气控制系统的电连接器
US9711877B2 (en)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CN109950839A (zh) 一种简易型网线安装固定装置
CN105187972B (zh) 耳机座及含其的移动终端
US8414305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CN204754119U (zh) 一种踢脚板任意转角连接件
US20170279213A1 (en) Elastic contact spring and adapter using the contact spring
CN204289986U (zh) 电路板“浮动式”安装装置
CN202425228U (zh) 空调器及其电器盒
CN204257891U (zh) 用于车载usb接口的固定底座组件
US20150037615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polarity-safe structure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battery
CN201689833U (zh) 继电器的接点桥接结构
CN203415742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
CN204205174U (zh) 电源供应器的插头结构
JP3226009U (ja) コネクタ
CN104993276A (zh) 一种震动给料机数据线连接器
CN103115048A (zh) 一种双向连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