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5852U -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5852U
CN202305852U CN2011204400236U CN201120440023U CN202305852U CN 202305852 U CN202305852 U CN 202305852U CN 2011204400236 U CN2011204400236 U CN 2011204400236U CN 201120440023 U CN201120440023 U CN 201120440023U CN 202305852 U CN202305852 U CN 202305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et feeding
feeding type
type portion
prismatic lens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400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晓娇
杨敏
Original Assignee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foVision Optoelectronics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4400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5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5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58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片包括基底及位于所述基底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集光结构部和多个第二集光结构部,每个第一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组成,每个第二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组成,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间隔排列。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因此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张棱镜片,从而减小采用本实用新型棱镜片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棱镜片及采用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因其具有轻、薄、小等特点,而且具有功耗低、无辐射、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点,因此在目前的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其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通讯及消费性产品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具有发光特性,因而,为调整液晶显示装置的亮度,需要给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用于向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光束。
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侧面结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光源10、位于光源10一侧并部分包围光源10的反射罩11、反射片20、导光板30、下扩散片40、下棱镜片50、上棱镜片60、上扩散片70。光源10可以是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可以是LED。反射片20位于导光板的下方,用于反射自导光板30底面泄出的光线。导光板30将光源10发出的光线反射后大致沿导光板的出光面发出。下扩散片40和上扩散片70使光线透过其自身的扩散图层产生漫射,提高光线分布的均匀度。下棱镜片50和上棱镜片60用于修正透过下扩散片40的光线扩散的角度,上棱镜片6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棱镜片60包括基底61和位于基底上的多个紧密排列的横截面为三角形的条形的集光结构62,集光结构62靠近上扩散片70的一侧,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多个集光结构62具有聚光作用,其可以利用对光线的折射和反射来达到会聚光线的作用,从而使背光模组发出方向指向性强的光线。下棱镜片50和上棱镜片60的结构相同,如图1所示,背光模组中将下棱镜片50和上棱镜片60的条形的集光结构垂直设置,从而实现背光模组发出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光线均具有一定方向的约束,使不满足一定出射方向的光线经过集光结构反射回反射片20,经反射片20反射后再次利用,提高背光的利用率。
现有的背光模组中大多采用两张垂直放置的棱镜片来实现增亮的效果,但采用两张垂直放置的棱镜片容易产生干涉条纹,并且具有较大的厚度,对于发展更薄的显示装置不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棱镜片及包括该棱镜片的背光模组,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从而减小采用其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棱镜片,其包括基底及位于所述基底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集光结构部和多个第二集光结构部,每个第一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组成,每个第二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组成,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优选地,所述棱镜片为矩形,所述第一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沿着该矩形的短边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沿着该矩形的短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沿所述棱镜片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呈矩形,且其长与宽分别对应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沿所述棱镜片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均间隔排列。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呈正方形且边长相等。
优选地,所述第一棱镜柱和所述第二棱镜柱的横截面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
另外,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棱镜片。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从而减小采用其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棱镜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辐射强度随角度的变化曲线模拟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以及
图10是沿图9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第一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4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片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结合图4-6,本实施例的棱镜片包括基底100及位于基底100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多个第二集光结构部300,每个第一集光结构部2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201组成,每个第二集光结构部3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301组成,第一方向不同于第二方向,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间隔排列。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第一集光结构部2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图5中X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201组成,第二集光结构部3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图5中Y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301组成,其中,X方向垂直于Y方向。本实施例中,棱镜片为矩形,第一方向(即X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第二方向(即Y方向)沿着该矩形的短边方向。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均呈正方形且边长相等,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沿所述棱镜片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均间隔排列,任意两个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在棱镜片的该表面上均不紧邻,同样,任意两个第二集光结构部300在棱镜片的该表面上也均不紧邻,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沿棱镜片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均间隔排列,使得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在整个棱镜片的该表面沿着X方向和Y方向均间隔排列,从而使得所有的第一棱镜柱201和第二棱镜柱301沿X方向和Y方向整体上分散排布,各自实现其对背光沿不同角度的集光作用。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棱镜片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辐射强度随角度的变化曲线模拟图,由图7可见,本实施例的棱镜片在水平方向约-65度至约65度之间具有不低于1000W/m2的光辐射强度,在垂直方向约-40度至约40度同样具有不低于1000W/m2的光辐射强度。由此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单个棱镜片上的集光条仅采用一个方向排列的结构,采用本实施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从而减小采用其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另外,本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第一方向沿着棱镜片所在矩形的短边方向,而第二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同样可以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柱201和第二棱镜柱301的横截面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提供较合适的集光角度的同时提高背光的利用率。优选地,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还可以均与基底100一体成型。
采用本实施例的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因采用本实施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因此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张棱镜片,从而减小采用本实用新型棱镜片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第二实施例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均呈矩形且沿棱镜片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间隔排列。图8仅示出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均呈矩形且沿棱镜片的长边方向间隔排列的情形,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还可以沿棱镜片的短边方向间隔排列,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呈矩形的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为全等的矩形,即呈矩形的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的长与宽分别对应相等。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棱镜片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清晰地示出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沿棱镜片的长边方向(即图9中所示X方向)间隔排列,每个第一集光结构部2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即X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201组成,每个第二集光结构部300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二方向(即Y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301组成,本实施例中,同样,X方向垂直于Y方向。
图10是沿图9中A-A线的剖面结构图,同样,本实施例中,第一棱镜柱201和第二棱镜柱301的横截面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优选地,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也可以均与基底100一体成型。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从而减小采用其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以上仅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限于此,例如,本实用新型中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还可以采用除正方形和矩形以外的其他图形,只有满足第一集光结构部200和第二集光结构部300间隔排列、使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即可,并不仅限于此。
另外,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棱镜片的背光模组,其包括光源、反射片、扩散片等,具体结构也可根据不用的产品作适当调整,光源以及各膜片的位置关系及各自作用属于本领域公知,不再赘述。
采用本实施例的棱镜片的背光模组中,同样因采用本实施例的单张棱镜片即可实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集光,因此可以代替现有技术中采用两张棱镜片,从而减小采用本实用新型棱镜片的背光模组的厚度,降低成本。
在以上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以上描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上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同时任何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棱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及位于所述基底同一表面上的多个第一集光结构部和多个第二集光结构部,每个第一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棱镜柱组成,每个第二集光结构部由紧密平行排列的多个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棱镜柱组成,所述第一方向不同于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间隔排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片为矩形,所述第一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沿着该矩形的短边方向,或者所述第一方向沿着该矩形的短边方向,所述第二方向沿着该矩形的长边方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沿所述棱镜片的长边方向或短边方向间隔排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呈矩形,且其长与宽分别对应相等。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沿所述棱镜片的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均间隔排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呈正方形且边长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棱镜柱和所述第二棱镜柱的横截面为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光结构部和所述第二集光结构部均与所述基底一体成型。
10.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棱镜片。
CN2011204400236U 2011-11-04 2011-11-04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5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00236U CN202305852U (zh) 2011-11-04 2011-11-04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400236U CN202305852U (zh) 2011-11-04 2011-11-04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5852U true CN202305852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4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400236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5852U (zh) 2011-11-04 2011-11-04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5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8701A (zh) * 2018-06-28 2018-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棱镜片、双向棱镜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8701A (zh) * 2018-06-28 2018-11-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棱镜片、双向棱镜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CN108828701B (zh) * 2018-06-28 2020-06-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棱镜片、双向棱镜组件以及具有其的显示装置
US11061173B2 (en) 2018-06-28 2021-07-13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sm sheet, prism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26821B (zh) 光学板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101126822B (zh) 光学板及采用该光学板的背光模组
CN202419335U (zh) 液晶显示器及直下式led背光模组
US8287172B2 (en) Planar illumination device
CN202870337U (zh) 多层导光体、背光源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EP2758831B1 (en) Backlight device
CN101025518A (zh) 光学片
CN102691936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456412A (zh) 一种光学膜片、背光源及显示设备
CN101761829B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1580901A (zh) 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CN103822139A (zh) 一种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707371A (zh) 一种导光板
CN10113149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4315407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2305852U (zh)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CN201772349U (zh) 背光模组
CN201652190U (zh) 导光板和背光模组
CN2070966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202057825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2330759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205208278U (zh) 反射片和背光模组
CN106292059B (zh) 一种可发光的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201003719Y (zh) 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CN202110304U (zh) 棱镜片及采用其的背光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after: Kunshan Longteng Au Optronics Co

Address before: 215301 No. 1, Longteng Road, Kunshan,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Longteng Optronics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