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05846U -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5846U
CN202305846U CN2011204273813U CN201120427381U CN202305846U CN 202305846 U CN202305846 U CN 202305846U CN 2011204273813 U CN2011204273813 U CN 2011204273813U CN 201120427381 U CN201120427381 U CN 201120427381U CN 202305846 U CN202305846 U CN 2023058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crystal panel
centerdot
light diffusing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2738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奥尚规
九内真理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orp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58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584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能更可靠地抑制干扰条纹且能与不同种类的液晶面板并用的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光扩散板(50)是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入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在第1方向延伸的多个光学元件部(53)以间距Pl并列配置于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当将液晶面板的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设为L/N(=Pp)(L是液晶面板的第2方向的宽度,N是1080或768)、将基于第2方向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间距设为Pm1=Pp·Pl/|Pp-Pl|和Pm2=0.5Pp·Pl/|0.5Pp-Pl|时,Pl是满足以下关系的值:对于N是1080和768,Pm1<1500μm或Pm1≥10000μm且Pm2<1500μm或Pm2≥10000μm。

Description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器等透射型显示器(透射型图像显示装置)的背光源单元中,使用CCFL等线状光源、LED等点状光源。背光源单元通过用光扩散板将来自线状光源或点状光源的光扩散从而转换为面状的光。以往,一直使用利用扩散剂粒子的光散射的方式的光扩散板。但是,近年来,为了应对由灯管数削减带来的低成本化·低耗电化、薄型化的要求,逐渐使用在表面赋形有透镜或棱镜等光学元件部的光扩散板。因为在这种赋形扩散板上相互大致平行地并列设置有多个光学元件部,所以赋形扩散板具有周期性结构。另一方面,因为液晶面板也是以一定间隔排列有多个像素,所以具有周期性结构。将具有周期性结构的赋形扩散板与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液晶面板并用时,有时因两者的宽度(间距)的关系而产生干扰条纹。产生数mm周期的干扰条纹时,人眼容易识别该干扰条纹。因此,存在显示器的显示品质显著下降的问题。 
作为防止这种干扰条纹的技术,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1292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通过并用光扩散板和扩散膜,基于像素间距、扩散膜的雾度和全光线透射率将形成于光扩散板的光学元件部(凸部)的间距最优化,由此达到抑制干扰条纹的产生。 
但是,存在例如不符合专利文献1中公式化的式子地产生干扰条纹的情况。另外,以往,因为对于FHD(Full High Definition;全高清)液晶面板、WXGA(WideeXtended Graphics Array;宽屏扩展图形阵列)液晶面板等不同种类的液晶面板而言像素数不同,所以即使液晶面板的 大小相同,也需要对各种液晶面板准备光扩散板。因此,期望能对不同种类的液晶面板通用的光扩散板。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更可靠地抑制干扰条纹且能与种类不同的液晶面板并用的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是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入射面侧的光扩散板,具备在液晶面板侧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多个光学元件部。各光学元件部在作为液晶面板长边方向的第1方向延伸,多个光学元件部并列配置于与第1方向大致正交的第2方向。而且,将多个光学元件部在第2方向的间距设为Pl[μm],将液晶面板在第2方向的宽度设为L[μm],将液晶面板具有的多个像素在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设为L/N[μm](其中,N是1080或768,L/N≠Pl,0.5(L/N)≠Pl),将基于多个光学元件部和多个像素在第2方向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干扰条纹间距设为Pm1[μm]和Pm2[μm],分别以式(1)和式(2)表示Pm1和Pm2,在上述情况下,上述Pl是满足下述关系的值:对于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Pm1是Pm1<1500μm或Pm1≥10000μm且Pm2是Pm2<1500μm或Pm2≥10000μm。 
P m 1 = L N · P l | L N - P l | · · · ( 1 )
P m 2 = 0.5 L N · P l | 0.5 L N - P l | · · · ( 2 )
当对含有以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N)配置的像素的液晶面板使用上述光扩散板时,Pm1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是小于1500μm或10000μm以上。由此,难以视觉辨认出由像素间距(L/N)的周期结构和间距Pl的周期结构产生的干扰条纹。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等发现:除由以 液晶面板具有的像素的像素间距(L/N)为周期的周期结构和以光学元件部的间距Pl为周期的周期结构产生的干扰条纹以外,有时也产生以像素间距(L/N)的1/2为周期的干扰条纹。该干扰条纹的间距以式(2)表示。而且,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光扩散板中,因为Pl是使Pm2也小于1500μm或10000μm以上的值,所以也很难视觉辨认出以像素间距的1/2为周期的干扰条纹。因此,通过使用上述光扩散板,可更可靠地让干扰条纹不易被看到。 
用于规定光学元件部间距Pl的像素间距(L/N)中的N是1080或768。而且,间距Pl是按照对于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Pm1和Pm2均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来确定的。因此,以间距Pl并列配置光学元件部的光扩散板无论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1080的液晶面板组合,还是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768的液晶面板组合,都可实现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状态。即,只要是具有一定宽度L的液晶面板,则光扩散板即使与种类(例如FHD、WXGA)不同的2种液晶面板并用,也可以更可靠地降低干扰条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中,可以是上述光学元件部为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面光源装置是向液晶面板供给光的面光源装置,具备:向液晶面板输出照明光的光源部、和在光源部与液晶面板之间设置的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 
在该面光源装置中,由光源部输出的光通过光扩散板而输出到液晶面板侧。因为在光扩散板的液晶面板侧的面形成有多个光学元件部,所以在射出光扩散板时容易沿各种方向射出。由此,来自光源部的光形成面状的光而照射到液晶面板。由于面光源装置具有的光扩散板是上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所以无论将该光扩散板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1080的液晶面板组合、还是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768的液晶面板组合,都可实现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向液晶面板输出照明光的光源部,和在光源部与液晶面板之间设置的光扩散板。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与上述液晶面板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像素数是1080或768。上述光扩散板具备在液晶面板侧的第1面和与第1面对置的第2 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多个光学元件部,各光学元件部在上述第1方向延伸,多个光学元件部并列配置于上述第2方向。将多个光学元件部在第2方向的间距设为Pl[μm],将液晶面板在第2方向的宽度设为L[μm],将液晶面板具有的多个像素在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设为L/N[μm](其中,N是1080或768,L/N≠Pl,0.5(L/N)≠Pl),将基于多个光学元件部和多个像素在第2方向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干扰条纹间距设为Pm1[μm]和Pm2[μm],分别以式(3)和式(4)表示Pm1和Pm2,在上述情况下,上述Pl是满足下述关系的值:对于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Pm1是Pm1<1500μm或Pm1≥10000μm且Pm2是Pm2<1500μm或Pm2≥10000μm。 
P m 1 = L N · P l | L N - P l | · · · ( 3 )
P m 2 = 0.5 L N · P l | 0.5 L N - P l | · · · ( 4 )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由光源部输出的光通过光扩散板而输出到液晶面板侧。因为在光扩散板的液晶面板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光学元件部,所以在射出光扩散板时容易沿各种方向射出。由此,来自光源部的光形成面状的光而照射到液晶面板。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的光扩散板的间距Pl是使得Pm1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为小于1500μm或10000μm以上的值,所以不易视觉辨认出由像素间距(L/N)和间距Pl的周期结构产生的干扰条纹。由于光扩散板的光学元件部的间距Pl是使得Pm2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也为小于1500μm或10000μm以上的值,所以也不易视觉辨认出以像素间距(L/N)的1/2为周期的干扰条纹。因此,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可更可靠地使干扰条纹不易被看到。 
另外,用于规定光学元件部间距Pl的像素间距(L/N)中的N是1080或768。而且,Pl是按照对于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Pm1和Pm2 均满足上述条件的方式而确定的。因此,以间距Pl并列配置光学元件部的光扩散板无论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1080的液晶面板组合、还是与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为L/768的液晶面板组合,都可实现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状态。 
即,上述液晶表装置的构成是如下的构成:只要是第2方向具有宽度L的液晶面板,则即使对相同的光扩散板组合第2方向的像素数为1080的液晶面板(例如FHD液晶面板)或第2方向的像素数为768的液晶面板(例如WXGA液晶面板),也可更可靠地降低干扰条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在液晶面板与光扩散板之间进一步具备含有至少一片光学膜的光学膜部。该光学膜部的雾度值H(%)满足95≤H≤99.9。 
此时,因为雾度值H满足上述条件的光学膜设置在液晶面板与光扩散板之间,所以更加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图1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II线处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截面图。 
图5(a)是图1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图5(b)是由光扩散板和液晶面板的周期结构产生的干扰条纹的周期结构的示意图。图5(c)是液晶面板的透射率曲线的示意图。图5(d)是光扩散板的透射率曲线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以VA模式驱动32英寸的FHD液晶面板时的像素图像的一例的附图。 
图7(a)是表示将具有间距Pl的周期的周期结构体与32英寸FHD的 液晶面板组合时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与间距Pl之间的关系的附图。图7(b)是表示将具有间距Pl的周期的周期结构体与40英寸FHD的液晶面板组合时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与间距Pl之间的关系的附图。 
图8是含有光学膜部时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光扩散板的制造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0(a)是光扩散板的制造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0(b)是图10(a)区域α的部分放大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的实施条件和评价结果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元件标记同一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另外,附图的尺寸比例与说明的物体不一定一致。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图2是图1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的II-II线处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 
液晶显示装置1是所谓的直下型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俯视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液晶面板10和对液晶面板10供给照明光的背光源系统(面光源装置)20。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液晶显示装置1,将液晶面板10侧称为前侧,将背光源系统20侧称为后侧或背面侧。另外,为了说明的方便,将从背光源系统20朝向液晶面板10侧的方向(液晶面板10的厚度方向)称为z方向。另外,液晶面板10的俯视形状(从z方向看的形状)中,将长边方向(第1方向)称为y方向,将与长边方向正交的短边方向(第2方向)称为x方向。 
液晶面板10具有:含有多个像素11(参照图2)的液晶单元12,和在液晶单元12的厚度方向从两侧夹持液晶单元12的一对偏振片13、14。液晶面板10是FHD(全高清)液晶面板或WXGA(宽屏扩展图形阵列)液晶面板。通常,FHD液晶面板的像素数在短边方向是1080像素,在长边方向是1920像素。通常,WXGA液晶面板的像素数在短边方向(x方 向)是768像素,在长边方向是1280像素。 
作为液晶单元12,例如可使用利用有效矩阵驱动的TFT型液晶单元等公知的液晶单元。作为液晶面板10的驱动方式,可利用VA方式、IPS方式、和TN方式等公知的方式。在图1和图2表示的构成中,因为偏振片13位于背光源系统20侧,所以偏振片13的表面13a是照明光向液晶面板10的入射面。 
背光源系统20具备:开放前面侧的树脂制的灯箱30,设置在灯箱30内的作为光源部的多个光源40,设置在灯箱30上并塞住灯箱30的开口部的光扩散板50。其中,虽然多个光源40对应于光源部,但灯箱30可以是光源部的一部分。 
在板状底壁部31的边缘部一体地竖立设置有方框状的侧壁部32而构成灯箱30。灯箱30呈薄型箱状。设置在灯箱30内的多个光源40的例子如图1所示是线状光源。本实施方式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光源40以线状光源进行说明。作为光源40使用的线状光源的例子是荧光管(冷阴极管)、卤素灯、钨灯等圆筒状灯。这种线状光源的直径的例子约是2mm~4mm。这里,虽然光源40是线状光源,但光源40不限于线状光源,也可以是点状光源。点状光源的例子是发光二极管(LED)。光源40是点状光源时,也可以如图2所示作为直下型使用。 
接着,说明背光源系统20具有的光扩散板50的构成。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光扩散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构成的立体图。图4是沿图3的IV-IV线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为了说明方便,使用图1表示的x方向、y方向和z方向,基于以如图1所示地配置有光扩散板50的状态说明光扩散板50的构成。 
光扩散板50是俯视形状为大致长方形且具有光透射性的板状体。如图3和图4所示,光扩散板50是从背面侧按照背面层52和基材层51的顺序在厚度方向层叠有基材层51和背面层52而成的2层光扩散板。 
将基材层51的厚度t1和背面层52的厚度t2相加而得的光扩散板50的总厚度T的例子是0.1mm~10mm。基材层51的厚度t1的例子是0.05mm~9mm。背面层52的厚度t2的例是0.03mm~1mm。光扩散板 50的原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使用公知的透光性树脂。 
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的例子是1.46~1.62。透光性树脂的例子是丙烯酸系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聚碳酸酯、聚乙烯、聚丙烯、环状聚烯烃、环状烯烃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MS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聚苯乙烯树脂、AS树脂(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等。 
作为基材层51原料的树脂A与作为背面层52原料的树脂B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另外,树脂A和树脂B各自可以单独使用上述例示的透光性树脂,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树脂A与树脂B的组合优选是同种透光性材料的组合。进一步优选树脂A、B均含有苯乙烯系树脂。特别优选树脂A和树脂B均是仅由苯乙烯系树脂构成。 
光扩散板50可以含有光扩散粒子等光扩散剂。作为光扩散剂,只要是折射率与构成光扩散板50的透光性树脂不同、可将透过光扩散板50的光扩散的粒子,则没有特别限定。无机系光扩散剂的例子是碳酸钙、硫酸钡、氧化钛、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玻璃、滑石、云母、白炭黑、氧化镁、氧化锌等。可以使用用脂肪酸等对例示的光扩散剂实施表面处理后的物质作为光扩散剂。有机系光扩散剂的例子是苯乙烯系聚合物粒子、丙烯酸系聚合物粒子、硅氧烷系聚合物粒子等。优选有机系光扩散剂是重均分子量为50万~500万的高分子聚合物粒子、溶解于丙酮时的凝胶百分率为10质量%以上的交联聚合物粒子。
当光扩散板50含有光扩散剂时,光扩散剂的配合比例是相对于透光性树脂100重量份,光扩散剂为0.01~1重量份,更优选是0.001~0.01重量份。光扩散剂可与作为主要构成光扩散板50的原料的透光性树脂组合作为母料而使用。从光扩散性的观点出发,光扩散板50主原料的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与光扩散剂的折射率的差的绝对值是0.01~0.20,更优选是0.02~0.15。 
在光扩散板50中,可进一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热稳定剂、抗氧化剂、耐候剂、光稳定剂、荧光增白剂、加工稳定剂等添加剂。 
紫外线吸收剂的例子是水杨酸苯酯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系紫 外线吸收剂、三嗪系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系紫外线吸收剂。当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时,对于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作为光扩散板50主原料的透光性树脂100重量份例如可添加0.1~3重量份的紫外线吸收剂。如果在该范围,则可抑制紫外线吸收剂向表面渗出,而且可良好地维持光扩散板50的外观。 
热稳定剂的例子是锰化合物、铜化合物等。热稳定剂例如可以与紫外线吸收剂一起添加。此时,相对于透光性树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1重量份,可添加2重量份以下的热稳定剂,更优选以0.01~1重量份的比例添加热稳定剂。 
抗氧化剂的例子是受阻酚化合物、受阻胺化合物。相对于透光性树脂100重量份,例如可添加0.1~3重量份的抗氧化剂。 
在光扩散板50具有的背面层52的与基材层51相反侧的面(第2面)50a上,遍及整个面且大致均匀地分布有微细的凹部或凸部(以下,称为凹凸部)。面50a是所谓的消光面。面50a上形成的多个微细凹凸部例如可通过压花加工而形成。面50a的表面形状可以以面50a的表面粗糙度表示。面50a的表面形状可以以使用了面50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和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表面粗糙度表示。面50a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一个例子是例如依照ISO-1997测定的值、为0.5μm~25μm,优选为1μm~20μm。另外,面50a的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例子是例如依照ISO-1997测定的值、为5μm~110μm,优选为10μm~100μm。而且,面50a也可以是同时满足作为Ra和Rz所例示的上述值的面。 
在基材层51的与背面层52相反侧的面(第1面)50b上,形成有多个凸部53。各凸部53在y方向(第1方向)延伸。多个凸部53排列在x方向(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第2方向)。换言之,在基材层51的表面,多个凸部53形成多条状。各凸部53的与y方向(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的例子是半圆状。此时,各凸部53呈圆柱透镜形状。 
如图4所示,多个凸部53在相邻凸部53之间可具有间隔d[μm]。在将相邻凸部5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以下,称为间距)设为Pl[μm]时,凸部53的高度ha[μm]与间距Pl的比率(ha/Pl)的例子是0.2~0.8。其中,虽然相邻的凸部53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隔d,但可以是d=0。此时,Pl 对应于凸部53的宽度。上述间距Pl意味着Pl[μm]的间距。这种表示是为了与后述其它间距区别。以下说明中,对于其它间距有时也采用同样的表示。 
凸部53的间距Pl是在将光扩散板50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1(图1参照)中时,按照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方式确定的值,而且是可对于同样大小的FHD液晶面板和WXGA液晶面板并用光扩散板50的间距Pl。说明间距Pl。 
首先,利用图5(a)、图5(b)、图5(c)和图5(d)来说明干扰条纹的产生。图5(a)是图1表示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示意图。图5(a)中,将光扩散板50的光源40侧的面50a示意性地表示为平坦面。图5(b)是由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的周期结构产生的干扰条纹的周期结构的示意图。图5(c)是液晶面板10的透射率曲线的示意图。图5(d)是光扩散板的透射率曲线的示意图。 
因为多个凸部53在x方向以间距Pl并列,所以多个凸部53在x方向具有周期Pl的周期结构。基于该周期结构的透射率曲线S1以S1=E1cos(2π(x/Pl))表示。式中的“E1”表示透射率曲线S1的振幅。 
液晶面板10含有多个像素11。多个像素11在x方向和y方向规则地排列。因此,液晶面板10在x方向和y方向具有一定的周期结构。当将液晶面板10的x方向(多个凸部53的排列方向或与凸部5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像素11的间距设为Pp[μm](其中,Pp≠Pl且0.5Pp≠Pl)时,液晶面板10的基于x方向的周期结构的透射率曲线S2用S2=E2cos(2π(x/Pp))表示。式中的“E2”表示透射率曲线S2的振幅。当将液晶面板10的x方向的图像大小设为L(μm)、将x方向的像素数设为N(N是1以上的整数)时,间距Pp可用Pp(μm)=L/N表示。 
液晶显示装置1中,间距Pl的周期结构与间距Pp的周期结构在上下方向上重叠。因此,透过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而得到的光基于上述周期结构的对比度S用S=S1·S2表示。其中,S1·S2如式(9)所示。 
S 1 · S 2 = A · B 2 · [ cos { 2 πx / ( P p · P l P p + P l ) } + cos { 2 πx / ( P p · P l | P p - P l | ) } ] · · · ( 9 )
如式(9)和图5(b)所示,对比度S包含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高频成分由于频率高而未被视觉辨认出,低频成分作为所谓的干扰条纹而被视觉辨认出。由此,如式(9)所示,基于间距Pp的周期结构和间距Pl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间距Pm1[μm]用式(10)表示。以下,干扰条纹的间距也称为干扰条纹间距。 
P m 1 = P p · P l | P p - P l | · · · ( 10 )
本实用新型发明人等反复认真研究,结果发现,液晶面板10中,也存在透射率以(1/2)像素间距即0.5Pp发生变化的情况。图6中示出透射率以0.5Pp发生变化的情况的一例。图6是以200倍显示以VA模式驱动32英寸的FHD(全高清)的液晶面板10时的像素图像的附图。图6中的x方向和y方向对应于图1~图3等的x方向和y方向。 
认为该0.5Pp的周期的起因是:由于广视角化,在一个像素11中,在x方向的中央附近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不同。图6是VA模式的情况,IPS模式的情况也是同样。IPS模式时,认为0.5Pp的周期的起因是:由于梳状电极,在一个像素11中的x方向的中央附近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不同。 
如上所述,在液晶面板10还包含周期0.5Pp的周期结构时,与该周期结构相伴的干扰条纹的间距Pm2[μm]用式(11)表示。 
P m 2 = 0.5 P p · P l | 0.5 P p - P l | · · · ( 11 )
图7(a)和图7(b)是表示将具有间距Pl的周期的透明周期结构体和液晶面板组合时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与间距Pl之间的关系的附图。图7(a)和图7(b)中表示实测值。实测值如下取得。在具有32英寸FHD和40英寸FHD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液晶电视)中,在光源部和液晶面板之间配置上述周期结构体。在该配置状态下,通过在上述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白色的状态下在暗室中观察干扰条纹,从而测量干扰条纹的间距。图7(a)是使用32英寸的液晶面板,图7(b)是使用40英寸的液晶面板。 
在图7(a)和图7(b)中,“□”表示采用由透光性树脂实际制造的光扩散板作为上述周期结构体时的结果。另一方面,“○”表示采用由硅制造的光扩散板模型(复制品)作为上述周期结构体时的结果。如上所述周期结构体的原料不同,但周期结构体的形状与如图3表示的光扩散板相同。在图7(a)和图7(b)中,式(10)表示的Pm1对Pl的变化用实线表示,式(11)表示的Pm2对Pl的变化用虚线表示。 
如图7(a)和图7(b)所示,实测值与液晶面板10的大小无关地映射到式(10)和式(11)表示的曲线上。即,可理解为产生了与基于液晶面板10的间距Pp的周期结构和间距Pl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不同的干扰条纹。通过图7(a)和图7(b)能够理解:由式(10)和式(11)算出的Pm1和Pm2对应于当具有间距Pl的周期结构的光扩散板50与液晶面板10组合时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 
接着,说明间距Pl满足的条件。为了说明的方便,当需要区别说明液晶面板10为FHD液晶面板和WXGA液晶面板的情况时,液晶面板10也分别被称为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分别搭载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作为液晶面板10的液晶显示装置1也被称为液晶显示装置1f和液晶显示装置1w。 
因为FHD液晶面板10f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像素数N是1080,所以在将FHD液晶面板10f中的x方向的像素间距Pp设为Ppf时,Ppf表示为Ppf=L/1080。因为WXGA液晶面板10w的短边方向(x方向)的像素数N是768,所以在将WXGA液晶面板10w中的x方向的像素间距Pp设为Ppw时,Ppw表示为Ppw=L/768。 
在使用Ppf表示式(10)和式(11)时、即将Ppf代入到式(10)和式(11)的Pp中而得到的Pm1和Pm2被称为Pmf1和Pmf2。该Pmf1和Pmf2用式(12a)和式(12b)表示,另外,在使用Ppw表示式(10)和式(11)时、即将Ppw代入到式(10)和式(11)的Pp中而得到的Pm1和Pm2被称为Pmw1和Pmw2。该Pmw1和Pmw2用式(13a)和式(13b)表示。 
P m f 1 = P p f · P l | P p f - P l | · · · ( 12 a )
P m f 2 = 0.5 P p f · P l | 0.5 P p f - P l | · · · ( 12 b )
P m w 1 = P p w · P l | P p f - P l | · · · ( 13 a )
P m w 2 = 0.5 P p w · P l | 0.5 P p w - P l | · · · ( 13 b )
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凸部53的间距Pl是全部满足以下4个条件(1)~(4)的值。 
·条件(1):Pmf1<1500μm或Pmf1≥10000μm 
·条件(2):Pmf2<1500μm或Pmf2≥10000μm 
·条件(3):Pmw1<1500μm或Pmw1≥10000μm 
·条件(4):Pmw2<1500μm或Pmw2≥10000μm 
Pmf1和Pmf2是FDH液晶显示装置1f中搭载有光扩散板50时可出现的干扰条纹的间距。另一方面,Pmw1和Pmw2是WGXA液晶显示装置1w中搭载有光扩散板50时可出现的干扰条纹的间距。而且,间距Pl是全部满足上述条件(1)~条件(4)的值。因此,如果使用以间距Pl并列配置凸部53的光扩散板50,则无论液晶显示装置1的液晶面板10是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中的哪一种都不易视觉辨认出基于像素间距和1/2像素间距的干扰条纹。 
这样的间距Pl的例子是30μm~700μm。间距Pl在例示的范围中,优选是50μm~500μm,更优选是150μm~400μm。 
从进一步抑制视觉识别出干扰条纹的观点出发,如图8所示,可以在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之间具备光学膜部60。图8是含有光学膜部时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截面构成的示意图。图8中,光学膜部60例示了具有3片光学膜61的情况。构成光学膜部60的光学膜61的种类 和片数按照光学膜部60的雾度值H(%)满足95≤H≤99.9的方式进行选择即可。雾度值H是构成光学膜部60的所有光学膜61的总雾度。雾度值H是依照JIS-K7136(ISO 14782)测定得到的值。 
光学膜61的例子是扩散膜、棱镜膜、反射型偏光分离膜、相位差膜和偏光膜等。光学膜部60可以具有重叠一片以上相同种类的光学膜而成的结构,也可以具有重叠一片以上多个不同种类的光学膜而成的结构。其中,说明作为光学膜61的例子而举出的各膜。 
扩散膜是用于将入射的光扩散照射的膜。扩散膜的一个例子是在透明树脂膜的一面上以粘结剂固定珠而成的膜。具体而言,包括株式会社TSUJIDEN公司制“D121U系列”和株式会社KIMOTO公司制“LIGHTUP TM”等。 
棱镜膜的例子是在配置到液晶面板10的一侧的面上形成有多个聚光性透镜的膜。各聚光性透镜沿一个方向延伸。多个聚光性透镜并列配置于与聚光性透镜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微细聚光性透镜的例子包括向外侧凸起的凸透镜和双凸透镜等。微细聚光性透镜可以是截面为三角形状的棱镜透镜。 
反射型偏光分离膜是使规定的偏振光透过、将具有与该规定的偏振光相反的性质的偏振光反射的膜。反射型偏光分离膜的例子可举出:使特定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透过、将与该特定振动方向正交的振动方向的直线偏振光反射的反射型直线偏光分离膜;使规定的旋转方向的圆偏振光透过、将在与规定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旋转的圆偏振光反射的反射型圆偏振光分离膜等。反射型直线偏光分离膜的例子是住友3M株式会社制“DBEF(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反射式偏光增亮膜)”、日东电工株式会社制“NIPOX”。 
相位差膜是具有因树脂膜的拉伸而产生的相位差(延迟)的膜。相位差膜的例子是聚碳酸酯系树脂膜、聚砜系树脂膜、聚醚砜系树脂膜、聚芳酯系树脂膜、降冰片烯系树脂膜。相位差膜的具体例是株式会社Kaneka制“ELMEC”、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LIGHT”。 
偏光膜是使沿一定方向振动的光透过的膜。偏光膜的具体例是日东 电工株式会社制“NPF”、住友化学株式会社制“SUMIKALAN”。 
[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如图9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具备:对光扩散板进行设计的设计工序S10,基于设计工序S10中的设计制造光扩散板50的制造工序S20,组合所制造的光扩散板50、液晶面板10和光源40等来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的组装工序S30。图9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的流程图。首先,顺次说明构成光控制板制造方法的设计工序S10和制造工序S20。 
<设计工序> 
在设计工序S10中,基于使用的液晶面板10的画面尺寸L,按照全部满足上述条件(1)~(4)的方式来确定凸部53的间距Pl。由此,确定了应当对光扩散板50赋形的由多个凸部53构成的凹凸图案。其中,各凸部53的截面形状是作为完成的设计(例如半圆状)而进行说明,但在该设计工序S10中,也可以设计凸部53的截面形状。 
<制造工序> 
在制造工序S20中,利用图10(a)表示的光扩散板的制造装置80,在制造树脂片材70的同时,在该树脂片材70的一面70a赋形设计好的凸部53。说明图10表示的光扩散板50的制造装置80。 
制造装置80具备:将作为原料的树脂挤出成型为片材状的片材成型机90,通过挤压将挤出的树脂片材70进一步成型的一组挤压辊群100,和用于牵引树脂片材70的牵引用辊群110。 
片材成型机90具备:用于将作为基材层51原料的树脂A加热熔融的第1挤出机91,用于将作为背面层52原料的树脂B加热熔融的第2挤出机92,供给第1挤出机91和第2挤出机92中熔融的树脂的给料块93,用于将给料块93内的树脂以片材状态挤出的模头94。在第1和第2挤出机91、92上,安装有用于将树脂投入到挤出机的料筒内的料斗95、96。 
挤压辊群100具有3个挤压辊101、102、103。3个挤压辊101~103 各自是圆柱状的金属制辊。各挤压辊101~103的旋转轴线相互平行。在图10(a)表示的实施方式中,3个挤压辊101~103沿铅直方向连续地配置,3个挤压辊101~103的旋转轴线为水平。其中,虽然基于图10(a)表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3个挤压辊101~103的配置关系不限于图10(a)表示的方式。例如挤压辊101~103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连续地配置。3个挤压辊101~103的旋转轴各自与电机(未图示)等驱动机构连接。 
挤压辊101的圆周面101a是平滑面。另一方面,在位于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3之间的作为中间辊的挤压辊102的圆周面102a上,设有用于形成含有如图3所示的微细凹凸部的面50a的消光转印模104。消光转印模104的表面是由与待形成于面50a的凹凸图案相反的凹凸图案构成的压花形状遍及整体且大致均匀分布的消光面。该消光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的例子是依照ISO-1997测定得到的值、为6μm~30μm,十点平均粗糙度Rz的例子是依照ISO-1997测定得到的值、为45μm~150μm。在图10(a)中,在位于挤压辊102下侧的作为下辊的挤压辊103的圆周面103a上,设有用于形成凸部53的凹版转印模105。在凹版转印模105中,沿挤压辊103的圆周方向形成有多个、条状的与凸部53为相反模的凹槽。即,凹槽的与其长度方向(圆周方向)正交的截面具有大致半圆弧状的轮廓,相邻凹槽的中心间的距离(间距)与设计工序S10中设计的间距Pl对应。 
应予说明,消光转印模104可以设在挤压辊103上,凹版转印模105可以设在中间挤压辊102上。另外,挤压辊102的圆周面102a也可以是平滑面。此时,光扩散板50的背面侧的面50a是平滑面。 
作为上述消光转印模104和凹版转印模105的原料,可采用有机材料。作为消光转印模104和凹版转印模105的原料的有机材料只要具有即使反复挤压以加热熔融状态刚刚由模94挤出的树脂片材70也能维持转印模的形状的耐热性即可。有机材料的例子是热固化性树脂和热塑性树脂等。 
通过利用驱动机构,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3是逆时针旋转、挤压辊102是顺时针旋转,从而挤压辊群100可以一边对由片材成型机90挤出的树脂片材70的两面实施加工一边将树脂片材70成型。 
牵引用辊群110具有一对牵引用辊111、112。牵引用辊111、112在树脂片材70的厚度方向从两侧夹住树脂片材70。牵引用辊111、112各自是圆柱状的金属制辊。如图10(a)所示,一对牵引用辊111、112设置成能够在维持刚刚从挤压辊103送出后的高度的状态下水平输送树脂片材70。 
接着,利用图9和图10(a)说明使用了光扩散板50的制造装置80的光扩散板50的制造工序S20。如图9所示,制造工序S20包括片材制造工序S21、转印工序S22和光扩散板形成工序S23。 
(1)片材制造工序S21 
在第1挤出机91的料斗95中投入作为基材层51原料的树脂A。第1挤出机91将树脂A熔融混炼后,将熔融混炼的树脂A供给到给料块93。在第2挤出机92的料斗96中投入作为背面层52原料的树脂B。第2挤出机92将树脂B熔融混炼后,将熔融混炼的树脂B供给到给料块93。第1挤出机91和第2挤出机92的料筒温度的例子为约190°~250°。接着,模头94共挤出给料块93内的树脂。由此,如图10(b)所示,从模头94挤出2层的树脂片材70。图10(b)是图10(a)的区域α的部分放大图。在图10(a)表示的实施方式中,挤出的树脂片材70中下侧的层71是应当成为背面层52的层,上侧的层72是成为基材层51的层。 
(2)转印工序S22 
由模头94挤出的树脂片材70被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2夹入并挤压,随着挤压辊102的旋转而被输送。此时,树脂片材70被冷却。由于在挤压辊102上设有消光转印模104,所以当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2挤压树脂片材70时,在树脂片材70的面70b转印有消光转印模104的形状而形成大量微细的凹凸部。优选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2的表面温度低于树脂片材70的挤出温度,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2的表面温度的例子为约50℃~120℃。 
在被挤压辊101和挤压辊102挤压、输送后,树脂片材70被挤压辊102和挤压辊103夹入并挤压。由此,凹版转印模105的表面形状被转印至树脂片材70的面70a。其结果,在面70a上形成大量、条状的与 树脂片材70的流向(送出方向)平行的凸部。挤压辊103的表面温度例如约为50℃~120℃。 
树脂片材70在如上所述被挤压辊102和挤压辊103夹入并挤压后,在与挤压辊103的圆周面密合的状态下被输送、从挤压辊103的下端沿水平方向被送出。 
(3)光扩散板形成工序S23 
通过利用一对牵引用辊120A、120B牵引树脂片材70,从而制造在上下两面赋形有规定形状的树脂片材70。在进一步冷却树脂片材70后,通过切出期望大小(规定区域),得到光扩散板50。通常,光扩散板50在被搭载于液晶显示装置1时是4个边被树脂制或金属制的框扣压而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1,所以光扩散板50的切出尺寸比供搭载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画面尺寸大一圈。 
利用上述制造方法,能制造出图3和图4所例示的光扩散板50。接着,说明利用这样制造的光扩散板50来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的组装工序S30。 
(组装工序) 
在组装工序S30中,如图1所示,在内侧有多个光源40的灯箱30上顺次配置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组装成液晶显示装置1。光扩散板50按照塞住灯箱30的开口部的方式设在灯箱30上。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配置成凸部53的排列方向(x方向)与液晶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一致。当光源40为线状光源时,按照光源(线状光源)40的延伸方向与凸部53的延伸方向大致一致(图1中,均为y方向)的方式配置它们。另外,在设置光学膜部60时,在光扩散板50与液晶面板10之间配置光学膜部60。 
当背光源系统20的光源40点亮时,从光源40输出的光直接地或由灯箱30的底壁部31的表面反射后入射到光扩散板50。因为在光扩散板50的液晶面板10侧的面50b上形成条状的多个凸部53,所以从透光性的光扩散板50射出光时,光根据射出位置沿各种方向射出。由此,来自光源40的光被扩散,来自光源40的光作为面状的光被射出。由于 以该面状的光照射液晶面板10,所以通过液晶面板10的驱动可显示图像。 
本实施方式中,凸部53的间距Pl是式(12a)、式(12b)、式(13a)和式(13b)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满足条件(1)~条件(4)的值。其中,条件(1)和条件(2)是液晶面板10为FHD液晶面板10f时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条件。另一方面,条件(3)和条件(4)是液晶面板10为WXGA液晶面板10w时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的条件。 
具体而言,当光扩散体50与FHD液晶面板10f或WXGA液晶面板10w组合时,能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是小于1500μm或10000μm(10mm)以上。如果小于1500μm则间距细而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另一方面,如果干扰条纹的间距为10mm以上时,存在对比度反而下降的倾向,也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 
因此,无论对于液晶面板10为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中的任一情况而使用光扩散板50,都能抑制干扰条纹。即,能对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并用相同的光扩散板50。其结果,可用于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的光扩散板可以由相同的制造装置80(制造线)制造。此时,由于不需要根据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来准备或更换挤压辊103,所以可降低分别搭载有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成本。与分别对FHD液晶面板10f和WXGA液晶面板10w设计、制造光扩散板50的情况相比,可缩短液晶显示装置1的制造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按照式(12b)和式(13b)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分别满足条件(2)和条件(4)的方式确定间距Pl。因此,对于液晶面板10为FHD液晶面板10f或WXGA液晶面板10w的情况,不仅能抑制伴随x方向像素间距的干扰条纹,而且也能抑制液晶面板10(FHD液晶面板10f或WXGA液晶面板10w)的由液晶分子取向方向分开导致的透射率变化所引起的1/2像素间距所致的干扰条纹的视觉辨认。 
另外,如图7(a)和图7(b)所示,式(10)和式(11)对应于实际产生的干扰条纹的间距。而且,式(12a)和式(13a)对应于式(10),式(12b)和式(13b) 对应于式(11)。因此,通过基于式(12a)、式(12b)、式(13a)和式(13b)表示的干扰条纹间距来确定Pl,从而更可靠地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 
另外,如图8所示,当在光扩散板50和液晶面板10之间设置雾度值H(%)满足95≤H≤99.9的光学膜部60时,能进一步隐蔽干扰条纹。当这样设置光学膜部60时,例如不依赖液晶面板10与观察位置的距离地(例如即使观察位置接近液晶面板10)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以上情况例如当满足条件(1)~条件(4)中Pmf1、Pmf2、Pmw1和Pmw2中的某一个为10000μm以上的条件时有效。其理由如下。即,当干扰条纹间距为10000μm以上时,因间距长而对比度下降,其结果是外观上抑制了干扰条纹。因此,通过设置光学膜部60,从而因更加隐蔽干扰条纹而更可靠地不易视觉辨认出干扰条纹。 
另外,为了使干扰条纹成为更加不易视觉辨认出的状态,优选按照Pmf1、Pmf2、Pmw1和Pmw2各自为1000μm以下的方式来设计Pl。此时,即使不设置上述的光学膜部60、或光学膜部60的雾度值H(%)不满足上述条件,也因为生成的干扰条纹的间距为1000μm以下,所以难以看到干扰条纹。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提供能更可靠地抑制干扰条纹且能与种类不同的液晶面板并用的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接着,基于实施例和比较例说明光扩散板的作用效果。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对应的元件标记相同的符号。图11是表示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实施条件和评价结果的图表。 
(实施例) 
为了实施例的实施,准备32英寸FHD液晶面板和32英寸WXGA液晶面板作为液晶面板10。实施例中,基于与32英寸的FHD和WXGA液晶面板对应的Ppf和Ppw、按照满足条件(1)~条件(4)的方式确定间距Pl。确定的间距Pl如图11所示为250μm。 
基于该设计值制造光扩散板50。说明实施例中的光扩散板50的制造。 
<光扩散板的制造> 
作为树脂片材70的原料,准备以下的(1)和(2)原料。 
(1)透光性树脂A苯乙烯树脂(东洋苯乙烯株式会社制“HRM40”折射率1.59) 
(2)透光性树脂B 
苯乙烯树脂(东洋苯乙烯株式会社制“HRM40”折射率1.59) 
接着,使用图10(a)所示的制造装置80制造实施例1中使用的光扩散板50。构成制造装置80的挤压辊群100的挤压辊101~103使用如下的辊。 
·挤压辊101使用将圆周面101a进行了镜面加工的直径450mm的金属制辊。 
·挤压辊102使用直径450mm的金属制辊。在挤压辊102的圆周面102a上设有消光转印模104。 
·挤压辊103使用直径450mm的金属制辊。在挤压辊103的圆周面103a上设有凹版转印模105。凹版转印模105上形成的凹槽的间距是250μm。 
与利用图9和图10(a)说明的制造方法同样地制造实施例中使用的光扩散板50。即,将树脂A和树脂B分别用料筒内的温度为190℃~250℃的第1挤出机91和第2挤出机92熔融混炼后,供给到2层分配型的给料块93。分别投入到第1挤出机91和第2挤出机92中的透光性树脂A和透光性树脂B的量均为100重量份。 
接着,在挤出树脂温度250℃下从模头94共挤出给料块93内的树脂而形成2层的树脂片材70。此时,按照由第1挤出机91供给到给料块93的树脂成为基材层51、由第2挤出机92供给到给料块93的树脂成为背面层52的方式共挤出。之后,共挤出的树脂片材70如上所述地通过挤压辊群100。由此,制造出如下树脂片材70:宽度1300mm,总厚度T为2.0mm(基材层51的厚度t1是1.95mm、背面层52的厚度t2 是0.05mm),在面70a上形成有多个凸部53,在面70b上形成有微细凹凸。此时,挤压辊10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65℃、挤压辊102的表面温度设定为77℃、挤压辊103的表面温度设定为98℃。树脂片材70的生产速度是4.7m/分钟。将如此制造的树脂片材70按照适合32英寸的液晶显示装置1的方式切出,得到光扩散板50。 
<干扰条纹评价> 
制造的光扩散板50与作为FHD液晶面板的液晶面板10组合,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光源40是线状光源。干扰条纹评价时,如图8所示,搭载有由3片光学膜61构成的光学膜部60。使用的光学膜61均是扩散膜。具体而言,从光扩散板50侧的光学膜61开始顺次使用株式会社TSUJIDEN公司制D121UY/D121UY/D121UZ。这3片扩散膜的总雾度、即光学膜部60的雾度值H是99.2%。使用株式会社村上色彩技术研究所制HM-150、依照JIS-K7136(ISO 14782)进行该雾度值H的测定。 
使如上所述构成的液晶显示装置1显示白色,在暗室中从正面和倾斜方向以目视确认干扰条纹的有无。液晶面板10均以IPS模式驱动。 
除液晶面板10换为32WXGA液晶面板这点以外,在与FHD液晶面板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干扰条纹的目视评价。评价结果如图11所示。图11中的“干扰条纹评价”中,没有看到干扰条纹时表示为“○”,看到干扰条纹时表示为“×”。 
(比较例) 
比较例中,除了如图11所示将间距Pl设为300μm这点以外,与实施例同样地制造光扩散板,组装液晶显示装置并进行干扰条纹的目视评价。除了凹版转印模的凹槽的间距为300μm这点以外,采用与实施例中制造光扩散板50时使用的装置同样的装置、同样地制造比较例中准备的光扩散板。比较例的评价结果也示于图11。 
(评价结果的比较) 
如图11所示,实施例中,基于Ppf、Ppw和Pl算出的Pmf1、Pmf2、Pmw1和Pmw2分别满足条件(1)~(4)。应予说明,在图11中,Pmf1、 Pmf2、Pmw1和Pmw2表示将后两位四舍五入而得的数值。另一方面,比较例中,不满足条件(1)和条件(4)。而且,能理解为:在实施例中,即使一个光扩散板50与FHD液晶面板以及WXGA液晶面板组合也可抑制干扰条纹的视觉辨认。 
应予说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如上所述示出了具备光学膜部60的情况。在比较例中即使同样地设置光学膜部60也看到干扰条纹,所以可理解为在实施例中抑制了干扰条纹。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可在不脱离实用新型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在上述说明中,光扩散板50具有的光学元件部作为一例是凸部53,但光学元件部也可以是凹部。另外,凸部53等光学元件部形成在液晶面板10侧的面50b上,也可以形成在面50a上,还可以形成在面50a和面50b两面。光扩散板作为2层结构的光扩散板进行了说明,但光扩散板也可以是1层结构,还可以是3层以上的层结构。另外,作为凸部53的截面形状例示了半圆形,但凸部53只要是产生光扩散板50的扩散作用的形状则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光源40例示了线状光源,但也可使用发光二极管等点状光源。使用光学膜部60时,例示了光学膜部60的雾度值H为95%~99.9%。但是,光学膜部60的雾度值H可以是90%~99.9%,另外可以是80%~99.9%。应予说明,从抑制干扰条纹被看到的观点出发,优选下限值越高越好。 
至此的说明是将液晶面板10作为FHD液晶面板或WXGA液晶面板说明的。但是,液晶面板10只要是其短边方向的像素数为1080或768的液晶面板即可。 

Claims (5)

1.一种光扩散板,其特征在于,是设置在液晶面板的入射面侧的光扩散板,
具备在所述液晶面板侧的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多个光学元件部,
各所述光学元件部在作为所述液晶面板长边方向的第1方向延伸,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并列配置于与所述第1方向大致正交的第2方向,
将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在所述第2方向的间距设为Pl,将所述液晶面板在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设为L,将所述液晶面板具有的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设为L/N,其中,N是1080或768,L/N≠Pl,0.5(L/N)≠Pl,将基于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和多个所述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干扰条纹间距设为Pm1和Pm2,分别以式(1)和式(2)表示Pm1和Pm2,Pl、L、L/N、Pm1、Pm2的单位是μm,
P m 1 = L N &CenterDot; P l | L N - P l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 )
P m 2 = 0.5 L N &CenterDot; P l | 0.5 L N - P l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 )
此时,所述Pl是满足以下关系的值:对于所述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所述Pm1是Pm1<1500μm或Pm1≥10000μm且所述Pm2是Pm2<1500μm或Pm2≥10000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扩散板,其中,所述光学元件部是凸部。
3.一种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向液晶面板供给光的面光源装置,具备:向所述液晶面板输出照明光的光源部,和在所述光源部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的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扩散板。
4.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面板,向所述液晶面板输出照明光的光源部,和在所述光源部与所述液晶面板之间设置的光扩散板,
与作为所述液晶面板长边方向的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所述液晶面板的像素数是1080或768,
所述光扩散板具备在所述液晶面板侧的第1面和与所述第1面对置的第2面中的至少一面上形成的多个光学元件部,
各所述光学元件部在所述第1方向延伸,
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并列配置于所述第2方向,
将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在所述第2方向的间距设为Pl,将所述液晶面板在所述第2方向的宽度设为L,将所述液晶面板具有的多个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像素间距设为L/N,其中,N是1080或768,L/N≠Pl,0.5(L/N)≠Pl,将基于多个所述光学元件部和多个所述像素在所述第2方向的周期结构的干扰条纹的干扰条纹间距设为Pm1和Pm2,分别以式(3)和式(4)表示Pm1和Pm2,Pl、L、L/N、Pm1、Pm2的单位是μm,
P m 1 = L N &CenterDot; P l | L N - P l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 )
P m 2 = 0.5 L N &CenterDot; P l | 0.5 L N - P l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4 )
在上述情况下,所述Pl是满足以下关系的值:对于所述N是1080和768中的任一值,所述Pm1是Pm1<1500μm或Pm1≥10000μm且所述Pm2是Pm2<1500μm或Pm2≥10000μ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在所述液晶面板与所述光扩散板之间,还具备包含至少一片光学膜的光学膜部,
所述光学膜部的雾度值H%满足95≤H≤99.9。
CN2011204273813U 2010-10-25 2011-10-25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584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239006 2010-10-25
JP2010-239006 2010-10-2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5846U true CN202305846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03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18150A Pending CN102454941A (zh) 2010-10-25 2011-10-25 光扩散板、含有其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光扩散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N20112042738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05846U (zh) 2010-10-25 2011-10-25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518150A Pending CN102454941A (zh) 2010-10-25 2011-10-25 光扩散板、含有其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光扩散板和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2108497A (zh)
CN (2) CN102454941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080276B1 (ko) * 2013-05-23 2020-02-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그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KR102059370B1 (ko) * 2012-08-31 2019-12-2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장치
JP6664193B2 (ja) 2014-12-12 2020-03-13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108497A (ja) 2012-06-07
CN102454941A (zh) 2012-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1129B (zh) 透光膜、形成透光膜的方法和液晶显示器
CN101281260B (zh) 光学片以及显示装置
CN101322051B (zh) 包括多层光散射板的液晶显示器件
US8246188B2 (en) Illuminating device and display unit
KR101441714B1 (ko) 폴리머 필름
WO2013051464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2303192U (zh) 光扩散板、具备该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液晶显示装置
US8698985B2 (en) Optical film for reducing color shift and LCD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102171506B (zh) 导光板
JP2009229877A (ja) 集光層付き光拡散板
CN101978293A (zh) 光学元件、包括该光学元件的光源单元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1907734A (zh) 扩散片及其制造方法、背光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974483B2 (en) Laminate shee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backlight unit, and production method of laminate sheet
WO2012118126A1 (ja)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CN202305846U (zh) 光扩散板、含有光扩散板的面光源装置和含有光扩散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02081176A (zh) 光扩散板
KR20120076816A (ko) 광학 시트, 광학 장치 및 광학 시트의 제조방법
JP2011227231A (ja) 光学シート、光学シート組合せ体、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195850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광학필터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220011630A1 (en) Optical body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same
CN108445576B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55293A (zh) 配向膜和制造配向膜的方法、延迟膜和制造延迟膜的方法
CN101644851B (zh) 光学膜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单元
CN102563530A (zh) 光扩散膜和包括该光扩散膜的背光单元
JP2008241889A (ja) プリズムシート及び光学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4102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