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99394U -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99394U
CN202299394U CN2011204086484U CN201120408648U CN202299394U CN 202299394 U CN202299394 U CN 202299394U CN 2011204086484 U CN2011204086484 U CN 2011204086484U CN 201120408648 U CN201120408648 U CN 201120408648U CN 202299394 U CN202299394 U CN 202299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plate
face die
wood
ribs
plat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0864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秋义
刘文清
高嵩
胡小川
罗健林
韩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gli Oilfield Shengl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gli Oilfield Shengl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2040864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99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99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993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其包括木塑面模板单元,连接件、拉结连杆和垫块,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板体纵向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肋,木塑面模板单元上沿其板体纵向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与连接肋位于木塑面模板单元的同侧,加强肋和连接肋上分别设置用于装配拉结连杆的连接通孔和安装通孔,拉结连杆通过连接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横向固连在一起,连接件和紧固件通过安装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纵向固连在一起,垫块设置在加强肋之间以及加强肋与连接肋之间,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浇注过程中对模板的表面不粘接混凝土性、光洁平整、防潮防湿、阻燃防火、耐磨耐蛀及可刨可锯等特性的要求。

Description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具领域,涉及一种建筑模板,具体为一种可以拼装和反复利用的建筑模板系统。
背景技术
用于现代各种复杂工程,如高层建筑、市政桥梁、大坝、隧道等现浇混凝土模板技术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造价与外观,常规的钢模板、木(竹)胶合板、塑料模板等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其各项需求。由废旧木质纤维与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经热压(模压)、挤出或注射等工艺复合加工而成的木塑复合材料自上世纪末得到快速发展,将木塑复合材料发展成现代建筑模板,不仅具有制作清水混凝土结构所需的表面不粘接混凝土性、表面光洁平整性、防潮防湿性、耐水耐蛀性、可刨可锯性,还具有较为低廉的价格、多次循环再利用的优势。
但木塑复合材料直接用作单板面模板时,强度及刚度仍难以很好满足要求,与具有相似特点的木(竹)胶板、塑料板相比,优势并不显著。在已知的可行技术方案中,一方面,通过添加无机高强纤维来提高木塑复合材料机械强度,如专利号为200810157751.9和专利号为201010253516.9的中国专利中分别所提及利用质优价美的石棉纤维或玄武岩纤维来增强木塑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弯曲强度、冲击强度等机械力学性能。然而,单纯使用纤维增强效果有限,且成本大为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改变木塑复合材料面板自身结构形式、增加刚度来实现,如专利200520035704.9中所提及利用增加实心或中空加筋板改变木塑复合材料板材截面形状,进而获得较高的木塑复合材料板材变形刚度。然而,采用发泡剂、不粘胶封口导致拆卸困难,并且不容易清理干净,影响木塑复合材料板材多次循环利用,使其实用性不高。专利201010557314.3中提出了设置连接头来提高连接处强度,防止漏浆的方法。但该专利仅通过设置加强筋和钢筋来提高连接处的强度,没有提高模板的整体强度,且连接头设计过于复杂,容易损坏,成本较高,不易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强度高、刚度大、排布灵活且经济性好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木塑面模板单元,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件、拉结连杆和垫块,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板体纵向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肋,其中一侧的连接肋上设置凸起,另一侧的连接肋上对应设置凹槽,木塑面模板单元上沿其板体纵向还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与连接肋位于木塑面模板单元的同侧,至少部分加强肋和连接肋上分别设置用于装配拉结连杆的连接通孔,连接肋上还设置用于装配连接件的安装通孔,拉结连杆通过连接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横向固连在一起,连接件和紧固件通过安装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纵向固连在一起,垫块设置在装配有拉结连杆的加强肋之间以及加强肋与连接肋之间,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
所述垫块取材多样,可以为木块、硬塑料块、带有空腔的金属块或木塑复合材料块。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控制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总重量,垫块应优选质量较轻的材料制成,同时为了满足可重复使用的要求,垫块的选材还应优选强度好、耐腐蚀老化并且不易损坏的材料,当然,还应同时兼顾经济性的要求,例如对于带有空腔的金属块,可以优先采用矩形截面的铝合金管材制作,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本实用新型对垫块的各种要求。
在纵向连接木塑面模板单元时,为了方便调节对接间隙,使对接处齐整,在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圆孔和长条孔。
为达到提高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纵向抗弯及抗扭刚度的目的,还可以在至少部分加强肋处增设加强内衬,加强内衬通过拉结连杆与加强肋固连成一体。所述加强内衬可以为钢铁、铝合金、玻璃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角钢状、方钢管状或槽钢状型材。
此外,为了满足空间作业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支撑架,组合式面模板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支撑架可以是各种脚手架,当然根据工程需要,也可以是各种利用木材或金属型材自制的支架,只要能实现对组合式面模板的有效支承,都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要求。另外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组合式面模板与支撑架之间发生相对窜动,必要时也可以利用扣件或钢丝等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使用时,根据待浇注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具体尺寸,将木塑面模板单元组合拼接成相应尺寸的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组合式面模板,然后固定设置在待浇注混凝土构件的对应表面处即可。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面模板重新拆解成单个的木塑面模板单元,以备后用。而且本实用新型中所有的辅助元件,包括连接件、拉结连杆、垫块加强内衬和支撑架等都可以重复利用,十分经济。由于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是木塑面模板单元,在组合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进行尺寸裁切,因此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的木塑面模板单元,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浇注过程中对模板的表面不粘接混凝土性、表面光洁平整性、防潮防湿性、阻燃防火性、耐磨耐蛀性及可刨可锯性等各种特性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连接肋和加强肋的木塑面模板单元,通过拉结连杆和连接件拼接成大尺寸的组合式面模板,板体的纵向抗弯、抗扭整体刚度大大加强,特别是在增设了加强内衬后,组合式面模板的整体刚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有效防止受荷后产生过大变形;又由于连接肋上分别设置了可以相互嵌入配合的凸起及凹槽,多个木塑面模板单元拼接后得到的组合式面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有效防止漏浆,有利于提升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中,木塑面模板单元、加强内衬、连接件、拉结连杆、垫块等元件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实现反复利用。木塑面模板单元达到使用寿命后,可以进行回收,通过破碎、热塑成型等工艺重新制成木塑产品,实现100%回收再利用。如果将木塑面模板单元标准化后,加强内衬、连接件、拉结连杆及垫块等元件还可以进一步实现通用。这些特点都可以实现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长期使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前面所述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空间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组合式面模板彼此搭接或拼接,再利用紧固件或U型扣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前面所述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剪力墙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根据待浇注混凝土剪力墙形状和尺寸,将组合式面模板按板面相向的状态间隔地设置,再利用双头螺柱将间隔设置的两块组合式面模板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还具有适用性强、劳动强度低、拼接效率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应用这种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可以快速方便地构成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或剪力墙模板体系,其稳定性和平整度好,并且可以有效防止漏浆,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附图说明
图1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横向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3为图1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经横向连接后得到的板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6为图1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横向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9为图8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横向连接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经横向连接后得到的板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纵向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模板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是由图1所示的木塑面模板单元1组合而成。
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板体纵向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肋2和3,其中一侧的连接肋2上设置凸起,另一侧的连接肋3上对应设置凹槽,木塑面模板单元1上沿其板体纵向还设置有加强肋4,加强肋4与连接肋2和3位于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同侧。组合时,如图2所示,利用木塑面模板单元1中连接肋2和连接肋3上分别设置的凸起和凹槽相互配合,将多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拼接在一起,然后在相应的加强肋4和连接肋2及3上分别钻设连接通孔,利用拉结连杆5通过连接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1沿其横向固连在一起。为达到提高板体的纵向抗弯及抗扭刚度的目的,在与拉结连杆5固定端配合的加强肋4处增设加强内衬6,加强内衬6具体为角钢。此外,为了防止拉结连杆5的拉力过大而导致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加强肋4、连接肋2或连接肋3被破坏,在拉结连杆5附近还设置了垫块7,垫块7设置在装配有拉结连杆5的加强肋4之间以及加强肋4与连接肋2或3之间,在此,垫块7具体为木块。这样,通过拉结连杆5、加强内衬6和垫块7实现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横向连接。以三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横向连接为例,利用拉结连杆5、加强内衬6和垫块7将三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横向连接固定后得到的板体如图3所示;如图4所示,利用连接件8和紧固件9实现木塑面模板单元1间的纵向连接。以单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之间的纵向连接为例,纵向连接时,在相邻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加强内衬6及加强肋4上对应连接件8中的圆孔和长条孔分别钻设安装通孔,通过安装通孔利用紧固件9将连接件8和加强内衬6及二者夹持的加强肋4串联固定在一起,进而将相邻木塑面模板单元1栓接在一起。固定时,先在连接件8的圆孔端设置紧固件9,再以此作为依托,通过长孔调节相邻木塑面模板单元1间对接间隙,使对接处齐整。对于多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横向连接后构成的组合板体之间的纵向连接,只需要将相邻组合板体中对应的木塑面模板单元1分别利用连接件8和紧固件9纵向连接在一起即可。
根据上述横向连接和纵向连接的方法,利用十二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均分成两组,将每组六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通过拉结连杆5、加强内衬6和垫块7先实施横向连接后,再利用紧固件9和连接件8完成不同组的六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之间的纵向连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10,即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木塑面模板单元1上设置用于装配拉结连杆5的连接通孔后对板体强度造成的不利影响,本实用新型中拉结连杆5应尽可能采用交错布置的方式,避免全部设置在一条直线上。另外,根据连接的需要,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拉结连杆5的长度可以有所不同。
当然,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也可以先将12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两两通过紧固件9和连接件8先纵向连接,再利用拉结连杆5、加强内衬6和垫块7进行横向连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10,也可以得到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垫块取材多样,可以为所述的木块,还可以是硬塑料块、带有空腔的金属块或木塑复合材料块。一般情况下,为了控制本实用新型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总重量,垫块应优选质量较轻的材料制成,同时为了满足可重复使用的要求,垫块的选材还应优选强度好、耐腐蚀老化并且不易损坏的材料,当然,还应同时兼顾经济性的要求,例如对于带有空腔的金属块,可以优先采用矩形截面的铝合金管材制作,就可以很好地满足本实用新型对垫块的各种要求。此外,垫块除设置在拉结连杆附近外,对于中间带有空腔的垫块,也可以将垫块套设在拉结连杆上,也能实现保护加强肋不被拉力破坏的目的。
本例仅以在每块木塑面模板单元的一个加强肋处设置加强内衬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为进一步提高木塑面模板单元的纵向抗弯及抗扭刚度,还可以在更多的加强肋处设置加强内衬,甚至是每个加强肋处均设置加强内衬。而且,所述加强内衬可以为钢铁、铝合金、玻璃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角钢状、方钢管状或槽钢状型材,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中提到的角钢,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另外,图5以矩形表面的组合式面模板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及组成,实际应用中,根据待浇注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状的不同,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也可以通过增减或切割木塑面模板单元等技术手段设置成其他形状,甚至是不规则的形状,因此适用性极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强还体现在其对于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材料组成、制造方法、外形尺寸均没有严格限制,例如其可以采用不同板面厚度、不同加强肋数量、不同加强肋厚度或不同加强肋间距的木塑面模板单元组合而成;其采用的木塑面模板单元可以是木塑原料通过混炼、模压成型的制造工艺制成,也可以是木塑原料通过混合、挤出成型等其他制造工艺制成;其可以采用普通木塑材料制成的木塑面模板单元,也可以采用添加了各种增强纤维、功能填料的木塑材料制成的木塑面模板单元等等。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结构十分灵活,例如如图6所示,当待浇注混凝土构件的重量较轻时,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板体纵向抗弯及抗扭刚度足够的条件下,也可以省略加强内衬,仅利用拉结连杆5和垫块7实现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横向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木塑复合材料制成的木塑面模板单元,可以满足混凝土结构浇注过程中对模板的表面不粘接混凝土性、表面光洁平整性、防潮防湿性、阻燃防火性、耐磨耐蛀性及可刨可锯性等各种特性的要求。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带有连接肋和加强肋的木塑面模板单元,通过拉结连杆和连接件拼接成大尺寸的组合式面模板,板体的纵向抗弯、抗扭整体刚度大大加强,特别是在增设了加强内衬后,组合式面模板的整体刚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可以有效防止受荷后产生过大变形;又由于连接肋上分别设置了可以相互嵌入配合的凸起及凹槽,多个木塑面模板单元拼接后得到的组合式面模板的稳定性和平整度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可以有效防止漏浆,有利于提升混凝土构件的表面施工质量。使用时,根据待浇注混凝土构件表面的具体尺寸,将木塑面模板单元组合拼接成相应尺寸的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组合式面模板,然后固定设置在待浇注混凝土构件的对应表面处即可。使用完毕后,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面模板重新拆解成单个的木塑面模板单元,以备后用。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中,木塑面模板单元、加强内衬、连接件、拉结连杆、垫块等元件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实现反复利用。木塑面模板单元达到使用寿命后,可以进行回收,通过破碎、混炼模压、挤出成型等工艺重新制成木塑产品,实现100%回收再利用。木塑面模板单元与拉结连杆配合的安装通孔和木塑面模板单元与连接件配合的连接通孔即可以组合时现场钻孔,也可以预先钻好。如果将木塑面模板单元的尺寸、安装通孔和连接通孔标准化后,加强内衬、连接件、拉结连杆及垫块等元件还可以进一步实现通用。这些特点都可以实现有效降低本实用新型的长期使用成本。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还包括支撑架11,支撑架11具体为脚手架,组合式面模板10设置在支撑架11上。
在本例所述的技术方案中,由于设置了支撑架,可以更好地满足空间作业的需要。所述支撑架可以是扣件式脚手架或腕扣式脚手架等各种现有各种脚手架体系,当然根据工程需要,也可以是各种利用木材或金属型材自制的支架,只要能实现对组合式面模板的有效支承,都可以满足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要求。此外,要说明的是,当组合式面模板10的尺寸较大时,可以直接将组合式面模板10摆放在支撑架11上,当然,为了防止组合式面模板与支撑架之间发生相对窜动,必要时也可以利用扣件或钢丝等将二者固定在一起。
另外,搭设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时,组合式面模板10可以在地面组装完毕后,再吊装到支撑架11上;也可以将各组成元件运至支撑架11上再拼装成组合式面模板10,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本例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中,组合式面模板10及支撑架11在使用完毕后均可以进行拆解,组合式面模板10拆分成木塑面模板单元、加强内衬、连接件、拉结连杆和垫块,支撑架11可以拆解成钢管和扣件,这些拆分后的元件均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可以实现反复利用。而且拆解后的各种元件更便于存储和运输,因此应用起来十分方便。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可利用的木塑面模板单元的具体结构可以多种多样。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本例采用如图8所示木塑面模板单元1,与图1所示示木塑面模板单元相比,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板体增加了宽度尺寸和加强肋4的数量。如图9所示,在横向连接时,利用槽钢作为加强内衬6设置在接结连杆5两端的加强肋4处。另外,垫块7利用铝合金矩形管型材切割制成。以三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横向连接为例,利用槽钢构成的加强内衬6、拉结连杆5以及铝合金型材制成的垫块7横向连接后的组合板体结构如图10所示。纵向连接时,如图11所示,在纵向相邻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槽钢加强内衬6的两个侧表面内部分别设置连接板8,再利用紧固件9将连接件8、槽钢加强内衬6及加强肋4串联固定在一起,进而将纵向相邻木塑面模板单元1连成一体。通过上述方法,利用十二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均分成两组,将每组六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通过拉结连杆5、槽钢加强内衬6和铝合金型材垫块7先实施横向连接后,再利用紧固件9和连接件8完成不同组的六块木塑面模板单元1之间的纵向连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10,即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除了独立使用外,也可以组合成空间模板体系使用。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将相邻组合式面模板10的端部彼此拼接,再利用紧固件12固定连接在一起,按照这个方法,将所有相邻的组合式面模板10依次搭接相连,就可以构成完整的空间模板体系。
基于这种原理,还可以如图14所示,将相邻的组合式面模板10披此搭接,再利用紧固件12固定连接在一起,也可以用于构成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
当然除了采用紧固件连接以外,也可如图15所示,利用U型卡扣13等连接元件将相邻的组合式面模板10固定在一起组合构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而且为了加强拼接处的强度,在拼接位置也可以设置加强内衬以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另外,还可以通过在组合式面模板10外侧设置支撑架等技术手段来提高所得空间结构模板体系的强度。
实施例五
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横向连接时,木塑面模板单元1中加强内衬6设置在靠近连接肋2和连接肋3的加强肋4处,相应的拉结连杆5的位置也需要随之变化,另外还需要对应的设置垫块7。
本例中,加强内衬6设置在更加靠近板体连缘的加强肋4处,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板体的整体强度,保护加强肋4不受损坏。
本例技术方案表明,在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工程的实际需要,加强内衬6设置的位置可以是在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任何一个加强肋4处,只要最终构成板体的尺寸和刚度满足工程需要,都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另外要说明的是,图示中本实用新型应用的木塑面模板单元1的板面、加强肋及连接肋均以实心结构为例进行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同样适用于板面、或/和加强肋、或/和连接肋中设置有空腔结构的木塑面模板单元1。只要最终构成的本实用新型板体的强度和刚度足够,都可以实现同样的功能,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实施例六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模板体系,采用实施例二中所述的组合面模板10,根据待浇注剪力墙的厚度间隔地设置二块组合面模板10,所述组合式面模板10按板面相向的状态设置,再利用双头螺柱14将间隔设置的两块组合式面模板10连接在一起。设置双头螺柱14时,为了保证连接强度,利用加强内衬6与双头螺柱14配合实现连接。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包含了支撑架的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用于构建本实用新型剪力墙模板体系时,双头螺柱也可以与支撑架中的管件配合实现连接。
综上,本实用新型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具有结构简单、运输及搭设劳动强度低、拼接效率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其各主要组成部分均可以实现反复使用,经济环保。由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构建本实用新型空间模板体系和剪力墙模板体系,简单易行,装拆方便,实用性强,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包括木塑面模板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拉结连杆和垫块,木塑面模板单元的板体纵向两侧分别设置连接肋,其中一侧的连接肋上设置凸起,另一侧的连接肋上对应设置凹槽,木塑面模板单元上沿其板体纵向还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与连接肋位于木塑面模板单元的同侧,至少部分加强肋和连接肋上分别设置用于装配拉结连杆的连接通孔,连接肋上还设置用于装配连接件的安装通孔,拉结连杆通过连接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横向固连在一起,连接件和紧固件通过安装通孔将相邻的木塑面模板单元沿其纵向固连在一起,垫块设置在装配有拉结连杆的加强肋之间以及加强肋与连接肋之间,共同构成一体化的组合式面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内衬,加强内衬通过拉结连杆与加强肋固连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加强内衬为钢铁、铝合金、玻璃钢或不锈钢材料制成的角钢状、方钢管状或槽钢状型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垫块为木块、带有空腔的金属块、木塑复合材料块或硬塑料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组合式面模板设置在支撑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支撑架为脚手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板的两端分别设有圆孔和长条孔。
8.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空间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组合式面模板彼此搭接或拼接,再利用紧固件或U型扣件固定连接在一起。
9.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的剪力墙模板体系,其特征在于根据待浇注混凝土剪力墙形状和尺寸,将组合式面模板按板面相向的状态间隔地设置,再利用双头螺柱将间隔设置的两块组合式面模板连接在一起。
CN2011204086484U 2011-10-24 2011-10-24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99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86484U CN202299394U (zh) 2011-10-24 2011-10-24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086484U CN202299394U (zh) 2011-10-24 2011-10-24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99394U true CN202299394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68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08648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99394U (zh) 2011-10-24 2011-10-24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99394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499A (zh) * 2011-10-24 2013-04-24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及其应用
CN105239771A (zh) * 2015-11-02 2016-01-1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模板t形截面型材及其单元模板结构
CN110206295A (zh) * 2019-02-15 2019-09-06 浙江中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框承接板
CN111395843A (zh) * 2020-04-22 2020-07-1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水池墙壁浇筑的模板及模板的安装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61499A (zh) * 2011-10-24 2013-04-24 胜利油田胜利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及其应用
CN105239771A (zh) * 2015-11-02 2016-01-13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铝合金模板t形截面型材及其单元模板结构
CN110206295A (zh) * 2019-02-15 2019-09-06 浙江中益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木框承接板
CN111395843A (zh) * 2020-04-22 2020-07-1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大型水池墙壁浇筑的模板及模板的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99394U (zh) 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
CN109763641A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模块化部件与拼装方法
CN102409841B (zh) 带有框架结构的建筑面模板系统及其应用
CN103061499A (zh) 可重复利用的组合式建筑面模板系统及其应用
CN204626956U (zh) 一种组合定型钢模板
CN111042375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再生混凝土墙板
CN107514080B (zh) 一种一体化楼板
CN213204595U (zh) 一种建筑墙体
CN214942942U (zh) 一种新型钢骨架-竹材板组合墙体
JP5483169B2 (ja) コンクリート型枠
CN210767380U (zh) 一种整体浇筑一次成型的节能模板墙
CN210049402U (zh) 钢砼组合剪力墙与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装配式结构体系
CN211173055U (zh) 一种塑料模板与钢/铝结合的模板体系
CN219773359U (zh) 一种高强度耐拉伸的钢模网加强发泡水泥板
CN208633321U (zh) 分离整体式带钢筋免拆保温模板连接节点
CN205840314U (zh) 一种组装式内外墙复合模板防漏浆装置
JP7451843B2 (ja) 型枠、型枠セット及び型枠構造体
CN212957112U (zh) 一种拉结件和建筑墙体
CN221277250U (zh) 一种可周转叠合板板带模板
CN220979276U (zh) 一种密肋人防门
CN215948627U (zh) 一种抗弯结构板
CN213174321U (zh) 拉结件固定工装、拉结件固定总成及建筑墙体
KR200323668Y1 (ko) 철조 및 콘크리트 합성에 의한 조립구조
CN215330740U (zh) 一种eps夹芯保温现浇混凝土系统施工用装置
CN220521714U (zh) 一种钢结构装配式楼承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ORATION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ENGL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RPORATION LTD. OF SHENGLI OIL FIELD

Effective date: 201501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57061 DONGYING, SHANDONG PROVINCE TO: 100029 CHAOYA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127

Address after: 100029 Beijing City, Chaoyang District Hui Street No. six twelfth floor

Patentee after: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atentee after: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257061 No. two, 755 North Road, Shandong, Dongying

Patentee before: Shengli Oilfield Shengli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Qin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