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70576U - 一种静电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静电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70576U
CN202270576U CN2011203119160U CN201120311916U CN202270576U CN 202270576 U CN202270576 U CN 202270576U CN 2011203119160 U CN2011203119160 U CN 2011203119160U CN 201120311916 U CN201120311916 U CN 201120311916U CN 202270576 U CN202270576 U CN 2022705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dust
flow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gr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119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德轩
沈亮
孔春林
陈伟珍
林繁茂
周益江
朱继保
任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EAM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119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705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705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705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器,具有壳体、进口和出口气流分布板、内部并列放置的收尘电场,还包括电场间折流板。电场间折流板用于将绕流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含尘气体重新折流回后一级收尘电场处理,减少了直接排出静电除尘器的粉尘浓度,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效率。同时,设置了用于形成沿高度方向不均匀气流的气流分布板,即流通面积上小下大的进口气流分布板和流通面积上大下小的出口气流分布板,该种方式使进入静电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集中在入口电场的下半部分,有利于粗粉尘的重力沉降,从而减少后级电场的负担,同时,在出口电场下半部分的粉尘浓度比上半部分大,使排出静电除尘器的总的粉尘量减少,进一步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静电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电除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世界各国对各个工厂的粉尘排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达到环境法规的新要求,环保行业不断的研究和开发除尘新技术,用于提供除尘效率更高的除尘设备,静电除尘器的应用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广泛。 
静电除尘器,是一种依靠静电力来收集工业粉尘的工业设备。从1910年开始,静电除尘器在工业生产中开始大量应用,静电除尘器的传统气流组织装置中,包括位于静电除尘器气体进口处和气体出口处的气流分布板,气流分布板使静电除尘器进出口处的气流速度保持均匀。在静电除尘器的内部,通常在壳体内具备3-5个并列放置的内部收尘电场,每个内部收尘电场内具有连接高电压的电晕线和处于接地状态的收尘极板,电晕线和收尘极板之间形成高压电场。该高压电场使流经的含尘气体的粉尘带电,该带电的粉尘在库仑力的作用下被收集到收尘极板上,被收集到收尘极板上的粉尘,通过振打的方法从收尘极板上脱离,然后由输送设备把脱离下来的粉尘输送到指定地点,从而完成除尘过程。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收尘电场内的高电压部件必须与壳体保持一定的放电安全距离,所以,有一部分气体形成绕流气体,绕过收尘电场,流经静电除尘器顶部和底部的非电场区而直接到达静电除尘器出口,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出静电除尘器,从而使静电除尘器的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电除尘器,用于提高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进口 气流分布板和出口气流分布板、内部并列放置的收尘电场,并且,所述静电除尘器还包括: 
置于壳体内部并和壳体相连,分布在气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气流分布板及每两级相邻收尘电场之间,将绕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绕流气体折回后一级收尘电场进行处理的电场间折流板。 
优选的,所述电场间折流板包括: 
位于壳体顶部的顶部电场间折流板; 
位于壳体底部的底部电场间折流板。 
其中,所述顶部电场间折流板的底部低于电场的顶部600-800mm,所述底部电场间折流板的顶部高于电场的底部600-800mm。 
优选的,所述静电除尘器的进口气流分布板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同时,所述静电除尘器的出口气流分布板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其中,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总开孔面积的40-45%;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总开孔面积的55-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器,在静电除尘器的壳体内部,每相邻两级收尘电场之间都设置了电场间折流板,有利于将绕流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气体重新折流回后一级收尘电场处理,减少了直接排出静电除尘器的粉尘浓度,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效率。 
另外,由于在气流分布板采用流通面积上小下大的进口气流分布板和流通面积上大下小的出口气流分布板,使进入静电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集中在入口电场的下半部分,有利于粗粉尘的重力沉降,可以减少后级电场的负担,同时,在出口电场下半部分的粉尘浓度比上半部分大,使排出静电除尘器的总的粉尘量减少,进一步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流分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气流分布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静电除尘器,用于提高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进口气流分布板和出口气流分布板、内部并列放置的收尘电场,另外,所述静电除尘器还包括: 
置于壳体内部并和壳体相连,分布在气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气流分布板及每两级相邻收尘电场之间的电场间折流板,所述电场间折流板将绕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绕流气体折回后一级收尘电场进行处理。 
其中,所述电场间折流板包括位于壳体顶部的顶部电场间折流板11和位于壳体底部的底部电场间折流板12,顶部电场间折流板垂直于壳体顶部设置,底部电场间折流板垂直于壳体底部设置。并且,所述顶部电场间折流板11的底部低于电场的顶部600-800mm,所述底部电场间折流板12的顶部高于电场的底部600-800mm。具体的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在静电除尘器中,如果入口的粉尘浓度越高,那么需要绕流的气体越多,所需要的电场间折流 板的阻挡作用越明显。例如,如果静电除尘器的入口粉尘浓度大于40g/Nm3取800mm,而粉尘浓度小于20g/Nm3取600mm。 
同时,所述静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板包括: 
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的进口气流分布板21和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的出口气流分布板22。传统的静电除尘器中,进口气流分布板21和出口气流分布板22所具有的开孔都是均匀的,但是在实际测试中,进入静电除尘器中的气体,往往含有粗细不均匀的粉尘,在重力的作用下,粉尘浓度在静电除尘器不同高度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例如,锅炉烟气中的粉尘的粒径主要集中在0.01-50μm,平均粒径大约为20μm。粒径小于1μm的粉尘比较均匀地悬浮在气体中,在不同高度上的分布比较均匀;但是,粒径大于20μm的粉尘,由于所受重力比细粉尘大,更容易集中在静电除尘器的下半部分。同时,在粉尘收集到收尘极板上后,要通过振打的方式使其从收尘极板上脱离,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脱落的粉尘又会被气流带走,形成振打二次扬尘,同样会造成静电除尘器的下半部分的粉尘浓度比上半部分大。然而,传统的静电除尘器,由于没有考虑到粉尘浓度在静电除尘器内不同高度上的分布不均匀性,不能使静电除尘器达到最优的性能。 
本实施例中考虑到静电除尘器中粉尘分布的不均匀性,采用了开孔面积不均匀的气流分布板,在实际使用时,还可以采用开孔密度不均匀的气流分布板,其结构如图2所示,或采用开孔直径变化的气流分布板,其结构如图3所示。另外,也可以采用开孔密度和开孔直径均发生变化的气流分布板。进口气流分布板21的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小于下半部分的开孔面积,会使入口侧的上半部分的气体流速低于下半部分的气体流速,使得超过一半的含尘气体集中在入口电场的下半部分,有利于粗粉尘的重力沉降,可以减少后级电场的负担。出口气流分布板22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大于下半部分的开孔面积,使出口电场上半部分流出的气体流量大于下半部分流出的气体流量,形成流量上大下小的不均匀分布,最终使排出静电除尘器的总的粉尘量减少。一般情况下,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21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进口气流分 布板总开孔面积的40-45%,如果下半部分所占的面积过大,会引起气体形成垂直方向的运动,甚至出现返混现象,会造成部分气体在静电除尘器内部的处理时间与平均时间差异过大,降低除尘效率;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22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总开孔面积的55-6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静电除尘器,在静电除尘器的壳体内部,每相邻两级收尘电场之间都设置了电场间折流板,有利于将绕流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气体重新折流回后一级收尘电场处理,减少了直接排出静电除尘器的粉尘浓度。另外,由于设置了用于形成沿高度方向不均匀气流的气流分布板,即流通面积上小下大的进口气流分布板和流通面积上大下小的出口气流分布板,该种方式使进入静电除尘器的含尘气体集中在入口电场的下半部分,有利于粗粉尘的重力沉降,可以减少后级电场的负担,同时,在出口电场下半部分的粉尘浓度比上半部分大,使排出静电除尘器的总的粉尘量减少,这些措施都显著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效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静电除尘器,包括壳体、进口气流分布板和出口气流分布板、内部并列放置的收尘电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除尘器还包括:
置于壳体内部并和壳体相连,分布在气体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气流分布板及每两级相邻的收尘电场之间,将绕过前一级收尘电场的绕流气体折回后一级收尘电场进行处理的电场间折流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场间折流板包括:
位于壳体顶部的顶部电场间折流板;
位于壳体底部的底部电场间折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电场间折流板的底部低于电场的顶部600-800mm;
所述底部电场间折流板的顶部高于电场的底部600-8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增大;
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具有多个开孔,且开孔面积由上至下依次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进口气流分布板总开孔面积的40-45%;
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上半部分的开孔面积总和占所述出口气流分布板总开孔面积的55-60%。
CN2011203119160U 2011-08-25 2011-08-25 一种静电除尘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705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19160U CN202270576U (zh) 2011-08-25 2011-08-25 一种静电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119160U CN202270576U (zh) 2011-08-25 2011-08-25 一种静电除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70576U true CN202270576U (zh) 2012-06-13

Family

ID=46190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11916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70576U (zh) 2011-08-25 2011-08-25 一种静电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705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971A (zh) * 2016-01-06 2016-04-20 上海超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湿式静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98971A (zh) * 2016-01-06 2016-04-20 上海超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于湿式静电除尘器的气流分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384B (zh) 格栅式横向进风紊流式电除尘器
WO2016074266A1 (zh) 一种横向极板绕流式湿式电除尘装置及湿式电除尘方法
CN103056030A (zh) 湿式振弦双极静电凝并除尘器
CN102772971A (zh) 一种超细颗粒物净化设备
CN105268557B (zh) 高压静电除尘器
CN201659028U (zh) 格栅式横向进风紊流式电除尘器
CN202942963U (zh) 湿式振弦双极静电凝并除尘器
CN102179305B (zh) 一种电除尘装置
CN104888966A (zh) 一种均流式静电除尘器
CN202270576U (zh)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204247379U (zh) 一种立式宽间距湿式电除尘器
CN205914281U (zh) 一种电收尘器
CN202366787U (zh) 除尘系统及其静电除尘器
CN108816517B (zh) 一种低速侧流式横向双极静电除尘器
CN203281417U (zh) 一种新型电除尘器
CN202290304U (zh) 静电粉尘凝聚器及采用该静电粉尘凝聚器的除尘系统
CN202336388U (zh) 重叠式静电除尘器气流组织装置
CN107597440A (zh) 一种静电高效率除尘装置
CN103263976B (zh) 一种新型电除尘器
CN211069497U (zh) 多级混合除尘装置
CN207123000U (zh) 基于凝聚和磁吸附复合机理的空气净化装置
CN102728471B (zh) 一种电除尘器
CN206613320U (zh) 旋风静电组合式除尘器
CN204502588U (zh) 一种尾气分离设备
CN102151609A (zh) 电除尘器电场收尘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