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61736U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61736U CN202261736U CN2011203391761U CN201120339176U CN202261736U CN 202261736 U CN202261736 U CN 202261736U CN 2011203391761 U CN2011203391761 U CN 2011203391761U CN 201120339176 U CN201120339176 U CN 201120339176U CN 202261736 U CN202261736 U CN 2022617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er
- earphone cord
- gear
- housing
- friction mea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其中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包括:一壳体,设置有一进出线口;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有一缝隙,所述耳机线可穿过所述缝隙,并在向所述壳体内收回或从所述壳体外拉出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机线可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可使耳机线收卷排列规整和收卷在卷线盘内不致松散,以免松散的耳机线在卷线盘高速转动时相互缠绕打结并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线收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世卫组织将手机辐射定性为二类B组致癌物后,随着人们对手机辐射危害的逐渐重视,将外配有线耳机改变为内置有线耳机,即在手机中内置有线耳机将成为所有手机的必然选择(因为外配的耳机线缠绕打结和不方便使用),但在现有的已知技术:如内置伸缩耳机、耳机线收线装置等结构中,均存在一种技术缺陷:未设计耳机线进出线结构。
然而,在具体应用中,耳机线进出线结构却又十分重要,缺其不可,具体陈述如下:
首先,耳机线在耳机线收线装置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并且品质上还要达到收拉和曲卷几万次不磨损、不断裂,所以它就必须要具备柔软纤细的物理条件,同时还要有防止其磨损的工作环境。
其次,在收卷耳机线时,是高速转动的(约每秒20转),如果没有设计进出线结构,当耳机线只往外拉出一部分时,剩余在卷线盘内的耳机线便会松散,如果此时收卷耳机线,在松散状态下的耳机线,在高速卷动的作用下,会相互缠绕和混乱,并最终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使耳机线收卷排列规整和收卷在卷线盘内不致松散,以免松散的耳机线在卷线盘高速转动时相互缠绕打结并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包括:
一壳体,设置有一进出线口;
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有一缝隙,所述耳机线可穿过所述缝隙,并在向所述壳体内收回或向所述壳体外拉出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机线可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进出线口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置比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置高。
优选的,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形状为圆轴或半圆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卷线盘、驱动所述卷线盘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卷线盘之间的离合装置,还包括:
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有一缝隙,所述耳机线可穿过所述缝隙,并在收回或拉出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机线可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变速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离合装置之间。
优选的,所述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第二齿轮,与所述卷线盘连接;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一起转动或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离的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优选的,所述离合机构包括: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摩擦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
被摩擦部件,所述被摩擦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可将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咬合一起转动;
当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转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咬合一起转动,通过所述被摩擦部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卷线盘转动;
当所述第二齿轮遇到的阻力,超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设定值时,所述弹性部件所带动的所述摩擦部件,便无力再咬合所述被摩擦部件转动,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之间打滑分离。
优选的,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为微型电机或发条弹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往外拉耳机线时,该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减少摩擦,以增加耳机线的使用寿命,往回收耳机线时,该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收卷排列规整和收卷在卷线盘内不致松散,以免松散的耳机线在卷线盘高速转动时相互缠绕打结并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离合装置的组装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离合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的示意图,该进出线结构包括:
一壳体15、16,设置有一进出线口;
第一滚轮13,设置在壳体15、16内;
第二滚轮14,设置在壳体15、16内,第二滚轮14与第一滚轮13之间有一缝隙,耳机线12可穿过该缝隙,并在向壳体15、16内收回或从壳体15、16外拉出耳机线12时,耳机线12可带动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转动。
也就是,通过壳体15、16形成一容置空间,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以可转动的方式设置在容置空间内,且第二滚轮14与第一滚轮13之间有一缝隙,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该缝隙的宽度可根据耳机线12的厚度尺寸进行调整。
由此可知,在往外拉耳机线12时,由于耳机线12与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之间为滚动摩擦,因此该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12减少摩擦,以增加耳机线12的使用寿命。往回收耳机线12时,由于耳机线12是穿过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之间的缝隙,通过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向耳机线12施加夹紧力,因此该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12收卷排列规整和收卷在卷线盘内不致松散,以免松散的耳机线在卷线盘高速转动时相互缠绕打结并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如图1所示,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可设置在壳体15、16上的进出线口(图中未示出)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13在壳体15、16内的位置比第二滚轮14在壳体15、16内的位置高。如图1所示,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的上下位置为:第一滚轮13是设置进出线口的内侧,并略高于第二滚轮14。
例如: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之间设置有一缝隙,该缝隙刚好能容纳一根耳机线12穿过即可,并在耳机线12收卷进卷线盘一半以后,耳机线12的左右表面都要与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的表面轻微接触上,但又不能让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向耳机线12施加太大的夹紧力。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之间的具体位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当往外拉耳机线12时,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会随着耳机线12的拉伸而转动,以此可使耳机线12在出线时不受到摩擦和磨损;当收回耳机线12时,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除了可使耳机线12不受摩擦和磨损之外,还可将耳机线12夹紧,以便耳机线12可以均匀而紧密排列地收回到卷线盘内,同时,还可使卷线盘中的耳机线12不会松散。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的形状可设置成圆轴或半圆轴。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的具体形状。
参见图2,所示为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的结构示意图(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的结构相同),图3所示为图2的截面图,图中1301为圆轴,该圆轴13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5、16上,滚轮1303与圆轴1301之间有间隙1302,滚轮1303可相对于圆轴1301转动。
组装时,将圆轴130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壳体15、16上(如图1所示),当收回或拉出耳机线12时,滚轮1303便随着耳机线12转动。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卷线盘、驱动卷线盘的驱动装置1、以及设置在驱动装置1和卷线盘之间的离合装置,该耳机收线装置还包括:
第一滚轮13,设置在壳体内;
第二滚轮14,设置在壳体内,第二滚轮14与第一滚轮13之间有一缝隙,耳机线12可穿过缝隙,并在收回或拉出耳机线12时,耳机线12可带动第一滚轮13和第二滚轮14转动。
如图4所示,该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变速装置(由多个齿轮组成),设置在驱动装置1与离合装置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变速装置由齿轮2、3、4、5、6、7、8构成转动;齿轮8同时又是卷线盘的一个侧面档板,并通过中轴连接到另一侧的档板,共同构成一个卷线盘,用于收卷耳机线;11为信号连通装置的多条环形轨道,通过导电弹片或导电触针10再引出到信号线9,图2中,15为耳机线收线装置的底壳。
参见图5和图6,该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7,与驱动装置连接;
第二齿轮6,与卷线盘连接,第二齿轮6和第一齿轮7通过转轴17连接;
用于控制第一齿轮7带动第二齿轮6一起转动或控制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6分离的离合机构,设置在第一齿轮7和第二齿轮6之间。
继续参见图5和6,该离合机构包括:
弹性部件18,弹性部件18的一端与第一齿轮7连接;
摩擦部件19,与弹性部件18的另一端连接;
被摩擦部件20,可与摩擦部件19配合一起转动,被摩擦部件20固定在第二齿轮6上;
当第一齿轮7转动时,第一齿轮7带动弹性部件18的一端转动,此时弹性部件18产生向下的压紧力,将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咬合一起转动,使得摩擦部件19带动第二齿轮6转动,从而带动卷线盘转动;
当第二齿轮6遇到的阻力,超过其弹性部件18的弹力设定值时,弹性部件18所带动的摩擦部件19,便无力再咬合被摩擦部件20转动,使得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打滑分离,从而即便摩擦部件19在转动,而被摩擦部件20却不会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7与所带动的卷线盘分离。
当往外拉出耳机线12时,因拉出线时的阻力远远超过弹性部件18的弹力设定值,此时只会有卷线盘和第二齿轮6在转动,第一齿轮7与第二齿轮6之间打滑分离;
当启动驱动装置1收回耳机线12时,如当耳机线12收卷完毕或拉住耳机线12不松时,此时的阻力也会大大超过弹性部件18的弹簧设定的压力,此时只有第一齿轮7、齿轮5、4、3、2及驱动装置1在转动,而第二齿轮6、齿轮8及卷线盘却不会转动,从而保护驱动装置1使之产生空转,而不被电流烧毁。
在本实施例中,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是咬合或分离的关系,并通过设定弹性部件18的弹力强弱和收卷线的阻力大小关系而实现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的咬合与分离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部件18为螺旋弹簧,可套设在转轴17上,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弹性部件18的具体结构。
由此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可根据弹性部件18的弹性设定值来调整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之间咬合与打滑分离的情况,如果该弹性设定值设置的较大,则需要较大的阻力使得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之间打滑分离,如果该弹性设定值设置的较小,则只需用较小的阻力就能使摩擦部件19与被摩擦部件20之间打滑分离。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该弹性部件18的弹力设定值,该弹性部件18的弹力设定值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例如根据选用弹性部件18的具体结构进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1可选用微型电机或发条弹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驱动装置1的具体结构。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往外拉耳机线时,该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减少摩擦,以增加耳机线的使用寿命,往回收耳机线时,该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可使耳机线收卷排列规整和收卷在卷线盘内不致松散,以免松散的耳机线在卷线盘高速转动时相互缠绕打结并将卷线盘卡死而发生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在此不再敷述,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视、手持计算机、电话、个人视听设备、数码播放器、导航装置、游戏机中的任一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设置有一进出线口;
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有一缝隙,所述耳机线可穿过所述缝隙,并在向所述壳体内收回或向所述壳体外拉出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机线可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的所述进出线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置比所述第二滚轮在所述壳体内的位置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出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形状为圆轴或半圆轴。
5.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卷线盘、驱动所述卷线盘的驱动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卷线盘之间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
第二滚轮,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之间有一缝隙,所述耳机线可穿过所述缝隙,并在收回或拉出所述耳机线时,所述耳机线可带动所述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变速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离合装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装置包括:
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第二齿轮,与所述卷线盘连接;
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第二齿轮一起转动或控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分离的离合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机构包括:
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齿轮连接;
摩擦部件,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连接;
被摩擦部件,所述被摩擦部件固定在所述第二齿轮上,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可将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咬合一起转动;
当所述第一齿轮转动时,所述第一齿轮带动所述弹性部件的一端转动,通过所述弹性部件将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咬合一起转动,通过所述被摩擦部件带动所述第二齿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卷线盘转动;
当所述第二齿轮遇到的阻力,超过所述弹性部件的弹力设定值时,所述弹性部件所带动的所述摩擦部件,便无力再咬合所述被摩擦部件转动,所述摩擦部件与所述被摩擦部件之间打滑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为螺旋弹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为微型电机或发条弹簧。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5~10所述的耳机线收线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391761U CN202261736U (zh) | 2011-09-09 | 2011-09-09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PCT/CN2012/074099 WO2013033993A1 (zh) | 2011-09-09 | 2012-04-16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391761U CN202261736U (zh) | 2011-09-09 | 2011-09-09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61736U true CN202261736U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612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3917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61736U (zh) | 2011-09-09 | 2011-09-09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6173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2368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9952549A (zh) * | 2017-07-25 | 2019-06-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显示设备 |
-
2011
- 2011-09-09 CN CN2011203391761U patent/CN2022617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02368A (zh) * | 2011-09-09 | 2013-03-27 |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3002368B (zh) * | 2011-09-09 | 2015-12-09 |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 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09952549A (zh) * | 2017-07-25 | 2019-06-28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头戴显示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237713A (zh) | 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一种耳机总成和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2261736U (zh)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6204668U (zh) | 无纺布分切机 | |
CN103183260A (zh) | 容置装置 | |
CN204777833U (zh) | 石头纸收卷机传动装置 | |
CN103002368A (zh) | 耳机线的进出线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2843626A (zh) | 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208971056U (zh) | 全自动剥线机 | |
CN201294436Y (zh) | 大中型电机转子线圈端部绑扎结构 | |
CN205707485U (zh) | 一种环形包绕装置 | |
CN204980586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电线顺线托架 | |
CN214265881U (zh) | 一种波纹管打孔缠布装置 | |
CN204280901U (zh) | 一种线缆及其端部器件的收纳装置 | |
CN204237305U (zh) | 一种卷料放卷机构 | |
JP2015048173A (ja) | ウエブ巻取装置およびウエブ巻取方法 | |
CN219697966U (zh) | 一种除静电装置 | |
CN203942625U (zh) | 便携分体式蓝牙耳机 | |
CN203529533U (zh) | 单轴复卷机 | |
CN202085290U (zh) | 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 |
CN216686745U (zh) | 一种纱布卷取料装置 | |
CN102655618A (zh) |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213386997U (zh) | 一种改进固定装置的片材收卷机 | |
CN104047081A (zh) | 一种张力等速卷线装置 | |
CN205088483U (zh) | 晾衣机的卷线装置 | |
CN211225622U (zh) | 一种聚酯带生产用的放卷机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