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55618A -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55618A
CN102655618A CN2011100500583A CN201110050058A CN102655618A CN 102655618 A CN102655618 A CN 102655618A CN 2011100500583 A CN2011100500583 A CN 2011100500583A CN 201110050058 A CN201110050058 A CN 201110050058A CN 102655618 A CN102655618 A CN 102655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earphone cord
female
cord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005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大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Tiandi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Tiandi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Tiandi Group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Tiandi Group
Priority to CN2011100500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556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55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556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其中耳机线包括防弹丝、绝缘导电丝以及耳机线表皮,所述耳机线还包括导电体;所述绝缘导电丝以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防弹丝上;所述耳机线表皮附着并包裹在所述绝缘导电丝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以及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耳机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本发明的新型耳机线非常纤细,柔软,并且能够曲卷几万次而不断裂,完全达到“内置伸缩耳机”的使用寿命要求。本发明中的母子双耳机结构通过设置于母耳机上的收线装置收卷子耳机的子耳机线,既有利于母耳机线的收线,又能从母耳机上分离出子耳机,从而达到双声道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声音传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在已知的技术中和现实产品中,还没有一种耳机线能伸缩曲卷进一个狭小的装置内,也没有一种耳机线能够曲卷到几万次不断裂。但随着3G时代的到来,随着耳机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比如视频通话、看手机电视、听音乐等等,一种新型的“内置伸缩耳机”必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大需求,并成为手机、电脑、随身听等有声电子产品必备的部件。这种新型的“内置伸缩耳机”内置在手机、电脑、随身听等所有带视听音响的电子产品中,实现人们需用时将耳机连同耳机线拉出来,使用结束后,耳机和耳机线又可自动收回到产品内。然而,由于外配耳机线僵硬,缠绕打结,易断裂,以及由僵硬、缠绕打结而带来的使用不方便等原因,“内置伸缩耳机”并没有实现。要想使“内置伸缩耳机”成为现实并得到广泛使用,核心是:首先要解决耳机线的僵硬和易断裂问题。如果没有一种能曲卷几万次不断裂和非常纤细柔软的新型耳机线,就不可能实现“内置伸缩耳机”这一发明创新构想,也就不可能将“内置伸缩耳机”内置在手机、电脑、随身听等所有带视听音响的电子产品中,实现人们需用时将耳机连同耳机线拉出来,使用结束后,耳机和耳机线又可自动收回到产品内的发明创新构想。
在已知的现有技术中,耳机线的构造工艺均是先将几根绝缘导电丝缠绕在防弹丝上构成一组导电体,根据不同的需要,再将几组导电体缠绕在另一根防弹丝上,再包裹上外皮构成耳机线。采用这种耳机线的构造工艺所制成的耳机线,无法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来回曲卷,其缺陷在于:它是由几组导电体缠绕在防弹丝上构成,在具体来回曲卷的过程中,因耳机线卷筒半径非常小,几组导电体之间便会产生相互摩擦、间隙和松动,这样的过程在持续成百上千次以后,绝缘导电丝上的绝缘层将会被磨损而产生窜电导致短路,几组导电体在产生间隙后更容易使耳机线表皮受力膨胀而破裂,同时在耳机线的来回曲卷中,在相互有间隙、摩擦的情况下,细微的绝缘导电丝也更容易产生断裂,从而,已知技术所生产的耳机线只能曲卷几百上千次就会损坏或断裂,根本无法达到“内置伸缩耳机”线要曲卷几万次不损坏和不断裂的使用寿命要求。
此外,随着电子产品,特别是诸如手机、笔记本、有助听功能的移动终端应用的日益普及,上述终端产品的现有的耳机在使用中常常缠绕、打结、携带保存不便,给大多数使用者带来诸多麻烦,已造成大多数使用者放弃使用耳机这一重要功能。另外,在直接使用电子产品时,造成使用者无法避免电子产品(手机等)所产生的电磁辐射给使用者带来极大的健康安全隐患。例如,当人们将手机直接贴在耳边,利用其扬声器进行通话时,手机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将直接对人体大脑的中枢神经造成伤害。为此,人们通过实验和研究发现,当手机与人体的大脑保持一定距离时可有效降低电磁辐射造成的伤害,例如,利用手机耳机替代手机内置扬声器收听语音信息,使得手机电磁波对人体大脑的影响降低了90%以上。
现有电子产品如手机所附带的耳机线往往都很长,在不使用时很容易缠绕、打结,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耳机线的收线装置,当不需要使用时,可以将耳机线收拢在一个很小的空间内。在现有技术中,收卷耳机线的收卷线装置收卷的都是单线单耳机,或双线双耳机,这在具体使用中会带来很多不便,如采用单线单耳机,则会在立体声、双声道使用中带来缺失,影响用户体验;如采用双线双耳机,则不易对双线进行收线,如在收卷耳机线时造成耳机线在卷线盘中缠绕而导致无法使用的局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新型耳机线来解决传统耳机线存在的上述问题。该新型耳机线能够应用于“内置伸缩耳机”,可以实现“内置伸缩耳机”这一发明创新构想,并能够使“内置伸缩耳机”广泛使用。与传统的耳机线粗大僵硬和曲卷几百次就容易断裂不同,本发明的新型耳机线非常纤细,柔软,并且能够曲卷几万次而不断裂,完全达到“内置伸缩耳机”的使用寿命要求。
本发明第二个目的是,提出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能够解决耳机线收线时造成的缠绕、打结问题,又能够解决双声道的问题。
因此,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线,其包括防弹丝、绝缘导电丝以及耳机线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线还包括导电体;所述绝缘导电丝以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防弹丝上;所述耳机线表皮附着并包裹在所述绝缘导电丝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以及所述导电体位于所述耳机线的两端部,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
所述导电体由若干根所述绝缘导电丝组合成一组而形成。
所述绝缘导电丝为若干根。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绝缘导电丝为12根至36根。
所述导电体为若干组,每组包含多根所述绝缘导电丝。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体为3至8组,每组所述导电体包含2至8根所述绝缘导电丝。
所述绝缘导电丝为纤细且柔软的绝缘导电丝。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制造上述新型耳机线的方法,包括:将绝缘导电丝以相互紧密平行排列的方式,以螺旋状紧紧缠绕在防弹丝上;再将耳机线表皮附着并包裹在绝缘导电丝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再根据需要的长度截断形成所需要长度的耳机线,并将耳机线两端的绝缘导电丝剥开,以几根相应的绝缘导电丝组合成一组而形成导电体,耳机线两端的导电体用于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
进一步地,在该方法中,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一根根有较强抗拉力的柔软线丝,再由许多根这样的线丝组合构成所述防弹丝。
进一步地,在该方法中,将若干根所述绝缘导电丝缠绕在防弹丝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将12-36根所述绝缘导电丝缠绕在防弹丝上。
进一步地,在该方法中,由绝缘、耐磨和附着力强等材料复合而制成所述耳机线表皮,并经特殊工艺紧紧地将缠绕在防弹丝上的绝缘导电丝包裹在所述耳机线表皮里面。
进一步地,在该方法中,形成若干组所述导电体,每组包含多根所述绝缘导电丝。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电体为3至8组,每组所述导电体包含2-8根所述绝缘导电丝。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耳机线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包括母耳机总成和子耳机总成;
所述母耳机总成包括母耳机听筒,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用于收卷子耳机线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
所述子耳机总成包括子耳机听筒;所述子耳机听筒与所述子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总成卡扣在所述母耳机总成的母耳机杆上。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所述母耳机听筒与母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线一端与子耳机听筒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耳机收线装置与所述母耳机线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所述母耳机线在距离所述母耳机总成的第一距离处分为两根线,其中一根线连接所述母耳机听筒,另一根线形成所述子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听筒。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所述第一距离为15-50厘米。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母耳机前盖、母耳机后盖,所述母耳机听筒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前盖和所述母耳机后盖之间,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听筒和所述母耳机后盖之间;
所述子耳机总成还包括子耳机前盖、子耳机后盖,所述子耳机听筒设置于所述子耳机前盖和所述子耳机后盖之间。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后盖上的母耳机杆;
所述子耳机总成通过一卡扣件可卡扣于所述母耳机杆上。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还包括送话器,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杆上,与所述母耳机线连接。
优选的,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中,还包括送话器,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上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
优选的,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4、电子书或任何带视听声响功能的设备终端。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设置包括母耳机和子耳机的双耳机结构,并通过设置于母耳机上的收线装置收卷子耳机的子耳机线,既有利于母耳机线(单线)的收线,又能从母耳机上分离出子耳机,从而达到双声道的效果。在不需要双声道、立体声时,则只使用母耳机即可;如需要双声道、立体声时,则可从母耳机中拉出子耳机及子耳机线,将子、母两个耳机分别戴在左右两个耳朵接听音讯,从而带来双声道、立体声感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中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中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组成结构示意图的剖面图;
图7为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驱动系统、离合装置和驱动轮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8为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卷线圈及设置于卷线圈上U型卡线槽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U型卡线槽、信号连接装置、外壳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另一实施例组成结构示意图的剖面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12为图11中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第二信号连接单元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内部原理图;
图14为本发明的新型耳机线的构造透视断面图;
图15为本发明的新型耳机线的端部构造透视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4、图15所示,本发明的新型耳机线905包括防弹丝901、绝缘导电丝902、导电体904、以及耳机线表皮903。绝缘导电丝902以螺旋状缠绕在防弹丝901上,其中螺旋状是指绝缘导电丝902与防弹丝901的纵向成一定角度,从而绝缘导电丝902不与防弹丝901的纵向平行,只是每根绝缘导电丝之间纵向平行,如图14所示。耳机线表皮903附着并包裹在已缠绕在防弹丝上的绝缘导电丝902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导电体904位于根据需要的长度已截断的耳机线905的两端部,是从若干根绝缘导电丝902中分开成每几根为一组而形成,如图15所示。耳机线905中的绝缘导电丝902为若干根,优选的一般为12根至36根。耳机线905中的导电体904为若干组,优选地,所述导电体904为3至8组。每组导电体904可以包含多根绝缘导电丝902,优选地,一般每2-8根绝缘导电丝为一组形成一组导电体904。在使用时,将耳机线905两端的导电体904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
为了使本发明的耳机线905纤细,柔软,并且能够曲卷几万次而不断裂,本发明在经过长时间的上万次构造工艺组合试验后,得到一种全新的技术工艺,采用这种全新的技术工艺制造的耳机线905不但纤细、柔软,并且还能够曲卷几万次而不断裂。
首先,将许多根(一般12根至36根)绝缘导电丝902以相互紧密平行排列的方式,以螺旋状紧紧缠绕在防弹丝901上,如图14所示。其次,经过特殊工艺将耳机线表皮903附着并包裹在绝缘导电丝902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耳机线表皮903,这时为半成品耳机线。接下来,再根据需要的尺寸将半成品耳机线分截成许多根耳机线,将每根耳机线两端的绝缘导电丝902剥开,以几根相应的绝缘导电丝组合成一组(一般每2-8根为一组)而形成导电体904(一般每根耳机线905为3-8组),可根据需要形成若干组导电体904,如图15所示,从而形成本发明的新型的耳机线905。
此外,所述绝缘导电丝902为纤细且柔软的绝缘导电丝。
此外,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一根根有较强抗拉力的线丝,再由许多根这样的线丝组合构成所述防弹丝901。
此外,由绝缘、耐磨和附着力强等材料复合而制成所述耳机线表皮903,并经特殊工艺紧紧地将缠绕在防弹丝901上的绝缘导电丝902包裹在所述耳机线表皮903里面。
采用这种构造工艺技术制成的耳机线,因每根绝缘导电丝均是以相互紧密平行并排且以螺旋状紧紧缠绕在防弹丝上(而不是象已知技术构造工艺中的一组一组地缠绕,以每组为单位的方式缠绕,每组之间会有较大缝隙),这样就使它们之间没有缝隙,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怎样来回曲卷,它们之间均不会产生任何摩擦、短路和破裂的现象,从而成百倍的增加了其曲卷使用寿命。这就是改变和创新,在曲卷时与已知技术有着本质的区别,可谓“创新决定成败”。
本发明的构造技术与已知技术的显著区别还在于:本发明新型耳机线是在线的两端头处才将绝缘导电丝分开若干组,这样的构造技术还减少了绝缘导电丝在来回曲卷时遭受到的背折角度,减少了绝缘导电丝相互间的“沟壑”,也就相应减少了耳机线表皮在“沟壑”之间的填充,从而便减少了耳机线外皮的厚度,增加了耳机线的弱软度。
参照图1至图4,示出了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母子双耳机结构包括母耳机总成和子耳机总成,所述母耳机总成包括母耳机听筒52,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用于收卷子耳机线512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所述子耳机总成包括子耳机听筒59;所述母耳机听筒52与母耳机线6连接,所述子耳机线512的一端通过第一信号连接单元5106与所述母耳机线6连接,所述子耳机线512的另一端与所述子耳机听筒59连接。
其中,所述母耳机总成包括母耳机前盖51、母耳机后盖54,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前盖51和所述母耳机后盖54之间的母耳机听筒5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听筒52和所述母耳机后盖54之间的用于收卷子耳机线512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所述子耳机总成包括子耳机前盖58、子耳机后盖510,以及设置于所述子耳机前盖58和所述子耳机后盖510之间的子耳机听筒59。
所述母耳机听筒52与母耳机线6连接,所述子耳机线512的一端通过第一信号连接单元5106与所述母耳机线6连接,所述子耳机线512的另一端与所述子耳机听筒59连接。
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后盖54上的母耳机杆55,所述子耳机总成通过一卡扣件516可卡扣于所述母耳机杆55上。
在只需要使用一个耳机(母耳机)时,所述子耳机线512被收卷于所述母耳机总成上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内,所述子耳机总成通过一卡扣件516可卡扣于所述母耳机杆55上,这时,另一端则卡扣在母耳机杆的516处,所述母耳机总成与所述子耳机总成在外观上是一个整体(如图1所示)。在需要双声道、立体声而使用双耳机时,可从母耳机总成中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中拉出子耳机线512,再将子耳机插在另一只耳朵上,即可完成双声道、立体声的双耳机接听。
所述子耳机总成的子耳机后盖510上还可设置子耳机杆511,在不需要使用所述子耳机总成时,所述子耳机杆511可插于所述母耳机总成的插扣515处,从而使所述母耳机总成与所述子耳机总成在外观上更像一个整体。
另外,所述母子双耳机结构还包括送话器56,所述送话器56设置于所述母耳机杆55上,与所述母耳机线6连接。所述母耳机总成上还可以设置一用于控制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的开关514。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本发明所述子耳机线512可以比所述母耳机线6更纤细,长度也更短,只需要有30至40厘米即可,所以,收卷子耳机线512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可以设计的很微小,但母耳机线6的长度一般为一米左右或更长,线径也比子耳机线512要粗大,所以,收卷母耳机线6的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要比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的体积要大,但两者的构造原理基本是一样的,亦即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和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可以相互替换,都可以采用弹簧或微型电机提供驱动力。另外,所述子耳机线512可以为两根信号线,母耳机线6为4根或4根以上的信号线,当然本发明中对所述子耳机线512和母耳机线6的大小,长度以及信号线的数量并不进行限定,不能因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对本发明的范围有任何的限制。
参照图4、图5,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包括:
设置于主轴5103上的卷线盘5102,所述卷线盘5102上设置有一环缘5112,所述环缘5112的内部设置有一扭转弹簧513,所述扭转弹簧513的外端固设于所述环缘5112上,所述扭转弹簧513的内端固设于所述主轴5103上,卷绕在所述卷线盘5102上的子耳机线512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单元5106与所述母耳机线6连接。
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还设置有一用于控制所述卷线盘5102转动的制动装置5109,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还包括外壳5101。
优选的,所述主轴5103为一空心圆轴,所述母耳机线6从所述圆轴中间穿过与所述母耳机听筒52连接,并分出信号线通过所述第一信号连接单元5106与所述子耳机线512连接。
图5所述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中的弹簧与卷线盘5102的关系是内外设置,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簧与卷线盘5102的关系还可以采用左右设置(如图4)或其它设置结构,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除了可以采用以上所描述的结构外,还可以采用以下描述的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结构,也即在本发明中,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与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的结构在本质上是基本相同的,是可以相互替换的。
在本发明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母子双耳机结构还包括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
参照图6,为本发明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驱动系统1、驱动轮2、支撑轮20和卷线圈3。
所述驱动系统1可以是微型电机、弹簧或其它能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系统1优选为微型电机。
所述驱动轮2设置于所述驱动系统1一侧,所述驱动轮2由所述驱动系统1驱动。
所述支撑轮20设置于所述驱动系统1另一侧。
所述卷线圈3环绕于所述驱动轮2和所述支撑轮20,所述卷线圈3用于卷绕母耳机线6,卷绕在所述卷线圈3上的母耳机线6通过第二信号连接单元与外部信号连接,所述驱动轮2通过所述卷线圈3带动所述支撑轮20转动,使所述母耳机线6卷绕于所述卷线圈3上进行收线。
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驱动系统1和所述驱动轮2之间的离合装置8,所述驱动系统1通过所述离合装置8驱动所述驱动轮2,并在所述母耳机线6放线带动所述驱动轮2自转时分离所述驱动系统1和所述驱动轮2。
通过所述离合装置8的设置,当进行母耳机线6的收线操作时,所述驱动系统1如微型电机开始工作,所述驱动系统1通过所述离合装置8驱动所述驱动轮2,所述驱动轮2通过所述卷线圈3带动所述支撑轮20转动,从而使母耳机线6线头固定于所述卷线圈3上的母耳机线6能卷绕于所述卷线圈3上。当进行母耳机线6的放线操作(用户往外拉出母耳机线6)时,由母耳机线6带动驱动轮2、卷线圈3和支撑轮20转动,此时,通过所述离合装置8分离所述驱动系统1和所述驱动轮2,减少了拉线的阻力,并且不会对所述驱动系统1如微型电机影响。同时,当母耳机线6收线完成或收线阻力超过其预设阻力时,所述离合装置8能够使所述驱动轮2与所述驱动系统1互相打滑,或分离所述驱动系统1与所述驱动轮2,使驱动系统1如微型电机空转,以保护微型电机不被损坏。
参照图7,所述离合装置8优选为一圆台型齿轮,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离合装置8还可以为圆锥型齿轮、圆柱型齿轮或其它类型的离合装置8,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定。
所述驱动轮2包括第一圆形侧片22和第二圆形侧片21,所述第一圆形侧片22和所述第二圆形侧片21通过一主轴23固定,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圆形侧片22的内侧面设置有围绕所述主轴23呈圆周排列的多个齿轮9。所述微型电机通过设置于所述微型电机主轴上的齿轮18与所述圆台型齿轮(离合装置8)咬合,所述圆台型齿轮与所述驱动轮2上的齿轮9咬合,从而使所述驱动系统1通过所述圆台型齿轮驱动所述驱动轮2。
当所述离合装置8为齿轮时,设置于所述微型电机主轴上的齿轮以及设置于所述驱动轮2上的齿轮9是与作为离合装置8的齿轮相配套的,如果所述离合装置8为圆台型齿轮,则设置于所述微型电机主轴上的齿轮也为圆台型齿轮,并且其相互配套咬合;如果所述离合装置8为圆锥型齿轮,则设置于所述微型电机主轴上的齿轮也可为圆锥型齿轮。这样,当微型电机工作时,微型电机主轴上的齿轮紧密咬合作为离合装置8的齿轮,作为离合装置8的齿轮再紧密咬合驱动轮2上的齿轮9,从而驱动所述驱动轮2转动;当进行母耳机线6放线使所述驱动轮2自转时,作为离合装置8的齿轮松动不再咬合驱动轮2以及微型电机上的齿轮,从而使母耳机线6能够被轻松被拉出,并且驱动轮2自转时不会带动微型电机转动,不会对微型电机造成不良影响。
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长椭圆形的外壳5,所述外壳5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口,所述母耳机线6通过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外壳5。
通过本发明所述驱动系统1,驱动轮2以及支撑轮20的设置,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形成一个长椭圆形的外观,从而能最大程度的节省体积和卷绕更长的母耳机线6。
参照图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卷线圈3可以是皮带圈或履带结构,可以由塑料、金属、类金属等材料制成。为了更好的固定已经卷绕的母耳机线6,在所述卷线圈3上可以每隔一定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优选为2至8毫米)设置有多个U型卡线槽4,所述多个U型卡线槽4排列组合在一起便形成一环形卷线槽,所述母耳机线6收线时被卷绕于所述环形卷线槽内。
参照图9,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单元包括:
设置于所述U型卡线槽4外侧的多个信号连通弹片15,所述母耳机线6通过耳机信号线与所述信号连通弹片15连接。
设置于所述外壳5内壁上与能所述信号连通弹片15接触连通的多个信号连通轨道16,所述信号连通轨道16由环形的导电金属薄片构成,并通过信号线与外侧终端的主板信号连接。
所述母耳机线6的耳机线头固定在一个U型卡线槽4上,再分出多条耳机信号线与所述信号连通弹片15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信号连通弹片15设置在耳机线头的一个U型卡线槽4处,而信号连通轨道16则需要环绕所述外壳5内侧面一整圈,当信号弹片随U型卡线槽4转动时,便与信号连通轨道16一直处在摩擦滑动接触中,以保证其随时处于通信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20为一圆形物体,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所述支撑轮20为呈半圆周排列的多个滚珠25或滚筒25或其它能滚动和滑动的物体,与支撑轮20为圆形物体相比,采用滚珠或滚筒更能减少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体积。
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的驱动系统1、驱动轮2和支撑轮20的构造,大大增加了母耳机线6的卷线长度,并且减少了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体积,减小了体积的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能更好的装配到各种类型的移动终端中。另外,本发明利用驱动系统1的主轴齿轮与驱动轮2内侧齿轮和卷线圈3之间的相互作用,自动构成一个变速装置,从而大大增加了驱动系统1如微型电机的扭力,同时还大大增加了母耳机线6的卷线长度。
参照图11,示出了本发明中一种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包括电机111、变速装置、卷线盘115、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和外壳。其中,当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设置在其他终端内部或作为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53时,所述外壳可以省略。
所述电机111用于向所述卷线盘115提供驱动力,通过所述变速装置驱动所述卷线盘115转动,所述电机111由外部电源提供电力,并可由外部开关进行控制,所述外部电源和外部开关在附图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所述第二耳机收线装置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速装置包括蜗杆112、第一齿轮113和第二齿轮114;所述蜗杆112与所述电机111的驱动轴连接,所述第一齿轮113为二级齿轮,所述蜗杆112与所述第一齿3轮的一级垂直咬合,所述第一齿轮113的另一级与所述第二齿轮114咬合,所述第二齿轮114驱动所述卷线盘115进行收线。
所述外壳包括上壳118和底座117,所述电机111平行于所述底座117的底面设置,所述第一齿轮113通过齿轮轴1117垂直于所述底座117的底面设置,所述底座117垂直于底面设置有一主轴1118,所述第二齿轮114、卷线盘115、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都设置于所述主轴1118上,这样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小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体积。
需要说明的是,图11中所示出的两个齿轮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该实施例,本发明并不对齿轮的个数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发明时可根据需要决定齿轮的个数、大小以及所述电机111和卷线盘115的位置关系,例如,可以设置三个或更多的齿轮,其中,所述齿轮的大小按一定比例进行设定,从而形成一个变速装置便于控制所述电机111驱动所述卷线盘115的速度。
在本发明第二耳机收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11可以平行于所述主轴1118设置,此时,所述变速装置最少包括一个齿轮就可以了,所述齿轮设置于所述主轴1118上,与所述蜗杆112咬合,由所述电机111驱动所述卷线盘115转动;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发明时也可根据需要决定齿轮的个数、大小以及所述电机111和卷线盘115的位置关系,例如,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的齿轮,其中,所述齿轮的大小按一定比例进行设定,形成一个变速装置从而便于控制所述电机111驱动所述卷线盘115的速度。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电机111是垂直设置的,可能会增加耳机线收线装置的体积。
所述外壳的侧壁上设置有一开口119,在所述开口119中有一滑轮1111,所述滑轮1111通过滑轮轴1112设置于所述底座117上,所述母耳机线6通过所述滑轮1111伸出所述外壳,从而能够减少母耳机线6与外壳之间的摩擦,能更好的保护母耳机线6。
在所述卷线盘115上还可以设置一卷线挡板1113,用于将所述第二齿轮114和所述卷线盘115上的母耳机线6隔开,也可以使母耳机线6更好的卷绕在所述卷线盘115上,从而更好的保护母耳机线6。
如果由电机111转动直接驱动卷线盘115转动进行收线,由于电机111的转速高达每分钟几千转到几万转,如此高的转速使得卷线盘115在瞬间收回母耳机线6,其过快的收线速度非常容易对产品和使用者造成伤害,而本发明中通过多个齿轮之间的互相传动,使得卷线盘115的转速能够降低到一个合理、安全的范围并增强了电机111的扭矩力量。
参照图12,示出了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中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的结构图。
所述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包括电路板220和多条环形导电薄片230,多条环形导电薄片230与母耳机线6的一端连接,并通过弹簧触针1110和触针引线(图未示)与外部的信号线(将所述第二耳机线收线装置设置在其他终端内部时为该终端内部的信号线)相连。采用上述结构,当卷线盘115旋转使得母耳机线6缠绕或展开时,母耳机线6的一端通过环形导电薄片230和弹簧触针1110始终与外部信号连通,保持了信号的连通性和有效性。当然,本发明的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也可以是无线连接的第二信号连接单元116。
在本发明第二耳机收线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线收线装置还包括离合装置,所述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轴上的压缩弹簧1115,所述压缩弹簧1115的一端通过推环1116与所述底座的底面接触,所述压缩弹簧1115的另一端通过垫片1114与所述第二齿轮114接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压缩弹簧1115只是离合装置的一种实现方法,所述离合装置还可以由其它方式来实现。
电机111通过蜗杆112、第一齿轮113和第二齿轮114驱动所述卷线盘115收线,当收线完毕时,用户往往不会及时关闭电机111的电源,从而会造成电机111继续工作,此时,电机111的电压会升高,所述电机111的扭矩增大,所述离合装置使与所述压缩弹簧1115接触的第二齿轮114形成空转而所述卷线盘115不会转动,从而有效保护了电机111和母耳机线6等零部件。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除了包括终端主体外,还包括以上各实施例所描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所述终端主体可以是MP3、MP4、MP5、电脑、掌上游戏机、手机等任何可使用耳机的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的母子双耳机结构的另外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母耳机线在距离所述母耳机总成的第一距离处分为两根线,其中一根线连接所述母耳机听筒,另一根线形成所述子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听筒。所述第一距离为15-50厘米。
还包括送话器,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杆上,与所述母耳机线连接。或者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线上,采用母子双耳机结构的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4、电子书或任何带视听声响功能的设备终端。
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设置包括母耳机和子耳机的双耳机结构,并通过设置于母耳机上的收线装置收卷子耳机的子耳机线512,既有利于母耳机线(单线)的收线,又能从母耳机上分离出子耳机,从而达到双声道的效果。在不需要双声道、立体声时,则只使用母耳机即可;如需要双声道、立体声时,则可从母耳机中拉出子耳机及子耳机线512,将子、母两个耳机分别戴在左右两个耳朵接听音讯,从而带来双声道、立体声感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4)

1.一种耳机线(905),其包括防弹丝(901)、绝缘导电丝(902)以及耳机线表皮(903),其特征在于,
所述耳机线还包括导电体(904);
所述绝缘导电丝(902)以螺旋状缠绕在所述防弹丝(901)上;
所述耳机线表皮(903)附着并包裹在所述绝缘导电丝(902)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以及
所述导电体(904)位于所述耳机线(905)的两端部,应用时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904)由若干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组合成一组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电丝(902)为若干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电丝(902)为12根至36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904)为若干组,每组包含多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904)为3至8组,每组所述导电体(904)包含2至8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线(905),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导电丝(902)为纤细且柔软的绝缘导电丝。
8.一种制造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耳机线(905)的方法,包括:
将绝缘导电丝(902)以相互紧密平行排列的方式,以螺旋状紧紧缠绕在防弹丝(901)上;
将耳机线表皮(903)附着并包裹在绝缘导电丝(902)的表面,形成一层超薄、柔软且耐磨的表皮;
将耳机线两端的绝缘导电丝(902)剥开,以几根相应的绝缘导电丝(902)组合成一组而形成导电体(904),耳机线两端的导电体(904)用于分别连接在电子产品和耳机的输出和输入端头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若干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缠绕在防弹丝(901)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12-36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缠绕在防弹丝(901)上。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若干组所述导电体(904),每组包含多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体(904)为3至8组,每组所述导电体(904)包含2-8根所述绝缘导电丝(902)。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多种材料复合制成一根根有较强抗拉力的线丝,再由许多根这样的线丝组合构成所述防弹丝(901)。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绝缘、耐磨和附着力强等材料复合而制成所述耳机线表皮(903),并经特殊工艺紧紧地将缠绕在防弹丝(901)上的绝缘导电丝(902)包裹在所述耳机线表皮(903)里面。
1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耳机线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耳机总成和子耳机总成;
所述母耳机总成包括母耳机听筒,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用于收卷子耳机线的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
所述子耳机总成包括子耳机听筒;所述子耳机听筒与所述子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总成卡扣在所述母耳机总成的母耳机杆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耳机听筒与母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线一端与子耳机听筒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耳机收线装置与所述母耳机线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耳机线在距离所述母耳机总成的第一距离处分为两根线,其中一根线连接所述母耳机听筒,另一根线形成所述子耳机线,连接所述子耳机听筒。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15-50厘米。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母耳机前盖、母耳机后盖,所述母耳机听筒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前盖和所述母耳机后盖之间,所述第一耳机线收线装置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听筒和所述母耳机后盖之间;
所述子耳机总成还包括子耳机前盖、子耳机后盖,所述子耳机听筒设置于所述子耳机前盖和所述子耳机后盖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耳机总成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母耳机后盖上的母耳机杆;
所述子耳机总成通过一卡扣件可卡扣于所述母耳机杆上。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话器,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杆上,与所述母耳机线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送话器,所述送话器设置于所述母耳机线上,
23.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母子双耳机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MP4、电子书或任何带视听声响功能的设备终端。
CN2011100500583A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26556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0583A CN102655618A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0583A CN102655618A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55618A true CN102655618A (zh) 2012-09-05

Family

ID=46731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0583A Pending CN102655618A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5561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604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式通信套件
CN108649987A (zh) * 2018-07-06 2018-10-12 合肥格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收缩耳麦的通讯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2617A (en) * 1988-12-22 1990-07-17 Mark Boylan Earphone cord take-up device
CN2556864Y (zh) * 2002-06-06 2003-06-18 孙文伟 可调整声音接收部长度的可挂式免持听筒耳机
CN101237715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李昌烈 具有有线/无线副耳机的头戴式耳机
CN201673704U (zh) * 2009-11-23 2010-12-1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耳机线
CN102074291A (zh) * 2009-11-23 2011-05-2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耳机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42617A (en) * 1988-12-22 1990-07-17 Mark Boylan Earphone cord take-up device
CN2556864Y (zh) * 2002-06-06 2003-06-18 孙文伟 可调整声音接收部长度的可挂式免持听筒耳机
CN101237715A (zh) * 2007-02-01 2008-08-06 李昌烈 具有有线/无线副耳机的头戴式耳机
CN201673704U (zh) * 2009-11-23 2010-12-1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耳机线
CN102074291A (zh) * 2009-11-23 2011-05-2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耳机线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4604A (zh) * 2016-11-21 2017-02-22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式通信套件
CN106454604B (zh) * 2016-11-21 2018-12-04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移动式通信套件
CN108649987A (zh) * 2018-07-06 2018-10-12 合肥格骄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收缩耳麦的通讯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68544U (zh) 内置伸缩耳机结构及终端设备
KR101303274B1 (ko) 내장형 신축 이어폰 구조 및 단말 설비
CN101237713A (zh) 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一种耳机总成和一种移动终端
CN103124384B (zh) 子母双耳机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2074291B (zh) 耳机线
CN102223587B (zh) 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耳机总成和移动终端
CN206921504U (zh) 音频线
CN201422150Y (zh) 一种耳机线收线装置、耳机总成和移动终端
EP2346266B1 (en) Earphone line
CN102655618A (zh) 一种耳机线、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103124383B (zh) 耳机线无障碍接头、子母双耳机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02811400B (zh) 内置伸缩耳机结构及终端设备
CN102469383B (zh) 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3813934U (zh) 母子双耳机结构、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1673704U (zh) 耳机线
CN204991220U (zh) 一种螺旋缠绕式音频线
CN202587341U (zh) 一种内置耳机配件结构
CN206471125U (zh) 一种不易缠绕的石墨烯耳机线
CN201435257Y (zh) 音视频信息组合电缆
CN102547508B (zh) 一种母子双耳机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2085290U (zh) 耳机线收线装置及终端设备
CN204408592U (zh) 一种耳机绕线器
CN202444600U (zh) 一种防绕线耳机
CN207939691U (zh) 防卷式耳机
CN204350258U (zh) 并排双耳机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