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59830U -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59830U
CN202259830U CN2011203067378U CN201120306737U CN202259830U CN 202259830 U CN202259830 U CN 202259830U CN 2011203067378 U CN2011203067378 U CN 2011203067378U CN 201120306737 U CN201120306737 U CN 201120306737U CN 202259830 U CN202259830 U CN 2022598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ed part
insulating body
crimping handle
splicing ear
promo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0673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存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TOP-LIN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0673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598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598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5983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Effected By Soldering, Adhesion, Or Permanent De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在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并对外界插入的连接端子进行电性夹紧的压接式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压紧部,第一压紧部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第一压紧部相对的第二压紧部,第二压紧部与第一压紧部之间形成夹紧区,第一压紧部向第二压紧部处延伸出若干伸入夹紧区内的第一凸点,第二压紧部向第一压紧部处延伸出伸入夹紧区内并与第一凸点相对应的第二凸点。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能更稳固的夹紧外界的连接端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能提高拔出力、承载大电流并能延长机械寿命。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接式连接器。

Description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用的弹性端子,尤其涉及一种适应对外界插入的连接端子电性夹紧的压接式弹性端子和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一种使导体(导线)与适当的配对元件连接,实现电路接通和断开的机电元件,由于它的应用使得设计和生产过程更方便、更灵活,并降低生产和维护成本,故连接器于各行各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目前,连接器来的基本性能可分为三大类: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和环境性能。而在机械性能中,影响连接器的机械性能的最重要因素有插拔力和机械寿命。插拔力分为插入力和拔出力(该拔出力又称为分离力),两者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有关标准中有最大插入力和最小分离力规定,这表明,从使用角度来看,插入力要小,而拔出力不能太小,否则会影响接触的可靠性;而机械寿命实际上是一种耐久性指标,在国标GB5095中把它称作机械操作,它是以一次插入和一次拔出为一个循环,以在规定的插拔循环后连接器能否正常完成其连接功能(如接触电阻值)作为评判依据。其中,连接器的插拔力和机械寿命是与接触件结构(即是正压力大小)、接触部位镀层质量(即是滑动摩擦系数)以及接触件排列尺寸精度(即是对准度)有关的。而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结构却存在着如下的缺陷:
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外界的连接端子是相互插接配合的,以实现导电端子与外界连接端子的电性连接。但是,导电端子与外界连接端子的相互插接则使得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拔出小,同时,由于导电端子与外界连接端子的多次插拔会使得它们接触不良,从而缩短了现有的导电端子的机械寿命,并不能适用于电流大的场合。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提高拔出力、承载大电流并能延长机械寿命的压接式弹性端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拔出力、承载大电流并能延长机械寿命的压接式弹性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拔出力、承载大电流并能延长机械寿命的压接式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接式弹性端子,适应于安装在连接器的本体上并对外界插入的连接端子进行电性夹紧,其中,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弯折并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压紧部相对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形成夹紧区,所述第一压紧部向所述第二压紧部处延伸出若干伸入所述夹紧区内的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压紧部向所述第一压紧部处延伸出伸入所述夹紧区内并与所述第一凸点相对应的第二凸点。
较佳地,所述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呈交错设置形成咬合结构,使得连接端子的固定更可靠,连接端子受到的拔出力更大,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导电端子能适应于拔出力和电流大的场合。
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压接柄及压接式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连通的翻转腔及端子收容槽,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枢接,所述压接柄的一端伸入所述翻转腔内并形成悬空的推动端,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的第二压紧部悬空并伸入所述翻转腔内,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的第一压紧部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压紧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所述推动端之间,转动所述压接柄使推动端驱使第二压紧部向第一压紧部靠近进而压紧插入夹紧区内的连接端子。
较佳地,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且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抵触,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抵触处和所述推动端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抵触处分别位于所述压接柄的枢接中心的两侧且分布于上下方,目的使得第二压紧部对压接柄的抵触处和绝缘本体对压接柄的抵触处是以压接柄的枢接中心为中心呈偏心设置,这样会使压接柄在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夹紧连接端子时受到偏心力矩作用下自锁,从而能把连接端子牢固的夹紧于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使得翻转后的压接柄的固定更简单,更容易。
较佳地,所述压接柄枢接于所述翻转腔的内壁上,所述压接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并形成翻转端,所述翻转端的两侧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伸入所述翻转腔内并呈上下错位设置的扣合块及阻挡块,所述扣合块与所述扣合槽配合扣合,所述阻挡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扣合块的外侧并与所述推动端配合抵触,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且所述推动端抵触于所述阻挡块,所述扣合块扣合于所述扣合槽内。通过上述的翻转端,便于操作人对压接柄的操作;通过上述的扣合块、阻挡块及扣合槽的配合,防止压接柄在失去外力作用下并在第一压紧部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推动第二压紧部去夹紧连接端子的压接柄能稳定固定于绝缘本体上。具体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翻转腔连通的拆卸槽,所述拆卸槽位于所述阻挡块与所述扣合块之间并具有开口端,所述压接柄具有伸入所述拆卸槽内的转动柱。通过上述的拆卸槽和转动柱的配合,使得压接柄能自由的装拆于绝缘本体上,且该结构更简单。
较佳地,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且与该端的绝缘本体形成插接腔,所述第二定位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压紧部的一端插于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另一端呈露出的缠绕所述第二定位块并与所述第二压紧部连接。通过上述的第一定位块与绝缘本体形成的插接腔,使得第一压紧部在绝缘本体上安装更容易;通过上述的第二定位块,使得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的连接处能可靠的夹于第二定位块上,从而确保压接式弹性端子连接的可靠性。具体地,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呈成对设置以满足不同连接端子的连接要求。
较佳地,所述第二压紧部的末端沿所述压接柄的推动端方向延伸形成抵触部,所述推动端挤压于所述抵触部上使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使得第二压紧部对压接柄的反作用力更大,从而使得压接柄与绝缘本体的固定更可靠。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紧部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第一压紧部相对的第二压紧部,该第二压紧部与第一压紧部之间形成夹紧区,且第一压紧部向第二压紧部处延伸出若干伸入夹紧区内的第一凸点,第二压紧部向第一压紧部处延伸出伸入夹紧区内并与第一凸点相对应的第二凸点,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是以夹持的方式与外界的连接端子配合连接的,从而改变了“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外界的连接端子是相互插接的配合方式”,克服了“现有的连接器的导性端子存在着拔出力小、机械寿命短和承载电流小”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一方面能提高拔出力,另一方面能缩短导电路径和提高导电能力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能适应于电流大的场合。同时,还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的机械寿命。另,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一方面能提高拔出力,另一方面能缩短导电路径和提高导电能力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能适应于电流大的场合。同时,还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的机械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是图3的分解图。
图5a和图5b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对外界导电的连接端子进行夹紧的工作流程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a和7b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对外界导电的连接端子进行夹紧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安装在连接器的本体上,最佳用于对电子或电气领域的软板状的连接端子200(见图5a)进行电性夹紧,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包括第一压紧部30a,该第一压紧部30a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第一压紧部30a相对的第二压紧部30b,该第二压紧部30b与第一压紧部30a之间形成夹紧区31,第一压紧部30a向第二压紧部30b处延伸出若干伸入夹紧区31内的第一凸点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点32数量选择为二个,当然还可以是一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等,其数量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的需要所熟知的;第二压紧部30b向第一压紧部30a处延伸出伸入夹紧区31内并与第一凸点32相对应的第二凸点33。其中,为使得连接端子200的固定更可靠,连接端子200受到的拔出力更大,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能适应于拔出力和电流大的场合,故所述第一凸点32与第二凸点33呈交错设置形成咬合结构。
请参阅图2,图2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的第一实施例,并结合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最佳用于对电子或电气领域的软板状的连接端子200(见图5a)进行电性夹紧,当然也可以用于对其它需要提供较大拔出力的领域的连接端子的电性夹紧。其中,本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0、压接柄20及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该绝缘本体10开设有连通的翻转腔11及端子收容槽12;压接柄20与绝缘本体10枢接,且所述压接柄20的一端伸入所述翻转腔11内并形成悬空的推动端20a;压接式弹性端子30收容于端子收容槽12内,压接式弹性端子30的第二压紧部30b悬空并伸入所述翻转腔11内,压接式弹性端子30的第一压紧部30a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二压紧部30b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30a和所述推动端20a之间,转动所述压接柄20使推动端20a驱使第二压紧部30b向第一压紧部30a靠近进而压紧插入夹紧区31内的连接端子30。具体是,所述压接柄20枢接于所述翻转腔11的内壁上,且该压接柄20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外并形成翻转端20b,该翻转端20b的两侧开设有扣合槽21,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伸入所述翻转腔11内并呈上下错位设置的扣合块13及阻挡块14,该扣合块13与扣合槽21配合扣合,阻挡块14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即图5a中箭头C所指的方向)位于扣合块13的外侧并与推动端20a配合抵触。当连接端子200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时,此时的推动端20a抵触于阻挡块14,同时,扣合块13还扣合于扣合槽21内,防止压接柄20在第二压紧部30b的弹力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得压接柄20能可靠地与绝缘本体10固定。
其中,为了使得压接柄20能自由的装拆于绝缘本体10上,故绝缘本体10还开设有与翻转腔11连通的拆卸槽15,该拆卸槽15位于阻挡块14与扣合块13之间并具有开口端15a,而压接柄20具有伸入拆卸槽15内的转动柱22。通过上述的翻转端20b,便于操作人对压接柄20的操作;通过上述的扣合块13、阻挡块14及扣合槽21的配合,防止压接柄20在失去外力作用下并在第一压紧部30a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推动第二压紧部30b去夹紧连接端子200的压接柄20能稳定的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结合图5,更具体地,如下:
较优者,上述提到的第二压紧部30b的末端沿压接柄20的推动端20a方向延伸形成抵触部35,推动端20a挤压于抵触部35上使连接端子200压紧于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使得第二压紧部30b对压接柄20的反作用力更大,从而使得压接柄20与绝缘本体10的固定更可靠。
同时,上述提到的绝缘本体10还具有伸入端子收容槽12内的第一定位块16和第二定位块17,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块16和第二定位块17均呈对称的设置,第一定位块16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绝缘本体10的一端且与该端的绝缘本体10形成插接腔18,第二定位块17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绝缘本体10的另一端,第一压紧部30a的一端(即是第一压紧部30a的插接端34)插于插接腔18内,第一压紧部30a的另一端呈露出的缠绕第二定位块17并与第二压紧部30b连接。其中,为了能满足不同连接端子200的连接要求,故上述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呈成对设置。通过上述的第一定位块16与绝缘本体10形成的插接腔18,使得第一压紧部30a在绝缘本体10上安装更容易;通过上述的第二定位块17,使得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的连接处能可靠的夹于第二定位块17上,从而确保压接式弹性端子30连接的可靠性。
结合图5a和5b,对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首先,将要连接的连接端子200沿着图5a中箭头C所指方向置入于图5a中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的夹紧区31内;接着,沿着图5a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转动压接柄20,转动的压接柄20通过推动端20a驱使第二压紧部30b向第一压紧部30a处靠近,靠近的第二压紧部30b逐渐地使连接端子200被逐渐地夹于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随着压接柄20继续沿原来方向转动的不断深入,最终使得连接端子200被完全地夹紧于图5b所示的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而此时的压接柄20的推动端20a与阻挡块14紧密抵触,同时,绝缘本体10上的扣合块13扣合于压接柄20的扣合槽21内,防止压接柄20在失去外力作用下并在第一压紧部30a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得推动第二压紧部30b去夹紧连接端子200的压接柄20能稳定的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上。
请参阅图6,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压接式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在图6中,本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与第一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区别点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压接柄20没有设置扣合槽21,相应地,绝缘本体10没有设置有扣合块31,同时,绝缘本体10也没有设置有阻挡块14”。当上述提到的连接端子200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此时的压接柄20与绝缘本体10抵触,且压接柄20与绝缘本体10的抵触处(即是图7b中绝缘本体10的箭头处)和推动端20a与第二压紧部30b的抵触处(即是图7b中压接柄20的推动端20a的箭头处)分别位于所述压接柄20的枢接中心(即是图7b中转动柱22的中心)的两侧且分布于上下方,目的使得压接柄20能借助第二压紧部30b和压接柄20的枢接中心之间的偏心设置而使压接柄20在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夹紧连接端子200时受到偏心力矩而自锁,从而能把连接端子200牢固的夹紧于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使得翻转后的压接柄20的固定更简单,更容易。
结合图7a和7b,对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的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首先,将要连接的连接端子200沿着图7a中箭头C所指方向置入于图7a中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的夹紧区31内;接着,沿着图7a中箭头A所指的方向转动压接柄20,转动的压接柄20通过推动端20a驱使第二压紧部30b向第一压紧部30a处靠近,靠近的第二压紧部30b逐渐地使连接端子200被逐渐地夹于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随着压接柄20继续沿原来方向转动的不断深入,最终使得连接端子200被完全地夹紧于图7b所示的第一压紧部30a和第二压紧部30b之间,此时压接柄20的翻转端20b与绝缘本体10抵触,同时,压接柄20与绝缘本体10的抵触处(即是图7b中绝缘本体10的箭头处)和推动端20a与第二压紧部30b的抵触处(即是图7b中压接柄20的推动端20a的箭头处)分别位于所述压接柄20的枢接中心(即是图7b中转动柱22的中心)的两侧且分布于上下方,使得压接柄20在第二压紧部30a的弹性作用下形成自锁,把压接柄20自动的锁定于绝缘本体10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压紧部30a弯折并延伸形成与第一压紧部30a相对的第二压紧部30b,该第二压紧部30b与第一压紧部30a之间形成夹紧区31,且第一压紧部30a向第二压紧部30b处延伸出若干伸入夹紧区31内的第一凸点32,第二压紧部30b向第一压紧部30a处延伸出伸入夹紧区31内并与第一凸点32相对应的第二凸点33,这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是以夹持的方式与外界的连接端子200配合连接的,从而改变了“现有的连接器的导电端子与外界的连接端子是相互插接的配合方式”,克服了“现有的连接器的导性端子存在着拔出力小、机械寿命短和承载电流小”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一方面能提高拔出力,另一方面能缩短导电路径和提高导电能力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能适应于电流大的场合。同时,还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弹性端子30的机械寿命。另,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100`)一方面能提高拔出力,另一方面能缩短导电路径和提高导电能力以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100`)能适应于电流大的场合。同时,还能延长本实用新型的压接式连接器(100、100`)的机械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压接式弹性端子,适应于安装在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并对外界插入的连接端子进行电性夹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包括第一压紧部,所述第一压紧部弯折并延伸形成与所述第一压紧部相对的第二压紧部,所述第二压紧部与所述第一压紧部之间形成夹紧区,所述第一压紧部向所述第二压紧部处延伸出若干伸入所述夹紧区内的第一凸点,所述第二压紧部向所述第一压紧部处延伸出伸入所述夹紧区内并与所述第一凸点相对应的第二凸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接式弹性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点与第二凸点呈交错设置形成咬合结构。
3.一种压接式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和压接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式连接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2任一项所述的压接式弹性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连通的翻转腔及端子收容槽,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枢接,所述压接柄的一端伸入所述翻转腔内并形成悬空的推动端,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收容于所述端子收容槽内,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的第二压紧部悬空并伸入所述翻转腔内,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的第一压紧部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二压紧部位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所述推动端之间,转动所述压接柄使推动端驱使第二压紧部向第一压紧部靠近进而压紧插入夹紧区内的连接端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且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抵触,所述压接柄与所述绝缘本体的抵触处和所述推动端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抵触处分别位于所述压接柄的枢接中心的两侧且分布于上下方。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柄枢接于所述翻转腔的内壁上,所述压接柄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绝缘本体外并形成翻转端,所述翻转端的两侧开设有扣合槽,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伸入所述翻转腔内并呈上下错位设置的扣合块及阻挡块,所述扣合块与所述扣合槽配合扣合,所述阻挡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扣合块的外侧并与所述推动端配合抵触,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且所述推动端抵触于所述阻挡块,所述扣合块扣合于所述扣合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开设有与所述翻转腔连通的拆卸槽,所述拆卸槽位于所述阻挡块与所述扣合块之间并具有开口端,所述压接柄具有伸入所述拆卸槽内的转动柱。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伸入所述端子收容槽内的第一定位块和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定位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一端且与该端的绝缘本体形成插接腔,所述第二定位块沿连接端子插入方向位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另一端,所述第一压紧部的一端插于所述插接腔内,所述第一压紧部的另一端呈露出的缠绕所述第二定位块并与所述第二压紧部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接式弹性端子呈成对设置。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接式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紧部的末端沿所述压接柄的推动端方向延伸形成抵触部,所述推动端挤压于所述抵触部上使所述连接端子压紧于所述第一压紧部和第二压紧部之间。
CN2011203067378U 2011-08-22 2011-08-22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598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67378U CN202259830U (zh) 2011-08-22 2011-08-22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67378U CN202259830U (zh) 2011-08-22 2011-08-22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59830U true CN202259830U (zh) 2012-05-30

Family

ID=46121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0673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59830U (zh) 2011-08-22 2011-08-22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5983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41A (zh) * 2014-01-14 2014-04-1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压接接线端子
CN106602349A (zh) * 2015-10-20 2017-04-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891678A (zh) * 2017-01-31 2019-06-14 科世达接触系统有限公司 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的接触片和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
CN112053626A (zh) * 2019-06-06 2020-12-0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30741A (zh) * 2014-01-14 2014-04-16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压接接线端子
CN103730741B (zh) * 2014-01-14 2016-03-09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压接接线端子
CN106602349A (zh) * 2015-10-20 2017-04-26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6602349B (zh) * 2015-10-20 2019-10-0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9891678A (zh) * 2017-01-31 2019-06-14 科世达接触系统有限公司 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的接触片和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
CN109891678B (zh) * 2017-01-31 2020-09-11 科世达接触系统有限公司 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的接触片和插口式的插拔连接部件
CN112053626A (zh) * 2019-06-06 2020-12-0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75472Y (zh) 电连接器
CN201041855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2259830U (zh) 压接式弹性端子及具有该弹性端子的压接式连接器
CN201199565Y (zh) 插座装置
CN102709729A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TWM332273U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
TWM341340U (en) Fastening structure for integrated circuit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ing same
CN201278372Y (zh) 一种墙壁开关插座接线端子
CN201549652U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605U (zh) 直插式弹簧电连接器
CN201323242Y (zh) 一种改良型接线夹
CN201038495Y (zh) 安全插座
CN202259829U (zh) 压接式连接器
CN101355204A (zh) 零插拔力的弹性接触电连接器
CN202405469U (zh) 自锁式压接连接器
CN100385743C (zh) 简易卡接的薄型电连接器
US20110171844A1 (en) Connector
CN102074832A (zh) 插座连接器
CN208240886U (zh) 一种插脚金属件及插头结构
CN206180182U (zh) 新式横联连接结构
CN106340742A (zh) 新式横联连接结构
CN201570658U (zh) 音频插座连接器
CN201533044U (zh) 一种转接插孔及使用该转接插孔的滤波电连接器
CN101989698A (zh) 电连接器
CN110112596A (zh) 一种带有内置径向弹簧的电工接插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Termination date: 201408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