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蓝牙耳机及蓝牙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数码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及蓝牙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手机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可适用于更多的场合,使消费者使用起来更方便舒适。通常,有些情况下使用手机接打电话会有些不便,比如开车时,等等。因此,人们便为手机配备了蓝牙耳机,以便在开车时也能方便地接听和拨打电话。
现有的蓝牙耳机与手机多为独立形式,使用者必须随时把蓝牙耳机带在身边,并需要妥善保管它,以防丢失。如果一直配戴在耳朵上面,容易造成耳朵的不适;另外还要把蓝牙耳机的充电器带着,以便我们正常使用后能及时充电,以防蓝牙耳机没有电而无法正常工作。
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蓝牙手机,将蓝牙耳机与手机合二为一。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其皆存在一些结构不合理和使用不方便等缺陷,比如,不便装取、蓝牙耳机使用不方便,手机外形臃肿不美观,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及蓝牙手机,可使蓝牙耳机从手机上取下和将蓝牙耳机装入手机都非常简便快捷,也不影响手机的整体外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包括本体和扬声器,所述本体呈板条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扬声器设置在第一端,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用于充电的触点;所述第一端或第二端的端部具有与手机固定的第一扣合部。
其中,所述本体具有一正面,所述扬声器与触点均位于所述本体的正面。
其中,所述本体具有一与所述正面相邻的的侧面,在所述侧面上设置有音量调节键。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蓝牙手机,包括手机机体,还包括上述嵌入式蓝牙耳机;所述手机机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具有可容置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呈阶梯状,包括深部和浅部,浅部用于容纳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的本体,深部用于容纳所述扬声器;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通过一扣合结构固定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扣合结构包括所述第一扣合部。
其中,所述扣合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放置槽内与所述第一扣合部相扣合的第二扣合部。
其中,所述第一扣合部为扣孔,第二扣合部为卡扣;或者,所述第一扣合部为卡扣,第二扣合部为扣孔。
其中,所述放置槽浅部的底面还设置有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所述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与所述蓝牙手机内的线路板连接,当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固定于所述蓝牙手机内时,所述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与所述触点电连接。
其中,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还通过咬合结构与所述放置槽接合。
其中,所述咬合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嵌入式蓝牙耳机上的第一咬合部和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的第二咬合部。
其中,所述第一咬合部为销柱,所述第二咬合部为凹孔;或者,所述第一咬合部为凹孔,所述第二咬合部为销柱。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嵌入式蓝牙耳机通过设置其上的扣合结构与手机固定,并收容到手机所设置的放置槽中,而且需要时取下和用完后装入手机都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蓝牙手机不仅随机携带有可分开使用的蓝牙耳机,而且外形美观,也不影响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嵌入式蓝牙耳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嵌入式蓝牙耳机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蓝牙手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蓝牙手机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嵌入式蓝牙耳机装配到蓝牙手机的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施例首先提供一种嵌入式蓝牙耳机(以下简称蓝牙耳机1),用于嵌入到手机中,与手机合为一体,以便于携带。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1,包括本体11和扬声器12。本体11为板条状,整体略呈弧形,包括相对的第一端111和第二端112,扬声器12设置在第一端111,在第二端112设置有用于给蓝牙耳机1充电的触点13;第一端111或第二端112还具有与手机固定的第一扣合部1131。
以下进一步更详细地说明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1的结构特点。
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1中,本体11具有一正面15,相应地,与正面15相背对的那一面为背面,扬声器12与触点13均设置在正面15,此时,在扬声器12与触点13的中间部位,本体11朝向背面略微拱起,以便使蓝牙耳机1与手机配合后不容易产生间隙。本实施例还在本体11的侧面设置音量调节键14,以便在使用时,可以手动调节音量大小。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蓝牙耳机1设置有可用于与手机固定连接的第一扣合部1131和可用于充电的触点13,所以,其不仅可单独使用,还可以与手机配合使用,在不使用时,只需将其固定到手机上即可,可随时对其进行充电。需要使用时,也可方便地取下,配戴到耳朵上使用,非常方便。
请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蓝牙手机2,该蓝牙手机2包括手机机体21和上述蓝牙耳机1,手机机体21包括后壳22,蓝牙耳机1通过一扣合结构113与固定于后壳22内。
具体地,如图4所示,后壳22具有形状和大小与蓝牙耳机1匹配、可容置该蓝牙耳机1的放置槽221,该放置槽221呈阶梯状,包括浅部2211和深部2212,浅部2211用于容纳蓝牙耳机1的本体11,深部2212则用于容纳蓝牙耳机1的扬声器12。为了使蓝牙耳机1装入蓝牙手机2内时可充电,因此在蓝牙手机2放置槽221的浅部2211的底面设置有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该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与蓝牙手机2内的线路板相连接。当蓝牙耳机1固定于蓝牙手机2上时,上述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恰好与触点13接触,使蓝牙耳机2处于可充电状态。
上述扣合结构113包括第一扣合部1131和设置在放置槽221内的第二扣合部1132,蓝牙耳机1通过第一扣合部1131与第二扣合部1132之间的扣合实现蓝牙耳机1与蓝牙手机2的配合固定。本实施例的扣合结构113可以是:第一扣合部1131为扣孔,第二扣合部1132为卡扣;或者,第一扣合部1131为卡扣,第二扣合部1132为扣孔,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扣合结构113还可以是与扣孔和卡扣的配合原理相似的其它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本实施例的蓝牙手机2在后壳22中设置可容纳蓝牙耳机1的放置槽221,使蓝牙耳机1可方便地装入和取下,使用非常方便。而且,放置槽221底面还设置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可在蓝牙耳机1装入到蓝牙手机2内时可同时对蓝牙耳机1进行充电,而且将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设置在浅部2211的底面,避免了将其安装在其它位置,如放置槽221侧壁等位置时,在将蓝牙耳机1装入蓝牙手机2内或将蓝牙耳机1从蓝牙手机2中取出的过程中容易对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因长期相互磨擦从而导致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发生损坏或接触不可靠等问题。
以下将详细说明将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1装入到蓝牙手机2的示例方法,以便更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方案所具备的优点。
如图5和6所示,本实施例的蓝牙耳机1与蓝牙手机2之间还可以设置一个咬合结构23,蓝牙耳机1的第二端112通过该咬合结构23与放置槽221接合。
上述咬合结构23包括设置在蓝牙耳机1上的第一咬合部231和设置在蓝牙手机2上的第二咬合部232,其中,第一咬合部231设置在本体11的第二端112,对应地,第二咬合部232设置在放置槽221上与第一咬合部231相对应的位置。本实施例中,第一咬合部231为销柱,第二咬合部232为凹孔。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咬合部231可以为凹孔,第二咬合部232为销柱。通常情况下,上述销柱和凹孔设置为一至两个,以方便装配定位,同时又能满足强度要求,以免销柱被折断。
首先,将蓝牙耳机1的第二端112与放置槽221通过咬合结构23接合,此时,第一咬合部231的销柱插入到第二咬合部232的凹孔中,以将蓝牙耳机1定位在放置槽221 中正确的位置。然后,按照图6中箭头所示方向,以咬合结构23为转轴,转动第一端111,逐渐将蓝牙耳机1推入放置槽221中,直到完全容纳到放置槽221内。同时,位于本体11第一端111的第一扣合部1131与蓝牙手机2后壳22上对应位置所设置的第二扣合部1132扣合,从而将蓝牙耳机1固定在蓝牙手机2上。此外,由于本体11上的触点13设置在靠近第二端112的位置,当蓝牙耳机1完全固定到放置槽221内时,上述触点13恰好与位于放置槽221上所设置的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相抵接,使蓝牙耳机1处于可充电状态。
当需要将蓝牙耳机1从蓝牙手机2中取下时,只需使第一扣合部1131与第二扣合部1132脱离,便可按照与图5中箭头所示的相反方向取下蓝牙耳机2,非常方便。另外,本实施例的上述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设置在放置槽221的底面而非侧面,可以防止在将蓝牙耳机1固定到蓝牙手机2上或将蓝牙耳机1从蓝牙手机2上取出时,不会使触点13与充电弹片或充电顶针222发生摩擦,也就不会发生因长期摩擦而导致的损坏或接触不良等现象,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