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4796A -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4796A
CN110784796A CN201911048224.9A CN201911048224A CN110784796A CN 110784796 A CN110784796 A CN 110784796A CN 201911048224 A CN201911048224 A CN 201911048224A CN 110784796 A CN110784796 A CN 1107847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back plate
conductive
point
poi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82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82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47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4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47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H02J7/004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holding portable devices contain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背板和电池;所述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在所述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为耳机充电;N为正整数;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所述电池相连。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电子设备为耳机进行充电时,简单方便且无需用户单独携带充电盒。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耳机已成为耳机发展的必然趋势,无线耳机为用户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痛点。无线耳机在与电子设备配对使用过程中,无法边使用边充电,因此需要无线耳机配备充电模块以存储无线耳机工作时所需电量,目前主要通过充电盒为无线耳机充电。具体为:配备充电盒,将无线耳机放入充电盒中,通过充电盒与无线耳机的充电模块进行交互为无线耳机充电。
通过充电盒为无线耳机进行充电的方式,一方面,用户需随身携带充电盒才可随时随地为无线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盒不便于携带;再一方面,充电时需首先将充电盒充电,再由充电盒给耳机充电,充电过程繁琐。可见,现有的为无线耳机充电的方式存在充电过程繁琐以及充电盒不便于携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给耳机充电不方便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背板和电池;所述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在所述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为所述耳机充电;N为正整数;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所述电池相连。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其中,所述左声道耳机上设置有X对耳机导电贴合点,所述右声道耳机上设置有Y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其中,X与Y均为正整数,X与Y之和小于或等于N;每对所述耳机导电贴合点用于在耳机充电时与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各对背板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电池相连,在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时,直接将耳机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与电子设备背板上的各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即可触发电子设备开始为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简单方便,并且无需用户单独携带充电盒。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背板101和电池,由于电池位于电子设备内部因此在图1中未示出。
背板101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正极贴合点为供电电压端口,负极贴合点为参考电压端口。在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的情况下,电子设备为耳机充电;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与电池相连。N为正整数。
当然并不限于,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还可分别与电子设备中的电源管理模块相连,电源管理模块与电池相连。
N可以为任意适当的正整数,如2、3、4或其它正整数,只要确保耳机上设置的耳机导电贴合点对数大于或等于背板上设置的背板导电贴合点数量即可。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背板导电贴合点对数大于耳机上设置的耳机导电贴合点对数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可同时为一个或多个耳机进行充电。
下面参照图1,以N为2即背板上设置两对背板导电贴合点为例进行说明。四个背板贴合点分别第一正极贴合点1011即电子设备L贴合点正极、第二正极贴合点1013即电子设备R贴合点正极、第一负极贴合点1012即电子设备L贴合点负极、以及第二负极贴合点1014即电子设备R贴合点负极。正极贴合点为供电电压端口,负极贴合点为参考电压端口。
在耳机充电时,第一正极贴合点与耳机的左耳道耳机上的第三正极贴合点即耳机L贴合点正极配对贴合,第一负极贴合点与左耳道耳机上的第三负极贴合点即耳机L贴合点负极配对贴合;第二正极贴合点与右耳道耳机上的第四正极贴合点即耳机R贴合点正极配对贴合,第二负极贴合点与右耳道耳机上的第四负极贴合点即耳机R贴合点负极配对贴合。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各背板导电贴合点在背板中的位置以及各背板导电贴合点间的距离、以及各背板导电贴合点的大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背板导电贴合点间的距离、各背板导电贴合点的大小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低于背板的表面,即将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凹在背板内部的结构,相应地,耳机上设置的耳机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凸出在耳机表面的结构。将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设置为凹凸结构,便于二者贴合进行定位且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高于背板的表面,即将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凸出背板表面的结构,相应地,耳机上设置的耳机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凹在耳机外壳内部的结构。将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设置为凹凸结构,便于二者贴合进行定位且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为导电磁性材质。将背板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导电磁性材质既可便于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耳机导电贴合点贴合又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导电磁性材质为一类材质,该类材质既具有导电性又具有磁性。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上分别设置有保护罩。在背板导电贴合点上设置保护罩能够避免背板导电贴合点被腐蚀、氧化。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电池相连,在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时,直接将耳机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与电子设备背板上的各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即可触发电子设备开始为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简单方便,并且无需用户单独携带充电盒。
实施例二
参照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为无线耳机,该耳机包括左声道耳机201和右声道耳机202。
左声道耳机201上设置有X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右声道耳机202上设置有Y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其中,X与Y均为正整数,X与Y之和小于或等于N;每对耳机导电贴合点用于在耳机充电时与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各对背板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
X与Y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能够保证X与Y之和小于或等于N即可,N为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背板导电贴合板的对数。例如:X与Y之和为2,N为4,则电子设备可同时为两个耳机进行充电。
下面参照图2,以X与Y均为1即左声道耳机与右声道耳机上分别设置一对耳机导电贴合点为例进行说明左声道耳机上设置的一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为第三正极贴合点2011即耳机L贴合点正极、第三负极贴合点2012即耳机L贴合点负极,右声道耳机上设置的一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为第四正极贴合点2021即耳机R贴合点正极、第四负极贴合点2022即耳机R贴合点负极。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是示例性地示出了各耳机导电贴合点在耳机中的位置、各耳机导电贴合点间的距离、以及各耳机导电贴合点的大小。在具体实现过程中,耳机导电贴合点间的距离、各耳机导电贴合点的大小均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背板上背板导电贴合点的大小、间距进行灵活设置,能够确保耳机上的耳机导电贴合点与电子设备背板上的背板导电贴合点位置、大小匹配即可。
在对耳机进行充电时,将左声道耳机上的第三正极贴合点与背板上的第一正极贴合点配对贴合,第三负极贴合点与背板上的第一负极贴合点配对贴合;将右声道耳机上的第四正极贴合点与背板上的第二正极贴合点配对贴合,第四负极贴合点与背板上的第二负极贴合点配对贴合;电子设备中电池中的电量依次通过电源管理模块、各背板导电贴合点以及各耳机导电贴合点至耳机的充电模块,从而对耳机进行充电。左声道耳机与右声道耳机分别设置有充电模块。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低于耳机的表面。即将耳机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凹在耳机表面内部的结构,相应地,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背板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凸出在背板表面的结构。将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设置为凸凹结构,便于二者贴合进行定位且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高于耳机的表面。即将耳机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凸在耳机表面外部的结构,相应地,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背板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凹在背板表面内部的结构。将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导电贴合点分别设置为凹凸结构,便于二者贴合进行定位且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
一种优选地实现方式中,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的材质为导电磁性材质,将耳机导电贴合点设置为导电磁性材质与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各导电磁材料的背板导电贴合点配对时,既可轻实现贴合又可提升二者贴合的牢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耳机,通过分别在左声道耳机、右声道耳机上设置耳机导电贴合点,在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时,直接将耳机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与电子设备背板上的各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即可触发电子设备开始为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简单方便,并且无需用户单独携带充电盒。
实施例三
参照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01、网络模块302、音频输出单元303、输入单元304、传感器305、显示单元306、用户输入单元307、接口单元308、存储器309、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3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电子设备通过网络模块3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03可以将射频单元301或网络模块3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03还可以提供与电子设备3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041和麦克风3042,图形处理器3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06上。经图形处理器3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01或网络模块302进行发送。麦克风3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电子设备3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电子设备3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06可包括显示面板3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061。
用户输入单元3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07包括触控面板3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072。触控面板3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071上或在触控面板3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071。除了触控面板3071,用户输入单元3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061上,当触控面板3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3中,触控面板3071与显示面板3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071与显示面板3061集成而实现电子设备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08为外部装置与电子设备3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电子设备3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电子设备3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0是电子设备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09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电子设备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子设备还包括:背板;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在所述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为所述耳机充电;N为正整数;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电源311相连。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在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用于在耳机充电时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与电源相连,在需要对耳机进行充电时,直接将耳机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与电子设备背板上的各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即可触发电子设备开始为耳机进行充电,充电简单方便,并且无需用户单独携带充电盒。
另外,电子设备3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背板和电池;
所述背板上设置有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每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包含一个正极贴合点和一个负极贴合点;在所述背板导电贴合点与耳机上设置的各对耳机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为所述耳机充电;N为正整数;
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与所述电池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贴合点为供电电压端口,所述负极贴合点为参考电压端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为2,所述背板上设置的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分别为:第一正极贴合点、第二正极贴合点、第一负极贴合点以及第二负极贴合点;
所述第一正极贴合点与所述耳机的左耳道耳机上的第三正极贴合点配对贴合,所述第一负极贴合点与所述左耳道耳机上的第三负极贴合点配对贴合;
所述第二正极贴合点与所述右耳道耳机上的第四正极贴合点配对贴合,所述第二负极贴合点与所述右耳道耳机上的第四负极贴合点配对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低于所述背板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高于所述背板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为导电磁性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N对背板导电贴合点上分别设置有保护罩。
8.一种耳机,所述耳机包括左声道耳机和右声道耳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声道耳机上设置有X对耳机导电贴合点,所述右声道耳机上设置有Y对耳机导电贴合点,其中,X与Y均为正整数,X与Y之和小于或等于N;每对所述耳机导电贴合点用于在耳机充电时与电子设备背板上设置的各对背板导电贴合点配对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
各对所述耳机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低于所述耳机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对所述耳机导电贴合点的表面均高于所述耳机的表面。
CN201911048224.9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Pending CN1107847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224.9A CN110784796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8224.9A CN110784796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4796A true CN110784796A (zh) 2020-02-11

Family

ID=69387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8224.9A Pending CN110784796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4796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4038Y (zh) * 2007-07-25 2008-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手机及其蓝牙耳机
CN201349214Y (zh) * 2009-01-16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201601712U (zh) * 2009-11-16 2010-10-06 贺泽岗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一体手机
CN202222038U (zh) * 2011-08-29 2012-05-1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蓝牙耳机及蓝牙手机
CN203205677U (zh) * 2013-03-12 2013-09-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充电转接头及其充电组件
CN105391821A (zh) * 2015-10-14 2016-03-09 谢松文 手机
CN208940193U (zh) * 2018-11-25 2019-06-04 惠州市成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手机耳机接口携带的充电蓝牙耳机
CN209375872U (zh) * 2019-01-21 2019-09-10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14038Y (zh) * 2007-07-25 2008-09-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手机及其蓝牙耳机
CN201349214Y (zh) * 2009-01-16 2009-11-1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
CN201601712U (zh) * 2009-11-16 2010-10-06 贺泽岗 一种具有蓝牙耳机的一体手机
CN202222038U (zh) * 2011-08-29 2012-05-16 深圳创维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蓝牙耳机及蓝牙手机
CN203205677U (zh) * 2013-03-12 2013-09-18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充电转接头及其充电组件
CN105391821A (zh) * 2015-10-14 2016-03-09 谢松文 手机
CN208940193U (zh) * 2018-11-25 2019-06-04 惠州市成达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手机耳机接口携带的充电蓝牙耳机
CN209375872U (zh) * 2019-01-21 2019-09-10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耳机及耳机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59815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739394B (zh) 一种sar值的处理方法、移动终端
CN210899362U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0838748B (zh) 电子设备及其充电控制系统
CN109888928B (zh) 一种终端及无线充电控制方法
CN10915022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主从切换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9995110B (zh) 一种连接器、电子设备、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1169729A1 (zh) 一种电路控制装置及方法
EP4086712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108834013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量均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1443815A (zh) 一种振动提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5255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10891217A (zh) 一种耳机、耳机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93137B (zh) 一种音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46061B (zh) 移动终端、拍摄模式的检测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09257489B (zh) 一种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9443261B (zh) 折叠屏移动终端折叠角度的获取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882084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电量均衡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7580098B (zh) 移动终端
CN109309741B (zh) 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CN108897467B (zh)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764650A (zh) 按键触发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989560B (zh) 一种拍摄模式下的切屏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存储介质
CN111031173B (zh) 一种来电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784796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