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9477U - 一种握把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握把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19477U CN202219477U CN2011202888654U CN201120288865U CN202219477U CN 202219477 U CN202219477 U CN 202219477U CN 2011202888654 U CN2011202888654 U CN 2011202888654U CN 201120288865 U CN201120288865 U CN 201120288865U CN 202219477 U CN202219477 U CN 2022194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chet
- tank
- joint portion
- handle
- sour juj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握把结构,包括握把本体,在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接合部,在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设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均呈槽孔状;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处均设有一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套合槽;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棘轮机构还包括一伸出所述握把本体的套合部,所述套合槽同轴设置于所述套合部中;所述套合槽和套合部的截面均呈正六边形。通过在第一结合部增设一棘轮机构,并使在该处的棘轮机构设有一伸出握把本体的套合部。不仅增加了握把的使用功能,而且使握把的使用更加便利、有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手工具的握把结构,其包括握把本体,在所述握把本体上设有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在所述第二结合部中设有一个棘轮件。
背景技术
现有手工具的握把结构,如专利号为US4285375的美国专利所公开的T型棘轮起子(T-Bar Ratcheting Screwdriver)。该棘轮起子包括一本体,在本体的一个轴向端设有一包括轴向孔的第一结合部,在本体的周身上设有一个包括径向孔的第二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的轴线相互垂直。在第一结合部中设有一套合件,套合件中设有一个正方形的套合槽,用于插入不同的工具头。
在第二结合部中设有一个棘轮件。该棘轮件中设有棘轮结构并具有单向棘轮功能,在该棘轮件的另一端设有一个贯通的套合槽。
上述握把结构由于只在第二结合部中设有棘轮件,因而其存在使用功能不足的缺陷。由于在第一结合部中只设有套合件,而且该套合件受结构限制,不能套合开口扳手或梅花扳手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握把结构,其通过在握把本体的端部增加一棘轮机构,并且使该棘轮件具有一伸出握把本体的套合部,使其在使用功能上得以扩展,使用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一种握把结构,包括握把本体,在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接合部,在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设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均呈槽孔状;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处均设有一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套合槽;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棘轮机构还包括一伸出所述握把本体的套合部,所述套合槽同轴设置于所述套合部中;所述套合槽和套合部的截面均呈正六边形。通过在第一结合部增设一棘轮机构,并使在该处的棘轮机构设有一伸出握把本体的套合部。不仅增加了握把的使用功能,而且使握把的使用更加便利、有效。
为了棘轮机构在握把上的布置更利于使用,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轴线呈相互垂直,并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不相连通。
为了棘轮机构的工作更加可靠,结构更加简单合理。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棘轮本体、一棘轮轴、至少一棘块、至少一弹性元件和一棘轮盖;所述棘轮本体设有一枢孔,沿所述枢孔内周设有至少一个容槽,所述容槽设有一开口与所述枢孔连通;在所述棘轮本体的外部设有一结合端,所述结合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适配;所述棘轮轴的外周上设有周向均布的棘齿,所述棘齿与所述容槽开口对应;所述套合槽和套合部设置于所述棘轮轴的一端;所述棘块设置于所述容槽并设有一卡接端,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棘块和所述容槽内壁之间,使所述卡接端伸出所述容槽开口并卡接在所述棘齿上;所述棘轮盖设置在所述棘轮本体上并设有一供所述棘轮轴穿过的盖孔。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槽为六个,所述棘块为三个,均匀分设于所述六个容槽中,使棘块与棘齿的卡接更加可靠,受力更加均匀,从而提高握把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通过一端轴枢接在所述容槽的侧壁上。其通过棘块的摆动实现与棘齿的啮合与脱开。
作为另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容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容槽内。使该处的结构更加简单,并能承受更大的旋动力。
为了增加握把的与使用者手掌的摩擦力,它还包括至少一摩擦块,所述摩擦块设于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如采用多块摩擦块,这些摩擦块均匀布置在握把的外周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使利用第一结合部装配工具头使用时更加便利有效;2、增加的套合部,增加了握把的使用功能;3、提高了使用者握持握把的可靠性;4、棘轮机构的结构,提高了使用握把进行工作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棘轮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棘轮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棘轮机构的横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握柄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握把本体1、第一结合部101、第二结合部102、棘轮机构2、棘轮本体201、枢孔2011、容槽2012、容槽开口2013、结合端2014、端轴孔2015、棘轮轴202、棘齿2021、套合槽2022、套合部2023、棘块203、卡接端2031、端轴2032、弹性元件204、棘轮盖205、端孔2051、摩擦块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一种握把结构,包括握把本体1和棘轮机构2。在握把本体1的轴端上设有一个第一结合部101,在握把本体1的握柄处设有一个第二结合部102。该第一结合部101和第二结合部102均呈正六角槽孔状。该第一结合部101和第二结合部102的轴线呈相互垂直,内部不相连通。所述棘轮机构2为二个,分别配合在该第一结合部101和第二结合部102中。在本实施例一中,握把本体1的握柄处的截面大致呈圆形,并且还设置有摩擦块3,该摩擦块3镶嵌或粘贴在握把本体1的握柄外周面上,用以增加操作人员对握把的握持力。
参见图2和图3,所述棘轮机构2包括一棘轮本体201、一棘轮轴202、三个棘块203、三个弹性元件204和一棘轮盖205。所述棘轮本体201设有一枢孔2011,沿所述枢孔2011内周均匀设有六个容槽2012,所述容槽2012设有一容槽开口2013与所述枢孔2011连通。在本实施例中,容槽2012截面呈三角形,容槽开口2013位于其一个顶角上。所述三个棘块203呈间隔均匀的设置于六个容槽2012中。棘块203为一扁平件,其通过两端上的端轴2032枢接在容槽2012纵向侧壁上的端轴孔2015中,并且该端轴孔2015偏置于容槽开口2013相邻两侧的其中一侧上,并将弹性元件204设置于棘块203扁平面与容槽2012底面内壁之间,从而使卡接端2031的尖角在弹性元件204的作用下伸出容槽开口2013。所述棘轮轴202中间段与容槽开口2013轴向对应的外周上设有周向均布的棘齿2021,在棘轮轴202的前端设有套合槽2022。棘轮轴202枢接在所述枢孔2011中,其棘齿2021与伸出容槽开口2013的棘块203卡接端2031啮合,并且由于棘块203端轴2032的偏置,使棘轮轴202只能单向转动。枢接在枢孔2011中的棘轮轴202通过棘轮盖205进行固定,棘轮轴202的前端面通过棘轮盖205上的端孔2051伸出。本实用新型棘轮机构2中的棘轮轴202设有两种形式,其中配合在第一结合部101中棘轮机构2中的棘轮轴202,其前端还延伸出一个套合部2023,使该套合部2023伸出棘轮盖205上的端孔2051。而配合在第二结合部102中的棘轮机构2中的棘轮轴202无此套合部,因此,此棘轮轴202的前端面伸出棘轮盖205上的端孔2051与棘轮盖205外面齐平。在本实施例中,棘轮轴202前端上的套合槽2022和套合部2023截面均呈正六边形;当然,该套合槽2022和套合部2023的截面形状也可以有其它所需的形状,以适应所需的应用。在所述棘轮本体201和棘轮盖205的外端均设有设有一结合端2014,该结合端2014与所述第一结合部101和第二结合部102的槽孔适配,使棘轮本体201和棘轮盖205在工作中不会发生转动。
参见图2和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所述棘轮机构2中的容槽2012截面可以是矩形,并与所述枢孔2011作偏转设置,容槽2012的一个角与枢孔2011相交形成容槽开口2013。所述棘块203也为一矩形滑块,该棘块203滑动连接在容槽2012中,其靠近枢孔端设有呈阶梯状的卡接端2031,并且在设置于容槽2012中的弹性元件204的作用下伸出容槽开口2013与棘轮轴202上的棘齿2021啮合,由于容槽2012与枢孔2011的偏置关系,使得棘轮轴202只能单向转动。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在该实施例中,握柄处的外部形状,其截面为正方形,并在纵向呈波浪形。该握把的外部形状可以增加操作者的手机与握把的摩擦力,增加拧动的扭力。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由于在第一结合部101处增加了一棘轮机构2,并且该处的棘轮机构2中的棘轮轴202还设有一个伸出棘轮盖205外的套合部2023。由于第一结合部101位于握把的端部,因此,其更适合在空间狭小的地方使用,而第二结合部102位于握把的握柄中间处,因此可在需要较大扭力时使用。由于在第一结合部101和第二结合部102上的棘轮机构2均高能套合槽2022,因此可满足常规对六角螺栓或螺帽进行操作。由于第一结合部101适合于空间狭小的地方,因此。在该处增加的棘轮机构2减少了握把拧动的角度,使握把的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并且,由于套部2023的存在,使该握把可与开口扳手或梅花扳手等结合,增加了该握把的使用范围。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过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Claims (10)
1.一种握把结构,包括握把本体,在所述握把本体的端部设有第一接合部,在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设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均呈槽孔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处均设有一棘轮机构;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套合槽;在所述第一结合部的棘轮机构还包括一伸出所述握把本体的套合部,所述套合槽同轴设置于所述套合部中;所述套合槽和套合部的截面均呈正六边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的轴线呈相互垂直,并且所述第一结合部与所述第二结合部不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机构包括一棘轮本体、一棘轮轴、至少一棘块、至少一弹性元件和一棘轮盖;所述棘轮本体设有一枢孔,沿所述枢孔内周设有至少一个容槽,所述容槽设有一开口与所述枢孔连通;在所述棘轮本体的外部设有一结合端,所述结合端与所述第一结合部和第二结合部适配;所述棘轮轴的外周上设有周向均布的棘齿,所述棘齿与所述容槽开口对应;所述套合槽和套合部设置于所述棘轮轴的一端;所述棘块设置于所述容槽并设有一卡接端,所述弹性元件设置于所述棘块和所述容槽内壁之间,使所述卡接端伸出所述容槽开口并卡接在所述棘齿上;所述棘轮盖设置在所述棘轮本体上并设有一供所述棘轮轴穿过的盖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为六个,所述棘块为三个,均匀分设于所述六个容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通过一端轴枢接在所述容槽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通过一端轴枢接在所述容槽的侧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容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槽的截面呈矩形,所述容槽开口为其中一个顶角;所述棘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摩擦块,所述摩擦块设于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握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至少一摩擦块,所述摩擦块设于所述握把本体的握柄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88654U CN202219477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一种握把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88654U CN202219477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一种握把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19477U true CN202219477U (zh) | 2012-05-16 |
Family
ID=460415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8886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9477U (zh) | 2011-08-10 | 2011-08-10 | 一种握把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1947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9142B (zh) * | 2017-08-10 | 2018-07-11 | 蔡烱樟 | Driver drive structure |
-
2011
- 2011-08-10 CN CN2011202888654U patent/CN2022194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629142B (zh) * | 2017-08-10 | 2018-07-11 | 蔡烱樟 | Driver drive structure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00326246A1 (en) | Wrench with switchable ratchet wheel sets | |
CN202862066U (zh) | 防跟转套筒扳手以及相适配的螺栓 | |
US8424421B1 (en) | Jog-shuttle type ratchet wrench | |
TWI507276B (zh) | Hand tools | |
SI1935568T1 (sl) | Konfiguracija prijemne ploskve za roäśna orodja | |
CN201023224Y (zh) | 多功能快速扳手 | |
CN103507020A (zh) | 一种调节式力矩扳手 | |
CN202219477U (zh) | 一种握把结构 | |
CN204525278U (zh) | 一种可调棘轮扳手 | |
HK1084652A1 (en) | Self gripping can opener | |
EP2255927A3 (en) | Ratchetable open-ended wrench | |
CN111037496A (zh) | 一种120齿高精度高扭力的棘轮扳手 | |
CN201399751Y (zh) | 一种棘轮两用扳手 | |
CN204725391U (zh) | 一种单头棘轮梅花扳手 | |
CN202716195U (zh) | 一种升降机供电滑线安装用棘轮扳手 | |
CN202780943U (zh) | T型套筒 | |
CN202684868U (zh) | 呆扳手与螺丝刀组合用具 | |
CN211639678U (zh) | 一种120齿高精度高扭力的棘轮扳手 | |
CN2801406Y (zh) | 可调套筒扳手 | |
CN205521094U (zh) | 探深作业套筒扳手 | |
CN208262697U (zh) | 一种多功能机械扳手 | |
CN2810892Y (zh) | 新型棘轮扳手 | |
CN202318086U (zh) | 一种手柄可以上下旋转的扳手 | |
CN202508805U (zh) | 手扳葫芦的扳手组件 | |
CN203449230U (zh) | 一种调节式力矩扳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314100 No. 88 Success Road, Jia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Yongh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4100 No. 88 Success Road, Jia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XING YONGHANG AUTOMOBILE COMPONENTS CO., 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