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17658U -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 Google Patents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7658U
CN202217658U CN2011202999680U CN201120299968U CN202217658U CN 202217658 U CN202217658 U CN 202217658U CN 2011202999680 U CN2011202999680 U CN 2011202999680U CN 201120299968 U CN201120299968 U CN 201120299968U CN 202217658 U CN202217658 U CN 2022176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structure
heat abstractor
aforementioned
heat
retain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9996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修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9996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76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76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76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系包含:一本体、多个固定元件,所述本体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多个支撑体及工作流体,所述支撑体连接前述第一、二侧,该本体外部对应该腔室设置支撑体处凹设多个连接部;所述固定元件连接该连接部;通过此一结构系可确保该散热装置设置固定元件时,其仍可保持本体内部腔室之气密性,并可令散热装置与其他元件达到紧密结合。

Description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技术领域
一种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尤指一种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设置固定结构时,得不破坏该散热装置之本体,进而可防止该散热装置内部之腔室产生渗漏影响热传效率的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随现行电子设备逐渐以轻薄作为标榜之诉求,故各项元件皆须随之缩小其尺寸,但电子设备之尺寸缩小伴随而来产生的热变成电子设备与系统改善性能的主要障碍。无论形成电子元件的半导体尺寸不断地缩小,仍持续地要求增加性能。
当半导体尺寸缩小,结果热通量增加,热通量增加所造成将产品冷却的挑战超过仅仅是全部热的增加,因为热通量的增加造成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长度尺寸会过热,可能导致电子故障或损毁。
均温板系为一种较大范围面与面之热传导应用,其有别于热管之点对点的热传导方式,并适用于空间较为窄小之处使用。
均温板具有一受热面与一冷凝面及一真空腔室并填充有工作流体,该真空腔室内具有多个支撑柱及毛细结构,所述支撑柱连接该均温板之受热面与冷凝面并支撑该真空腔室,均温板系通过该受热面与热源贴设,该均温板另一侧之冷凝面则与另一散热装置连接传导热量,并该工作流体于受热面处吸附热量产生蒸发转换成气态之工作流体,该气态工作流体于该冷凝面处产生冷凝,转换为液态,该液态之工作流体通过腔室内部之毛细结构回流至受热面,工作流体于该腔室内形成气液循环传导热量。
公知系将均温板与一基板结合使用并通过均温板传导该基板上之发热元件之热量,公知技术主要系于均温板避开该腔室之部位,即该均温板之四耦处各穿设一具有内螺牙之铜柱,基板相对该均温板设置铜柱之位置系开设至少一孔洞,再通过一螺锁元件以螺锁之方式同时穿设所述铜柱及孔洞将该均温板固定于该基板上,但此一固定方式因铜柱设置于该均温板之四耦处,与该发热元件距离较远,该均温板固定后与发热元件无法紧密贴合,进而产生热阻现象;为改善前述无法紧密贴合之问题,则业者将铜柱直接对应设置于该均温板与发热元件贴设之部位之邻近处,故所述铜柱系直接贯穿均温板具有腔室之部位,虽可增加组装时紧密度防止热阻现象产生,但该均温板之腔室受所述铜柱贯穿破坏后失去气密性,其腔室内部不再具有真空状态,并且因铜柱贯穿破坏该腔室,则其内部之工作流体之流动路径可能因此受阻碍造成热传效率降低,甚至严重亦可能产生泄漏,进而令该均温板失去热传效用;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易产生热阻现象;
2.热传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之缺点,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可提升组合紧密度防止热阻现象产生的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系提供一种设置固定元件时不破坏散热装置本体,并确保腔室真空气密性的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
为达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系包含:一本体、多个固定元件;
所述本体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多个支撑体及工作流体,并该第一、二侧具有一毛细结构层,所述支撑体连接前述第一、二侧,所述本体外部相对该腔室设置支撑体之部位凹设多个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对应前述支撑体设置;
所述固定元件具有一孔洞,并一端连接前述本体之连接部。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多个支撑体及工作流体,并该第一、二侧具有一毛细结构层,所述支撑体连接前述第一、二侧,所述本体外部相对该腔室设置所述支撑体处凹设多个连接部;
多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具有一孔洞,并一端连接前述本体的连接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元件的孔洞内具有内螺纹。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毛细结构层完整附着于前述腔室。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元件通过焊接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元件通过尖端放电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元件通过超音波焊接与前述本体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元件通过机械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本体对应与一基板贴设,该本体凸设至少一受热区并与该基板上的至少一热源接触,所述热源周侧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与前述固定元件相对应,所述本体相反该受热区一侧连接一散热器。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还具有一锁固元件穿设前述孔洞与前述固定元件将所述本体及基板固定。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本体外部凸设至少一受热区,所述受热区相邻所述连接部。
优选的是,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所述本体还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前述腔室。
通过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不仅可增加该散热装置与待散热物组合时之紧密贴合效果避免热阻现象产生外,更因为本实用新型之固定元件与该本体组设未贯穿及破坏该本体之腔室,故该腔室仍保有真空气密性而内部工作流体不产生泄漏;故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
1.结合度佳无热阻现象;
2.不产生泄漏;
3.使用寿命较长。
附图说明
图1系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系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
图3系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一实施例A-A剖视图;
图4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
图5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6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组合图;
图7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8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B-B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本体1
第一板体1a
第二板体1b
腔室11
第一侧111
第二侧112
支撑体113
毛细结构层114
连接部115
受热区116
固定元件2
孔洞21
内螺纹22
工作流体3
基板4
热源41
孔洞42
锁固元件5
散热器6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之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之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图3,系为本实用新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及A-A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系包含:一本体1、多个固定元件2;
所述本体1具有一腔室11,该腔室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及多个支撑体113及工作流体3,并该第一、二侧111、112具有一毛细结构层114,所述支撑体113两端分别连接前述第一、二侧111、112,所述本体1外部相对该腔室11设置所述支撑体113处凹设多个连接部115,并所述毛细结构层114系完整附着于前述腔室11。
该固定元件2具有一孔洞21,并一端连接前述本体1之连接部115;所述孔洞21内设具有内螺纹22。
所述固定元件2系通过焊接加工及尖端放电加工及机械加工及超音波焊接其中任一与前述本体结合,其中机械加工可系为冲压及搪孔及鑚孔加工其中任一但并不引以为限。
请参阅图4,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二实施例之立体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本体1外部凸设至少一受热区116,所述受热区116相邻所述连接部115。
请参阅图5、图6,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三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本体1对应与一基板4贴设,该本体1凸设至少一受热区116并与该基板4上之至少一热源41接触,所述热源41周侧设有多个孔洞42,所述孔洞42与前述固定元件2相对应,并且通过至少一锁固元件5穿设前述孔洞42及前述固定元件2将所述本体1及基板4固定。
前述本体1相反该受热区116之一侧系连接一散热器6。
请参阅图7、图8,系为本实用新型之散热装置之固定结构之第四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及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系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不同处系为所述本体1还具有一第一板体1a及一第二板体1b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前述腔室11。

Claims (11)

1.一种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腔室,该腔室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及多个支撑体及工作流体,并该第一、二侧具有一毛细结构层,所述支撑体连接前述第一、二侧,所述本体外部相对该腔室设置所述支撑体处凹设多个连接部;
多个固定元件,所述固定元件具有一孔洞,并一端连接前述本体的连接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的孔洞内具有内螺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结构层完整附着于前述腔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通过焊接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通过尖端放电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通过超音波焊接与前述本体结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元件通过机械加工与前述本体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对应与一基板贴设,该本体凸设至少一受热区并与该基板上的至少一热源接触,所述热源周侧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与前述固定元件相对应,所述本体相反该受热区一侧连接一散热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一锁固元件穿设前述孔洞与前述固定元件将所述本体及基板固定。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部凸设至少一受热区,所述受热区相邻所述连接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对应盖合并共同界定前述腔室。
CN2011202999680U 2011-08-17 2011-08-17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76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99680U CN202217658U (zh) 2011-08-17 2011-08-17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999680U CN202217658U (zh) 2011-08-17 2011-08-17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7658U true CN202217658U (zh) 2012-05-09

Family

ID=460168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99968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7658U (zh) 2011-08-17 2011-08-17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765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6579A (zh) * 2011-08-17 2013-03-06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CN104614560A (zh) * 2015-01-18 2015-05-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测量半导体器件热阻的固定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6579A (zh) * 2011-08-17 2013-03-06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CN102956579B (zh) * 2011-08-17 2015-08-19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CN104614560A (zh) * 2015-01-18 2015-05-13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应用于测量半导体器件热阻的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0936024A (en)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and supporting element thereof
TWI512259B (zh) 散熱組件的製造方法
TWI804784B (zh) 立體傳熱裝置
CN103025118A (zh) 散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2217658U (zh)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TWM605285U (zh) 均溫板結構
CN111417286A (zh) 一种均热板水冷模组
CN201156860Y (zh) 散热用水冷头结构
CN102956579B (zh) 散热装置的固定结构
CN202269133U (zh) 散热元件的固定结构
US8985196B2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mounting structure
TWM540463U (zh) 具塑膠框體之輕量化液冷板組及散熱系統
CN102956580B (zh) 散热单元的固定结构
TWM556466U (zh) 散熱單元之直通結構
CN202405251U (zh) 散热装置
WO2017036292A1 (zh) 一种用于循环冷却系统的换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TWI679393B (zh) 中框散熱結構
CN102958318B (zh) 散热元件的固定结构
TWI802373B (zh) 散熱模組
CN104080313A (zh) 散热模块
CN203788635U (zh) 散热模块
CN202307861U (zh) 散热单元的固定结构
CN214014800U (zh) 散热模组
CN201038191Y (zh) 半导体制冷片散热装置
TWI801739B (zh) 均溫板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81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