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7876U - 冷却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07876U
CN202207876U CN2011203291566U CN201120329156U CN202207876U CN 202207876 U CN202207876 U CN 202207876U CN 2011203291566 U CN2011203291566 U CN 2011203291566U CN 201120329156 U CN201120329156 U CN 201120329156U CN 202207876 U CN202207876 U CN 2022078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clamping device
cooling
holder
high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915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克光
林祥龙
王仁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12032915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078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078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0787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10)和与夹持部(10)相连接的手柄部(20),夹持部(10)上设置有耐高温吸水部件(50),冷却夹持装置代替裹碎布的生产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夹持装置的圆弧面及适当的夹紧力使吸水棉布均匀紧贴铜管表面,可防止裹布不均引起的受热不均焊接泄漏异常,提高了产品质量。

Description

冷却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件的焊接生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铜钢消音器、电子膨胀阀等的冷却焊接工艺的冷却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重视降低成本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由于铜管原材料成本压力不断上升,为降低成本空调行业不断推广铜钢消音器的使用。由于现有工装工艺水平的限制,组件结构的特殊性,目前生产铜钢消音器是采用裹湿碎布来防止高温由焊点往下传递,烫伤铜钢消音器表面的油漆或电子元器件等。但裹湿碎布操作麻烦,效率低,且焊接时因裹布不均匀,焊缝受热温度不均,导致焊接泄漏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冷却夹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冷却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和与夹持部相连接的手柄部,夹持部上设置有耐高温吸水部件。
进一步地,夹持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第一夹持件上设置第一夹持凹槽,第二夹持件上设置第二夹持凹槽。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凹槽和第二夹持凹槽分别成半圆形,两者相对形成环状夹持槽。
进一步地,围绕第一夹持凹槽设置有第一半环形凹槽,围绕第二夹持凹槽设置有第二半环形凹槽,第一半环形凹槽和第二半环形凹槽中放置耐高温吸水部件。
进一步地,耐高温吸水部件为耐高温吸水棉布。
进一步地,手柄部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第一手柄与第一夹持件相连接,第二手柄与第二夹持件相连接,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手柄部还包括转轴,第一手柄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一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二手柄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上设置有第二轴孔,转轴贯穿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将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枢转连接。
进一步地,手柄部还包括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两端分别与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相连接并提供夹紧力。
进一步地,第一手柄尾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第二手柄尾端有第二定位凹槽,弹性部件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凹槽中,其第二端位于第二定位凹槽中。
进一步地,弹性部件为弹簧。
根据本实用新型冷却夹持装置,在夹持部上设置有耐高温吸水部件来代替传统裹碎布的生产方式,应用于消音器等的焊接冷却保护,焊接冷却时操作简单,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冷却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冷却夹持装置的夹持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冷却夹持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冷却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10和与夹持部10相连接的手柄部20,夹持部10上设置有耐高温吸水部件50,用于冷却焊接件,防止焊缝处高温向下传递。
如图2和图3所示,夹持部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第一夹持件11上设置第一夹持凹槽111,第二夹持件12上设置第二夹持凹槽121。
凹槽的形状可以根据焊接件的形状设计,便于夹稳焊接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凹槽111和第二夹持凹槽121分别成半圆形,两者相对形成环状夹持槽,便于夹持时更好的包围管道的外圆面。
如图3所示,围绕第一夹持凹槽111设置有第一半环形凹槽112,围绕第二夹持凹槽121设置有第二半环形凹槽122,第一半环形凹槽112和第二半环形凹槽122中放置耐高温吸水部件50。放在水盒里泡水时,第一半环形凹槽112和第二半环形凹槽122能存储少量的水分。夹持时,环形凹槽内的耐高温吸水部件50紧紧包在铜管外圆面上,防止高温由焊点往下传递,烫伤铜钢消音器表面的油漆或电子元器件等。
优选地,耐高温吸水部件50为耐高温吸水棉布,取材方便,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耐高温,能够很好的满足冷却要求。
如图2所示,手柄部20包括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第一手柄21与第一夹持件11相连接,第二手柄22与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枢转连接。
第一手柄2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11,第一支撑部211上设置有第一轴孔212,第二手柄22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221,第二支撑部221上设置有第二轴孔222,转轴30贯穿第一轴孔212和第二轴孔222将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枢转连接。按压手柄部20尾端,利用杠杆原理,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张开,便于焊接件进入夹持凹槽。
手柄部20还包括弹性部件40,弹性部件40两端分别与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相连接并提供夹紧力。
第一手柄21尾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13,第二手柄22尾端有第二定位凹槽223,弹性部件40第一端位于第一定位凹槽213中,其第二端位于第二定位凹槽223中。定位凹槽能够防止弹性部件40掉落;弹性部件40的弹力大小和被夹持管道的管径决定了夹持装置的夹紧力大小。
优选地,弹性部件40为弹簧,取材方便,简单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夹持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
配管前,把夹持装置浸在水盒里冷却,通过第一半环形凹槽和第二半环形凹槽里面的耐高温吸水棉布50吸收冷水进行换热,并把冷却夹持装置捞起放在滤网上滴干水滴,使冷却夹持装置里面的水分保持适中。配好管后,把冷却夹持装置夹在焊点下部,通过压缩弹簧40,按压手柄部尾端,使夹持装置张开,夹住管道。由于弹簧力的作用,使凹槽内的耐高温吸水棉布50紧贴在铜管外表面,由于耐高温且湿布有一定的水分,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防止高温由焊点往下传递,烫伤铜钢消音器表面的油漆或电子元器件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夹持部上设计储水、存放耐高温吸水部件的凹槽来存放耐高温吸水部件,来代替传统裹碎布的生产方式,冷却夹持装置操作方便,用冷却夹持装置代替裹碎布的生产方式可以明显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利用夹持装置的圆弧面及适当的夹紧力使耐高温吸水棉布均匀紧贴铜管表面,可防止裹布不均引起的受热不均焊接泄漏异常,提高了产品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却夹持装置,包括夹持部(10)和与所述夹持部相连接的手柄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0)上设置有耐高温吸水部件(5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1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夹持件(11)和第二夹持件(12),所述第一夹持件(11)上设置第一夹持凹槽(111),所述第二夹持件(12)上设置第二夹持凹槽(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凹槽(111)和所述第二夹持凹槽(121)分别呈半圆形,两者相对形成环状夹持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围绕所述第一夹持凹槽(111)设置有第一半环形凹槽(112),围绕所述第二夹持凹槽(121)设置有第二半环形凹槽(122),所述第一半环形凹槽(112)和所述第二半环形凹槽(122)中分别放置所述耐高温吸水部件(5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吸水部件(50)为耐高温吸水棉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0)包括第一手柄(21)和第二手柄(22),所述第一手柄(21)与所述第一夹持件(11)相连接,所述第二手柄(22)与所述第二夹持件(12)相连接,所述第一手柄(21)和所述第二手柄(22)枢转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0)还包括转轴(30),所述第一手柄(21)上设置有第一支撑部(211),所述第一支撑部(211)上设置有第一轴孔(212),所述第二手柄(22)上设置有第二支撑部(221),所述第二支撑部(221)上设置有第二轴孔(222),所述转轴(30)贯穿所述第一轴孔(212)和所述第二轴孔(222)并将所述第一手柄(21)和所述第二手柄(22)枢转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部(20)还包括弹性部件(40),所述弹性部件(40)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手柄(21)和所述第二手柄(22)相连接并提供夹紧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21)尾端设置有第一定位凹槽(213),所述第二手柄(22)尾端有第二定位凹槽(223),所述弹性部件(40)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槽(213)中,其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凹槽(223)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40)为弹簧。
CN2011203291566U 2011-09-02 2011-09-02 冷却夹持装置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078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91566U CN202207876U (zh) 2011-09-02 2011-09-02 冷却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91566U CN202207876U (zh) 2011-09-02 2011-09-02 冷却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07876U true CN202207876U (zh) 2012-05-02

Family

ID=45987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915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207876U (zh) 2011-09-02 2011-09-02 冷却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0787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4963A (zh) * 2011-09-02 2013-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夹持装置
CN103286513A (zh) * 2013-05-31 2013-09-11 昆山宝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管状焊接件的激光焊接工作台
CN108747106A (zh) * 2018-06-04 2018-11-06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的焊接防护工装及其制作工序
CN108942060A (zh) * 2018-10-12 2018-12-07 合肥锦利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进出液管快速固定焊接支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74963A (zh) * 2011-09-02 2013-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冷却夹持装置
CN103286513A (zh) * 2013-05-31 2013-09-11 昆山宝锦激光拼焊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管状焊接件的激光焊接工作台
CN108747106A (zh) * 2018-06-04 2018-11-06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的焊接防护工装及其制作工序
CN108747106B (zh) * 2018-06-04 2020-07-07 长沙格力暖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阀体的焊接防护工装及其制作工序
CN108942060A (zh) * 2018-10-12 2018-12-07 合肥锦利丰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进出液管快速固定焊接支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74963B (zh) 冷却夹持装置
CN202207876U (zh) 冷却夹持装置
CN206124432U (zh) 一种真空热转印流水线炉
CN205073917U (zh) 一种节能型润滑油调和罐
CN206263508U (zh) 一种焊接衬垫块圆弧形连接接头
CN202811294U (zh) 用于连接制冷压缩机接头的接管
CN202921797U (zh) 铜管封口装置
CN201287247Y (zh) 一种截止阀焊接保护环
CN202241700U (zh) 一种热流道模具的热嘴
CN210332371U (zh) 一种新型润滑脂散装罐
CN208805076U (zh) 一种脱蜡废气的热回收利用设备
CN208651872U (zh) 一种用于氨纶纱加热的蒸汽管道密封结构
CN212305687U (zh) 一种管口加热带
CN207378315U (zh) 一种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管材
CN204227046U (zh) 一种低温泵池
CN211400899U (zh) 一种聚羧酸减水剂余热利用热交换装置
CN203384515U (zh) 换热水箱铜盘管接头结构
KR20120038597A (ko) 배관용 보온재 권취장치 및 권취방법
CN208139311U (zh) 锅炉排烟管热能利用装置
CN208627548U (zh) 一种润滑油滤清装置
CN202701621U (zh) 制冷设备的铜管与铁质载体连接结构
CN208005724U (zh) 一种车站用机器人外壳结构
CN209240323U (zh) 一种橡胶融化过程转动热回收装置
CN207921591U (zh) 一种钢套钢保温变径管
CN202082505U (zh) 一种电热熔连接的大口径塑钢排水管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1014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