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5923U - 电源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源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05923U CN202205923U CN2011203421589U CN201120342158U CN202205923U CN 202205923 U CN202205923 U CN 202205923U CN 2011203421589 U CN2011203421589 U CN 2011203421589U CN 201120342158 U CN201120342158 U CN 201120342158U CN 202205923 U CN202205923 U CN 2022059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elastic portion
- slot
- insulating body
- weld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壳体、一中心端子以及一第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与收容腔相连通。壳体包覆绝缘本体。中心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凸出部与一焊接部。接触部位于收容腔中,凸出部的外径大于接触部与焊接部的外径。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固持部、一第一端子与一第二端子。第一固持部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连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位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藉由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而可减少开槽对绝缘本体强度的影响,使得整体结构强度较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电源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中心端子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子电器设备不断涌现,他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为了方便移动或收纳,大部分的电子电器设备都会设有电源连接器,以让透过线材连接电源的对接连接器能够可拆卸地插入其中。
一般来说,电源连接器设有位于中央的电源端子与位于电源端子周围的接地端子,藉以电性连接至对接连接器。电源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通常包覆有金属壳体,以做为接地或电磁屏蔽之用。然而,习知的接地端子排列在绝缘本体肉厚较小的地方,且绝缘本体也会形成破孔来让金属壳体固定,都会造成绝缘本体的结构强度下降,使得绝缘本体容易在高规格的过载(overload)测试下崩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本体、一壳体、一中心端子以及一第一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及第二插槽与收容腔相连通。壳体包覆绝缘本体。中心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凸出部与一焊接部。接触部位于收容腔中,凸出部的外径大于接触部与焊接部的外径。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固持部、一第一端子与一第二端子。第一固持部与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连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中,使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位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固定弯折,固定绝缘本体后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端子更具有自第一固持部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壳体更具有一第二焊接部,其中第一焊接部暴露于壳体外且与二第二焊接部相邻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弹性部与一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不同于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更包括一分隔件。分隔件配置于绝缘本体后壁且具有一定位孔。焊接部穿过定位孔,使中心端子定位于收容腔的中央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多个固定弯折,固定分隔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中心端子呈杆状。凸出部与接触部或焊接部不共轴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壳体具有一焊线部,突出于壳体相对该插接口的一侧之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连接器更包括一第二导电端子,与第一导电端子呈环形排列且具有一第二固持部、一第三端子与一第四端子。第二固持部与第三端子及第四端子连接。绝缘本体更具有一第三插槽与一第四插槽。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分别设置于第三插槽与第四插槽中,使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位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三端子与第四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三弹性部与一第四弹性部,第三弹性部突起位置不同于第四弹性部突起位置,第三弹性部突起位置与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相对应,第四弹性部与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藉由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而可减少开槽对绝缘本体强度的影响,使得整体结构强度较佳。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藉由固定弯折来固定分隔件或是绝缘本体,且绝缘本体并没有破孔来固定,亦可维持整体强度。另外,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亦可不同于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而可增加与对接连接器的固接效果或是增加端子的接触面积。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A为图3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5B为图3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与线材连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请参考图1与图2,电源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本体110、一壳体120、一中心端子130以及一第一导电端子140。绝缘本体110形成有一收容腔112、一第一插槽S1与一第二插槽S2。第一插槽S1及第二插槽S2系与收容腔112相连通。壳体120包覆绝缘本体110。中心端子130具有一接触部132、一凸出部134与一焊接部136。接触部132位于收容腔112中,且例如位于收容腔112的中央位置。凸出部134的外径大于接触部132与焊接部136的外径。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0具有一组装口114,与收容腔112相连通。凸出部134具有一切面134a,绝缘本体110具有对应切面134a的一止挡面116。当中心端子130组入绝缘本体110时,接触部132穿过组装口114而位于收容腔112中,外径较大的凸出部134被止挡于组装口114中。此时,切面134a与止挡面116相贴合,使得中心端子130不会相对组装口114而转动。此外,中心端子130例如呈杆状。在本实施例中,凸出部134、接触部132与焊接部136例如共轴心。但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凸出部134亦可与接触部132或焊接部136不共轴心,以藉由偏心结构来提高中心端子130与绝缘本体110间定位的效果。
此外,壳体120可具有一第一卡合部H1,位于壳体120的侧边,而绝缘本体110更可具有对应卡合于第一卡合部H1的一第二卡合部H2,藉以固定壳体120与绝缘本体110的相对位置。另外,绝缘本体110更可具有两固定耳部118,自该壳体120暴露出来,以方便组装于电子电器设备(未绘示)。
图3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的前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3,第一导电端子140具有一第一固持部F1、一第一端子T1与一第二端子T2。第一固持部F1与第一端子T1及第二端子T2连接。第一端子T1与第二端子T2分别设置于第一插槽S1与第二插槽S2中。在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10例如为四方体,且第一插槽S1与第二插槽S2位于绝缘本体110内缘的对角线,使第一端子T1与第二端子T2位于绝缘本体110的虚拟对角线。由于绝缘本体110的四个角落的肉厚大于四个边的肉厚,所以绝缘本体110的结构强度相较于四边周围的结构大,而能够应付较高规格的过载(overload)测试。
此外,电源连接器100更可包括一第二导电端子160,与第一导电端子140呈环形排列地插设于第三插槽S3与一第四插槽S4中。第二导电端子160具有一第二固持部F2、一第三端子T3与一第四端子T4。第二固持部F2与第三端子T3及第四端子T4连接。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插槽S3与第四插槽S4位于绝缘本体110内缘虚拟的对角线,使第三端子T3与第四端子T4得以组装在绝缘本体110的对角线。如图3所示,第一端子T1与第三端子T3彼此相对且对称,且第二端子T2与第四端子T4彼此相对且对称。
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T1与第二端子T2可分别具有一第一弹性部E1与一第二弹性部E2,第一弹性部E1突起位置不同于第二弹性部E2突起位置。换言之,第一端子T1与第二端子T2相对第一固持部F1(如图1)的延伸长度相异。由于对接连接器(未绘示)的端子上可设有沟槽,对应第一弹性部E1或第二弹性部E2的突起位置,而可在电源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连接时藉由第一弹性部E1或第二弹性部E2与沟槽产生干涉固定的效果,亦可藉由未与沟槽产生干涉的第二弹性部E2或第一弹性部E1来增加端子的接触面积。
图5A为图3沿B-B线的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5A,第三端子T3与第四端子T4分别具有一第三弹性部E3与一第四弹性部E4,且第三弹性部E3突起位置与第一弹性部E1突起位置相对应。
图5B为图3沿C-C线的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5B,第四弹性部E4与第二弹性部E2突起位置相对应。也就是说,第三弹性部E3突起位置亦会不同于第四弹性部E4突起位置。
图6为图1的电源连接器与线材连接的示意图。请参考图2与图6,电源连接器100更可包括一分隔件150。分隔件150配置于绝缘本体110后壁且具有一定位孔152。焊接部136穿过定位孔152,使中心端子130定位于收容腔112的中央位置。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0后侧端缘具有至少一固定弯折122(图6绘示两个),藉由压合等方式固定分隔件150。此外,本实施例中,由于外壳120并没有破孔来固定绝缘本体110,所以绝缘本体110的结构强度亦得以维持。
此外,壳体120可具有一焊线部126,突出于壳体120之外。线材52与线材54可分别为火线与地线,且可分别焊接于焊接部136与焊线部126,以供电至电源连接器100。在本实施例中,焊接部136突出于定位孔150的部分可为半环形,以方便将线材52焊接于焊接部136的直径范围内。
另外,第一导电端子140更可具有自第一固持部F1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W1,壳体更具有一第二焊接部124。第一焊接部W1暴露于壳体120外且与第二焊接部124相邻设置,藉以方便透过焊锡(未绘示)将第一焊接部W1与第二焊接部124电性连接来达到接地的效果。第二导电端子160更可具有自第二固持部F2延伸的一第三焊接部W2,壳体更具有另一第二焊接部124。第三焊接部W2暴露于壳体120外且与该另一第二焊接部124相邻设置,藉以方便透过焊锡(未绘示)将第三焊接部W2与该另一第二焊接部124电性连接来达到接地的效果。
进一步来说,第一焊接部W1与第三焊接部W2亦可为弯折成型,以分别压合于分隔件150,以固定第一导电端子140、第二导电端子160与分隔件150的相对位置关系。此外,两第二焊接部124亦可为弯折成型,以藉由压合等方式固定分隔件150。虽然本实施例的第一焊接部W1、第二焊接部124与第三焊接部W2皆经由弯折而压合于分隔件150,但在另一未绘示的实施例中,亦可不经弯折,同样可达到方便焊接的效果。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示意图。请参考图7与图5A,相较于电源连接器100是藉由绝缘本体110的一止挡部B1与分隔件150来限制中心端子130在轴向上的位移,电源连接器200是藉由绝缘本体210的两止挡部B2、B3来限制中心端子130在轴向上的位移。从另一角度来说,中心端子130可与绝缘本体210可采金属嵌入式(insert molding)的制程来制作。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20的固定弯折122亦可透过压合等方式来固定绝缘本体210后壁。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电源连接器藉由将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设置于绝缘本体的对角线,而可减少开槽对绝缘本体强度的影响,使得整体结构强度较佳。因此,可承受较高规格的过载测试。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藉由固定弯折来固定分隔件或是绝缘本体,且绝缘本体并没有破孔来固定,亦可维持整体强度。另外,第一端子的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亦可不同于第二端子的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而可增加与对接连接器的固接效果或是增加端子的接触面积。
惟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52、54:线材
100:电源连接器
110:绝缘本体
112:收容腔
114:组装口
116:止挡面
118:固定耳部
120:壳体
122:固定弯折
124:第二焊接部
126:焊线部
130:中心端子
132:接触部
134:凸出部
134a:切面
136:焊接部
140:第一导电端子
150:分隔件
152:定位孔
160:第二导电端子
E1:第一弹性部
E2:第二弹性部
E3:第三弹性部
E4:第四弹性部
F1:第一固持部
F2:第二固持部
H1:第一卡合部
H2:第二卡合部
S1:第一插槽
S2:第二插槽
S3:第三插槽
S4:第四插槽
T1:第一端子
T2:第二端子
T3:第三端子
T4:第四端子
W1:第一焊接部
W2:第三焊接部
B1、B2、B3:止挡部
Claims (10)
1.一种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该绝缘本体形成有一收容腔、一第一插槽与一第二插槽,该第一插槽及该第二插槽与该收容腔相连通;
一壳体,该壳体包覆该绝缘本体;
一中心端子,该中心端子具有一接触部、一凸出部与一焊接部,其中该接触部位于该收容腔中,该凸出部的外径大于该接触部与该焊接部的外径;以及
一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固持部、一第一端子与一第二端子,该第一固持部与该第一端子及该第二端子连接,其中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第一插槽与该第二插槽中,使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对角线。
2.如权利要求第1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多个固定弯折,固定该绝缘本体后壁。
3.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端子更具有自该第一固持部延伸的一第一焊接部,该壳体更具有一第二焊接部,其中该第一焊接部暴露于该壳体外且与该第二焊接部相邻设置。
4.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与该第二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弹性部与一第二弹性部,该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不同于该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
5.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
一分隔件,该分隔件配置于该绝缘本体后壁且具有一定位孔,而该焊接部穿过该定位孔,使该中心端子定位于该收容腔的中央位置。
6.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多个固定弯折,固定该分隔件。
7.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中心端子呈杆状,该凸出部与该接触部或该焊接部不共轴心。
8.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具有一焊线部,该焊线部突出于该壳体相对该插接口的一侧之外。
9.如权利要求第1或2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连接器还包括:
一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与该第一导电端子呈环形排列且具有一第二固持部、一第三端子与一第四端子,该第二固持部与该第三端子及该第四端子连接,而该绝缘本体更具有一第三插槽与一第四插槽,其中该第三端子与该第四端子分别设置于该第三插槽与该第四插槽中,使该第三端子与该第四端子位于该绝缘本体的对角线。
10.如权利要求第9项所述的电源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该第二端子、该第三端子与该第四端子分别具有一第一弹性部、一第二弹性部、一第三弹性部与一第四弹性部,该第三弹性部突起位置不同于该第四弹性部突起位置,该第三弹性部突起位置与该第一弹性部突起位置相对应,该第四弹性部与该第二弹性部突起位置相对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21589U CN202205923U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电源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421589U CN202205923U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电源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05923U true CN202205923U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59700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42158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205923U (zh) | 2011-09-13 | 2011-09-13 | 电源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0592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0957A (zh) * | 2015-10-06 | 2017-04-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转接头及其组装方法 |
-
2011
- 2011-09-13 CN CN2011203421589U patent/CN20220592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0957A (zh) * | 2015-10-06 | 2017-04-1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转接头及其组装方法 |
CN106560957B (zh) * | 2015-10-06 | 2020-04-24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转接头及其组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10657B (zh) | 一种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1130749Y (zh) | 电池连接器 | |
CN104916936B (zh) | 板对板连接器 | |
TWI513112B (zh) | 通用序列匯流排插頭連接器 | |
CN201667400U (zh) | 微型usb插头连接器 | |
CN105490059A (zh) | 正反插usb插座 | |
CN20367448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38505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820953U (zh) | 防水型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 | |
CN104882689B (zh) |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202205923U (zh) | 电源连接器 | |
TW201421837A (zh) | 電連接器之轉換應用構造 | |
CN206471539U (zh) | 插头组件及插头 | |
CN213212423U (zh) | Type-C连接器母座 | |
CN104716514A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4720615U (zh) | 一种usb type-c插座连接器 | |
CN103296526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TWI410002B (zh) | Power connector | |
CN206451926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806565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930617U (zh) | 一种usb3.0连接座 | |
CN203013985U (zh) | 多向插接型usb3.0电连接器 | |
TWM430034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socket module | |
CN206340767U (zh) | 一种微型din连接器 | |
CN221201581U (zh) | 连接器插头及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9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