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3629U -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03629U CN202203629U CN201120336644XU CN201120336644U CN202203629U CN 202203629 U CN202203629 U CN 202203629U CN 201120336644X U CN201120336644X U CN 201120336644XU CN 201120336644 U CN201120336644 U CN 201120336644U CN 202203629 U CN202203629 U CN 2022036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itioning
- rotating
- bolt
- hole
- direction rot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5069 ears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807 local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该三维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可绕x向转动的一号转动控制器、可绕y向转动的二号转动控制器、可绕z向转动的三号转动控制器以及与固定物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物支架;其中,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并与一号转动控制器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二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一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相连;三号转动控制器与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本实用新型能对固定物进行准确三维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背景技术
在道路两侧普遍存在电线杆、金属杆、树木、龙门架具有横杆和纵杆之类的固定设施,经常有物体需要安装在这些位置以实现某种功能,比如路侧可固定通信设备、基站、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等,以实现这些设备各自的功能。
由于安装环境的不同,道路两侧的横杆和纵杆可能不会完全平行或者垂直于地表,而上述设备常常需要确定一个或多个对准方向才能正常工作,这就带来了定位的问题,现有技术还没有相关技术来实现道路两侧固定物的准确定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能对固定物进行准确三维定位。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维定位装置,用于对需要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的固定物进行三维空间定位;其中,所述三维空间为相互垂直的x向、y向和z向表示的空间;该三维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可在x向转动的一号转动控制器、可在y向转动的二号转动控制器、可在z向转动的三号转动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固定物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物支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二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和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相连;
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与所述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抱箍、抱箍支撑杆和抱箍螺母;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两个平行且形状完全相同的x向控制面;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其中,
所述抱箍为两个以上,每个所述抱箍的两个末端均有与所述抱箍螺母配合的螺纹;
所述抱箍支撑杆包括:长方体形的杆体和数量与所述抱箍的数量相同的L形的连接片;每个所述连接片均包括一凹槽面和一固定面;所述凹槽面上有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的凹槽;所述连接片分别通过自身的所述固定面与所述杆体的第一端部的侧面连为一体;所述杆体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
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
所述抱箍的两个末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凹槽面上的两个所述凹槽,并各与一抱箍螺母通过所述螺纹固定;
所述杆体的第二端部位于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所述x向定位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定位孔和所述杆体上的支撑杆定位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固定;
所述x向转动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转动滑道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支撑杆x向转动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两个平行且形状完全相同的x向控制面;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其中,
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和面状的固定连接面;所述杆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连接面连为一体;所述杆体的第二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
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
所述固定连接面与地面连为一体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
所述杆体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所述x向定位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定位孔和所述杆体上的支撑杆定位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固定;
所述x向转动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转动滑道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支撑杆x向转动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还包括:长方形的连接面、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所述二号转动控制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一方形的z向控制面,其四个直角处各有一弧形的z向转动滑道;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两个y向定位螺栓及与所述y向定位螺栓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四个y向定位螺母、一个y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y向转动螺母、四个z向转动螺栓及与所述z向转动螺栓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八个z向转动螺母;
其中,
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分别经过所述连接面的两条对边,且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方向延伸;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分别经过所述连接面的另外两条对边,且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一通孔式的y向转动连接孔;
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y向转动滑道;
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均位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贴合,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贴合;一个所述y向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固定;另一个所述y向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另外两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固定;所述y向转动螺栓穿过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的y向转动连接孔和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的y向转动滑道,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y向转动螺母固定;
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均通过底边固定在所述z向控制面上;每个所述z向转动螺栓穿过一个所述z向转动滑道和一个所述z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z向转动螺母固定。
进一步,所述固定物支架包括固定物连接器和四个z向定位孔;
所述固定物连接器与所述固定物连接;
每个所述z向定位孔与一个所述z向转动滑道的位置相对应。
进一步,还包括分别与每个每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每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每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每个所述y向转动螺母、每个所述z向转动螺母对应的抱箍垫片、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z向转动垫片;
所述x向定位垫片位于所述x向定位螺母与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x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x向转动螺母与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y向定位垫片位于: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y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y向转动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转动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z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z向转动螺母与所述z向控制面之间、或所述z向转动螺母与所述固定物支架之间。
进一步,所述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z向转动垫片为:弹簧垫片或弹片。
进一步,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所述y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y向转动刻度;
和/或,位于所述z向控制面上所述z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z向转动刻度。
进一步,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还包括一个与所述x向定位孔相通的x向定位滑道,其末端在所述x向控制面的外边缘。
进一步,还包括位于所述x向控制面上所述x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x向转动刻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固定物系统,该系统连接在地面上或连接在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三维定位装置和固定物;其中,
所述三维定位装置为上述的三维定位装置;
所述固定物与所述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固定物包括:通信设备、基站、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视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固定在在地面上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固定物与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可分别在x向、y向和z向转动,三者相互连接,且一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固定装置和固定物支架连接,这样,利用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在空间三维方向内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对固定物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抱箍支撑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x向控制面的外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二y向控制面的外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z向控制面的外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可用于对需要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如树、电线杆、金属杆、树木、龙门架等)上的固定物进行三维空间定位,这里的固定物可为通信设备、基站、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视频装置等任意的物体。这里的三维空间是用相互垂直的x向、y向和z向(即空间直角坐标系)来表示的空间。
该三维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可在x向转动的一号转动控制器、可在y向转动的二号转动控制器、可在z向转动的三号转动控制器以及与固定物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物支架;其中,
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还与一号转动控制器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二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一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相连;
三号转动控制器与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可见,在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固定物与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可分别在x向、y向和z向转动,三者相互连接,且一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固定装置和固定物支架连接,这样,利用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在空间三维方向内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对固定物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其中的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就是一种可控制固定物在相应方向转动、从而实现固定物的准确三维定位的控制装置。
图1实施例中的固定装置包括抱箍101、四个抱箍螺母和图2所示的抱箍支撑杆,图1中固定物支架的标号为106,该三维定位装置中的各组件之间的连接是用螺栓和螺母来实现的,如图1所示,该三维定位装置所包括的这些螺栓和螺母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10311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10314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两个y向定位螺栓10331及与y向定位螺栓10331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四个y向定位螺母、一个y向转动螺栓10332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y向转动螺母、四个z向转动螺栓1052及与z向转动螺栓1052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八个z向转动螺母。
为了连接的稳固,该实施例中的抱箍101可为两个以上,图1实施例设置了两个抱箍101,每个抱箍101的两个末端均有与抱箍螺母配合的螺纹,该抱箍101可夹持从而固定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杆状物100(如道路附近的横梁、树枝、树干、电线杆等),从而使杆状物100与该抱箍支撑杆固定在一起,当然,也可不用抱箍101,直接将抱箍支撑杆与地面连接,从而将该三维定位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图1中的抱箍101设计为U形,其也可以设计为直角U形等,只要能用于夹持固定杆状物100,其结构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2所示,该抱箍支撑杆包括:长方体形的杆体1022和L形的连接片,这里的连接片的数量与抱箍101的数量相同,图1中有两个抱箍101,因而该图中设置了两个连接片。杆体1022包括两个端部,分别定义为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每个连接片均包括一凹槽面10211和一固定面10212,每个凹槽面10211上有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的凹槽10213,连接片分别通过自身的固定面10212与杆体1022的第一端部(图2中的上端部)的侧面(如图2中两个相对的侧面)连为一体;杆体1022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10221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10222,这里的支撑杆定位孔10221和支撑杆x向转动孔10222均穿过上述的杆体1022与固定面10212相连的两个侧面。
一号转动控制器包括:长方形的连接面1032、分别经过连接面1032的两条对边向垂直于连接面1032的第一方向(即图1中向上的方向)延伸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两个x向控制面1031、分别经过连接面1032的另外两条对边向垂直于连接面1032的第二方向(即图1中向下的方向)延伸的第一y向转动面1033-2和第二y向转动面1033-1。其中,两个x向控制面1031因分别经过长方形的连接面1032的两条对边而相互平行,同样,第一y向转动面1033-2和第二y向转动面1033-1因分别经过连接面1032的另外两条对边也相互平行。每个x向控制面1031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10313,x向转动螺栓10334可在该x向转动滑道10313内滑动,并利用x向转动螺母来进行固定,从而在对抱箍支撑杆与一号转动控制器在固定的基础上,实现对连接在固定支架106上的固定物在x向的定位。第一y向转动面1033-2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一通孔式的y向转动连接孔,y向转动螺栓10332穿过该y向转动连接孔后,可利用y向转动螺母进行固定。
二号转动控制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y向控制面104-2和第二y向控制面104-1;第一y向控制面104-2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第二y向控制面104-1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y向转动滑道1042,y向转动螺栓10332在穿过该y向转动滑道1042后,可在该y向转动滑道1042内滑动,从而在对一号转动控制器与二号转动控制器进行固定的基础上,实现对连接在固定支架106上的固定物在y向的定位。
三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一方形的z向控制面105,其四个直角处各有一弧形的z向转动滑道1051;固定物支架106为圆形,其直径大于z向控制面105的对角线长度,固定物支架106包括固定物连接器1061和四个z向定位孔;固定物连接器1061与固定物连接;每个z向定位孔与一个z向转动滑道1051的位置相对应,z向转动螺栓1052可分别穿过z向定位孔和z向转动滑道1051,从而通过在z向转动滑道1051内沿z向的转动,实现对连接在固定物支架106上的固定物在z向的定位。
如图1所示,夹持固定杆状物100的抱箍101的两个末端分别穿过一个凹槽面10211上的两个凹槽,并各与一抱箍螺母通过螺纹固定,这样,杆状物100就与该三维定位装置实现了固定连接。
杆体1022的第二端部(即图2中的下端部)位于两个x向控制面1031之间;x向定位螺栓10311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1031上的x向定位孔和杆体1022上的支撑杆定位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x向定位螺母固定,这样就可实现杆体1022与一号转动控制器的固定连接。x向转动螺栓10314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1031上的x向转动滑道10313及杆体1022上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x向转动螺母固定,这样,通过x向转动螺栓10314在x向转动滑道10313内的滑动,就可实现杆体1022在x向的转动,进而实现对固定物在x向的定位。
第一y向转动面1033-2和第二y向转动面1033-1均位于第一y向控制面104-2和第二y向控制面104-1之间,第一y向转动面1033-2与第一y向控制面104-2贴合,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与第二y向控制面104-1贴合;一个y向定位螺栓10331穿过第一y向转动面1033-2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第一y向控制面104-2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y向定位螺母固定,可实现第一y向转动面1033-2与第一y向控制面104-2的固定连接。另一个y向定位螺栓10331穿过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第二y向控制面104-1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另外两个y向定位螺母固定,可实现对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与第二y向控制面104-1的固定连接。y向转动螺栓10332穿过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上的y向转动连接孔和第二y向控制面104-1上的y向转动滑道1042,其两端通过两个y向转动螺母固定,这样,通过y向转动螺栓10332在y向转动滑道1042内的滑动,可实现x向转动连接器相对二号转动控制器在y向的转动,进而实现对固定物在y向的定位。
图1中,第一y向控制面104-2和第二y向控制面104-1均通过底边固定在z向控制面105上,这保证了二号转动控制器与三号转动控制器之间的固定位置关系。每个z向转动螺栓1052穿过一个z向转动滑道1051和一个z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z向转动螺母固定。这样,通过各z向转动螺栓1052在相应z向转动滑道1051内沿z向的滑动,可实现二号转动控制器相对三号转动控制器在z向的转动,进而实现对固定物在z向的定位。
由此可见,在图1实施例中,抱箍固定在抱箍支撑杆连接片上的凹槽中,可使杆状物与抱箍支撑杆固定在一起;抱箍支撑杆可直接连接在地面上,从而使整个系统与地面连为一体。x向转动螺栓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上的x向转动滑道及抱箍支撑杆的杆体上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x向定位螺栓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上的x向定位孔和杆体上的支撑杆定位孔,这样,抱箍支撑杆在通过x向转动螺栓绕x向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利用x向转动螺母和x向定位螺母分别将x向转动螺栓和x向定位螺栓固定,从而实现对抱箍支撑杆在x向的定位;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均位于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第一y向转动面与第一y向控制面贴合,第二y向转动面与第二y向控制面贴合,可各用一个y向定位螺栓进行固定,y向转动螺栓穿过第二y向转动面上的y向转动连接孔和第二y向控制面上的y向转动滑道,这样,一号转动控制器在通过y向转动螺栓沿y向转动滑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可分别利用y向转动螺母和y向定位螺母来对y向转动螺栓和y向定位螺栓固定,实现对一号转动控制器在y向的定位;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均通过底边固定在z向控制面上,固定物支架通过其上的固定物连接器与固定物连接,每个z向转动螺栓穿过一个z向转动滑道和一个z向定位孔,这样,在使二号转动控制器通过z向转动螺栓绕z向转动滑道转动到合适的角度后,可利用z向转动螺母固定各z向转动螺栓,从而实现对二号转动控制器在z向的定位。可见,利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可实现对固定物支架所连接的固定物在相互垂直的x向、y向、z向的准确三维定位,确保固定物能对准预定的方向进行工作。
图2仅给出了固定装置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还可以用其他形式实现。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6所示,该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号转动控制器的结构可与图1实施例中的一号转动控制器相同,其包括:两个平行且形状完全相同的x向控制面;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其中,
支撑杆包括杆体601和面状的固定连接面602,这里的杆体601可如图6所示为具有一定曲度的非直线杆体,也可为直线形的杆体,其可为图6所示的棱具有一定曲度的圆柱形杆体,也可为长方体形的杆体。固定连接面602可为平面,也可为曲面。
杆体601的第一端(图6所示的上端)的端面与固定连接面602连为一体,这样,固定连接面602就可与地面连为一体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如树枝、树干、横梁、电线杆、墙壁等物体)上,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也可以为利用螺钉和螺母进行连接。
杆体601的第二端(图6所示的下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6011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6012。
如图1所示,在每个x向控制面1031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10313。
将杆体601的第二端设置于两个x向控制面1031之间,用x向定位螺栓10311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1031上的x向定位孔和杆体601上的支撑杆定位孔6011,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x向定位螺母固定,即可实现对图6所示的支撑杆与一号转动控制器的固定连接。
x向转动螺栓10314穿过两个x向控制面1031上的x向转动滑道10313及杆体601上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6012,这样,图6所示的支撑杆即可在该x向转动滑道10313内滑动,将x向转动螺栓10314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x向转动螺母固定,即可在图6所示的支撑杆滑动到合适的角度时对其进行固定。
如图1所示,在每个x向控制面1031上还包括一个与x向定位孔相通的x向定位滑道10312,其末端在相应x向控制面1031的外边缘,即该x向定位滑道10312的存在,使x向定位孔与x向控制面1031的外部相通,这有利于x向定位螺栓10311顺利插入x向定位孔中,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在x向的定位操作。
螺栓与螺母的连接通常不太牢固,因而可与每个螺母对应设置一个垫片,其位于相应螺栓上,并位于螺母与螺栓所穿过的外层物体之间,从而增强螺母与螺栓连接的牢固性,保证本实用新型定位和固定的稳定。
如图1所示,该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每个抱箍螺母、每个x向定位螺母、每个x向转动螺母、每个y向定位螺母、每个y向转动螺母、每个z向转动螺母对应的抱箍垫片、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和z向转动垫片,其中,抱箍垫片位于抱箍螺母与凹槽面10211之间,x向定位垫片位于x向定位螺母与x向控制面1031之间,x向转动垫片位于x向转动螺母与x向控制面1031之间。
根据y向定位螺母的设置位置不同,本实用新型中的y向定位垫片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其可以位于:y向定位螺母与第一y向转动面1033-2之间,或位于y向定位螺母与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之间,或位于y向定位螺母与第一y向控制面104-2之间,或位于y向定位螺母与第二y向控制面104-1之间。
根据y向转动螺母的位置不同,y向转动垫片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其可以位于y向转动螺母与第二y向转动面1033-1之间,或位于y向转动螺母与第二y向控制面104-1之间。
根据z向转动螺母的位置不同,z向转动垫片的位置也有所不同,其可以位于z向转动螺母与z向控制面105之间,或位于z向转动螺母与固定物支架106之间。
上述的抱箍垫片、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z向转动垫片可用弹簧垫片或弹片来实现。
在x向、y向和z向的定位精度还可以用刻度来保证,如图3所示,该三维定位装置还可以包括x向转动刻度10316,其位于x向控制面1031上x向转动滑道10313的一侧(如图3中x向转动滑道10313的下侧)。
图3还示出了x向定位孔10315,其位于与x向控制面1031的外边缘相通的x向定位滑道10312的内部终端位置。
如图4所示,该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二y向控制面104-1上y向转动滑道1042的一侧(如图4中y向转动滑道1042的上侧)的y向转动刻度10421。此外,图4还示出了第二y向控制面104-1上的y向定位孔1041。
如图5所示,该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位于z向控制面105上z向转动滑道1051的一侧的z向转动刻度1053。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提出一种固定物系统,该系统连接在地面上或连接在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其包括三维定位装置和固定物;其中的三维定位装置即为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其各部分实施例的结构可参见图1-6,该系统中的固定物与三维定位装置中的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该实施例中,固定物可通过固定物连接器1061与固定物支架106固定在一起,固定方式可为通过螺栓与螺母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焊接、接触式的支撑方式等)连接。该系统中的固定物可为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维定位装置中的固定物支架连接在一起的任一种物体,例如,可为通信设备、基站、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视频装置等。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固定物与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可分别在x向、y向和z向转动,三者相互连接,且一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固定装置和固定物支架连接,这样,利用一号转动控制器、二号转动控制器和三号转动控制器在空间三维方向内的转动,就可以实现对固定物进行准确的三维定位。
(2)本实用新型中,在每个x向控制面上还包括一个与x向定位孔相通的x向定位滑道,其末端在相应x向控制面的外边缘,这有利于x向定位螺栓顺利插入x向定位孔中,方便了本实用新型在x向的定位操作。
(3)本实用新型在各向转动滑道的一侧设置了相应的转动刻度,有利于提高在x向、y向和z向的定位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三维定位装置,用于对需要固定在地面或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的固定物进行三维空间定位;其中,所述三维空间为相互垂直的x向、y向和z向表示的空间;其特征在于,该三维定位装置包括:固定装置、可在x向转动的一号转动控制器、可在y向转动的二号转动控制器、可在z向转动的三号转动控制器以及与所述固定物固定在一起的固定物支架;其中,
所述固定装置固定在地面上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
所述固定装置与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所述二号转动控制器分别与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和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相连;
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与所述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而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抱箍、抱箍支撑杆和抱箍螺母;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两个平行且形状完全相同的x向控制面;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其中,
所述抱箍为两个以上,每个所述抱箍的两个末端均有与所述抱箍螺母配合的螺纹;
所述抱箍支撑杆包括:长方体形的杆体和数量与所述抱箍的数量相同的L形的连接片;每个所述连接片均包括一凹槽面和一固定面;所述凹槽面上有两个位于同一直线上的一字形的凹槽;所述连接片分别通过自身的所述固定面与所述杆体的第一端部的侧面连为一体;所述杆体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
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
所述抱箍的两个末端分别穿过一个所述凹槽面上的两个所述凹槽,并各与一抱箍螺母通过所述螺纹固定;
所述杆体的第二端部位于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所述x向定位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定位孔和所述杆体上的支撑杆定位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固定;
所述x向转动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转动滑道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支撑杆x向转动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两个平行且形状完全相同的x向控制面;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一个x向定位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定位螺母、一个x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x向转动螺母;其中,
所述支撑杆包括杆体和面状的固定连接面;所述杆体的第一端的端面与所述固定连接面连为一体;所述杆体的第二端的两个相对的侧面上具有一通孔式的支撑杆定位孔和一通孔式的支撑杆x向转动孔;
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有一x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x向转动滑道;
所述固定连接面与地面连为一体或固定在与地面保持静止的物体上;
所述杆体的第二端位于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所述x向定位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定位孔和所述杆体上的支撑杆定位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固定;
所述x向转动螺栓穿过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的所述x向转动滑道及所述杆体上的所述支撑杆x向转动孔,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转动控制器还包括:长方形的连接面、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所述二号转动控制器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所述三号转动控制器包括一方形的z向控制面,其四个直角处各有一弧形的z向转动滑道;所述三维定位装置还包括:两个y向定位螺栓及与所述y向定位螺栓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四个y向定位螺母、一个y向转动螺栓及与其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两个y向转动螺母、四个z向转动螺栓及与所述z向转动螺栓两端的螺纹分别对应的八个z向转动螺母;
其中,
两个所述x向控制面分别经过所述连接面的两条对边,且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一方向延伸;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分别经过所述连接面的另外两条对边,且向垂直于所述连接面的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一通孔式的y向转动连接孔;
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有一通孔式的y向定位孔和一弧形的y向转动滑道;
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和第二y向转动面均位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贴合,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贴合;一个所述y向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固定;另一个所述y向定位螺栓穿过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的y向定位连接孔和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的y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另外两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固定;所述y向转动螺栓穿过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上的y向转动连接孔和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的y向转动滑道,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y向转动螺母固定;
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和第二y向控制面均通过底边固定在所述z向控制面上;每个所述z向转动螺栓穿过一个所述z向转动滑道和一个所述z向定位孔,其两端通过两个所述z向转动螺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物支架包括固定物连接器和四个z向定位孔;
所述固定物连接器与所述固定物连接;
每个所述z向定位孔与一个所述z向转动滑道的位置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与每个每个所述x向定位螺母、每个所述x向转动螺母、每个所述y向定位螺母、每个所述y向转动螺母、每个所述z向转动螺母对应的抱箍垫片、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z向转动垫片;
所述x向定位垫片位于所述x向定位螺母与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x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x向转动螺母与所述x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y向定位垫片位于: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一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一y向控制面之间、或所述y向定位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y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y向转动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转动面之间、或所述y向转动螺母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之间;
所述z向转动垫片位于:所述z向转动螺母与所述z向控制面之间、或所述z向转动螺母与所述固定物支架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定位垫片、x向转动垫片、y向定位垫片、y向转动垫片、z向转动垫片为:弹簧垫片或弹片。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y向控制面上所述y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y向转动刻度;
和/或,位于所述z向控制面上所述z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z向转动刻度。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x向控制面上还包括一个与所述x向定位孔相通的x向定位滑道,其末端在所述x向控制面的外边缘。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所述x向控制面上所述x向转动滑道的一侧的x向转动刻度。
11.一种固定物系统,该系统连接在地面上或连接在与地面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上;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三维定位装置和固定物;其中,
所述三维定位装置为权利要求1-3、5-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三维定位装置;
所述固定物与所述固定物支架固定在一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固定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物包括:通信设备、基站、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视频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36644XU CN202203629U (zh) | 2011-09-08 | 2011-09-08 |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36644XU CN202203629U (zh) | 2011-09-08 | 2011-09-08 |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03629U true CN202203629U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5967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36644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3629U (zh) | 2011-09-08 | 2011-09-08 |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03629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1868A (zh) * | 2012-05-28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件及模块 |
WO2014026391A1 (zh) * | 2012-08-16 | 2014-02-20 | Wu Huai | 投影仪调节座架 |
CN104654021A (zh) * | 2015-03-12 | 2015-05-27 | 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适用于弯管处的安全监控系统 |
CN106287172A (zh) * | 2016-10-28 | 2017-01-04 | 天津瑞驰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 监控云台架 |
-
2011
- 2011-09-08 CN CN201120336644XU patent/CN2022036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91868A (zh) * | 2012-05-28 | 2012-09-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件及模块 |
CN102691868B (zh) * | 2012-05-28 | 2014-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安装件及模块 |
US9371961B2 (en) | 2012-05-28 | 2016-06-2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Installation part and module |
WO2014026391A1 (zh) * | 2012-08-16 | 2014-02-20 | Wu Huai | 投影仪调节座架 |
CN104654021A (zh) * | 2015-03-12 | 2015-05-27 | 成都大漠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 适用于弯管处的安全监控系统 |
CN106287172A (zh) * | 2016-10-28 | 2017-01-04 | 天津瑞驰拓普科技有限公司 | 监控云台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03629U (zh) | 一种三维定位装置和一种固定物系统 | |
CN106329059B (zh) | 三维角度可调的天线安装装置 | |
GB2514865A (en) | Mounting System | |
CN103231196B (zh) | 一种定位装置 | |
JP2008066223A (ja) | ワイヤハーネス組立用治具 | |
WO2016197744A1 (zh) | 一种安装件 | |
CN203760622U (zh) | 扩容天线的抱杆结构 | |
CN203082472U (zh) | 用于设备支撑固定和安装调试的万向安装支架 | |
CN105548619A (zh) | 一种喇叭测试天线支架及其使用方法 | |
KR20150004165U (ko) | 장착 장치 | |
CN210533652U (zh) | 一种前缘襟翼振动疲劳试验系统 | |
CN203887446U (zh) | 组焊台及其管状限位器 | |
CN104526233B (zh) | 一种专用于升降机的斜撑架焊接成型的夹具 | |
CN208697209U (zh) | 一种夹具固定装置 | |
CN209380605U (zh) | 定位装置 | |
CN203621819U (zh) | 一种焊接试板固定装置 | |
CN207139726U (zh) | 一种钢结构加工设备 | |
CN208649909U (zh) | 支撑调位组件及包括该支撑调位组件的支撑吊轨机构 | |
CN207534389U (zh) | 一种浮动自动导向定位装置 | |
EP3621150B1 (en) | Mounting bracket for antenna information sensing unit, antenna information sensing unit, and antenna system | |
CN215116771U (zh) | 一种雷达标定架以及雷达标定装置 | |
CN215617589U (zh) | 一种柔性支撑用固定件 | |
CN219945949U (zh) | 一种法兰装配工装 | |
CN2736951Y (zh) | 天线安装夹具 | |
CN112782621A (zh) | 一种环形磁体表磁测量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