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03090U -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 Google Patents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03090U CN202203090U CN2011202855449U CN201120285544U CN202203090U CN 202203090 U CN202203090 U CN 202203090U CN 2011202855449 U CN2011202855449 U CN 2011202855449U CN 201120285544 U CN201120285544 U CN 201120285544U CN 202203090 U CN202203090 U CN 202203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cover
- casing
- vibration type
- electromagn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94 ferro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group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2943 EPDM rub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976 Electrical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00 void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FMFKNGWZEQOWNK-UHFFFAOYSA-N 1-butoxypropan-2-yl 2-(2,4,5-trichlorophenoxy)propano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C(C)OC(=O)C(C)OC1=CC(Cl)=C(Cl)C=C1Cl FMFKNGWZEQOWN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4943 Del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30182556 Polyacetal Natural produ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51 engineering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37 moulding (plasti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72 piscicult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88 plas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4 polyoxym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具有除去大尘埃后通过过滤器而不会引起堵塞等的构造的空气通路。从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到上部机箱(6)的一个侧面(62)设有覆盖上部机箱(6)的表面而形成空气流路的罩,从夹着在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设置的过滤器的两侧到上部机箱(6)的一个侧面(62)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64),在一个侧面(62)的上表面(61)侧设有在与罩之间使流路缩窄的门部,在由一个侧面(62)和罩围成的空间从一个侧面(62)的下方朝向在上方形成的门部使空气内含有的重尘埃落下,经门部导入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和罩的间隙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养鱼用水槽或家庭净化槽等中的氧补给、或公害监视中的检查气体的取样等利用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进一步详细地说,涉及一种具有即使在吸引空气中的大气并排出的情况下也不会由尘埃堵塞空气的吸入口或过滤器的构造,而且振动少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例如在壳体内使固定了永磁铁的振动件与电磁铁相对配置,通过伴随着被交流驱动的电磁铁的极性的变化的永磁铁的吸引、排斥,使振动件振动,通过在振动件的两端固定的隔膜的振动,使泵壳体内的压缩室的空气膨胀、压缩,从而进行泵作用。这种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一般装入在机箱中,但需要从外部吸入空气并将该空气从喷出管等喷出,例如图12的立体图及其主视图所示,在机箱101的底面设置吸引喷嘴102,向机箱101内引入空气,并从喷出喷嘴105喷出空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这种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由于以高速使振动件振动,因此泵整体振动也是产生噪音的原因。因此,例如图12所示,在机箱101设置安装脚103,在该安装脚103上安装由橡胶或弹性体构成的带台阶缓冲垫(振动吸收构造体)104,从而设置泵。而且,图12中,106是电源连接用的端子,107是侧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5-171926号公报
如前所述,通常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需要从外部吸入空气,一般而言,设有吸入口以能够从机箱的底部或侧部吸入。但是,尤其当在机箱的底部设置吸入口时,存在着容易将地面或载物台等上的尘埃一起吸入,使在进入泵壳体前设置的过滤器堵塞,或闭塞泵壳体的吸入口的问题。
另外,如图12所示,在现有的带台阶缓冲垫的构造中,由于形成为圆锥形在中央部相互接合的堤状,因此若是纵向的振动则容易吸收上下的振动,但在电磁振动型隔膜泵中,由于伴随着振动件的轴向的振动,泵本身也在横向上振动,因此还存在着相对于该横向的振动无法吸收振动的问题。进而,由于安装脚103在机箱101的横侧突出,所以当要将该整体进一步设置于另外的机箱时,会大型化,另外,若原封不动地设置在家庭内等使用的话,则从外部会看到机箱101振动,即使能够吸收振动引起的声音,外观上也不优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在机箱的内侧形成空气通路,具有除去大的尘埃后通过过滤器而不会引起堵塞等的构造的空气通路。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有效吸收横向振动的振动吸收构造体,而且在机箱内高效收纳泵主体,外部看上去外观构造非常良好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具备:
泵主体,所述泵主体具有:固定有电磁铁的振动件、在该振动件的两端部设置的隔膜、与所述振动件的永磁铁相对设置的交流驱动的电磁铁、覆盖所述电磁铁侧的框架、覆盖所述隔膜的与所述电磁铁相反一侧的空间的泵壳体;
下部机箱,所述下部机箱固定该泵主体;以及
上部机箱,所述上部机箱被固定在该下部机箱上,并覆盖所述泵主体,
其中,
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设有向该上部机箱内吸入空气的开口部以及覆盖该开口部的过滤器,并且设有从所述上表面到所述上部机箱的一个侧面覆盖所述上部机箱的表面而形成空气流路的罩,从夹着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设置的过滤器的两侧到所述上部机箱的所述一个侧面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在所述一个侧面的所述上表面侧设有在与所述罩之间使流路缩窄的门部,在由所述一个侧面和所述罩围成的空间从所述一个侧面的下方朝向在上方形成的门部使经所述导入通路导入的空气行进并同时使该空气内含有的可自然落下的重尘埃落下,进而使所述导入的空气经所述门部导入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和所述罩的间隙部,并经所述过滤器向所述上部机箱内导入空气。
可以是如下构造: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两侧面侧形成有所述导入通路用的槽,在垂直于形成该槽的纵向侧壁的方向还形成有横向侧壁,由此在由该纵向侧壁及横向侧壁围成的箱型的底面设置所述过滤器,在所述罩的内表面,在与所述纵向侧壁及横向侧壁对应的部分设有突起部,且在与所述一个侧面侧的所述横向侧壁相对应的所述罩内表面的突起部的中心部形成有缺口部,由此从所述一个侧面侧向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侧导入空气。
也可以为如下构造:在形成有所述缺口部的突起部的、该缺口部的两侧,以在所述罩的内表面从形成有所述缺口部的突起部向与所述一个侧面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导空气流动的第二突起部。
通过形成为如下构造:所述下部机箱具有与该下部机箱的底面空开一定间隔而固定的中板,在该中板安装有固定所述泵主体的振动吸收构造体,该振动吸收构造体由弹性构件构成,并具有支承所述泵主体的支承部、经第一连结部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弹簧部以及经第二连结部与该弹簧部连续形成的脚部,所述第二连结部被嵌合固定于所述中板的结合孔,所述泵主体被载置在所述支承部上,并且通过使在所述泵主体的板状部分形成的缺口部嵌合于所述第一连结部,由此所述泵主体被固定于所述下部机箱,并以所述上部机箱覆盖所述泵主体的方式被盖住并被固定在所述下部机箱上,由此,在机箱内内置振动吸收构造体,从外部几乎感受不到泵主体的振动或噪音,可得到紧凑且安静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通过形成为如下构造:所述弹簧部由板状的弹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体,并且在该框体的两侧部的横框上分别形成有弯曲部,进而形成有从作为与所述支承部的连接侧的上框或从作为与所述脚部的连接侧的下框的中心部朝向相对的所述下框或上框延伸的突部,由此,即使是横向的振动,也容易吸收该振动,因此优选。
通过由弹性体或橡胶形成所述弹性构件,在吸收振动的同时还具有耐久性,因此优选。
实用新型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在上部机箱的表面设置罩,在该上部机箱与罩之间形成空气的流通路径,从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向一个侧面的下部导入,之后向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引导空气,进而在通向上表面侧的入口形成有窄的门部,空气通过该门部,因此,在从一侧面的下部向上表面侧行进的过程中,逆流而可自然落下的大小的或重的尘埃可以落下而除去。而且,之后通过过滤器除去细小的尘埃,因此不会有泵内吸入大的尘埃而堵塞吸气阀或喷出阀,或送入喷出空气的液体或尘埃混入室内的情况。因此,可以进行稳定的压力的排气,并且可以避免堵塞等故障,泵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吸收构造体,通过将泵主体安装在机箱上,弹簧部由大致四边形的板状的框部形成,而且,在其横框形成弯曲部,因此可去除纵向振动,同时容易吸收横向振动,且非常容易吸收振动件的振动引起的泵主体的横向的振动。另外,由于是在下部机箱的中板安装振动吸收构造体,在该振动吸收构造体安装泵主体的构造,因此可紧凑收纳在机箱内,并且振动或噪音几乎不会传到机箱外部,可得到对环境非常好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进而,所述电磁铁是通过励磁线圈被插入C型电磁芯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侧而形成的,所述励磁线圈是通过在中心部具有通孔的线轴上卷绕绝缘电线而形成的,所述电磁芯是通过粘合一体形成为C字形状的强磁性体板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励磁线圈的至少进入所述C型电磁芯的内部的部分的一部分以所述线轴的凸缘部的外壁的间隔d小于所述电磁芯的两端部的间隙部的宽度D的方式较薄地形成所述线轴的一部分,由此,能够以必要的电磁芯的间隙由一体的C型电磁芯形成具有产生必要磁场的卷绕数的励磁线圈,因此优选。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一实施方式的上部机箱的立体说明图。
图2是表示覆盖住图1所示的上部机箱的罩的内表面的立体说明图。
图3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下部机箱搭载泵主体的状态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一实施方式的泵主体的构造例的说明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磁铁的电磁芯和线轴的说明图。
图6是组装图5的电磁芯和励磁线圈时的说明图及组装后的截面说明图。
图7是图5(b)的A-A截面说明图及其他例子的同样的截面说明图。
图8是表示在图3所示的下部机箱安装泵主体时的振动吸收构造体的一例的立体说明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振动吸收构造体的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振动吸收构造体的另外其他例子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泵主体在水平方向振动的情况下的振动吸收构造体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12是现有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外观说明图。
图中:
1 振动件
2 隔膜
3a、3b 电磁铁
4 框架
5 泵壳体
6 上部机箱
7 罩
8 振动吸收构造体
9 下部机箱
10 泵主体
11a、11b 永磁铁
12 支承部件
31 电磁芯
31a、31b 端部
32 励磁线圈
33 线轴
33a 通孔
33b 凸缘部
33c 槽
51 压缩室
52 吸入室
53 喷出室
54 喷出管
61 上表面
62 一个侧面
64 导入通路
71 罩主体
72 门部
83 弹簧部
85 脚部
92 中板
S 弯曲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结合图1~图4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泵主体10如图4所示,在固定有永磁铁11a、11b的振动件1的两端部设有隔膜2,与振动件1的永磁铁11a、11b相对设置交流驱动的电磁铁3a、3b,以覆盖电磁铁3a、3b侧的方式设置框架4,隔膜2的与电磁铁3a、3b相反一侧的空间被泵壳体5覆盖,从而构成泵主体10。如图3所示,该泵主体10隔着振动吸收构造体8被安装在下部机箱9的中板92上,覆盖该泵主体10而将图1所示那样的上部机箱6固定于下部机箱9。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1所示,在该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设有将空气吸入上部机箱6内的开口部63以及覆盖该开口部63的过滤器(未图示),并且设有从上表面61到上部机箱6的一个侧面62覆盖上部机箱6的表面而形成空气流路的罩7(参考图2)。而且,形成为如下构造:从夹着在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设置的过滤器的两侧到上部机箱6的一个侧面62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64,设有在一个侧面62的上表面61侧在与罩7之间流路变窄的门部72,在由一个侧面62和罩7围成的空间使通过导入通路64导入的空气从一个侧面62的下方朝向在上方形成的门部72行进,同时使该空气内含有的可自然落下的重的尘埃落下,通过门部72导入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和罩7的间隙部,通过未图示的过滤器向上部机箱6导入空气。
上部机箱6的外观图如图1所示,用于在上表面61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64的外壁65从上表面61的两端部(垂直于一个侧面62的方向的两侧面侧的端部)形成到一个侧面62的两端部,并且与该外壁65设置一定间隔而形成槽的纵向侧壁66沿纵向(是指从上表面61向一个侧面62的方向延伸的方向)形成。而且,通过在垂直于形成槽的纵向侧壁66的方向还形成有横向侧壁67,由此,在由两个纵向侧壁66及两个横向侧壁67围成的机箱的底面(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的内部设有未图示的过滤器。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覆盖在上面的罩7的内表面,在与前述的上部机箱6的纵向侧壁66及横向侧壁67对应的部分设有突起部(纵向突起部76及横向突起部77),且在与一个侧面62侧的横向侧壁67对应的罩7的内表面的横向突起部77的中央部形成有缺口部77a,经过该缺口部77a,从一个侧面62侧向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侧导入空气。另外,在形成有缺口部77a的横向突起部77的、缺口部77a的两侧,以从形成有缺口部77a的突起部77沿机箱内部(与一个侧面62相反的上表面61侧)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导空气流动的第二突起部79。该罩7也与上部机箱6同样,例如通过由塑料等模成型在罩主体71上预先由模具形成门部72、突起部76、突起部77、第二突起部79等而能够简单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部机箱6以及罩7由于像这样以上部机箱6的纵向侧壁66、横向侧壁67与罩7的纵向突起部76、横向突起部77对应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盖上罩7并在螺纹孔68、78中插入螺钉并拧紧,从而可以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64,并且将该空气从上部机箱6的一个侧面62侧导向上表面61侧,可使其在上表面61侧分散。
即,从在上部机箱6和罩7的间隙部形成的空气的导入通路64导入的空气沿着从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侧向一个侧面62侧的导入通路64被导向一个侧面62的下方侧。被导向一个侧面62的下方的空气在一个侧面62和罩7的间隙部朝上方前进,绕过门部72的部分,在与横向突起部77的间隙部前进,从在横向突起部77的中央部形成的缺口部77a进入上表面61侧。通过了缺口部77a的空气在第二突起部79之间前进,同时一部分经过在上表面61形成的开口部63及过滤器而进入上部机箱6的内部,并进入泵主体10的吸入室。通过第二突起部79间的空气一边绕过第二突起部而通过第二突起部79和纵向侧壁66之间,一边经过上表面61的开口部63及过滤器部而被吸入上部机箱6的内部,被导向泵主体10的吸入室。为了使空气像这样通过,所以在上部机箱6的上表面61形成有各种突起部。
泵主体10的构成与通常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是同样的构成。即,如图4表示的其一例的概略图所示,在固定有永磁铁11a、11b的振动件1的两端部设有隔膜2,与振动件1的永磁铁11a、11b相对设有交流驱动的电磁铁3a、3b。而且,设有覆盖电磁铁3a、3b侧的框架4以及对隔膜2的与电磁铁3a、3b相反一侧的空间进行覆盖的泵壳体5。
振动件1是通过在支承部件12上固定永磁铁11a、11b而形成的,支承部件12例如通过由非磁性体材料构成的板状体形成。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永磁铁11a、11b分别以吸附的方式从支承部件12的两面粘结,并以一面侧呈S极、另一面侧呈N极的方式被固定,但也可以按照贯穿支承部件12的方式设置一个永磁铁。另外,也可以不设置于两面,而仅在一面仅设置电磁铁3a、3b中的一方。
以与该永磁铁11a、11b相对的方式设置电磁铁3a、3b。电磁铁3a、3b通过绕E型铁心31的中心磁芯卷绕电线而形成励磁线圈32,通过在该励磁线圈32流通交流电流,从而在E型铁心31的中心磁芯出现的极性因交流电流的相位而变化。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图上侧的电磁铁3a和下侧所示的电磁铁3b,通过使将电流供应给励磁线圈32的励磁线圈的端部成为反向,或者改变绕组的卷绕方向,或者以180度错开在励磁线圈流通的交流电流的相位而施加,从而下侧的电磁铁3b的中心磁芯的前端成为极性不同于上侧电磁铁3a的极性的N极。这是因为,永磁铁11a、11b的极性在图4的上下为不同的极性。图4所示的例子虽然采用E型铁心,但也可以采用C型铁心而可以同样形成。另外,这些铁心可以通过重合并粘贴硅钢板等强磁性体的电磁钢板而形成。
在采用C型铁心的电磁铁的情况下,形成为例如图5~6所示那样的构造。即,在C型电磁芯(铁心)31中,当其磁极间的间隙的宽度D1宽时,在该间隙的磁场变弱,当励磁线圈32的卷绕数减少时,在该间隙的磁场变弱。因此,磁极间的间隙的宽度D1优选是可使振动件1在该间隙振动的最低限度的间隔,而且,可得到在该间隔所需的强度的磁场的励磁线圈32的卷绕数也是必要的。目前,为了得到该励磁线圈32的必要的卷绕数,采用的方法是:卷绕励磁线圈32的电线的线轴(bobbin)33的厚度(线轴两侧的凸缘部33b的外壁的间隔)d1大于磁极间的间隙的宽度D1,将电磁线圈31分离为两部分并在插入励磁线圈32后粘贴。但是,当在中途部切断电磁线圈31并用粘结剂粘贴时,相应地磁场产生损失,因此并不优选。
在本实用新型中解决这种问题,在线轴33的一对凸缘部33b的至少一方的一部分形成槽33c,或者使线轴33的插入部侧的至少一方的凸缘部33b变薄而小于电磁芯31的间隙的宽度D1从而可以插入。
形成为C字状的电磁芯31的端部(磁极面侧)31a、31b之间由于通过没有接合部(粘贴部分)的主体部31c连续形成,所以磁特性不下降,与现有的使用具有接合部的电磁芯的电磁振动型泵相比,能够实现电磁振动型泵的高效化。
图5(b)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线轴33的主视图。如图5(b)所示,在线轴33上设有以电磁芯31的端部31a能够插入的方式形成的通孔33a。另外,为了容易将线轴33从电磁芯31的空隙部(间隙)31d插入电磁芯31的端部31a、31b的间隙部,从线轴33的通孔33a向凸缘部33b的外壁的外周部形成有槽33c。为了容易进行电磁芯31的端部31a相对于槽33c的定位,槽33c更优选在周缘部形成得大于端部31a、31b的宽度。以下,如图6(b)所示,在形成有槽33c的部位,线轴33的宽度d1形成得小于电磁芯31的空隙部31d的宽度D1。而且,为了能够相对于通孔33a插入电磁芯31的端部31a,在通孔33a的上边及侧边设有用于进行电磁芯31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定位的一个或多个突起部34、35。进而,在通孔33a的内壁形成有凸部36,凸部36用于防止电磁芯31的端部31a从通孔33a脱落。
图6(a)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铁3中,从电磁芯31的间隙31d插入励磁线圈32时的动作的图。如图6(a)所示,电磁铁3由电磁芯31和励磁线圈32形成,电磁芯31形成为C字状,且是通过层叠不含接合部的C字状电磁钢板、例如硅钢板而形成的,励磁线圈32形成为可以插入电磁芯31的端部31a。在本实施方式中,电磁铁3是通过将励磁线圈32插入C型电磁芯31的端部侧而构成的,励磁线圈32是通过在线轴33卷绕绝缘电线37而形成的。线轴33优选使用以“DELRIN”或“DURACON”(杜邦公司的注册商标)等为代表的聚缩醛等工程塑料树脂。如上所述,线轴33由通孔33a、槽33c、突起部34、凸部36构成。以下,结合图7(a)~(c)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线轴。
图7(a)是表示图5(a)的A-A截面图,图7(b)以及(c)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线轴33的同样的截面图的图。图6的线轴33是在电磁芯31的端部31a插入通孔33a侧设有槽33c的例子。相反,如图7(b)所示,在与插入侧的相反侧设有槽33c,也可以如图7(c)那样在两侧形成槽33c。另外,槽33c可以均匀地较薄地形成,也可以以随着朝向周缘部逐渐变薄的方式形成为锥状。通过将槽33c形成为锥状,可以逐渐将线轴33插入电磁芯31的空隙部31d,因此可以减轻插入时施加于线轴33、电磁芯31上的负荷。
另外,如图6所示,通过使槽33c的励磁线圈32的宽度d1小于空隙部31d的宽度D1,从而可在电磁芯31插入励磁线圈32,但也可以通过切削线轴33的表面整体来达成所述目的。另外,通过在槽33c的周围形成堤,可以作为用于将端部31a、31b插入通孔33c的引导件加以利用,能够更简便地组装电磁铁3。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线轴33也可以取代在槽33c的周围设置堤,而是使插入电磁芯31的空隙部31d的线轴33的厚度d1在线轴33的下部整个面上逐渐减少。通过形成这种结构,由于可以形成整体上具有小于空隙部31d的宽度的线轴33,因此能够更顺利地在空隙部31d插入励磁线圈32。此外,槽33c的周围的宽度可以与空隙部31d的宽度大致无关地进行变更,因此可以使绝缘电线37的卷绕数自由变化,可以使用各种特性的励磁线圈32。因此,还可以适应于多品种少量生产,遵循经济产业的大原则的生产活动成为可能。
另外,在通过槽33c使励磁线圈32通过空隙部32d后,利用在通孔33c的上边及侧边设置的突起部34、35,进行用于使电磁芯31的端部31a连通于通孔33a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定位。通过该上下左右方向的突起部34、35,通孔33a和电磁芯31的端部31a的连通动作顺利进行。在通孔33a的内壁设有凸部36,当电磁芯31的端部31a连通于通孔33a时,在凸部36的作用下,电磁芯31的端部31a被压接于通孔33a的内壁,可以防止励磁线圈32的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在使用通过层叠不含接合部的电磁钢板而形成为C字状的电磁芯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不使性能下降的情况下而构成电磁振动型泵。
在该振动件1的两端安装有例如由三元乙丙橡胶(EPDM)或氟橡胶等形成的隔膜2。该隔膜2在中心部形成贯通孔,在该贯通孔内插入并夹持内侧(磁铁11a、11b侧)中央板21以及外侧(泵壳体5侧)中央板22,通过在支承部件12的中心部的端部形成的安装螺钉部与支承部件12固定。隔膜2的外周部与电磁铁壳体4以及泵壳体5固定,在框架4的内部内置前述的振动件1和电磁铁3a、3b。
另外,隔膜2的与电磁铁3a、3b相反一侧被泵壳体5覆盖。该泵壳体5如图4所示,由与隔膜2相接的压缩室51、与该压缩室51经吸入阀52a连接的吸入室52、与压缩室51经喷出阀53a连接的喷出室53构成。另外,在喷出室53设有喷出管54,可被送入箱体或可直接连接软管等。
吸入阀52a在压缩室51的压力变低的情况下成为“开”,从而可从吸入室52流入气体,相反在压缩室51的压力变高时则成为“闭”,气体不流向吸入室52侧。通过从该吸入室52吸入空气,吸入室52内的压力下降,从前述的上部机箱6的外侧经导入通路64向上部机箱6内供应导入的空气。另外,喷出阀53a在压缩室51的压力变高的情况下,成为“开”,将压缩室51内的气体喷出到喷出室53,相反,在压缩室51的压力变低的情况下,成为“闭”,气体不会从喷出室53流向压缩室51。
接着,对于该电磁振动型隔膜泵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将固定于振动件1的永磁铁11a、11b的极性以图4所示那样的极性固定的情况下,在电磁铁3a、3b流通交流电流,通过图中上侧的电磁铁3a和下侧的电磁铁3b,以显现反向极性的方式形成两电磁铁3a、3b。为了成为该反向的极性,例如可以通过两个电磁铁的励磁线圈从反向对励磁线圈供电,或使励磁线圈的卷绕方式为逆旋转,或将施加电流的相位错开180度而施加于两个励磁线圈等来实现。
当对这种电磁铁3a、3b施加交流电流时,对应于交流电流的相位在E型铁心31的中心磁芯的前端交替显现S极及N极,在图下侧的电磁铁3b上交替显现其相反的极性N极及S极。如图4所示,在电磁铁3a的中心磁芯的前端的极性是S极的情况下,振动件1的磁铁11a的S极排斥,磁铁11b的N极被吸引,因此振动件1向图的左侧运动。于是,当着眼于图1的右侧的泵壳体5时,由于隔膜2被固定于振动件1,因此,同样向左侧运动,压缩室51扩展。结果是,压缩室51的压力下降,吸入阀52a变为“开”,气体从吸入室52流入压缩室51。
当交流电流的相位改变180度而使得电流的流向变成反向时,图上侧的电磁铁3a的中心磁芯前端的极性为N极。于是,磁铁11a的S极被吸引,磁铁11b的N极被排斥,因此,振动件1向右侧移动。结果是,图右侧的泵壳体5侧的隔膜2向右侧移动,压缩室51的容积变小。结果是,压缩室51内的压力变高,喷出阀53a变为“开”,压缩室51内的气体被喷出到喷出室53。该一系列的动作是在交流电源的一个循环进行的,对应于交流电源的频率在一秒钟进行50次或60次的空气的喷出。而且,仅对于图右侧的泵壳体5进行了说明,但左侧的泵壳体50由于隔膜2与右侧的隔膜2以同样方式进行振动,所以压缩室51的膨胀、收缩与右侧的压缩室51的动作相反,但是同样的动作。进而,关于电磁铁3a,仅对图上侧的电磁铁3a进行了说明,但下方的电磁铁3b如前所述与上方的电磁铁3a同步且呈逆极性而构成,因此,永磁铁11a、11b的极性也与上侧相反,所以进行同样的振动件1的动作。
该泵主体10例如图3所示,通过振动吸收构造体8而被安装在与下部机箱9的底板91的底面空开一定的间隔而被固定的中板92上。该振动吸收构造体8例如图8~10所示,具有:支承泵主体10的支承部81;通过第一连结部82与支承部81连续形成的弹簧部83;通过第二连结部84与弹簧部83连续形成的脚部85。该第二连结部84被嵌合而固定在前述的中板92的结合孔(未图示)中,泵主体10被载置在振动吸收构造体8的支承部81,并且使在泵主体10的板状部分10a形成的缺口部(未图示)嵌合于第一连结部82,从而泵主体10被固定在下部机箱9上。而且,使上部机箱6以覆盖泵主体10的方式进行覆盖,成为在下部机箱9的螺纹孔94用螺钉等固定的构造,由此,形成本实用新型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此外,在图3中,93是喷出空气的喷出喷嘴。
对振动吸收构造体8进一步进行详细说明,其是支承部81、第一连接部82、弹簧部83、第二连接部84以及脚部85一体地由橡胶或弹性体等弹性构件形成的。
弹簧部83由板状的弹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体,并且在框体的两侧部的横框83a、83b分别形成弯曲部S,进而形成有突部83e,突部83e从作为与支承部81的连接侧的上框83c或作为与脚部85的连接侧的下框83d(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为上框83c)的中心部,朝向相对的下框83d或上框83c延伸。利用这样的四边形的框体来形成弹簧部83,从而不仅是纵向的振动,图8的x方向的横向的振动也可以容易吸收。
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弯曲部S形成为不管是纵向还是横向都作为S字起作用的变形S字状。通过设置这样的弯曲部S,由于弹性力变强,所以更容易吸收振动。该弯曲部S的形状可以不是这样的变形S字状,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图10所示那样的“く”字型。可以同样蓄积弹性力,即便对大的振动也可以充分吸收。而且,当形成为图8所示的变形S字状时,由于横向也成为变形S字状,所以对横向的振动的吸收力变得非常强,所以优选。
图8所示的弹簧部83进而形成有从上框83c朝向下框83d延伸的突部83e。该突部83e与上框83c成为一体,并由相同弹性部件形成,在其与下框83d之间,例如在泵主体10载置在支承部81上时,与下框83d接触,或者位于产生若干间隙的程度的位置上。这是因为,该振动吸收构造体8不仅吸收纵向的振动,还吸收横向的振动,在横框83a、83b设有弯曲部S,则不一定纵向的强度足够,在支承泵主体10的重量、进而吸收纵向的振动时,存在仅由横框83a、83b支承不了的情况,因此为了对其加强而设有突部83e。因此,通过该弹簧部83的弹性力,虽然间隙的间隔有变化,但在该振动吸收构造体8自身的重量的作用下,弹簧部83被压迫而下沉,与下框83d接触或形成为有若干间隙产生的程度的间隔。此外,即使弹簧部83收缩而使得突部83e接触于下框83d,由于该突部83e以及下框83d都是弹性部件,所以进而能够吸收纵向的振动。
虽然该突部83e的前端是逐渐变细形状,但通过减小其与下框83d接触的接触部分,从而可以减小从突部83e向下框83d传递的振动,但突部83e的形状不限定于逐渐变细形状,突部83e的左右宽度可以遍及上下是相同的左右宽度,突部83e也可以是朝向下方在左右方向上宽度扩大的形状。
该突部83e即使不如图8所示那样以从上框83c向下框83d一方延伸的方式设置,即便如图9所示那样以从下框83d向上框83c一方延伸的方式形成也可以。即,如前所述,这是因为突部83e由于是以吸收泵主体10的纵向的振动为目的,或以横向振动时突部83e和弯曲部S的接触的保护为目的而设置的,所以不管从上侧设置,还是从下侧设置,其功能相同。此时,在横框83a、83b设置的弯曲部S也更适于设置在上部侧。
通过形成这种构造,即使是横向振动,对于吸收该振动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前所述,振动件1的振动引起的泵主体1的振动由于是在振动件1的振动方向上振动,所以为使该振动件1的轴向与图8的x轴的方向匹配,将图8的振动吸收构造体8安装在下部机箱9上,由此可以通过振动吸收构造体8的横框8a、8b来吸收该振动。参考图11说明其理由。
即,如图11(a)所示,泵主体10的板部10a在x1方向振动,在泵主体10上安装的支承部81也在x1方向振动。与支承部81连结的弹簧部83的横框83a、83b由于泵主体10的振动而弹性变形,吸收左方向(x1方向)的振动,不会将左方向(x1方向)的振动传递给脚部85。同样,图11(c)中右方向(x2方向)的振动也不会由于弹簧部83的横框83a、83b的弹性变形而将右方向(x2方向)的振动传递给脚部85,因此,左右方向的振动被弹簧部83的具有相对的弯曲部S的横框83a、83b吸收,能够防止泵主体10的左右方向的振动传递给下部机箱9的中板92。
在左右方向的振动的振幅不大时,虽然弹簧部83的突部83e与具有弯曲部S的横框83a、83b不抵接,但当振幅变大时,弯曲部S与突部83e的前端部抵接,可以防止过度的左右方向的振动,并且振动吸收构造体8不会过度倾斜,可以防止振动吸收构造体8的弯曲。
Claims (7)
1.一种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具备:
泵主体,所述泵主体具有:固定有电磁铁的振动件、在该振动件的两端部设置的隔膜、与所述振动件的永磁铁相对设置的交流驱动的电磁铁、覆盖所述电磁铁侧的框架、覆盖所述隔膜的与所述电磁铁相反一侧的空间的泵壳体;
下部机箱,所述下部机箱固定该泵主体;以及
上部机箱,所述上部机箱被固定在该下部机箱上,并覆盖所述泵主体,
其中,
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设有向该上部机箱内吸入空气的开口部以及覆盖该开口部的过滤器,并且设有从所述上表面到所述上部机箱的一个侧面覆盖所述上部机箱的表面而形成空气流路的罩,从夹着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设置的过滤器的两侧到所述上部机箱的所述一个侧面形成导入空气的导入通路,在所述一个侧面的所述上表面侧设有在与所述罩之间使流路缩窄的门部,在由所述一个侧面和所述罩围成的空间从所述一个侧面的下方朝向在上方形成的门部使经所述导入通路导入的空气行进并同时使该空气内含有的可自然落下的重尘埃落下,进而使所述导入的空气经所述门部导入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和所述罩的间隙部,并经所述过滤器向所述上部机箱内导入空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在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在垂直于所述一个侧面的方向的两侧面侧形成有所述导入通路用的槽,在垂直于形成该槽的纵向侧壁的方向还形成有横向侧壁,由此在由该纵向侧壁及横向侧壁围成的箱型的底面设置所述过滤器,在所述罩的内表面,在与所述纵向侧壁及横向侧壁对应的部分设有突起部,且在与所述一个侧面侧的所述横向侧壁相对应的所述罩内表面的突起部的中心部形成有缺口部,由此从所述一个侧面侧向所述上部机箱的上表面侧导入空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在形成有所述缺口部的突起部的、该缺口部的两侧,以在所述罩的内表面从形成有所述缺口部的突起部向与所述一个侧面相反的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引导空气流动的第二突起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所述下部机箱具有与该下部机箱的底面空开一定间隔而固定的中板,在该中板安装有固定所述泵主体的振动吸收构造体,该振动吸收构造体由弹性构件构成,并具有支承所述泵主体的支承部、经第一连结部与该支承部连续形成的弹簧部以及经第二连结部与该弹簧部连续形成的脚部,所述第二连结部被嵌合固定于所述中板的结合孔,所述泵主体被载置在所述支承部上,并且通过使在所述泵主体的板状部分形成的缺口部嵌合于所述第一连结部,由此所述泵主体被固定于所述下部机箱,并以所述上部机箱覆盖所述泵主体的方式被盖住而被固定在所述下部机箱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所述弹簧部由板状的弹性材料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的框体,并且在该框体的两侧部的横框上分别形成有弯曲部,进而形成有从作为与所述支承部的连接侧的上框或从作为与所述脚部的连接侧的下框的中心部朝向相对的所述下框或上框延伸的突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由弹性体或橡胶形成。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振动型隔膜泵,其中,
所述电磁铁是通过励磁线圈被插入C型电磁芯的至少一方的端部侧而形成的,所述励磁线圈是通过在中心部具有通孔的线轴上卷绕绝缘电线而形成的,所述电磁芯是通过粘合一体形成为C字形状的强磁性体板而形成的,并且所述励磁线圈的至少进入所述C型电磁芯的内部的部分的一部分以所述线轴的凸缘部的外壁的间隔(d)小于所述电磁芯的两端部的间隙部的宽度(D)的方式较薄地形成所述线轴的一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55449U CN202203090U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855449U CN202203090U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03090U true CN202203090U (zh) | 2012-04-25 |
Family
ID=45967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85544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03090U (zh) | 2011-08-08 | 2011-08-08 |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030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54760A (zh) * | 2016-04-28 | 2016-08-17 | 吉首大学 | 一种脉动反应釜 |
-
2011
- 2011-08-08 CN CN2011202855449U patent/CN20220309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54760A (zh) * | 2016-04-28 | 2016-08-17 | 吉首大学 | 一种脉动反应釜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006811B2 (ja) | 可動アーマチュア型レシーバ | |
US9976546B2 (en) | Electromagnetic vibrating diaphragm pump | |
CN205490073U (zh) | 振动电机 | |
JP2008252871A5 (zh) | ||
US11025148B2 (en) | Vibration motor | |
US6373362B1 (en) | Signal converter | |
EP3694088B1 (en) | Linear vibration motor | |
KR20170124903A (ko) | 리니어 압축기 | |
CN109309892A (zh) |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 |
CN217116373U (zh) | 多功能发声装置 | |
CN106655692A (zh) | 线性振动器 | |
CN202203090U (zh) | 电磁振动型隔膜泵 | |
CN208821074U (zh) |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 |
CN109862490B (zh) | 扬声器 | |
US7770636B2 (en) | Groundwater collecting apparatus | |
CN105099118A (zh) | 多谐振线性电机 | |
CN209345399U (zh) | 一种受话器 | |
JP2006307813A (ja) | 電磁振動型ダイヤフラムポンプ | |
CN108055630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 |
KR20130139169A (ko) | 전자식 다이어프램 펌프 | |
CN108989924B (zh) | 一种无磁漏受话器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484090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工艺 | |
CN107613442B (zh) | 一种受话器及其装配方法 | |
JP2005351151A (ja) | 電磁式ポンプ | |
JP6193656B2 (ja) | 電磁振動型流体ポン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25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