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88407U -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88407U
CN202188407U CN2011203284613U CN201120328461U CN202188407U CN 202188407 U CN202188407 U CN 202188407U CN 2011203284613 U CN2011203284613 U CN 2011203284613U CN 201120328461 U CN201120328461 U CN 201120328461U CN 202188407 U CN202188407 U CN 2021884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rce module
backlight source
lamp
lamp group
bonding jum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2846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君
郝学光
李�瑞
王升
张宏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2846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884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884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884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金属条无法对LED灯组进行很好的散热,造成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灯组包括至少一个灯棒,所述灯棒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第一侧面焊接有LED灯,所述基座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所述第二侧面通过导热胶贴有金属条。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设有背光源模组的产品中,如液晶显示器中。

Description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LED背光源是指用LED(发光二级管)灯组给液晶面板提供光源的背光模组,和传统的CCFL(冷阴极管)背光源相比,LED具有低功耗、低发热量、亮度高、寿命长等特点,有望近年彻底取代传统背光系统。
当前的LED灯组包括灯反射罩和多个灯棒,所述多个灯棒贴合在所述灯反射罩上,其中如图1所示,所述灯棒包括LED灯11,金属条12和基座13,LED灯11通过焊接在基座13的第一侧面,金属条12连接在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一侧。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灯棒仅通过与基座连接的金属条实现LED灯组的散热,然而随着LED的发展,LED灯的发光功率越来越大,金属条无法将LED灯组在发光时发出的热量很好的消散,导致LED灯组工作环境的温度上升,进而使得LED灯组工作时LED荧光粉应用增加,导致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金属条无法对LED灯组进行很好的散热,造成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包括至少一个灯棒,所述灯棒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第一侧面焊接有LED灯,所述基座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
优选的,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的多个散热槽的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侧面焊接的LED灯的位置确定。散热槽与LED灯配合,尽可能的使散热槽设置在LED灯附近,使得LED灯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槽流通快,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所述背光源模组的灯组散热效果更明显,所述背光源模组的灯组还包括金属条。由于金属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在增加了金属条的情况下,金属条与所述散热槽配合散热,效果会更好。
具体的,所述金属条沿所述第二侧面贴附,所述金属条与所述散热槽配合以形成散热孔。对现有已生产的灯组进行一个简易加工,在灯组的基座上开槽就可以实现散热槽与金属条配合,这样节约了生产成本。
可选的,所述金属条沿所述第二侧面的平面以及散热槽的槽壁贴附。金属条沿所述第二侧面的平面以及散热槽的槽壁贴附,便于灯组的成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条为铝条。由于铝的密度相对较小,导热性能相对较好,用铝条可以使得灯组散热良好的效果下,还可以达到灯组相对的轻量化。
具体的,所述金属条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基座粘贴为一体。导热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这样应用所述导热胶把所述金属条和所述基座粘贴能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为FR4基座。由于FR4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使得在方便生产加工的同时基座不会因为热量过高而影响基座性能。
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灯反射罩,还包括上述的灯组,所述灯组设置在所述灯反射罩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由于所述基座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造成基座的散热片式结构,使热量流通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解决由于金属条无法对LED灯组进行很好的散热,造成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背光源模组的灯组中灯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21,如图2所示,所述灯组21包括至少一个灯棒,所述灯棒包括基座211,所述基座211的第一侧面焊接有LED灯212,所述基座21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214,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
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的多个散热槽214的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侧面焊接的LED灯212的位置确定。由于各种基座的型号规格有所不同,散热槽214与LED灯212配合,尽可能的使散热槽214设置在LED灯212附近,使得LED灯212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槽214流通快,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所述灯组21还包括金属条213。由于金属条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在增加了金属条213的情况下,金属条213与所述散热槽214配合散热,效果会更好。
所述金属条213沿所述第二侧面贴附,所述金属条213的贴附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列举了两种,但不局限于这两种。其中一种贴附方式如图3所示,所述金属条213与所述散热槽214配合以形成散热孔。对现有已生产的灯组进行一个简易加工,在灯组21的基座上开槽就可以实现散热槽214与金属条213配合,这样节约了生产成本。另一种贴附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金属条213沿所述第二侧面的平面以及散热槽214的槽壁贴附。金属条213沿所述第二侧面的平面以及散热槽214的槽壁贴附,便于灯组的成批量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样所述金属条213与所述散热槽214配合散热,效果会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条213为铝条。由于铝的密度相对较小,导热性能相对较好,用铝条可以使得灯组散热良好的效果下,还可以达到灯组相对的轻量化。
具体的,所述金属条213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基座211粘贴为一体。导热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这样应用所述导热胶把所述金属条213和所述基座211粘贴能够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211为FR4基座。由于FR4材料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较好的耐热性,使得在方便生产加工的同时基座不会因为热量过高而影响基座性能。FR4是树脂材料经过燃烧状态必须能够自行熄灭的一种材料规格,是一种材料等级。目前FR4等级材料多数都是以四功能(Tera-Function)的环氧树脂加上填充剂(Filler)以及玻璃纤维所做出的复合材料。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21,由于所述基座21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214,造成基座211的散热片式结构,使热量流通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解决由于金属条无法对LED灯组进行很好的散热,造成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的问题。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模组,所述背光源模组包括图2,3,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灯组21,以及灯反射罩,所述灯组21设置在所述灯反射罩内。其他部分与图2,3,4实施例中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源模组,由于所述基座211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214,造成基座211的散热片式结构,使热量流通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解决由于金属条无法对LED灯组进行很好的散热,造成LED亮度不够,寿命缩短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包括至少一个灯棒,所述灯棒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第一侧面焊接有LED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第二侧面设置有多个散热槽,所述第二侧面为与所述第一侧面相对的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上设置的多个散热槽的位置根据所述第一侧面焊接的LED灯的位置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条,所述金属条沿所述第二侧面贴附,所述金属条与所述散热槽配合以形成散热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金属条,所述金属条沿所述第二侧面的平面以及散热槽的槽壁贴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为铝条。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条通过导热胶与所述基座粘贴为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为FR4基座。
8.一种背光源模组,包括灯反射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1-7任一项所述的灯组,所述灯组设置在所述灯反射罩内。
CN2011203284613U 2011-09-02 2011-09-02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4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84613U CN202188407U (zh) 2011-09-02 2011-09-02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284613U CN202188407U (zh) 2011-09-02 2011-09-02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88407U true CN202188407U (zh) 2012-04-11

Family

ID=45919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28461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88407U (zh) 2011-09-02 2011-09-02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884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4799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平湖市骑乐士童车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前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4799A (zh) * 2016-12-19 2017-05-31 平湖市骑乐士童车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前灯
CN106764799B (zh) * 2016-12-19 2022-10-18 平湖市骑乐士童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童车的前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81101U (zh) 一种新型led日光灯管
CN203205418U (zh) 前后两面发光的led
CN201934975U (zh) 带散热装置的内置电源式led灯管
CN202493914U (zh) 一种新型led灯管
CN202188407U (zh) 背光源模组的灯组及背光源模组
CN102588802A (zh) Led平面灯
CN202546677U (zh) 一种led灯散热结构和液晶模组
CN202228982U (zh) Led组件
CN102831839A (zh) Led显示屏
CN102691944A (zh) Led侧背光模组
CN202165894U (zh) 一种t形led灯管
CN201496850U (zh) 嵌入式led平面光源
CN207352323U (zh) 一种适用于汽车仪表的液晶屏
CN202813225U (zh) 新型led匀光板
CN201897093U (zh) 一种光效高的led灯光板
CN203273702U (zh) 一种用于产生矩形光斑的led助航灯具光学组件
CN202253367U (zh) 组合led灯的双透镜
CN201437916U (zh) 多面led日光灯
CN204328668U (zh) 一种用于隧道的组合式led灯
CN201407509Y (zh) 一种led日光灯装置
CN202302883U (zh) 一种平面多组分段发光的led灯具
CN203549513U (zh) 一种led灯
CN206522679U (zh) 一种led路灯
CN202674910U (zh) Led日光灯
CN202493927U (zh) 一种led透镜模组灯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Effective date: 20150709

Owner name: JINGDONGF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5070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709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Patentee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atentee after: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est Central Road, No. 8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BOE Photoelectricity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