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57813U -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 Google Patents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57813U
CN202157813U CN2011202713433U CN201120271343U CN202157813U CN 202157813 U CN202157813 U CN 202157813U CN 2011202713433 U CN2011202713433 U CN 2011202713433U CN 201120271343 U CN201120271343 U CN 201120271343U CN 202157813 U CN202157813 U CN 2021578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late
middle rib
built
waterstop
drain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7134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2027134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578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578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5781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包括带状中肋,带状中肋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带状中肋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均沿带状中肋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与带状中肋的连接呈“V”形,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与带状中肋的连接呈倒立的“V”形,第一翼板的内侧面上设置第五翼板,第二翼板的内侧面上设置第六翼板,第五翼板和第六翼板均沿带状中肋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翼板、第五翼板、第六翼板和第二翼板形成一个流水通道,第五翼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该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的排水通道不会发生堵塞,排水效果好。

Description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止水带,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背景技术
渗漏水是隧道等地下工程的常见危害。隧道等地下工程的渗漏水多发生在衬砌的施工缝、伸缩缝和沉降缝(简称工程缝)上,内置式止水带在工程缝的防水中起着关键作用。现有的内置式止水带大都是“一”字型,安装时需要确保止水带安装在工程缝上且止水带与工程缝两侧垂直,以达到止水的作用,但是这种止水带很难安装就位,常常出现止水带倾斜于工程缝两侧,不能达到止水带止水的效果,导致工程质量不能保证,后期地下水很容易顺着止水带的两侧外流;另外,绝大多数止水带不具备排水泄压能力,即当地下水从围岩渗入衬砌工程缝并遇止水带阻碍时,渗水沿工程缝下渗较难,致使止水带外侧水压增加而导致渗水绕止水带渗漏。目前出现的一种“X”形止水带的排水通道会因为混凝土渣的进入而经常被堵塞,造成排水效果差,为实际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该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的排水通道不会发生堵塞,排水效果好,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包括带状中肋,所述带状中肋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 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所述带状中肋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所述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均沿带状中肋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和第二翼板与带状中肋的连接呈“V”形,所述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与带状中肋的连接呈倒立的“V”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五翼板,所述第二翼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五翼板相连接的第六翼板,所述第五翼板和第六翼板均沿带状中肋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第五翼板、第六翼板和第二翼板形成一个流水通道,所述第五翼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 
上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水孔均靠近第五翼板与第一翼板的连接处。 
上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的上部设置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沿带状中肋的长度方向延伸。
上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水孔内均设置有滤水布。 
上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止水棱。 
上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第二翼板、第三翼板和第四翼板均一体成型设置在带状中肋上;所述第五翼板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一翼板上,所述第六翼板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翼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翼板、第五翼板、第六翼板和第三翼板形成一个流水通道,且所述第五翼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通过进水孔可以使水进入排水通道,同时又避免了混凝土渣进入排水通道从而对排水通道造成堵塞。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进水孔内设置滤水布,进一步对渗漏水中的混凝土渣进行过滤,从而更有效的保证了排水通道的通畅。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翼板的上部设置有水平板,因为在止水带的安装过程中,工程缝靠近第一翼板一侧,通过设置水平板可以延长第一翼板的宽度,从而平衡止水带承受的水压。 
5、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该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的排水通道不会发生堵塞,排水效果好,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成本低,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状中肋;  2-第三翼板; 3-第四翼板; 
4-第二翼板;  5-第六翼板; 6-排水通道; 
7-第五翼板;  8-进水孔;   9-滤水布; 
10-止水棱;   11-水平板;  12-第一翼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包括带状中肋1,所述带状中肋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所述带状中肋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均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与带状中肋1的连接呈“V”形,所述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与带状中肋1的连接呈倒立的“V”形, 所述第一翼板1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五翼板7,所述第二翼板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五翼板7相连接的第六翼板5,所述第五翼板7和第六翼板5均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五翼板7、第六翼板5和第二翼板4形成一个流水通道6,所述第五翼板7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8。当对隧道内进行浇筑衬砌时,采用分段浇筑的方法,各段衬砌之间留有施工缝、伸缩缝和沉降缝,通常是三缝合一,简称为工程缝,在工程缝中安装该内置式可排水止水带,从该止水带的带状中肋1上第二翼板4的一侧按压止水带使带状中肋1、第一翼板12和第三翼板2与端头模板接触,并使与端头模板相贴的第一翼板12和第三翼板2展平,且展平的第一翼板12和第三翼板2的左侧以及带状中肋1的左侧与工程缝重合,每隔一段距离用钢钉将该止水带固定在端头模板上。混凝土浇筑时,外露的第二翼板4和第四翼板3被埋于混凝土内。拆除模板后,先前被压平的第一翼板12和第三翼板2会因弹性而恢复原有形状,第一翼板12和第三翼板2将外露。下一段衬砌浇筑后,该止水带便被置于所封堵的工程缝中央。该止水带工作时,若地下水沿工程缝流向止水带,止水带的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之间的三角区将阻止水流沿原有方向流动,通过进水孔8进入排水通道6,水流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排水通道6向下流。如果工程对象没有排水系统,该止水带的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将先行堵水,若该防线被突破,该止水带的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将继续封堵,为工程缝防水提供双重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准确的安装定位,对工程缝处的渗漏水有良好的止水效果,使渗漏水从进水孔8进入到排水通道6内并将渗漏水排出,避免混凝土渣进入排水通道6造成排水通道6的堵塞,从而影响止水带的整体排水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结合图1和图2,多个进水孔8均靠近第五翼板7与第一翼板12的连接处,能够方便渗漏水进入到排水通道6内。所述第一翼板12的上部设置有水平板11,所述水平板11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因为在止 水带的安装过程中,工程缝靠近第一翼板12一侧,通过设置水平板11可以延长第一翼板12的宽度,从而平衡止水带承受的水压。 
如图2所示,多个进水孔8内均设置有滤水布9,进一步对渗漏水中的混凝土渣进行过滤,从而更有效的保证了排水通道6的通畅。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止水棱10,各止水棱10均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均一体成型设置在带状中肋1上;所述第五翼板7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一翼板12上,所述第六翼板5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翼板4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包括带状中肋(1),所述带状中肋(1)上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所述带状中肋(1)下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均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12)和第二翼板(4)与带状中肋(1)的连接呈“V”形,所述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与带状中肋(1)的连接呈倒立的“V”形,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2)的内侧面上设置有第五翼板(7),所述第二翼板(4)的内侧面上设置有与第五翼板(7)相连接的第六翼板(5),所述第五翼板(7)和第六翼板(5)均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五翼板(7)、第六翼板(5)和第二翼板(4)形成一个流水通道(6),所述第五翼板(7)上设置有多个进水孔(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水孔(8)均靠近第五翼板(7)与第一翼板(12)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2)的上部设置有水平板(11),所述水平板(11)沿带状中肋(1)的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多个进水孔(8)内均设置有滤水布(9)。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的内侧面上均设置有止水棱(1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翼板(12)、第二翼板(4)、第三翼板(2)和第四翼板(3)均一体成型设置在带状中肋(1)上;所述第五翼板(7)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一翼板(12)上,所述第六翼板(5)一体成型设置在第二翼板(4)上。
CN2011202713433U 2011-07-28 2011-07-28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78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13433U CN202157813U (zh) 2011-07-28 2011-07-28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713433U CN202157813U (zh) 2011-07-28 2011-07-28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57813U true CN202157813U (zh) 2012-03-07

Family

ID=457654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7134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57813U (zh) 2011-07-28 2011-07-28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5781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4773A (zh) * 2016-05-16 2016-07-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隧道的伸缩缝防水构造及电缆隧道
CN110513145A (zh) * 2019-09-27 2019-11-29 长安大学 一种可排水止水带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4773A (zh) * 2016-05-16 2016-07-27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隧道的伸缩缝防水构造及电缆隧道
CN105804773B (zh) * 2016-05-16 2019-03-29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青岛供电公司 一种电缆隧道的伸缩缝防水构造及电缆隧道
CN110513145A (zh) * 2019-09-27 2019-11-29 长安大学 一种可排水止水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10175B (zh) 一种岩溶富水地质地下结构防水施工渗水控制施工方法
CN206539354U (zh) 一种隧道二衬表面渗漏水处治结构
CN202157813U (zh) 隧道工程缝用内置排水式止水带
CN201310363Y (zh) 准中埋背贴式可排水橡胶止水带
CN203049630U (zh) 建筑物基础底板防水系统
CN206360055U (zh) 地库上部h型排水沟
CN205894032U (zh) 一种与道路结合的泥石流排导结构
CN103726514B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及防渗漏施工方法
CN202250109U (zh) 一种背贴式排水止水带
CN201762728U (zh) 用于隧道工程缝的内置式排水止水带
CN212296413U (zh) 一种用于隧道工程的背贴式π型橡胶止水带
CN201671638U (zh) 内设有止水带的岩溶隧道
CN205116153U (zh) 一种地下隔渗连续墙
CN203684293U (zh) 地下连续墙的防渗漏结构
CN113944192A (zh) 一种地下室顶板覆土区域变形缝连接结构
CN203939523U (zh) 一种用于隧道渗漏水处理的防渗漏装置
CN209323464U (zh) 水工建筑物的分区止水结构
CN209873489U (zh) 一种景观规划用园林排水砖
CN203144986U (zh) 一种泥石流沟的排导布置结构
CN203008112U (zh) 一种条缝进水树脂混凝土排水沟
CN202658616U (zh) 一种用于基坑单面墙施工的疏水、导水装置
CN207499887U (zh) 一种背贴式排水止水带
CN207597543U (zh) 一种露天边坡的移动式排水结构
CN216198173U (zh) 一种具有排水功能的防排水板
CN210002359U (zh) 一种保护泄洪洞底板过流面混凝土的新型排水孔引排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3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