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40807U -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 Google Patents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40807U
CN202140807U CN201120215907U CN201120215907U CN202140807U CN 202140807 U CN202140807 U CN 202140807U CN 201120215907 U CN201120215907 U CN 201120215907U CN 201120215907 U CN201120215907 U CN 201120215907U CN 202140807 U CN202140807 U CN 2021408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emitting device
luminescence component
ligh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159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Kam Tong Metal &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Kam Tong Metal &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Kam Tong Metal &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Kam Tong Metal &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159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408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408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4080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包括外壳及固定在外壳上的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及开关组件。壳体的前端与发光组件连接且后端固设有导电片,导电片均与发光组件和手电筒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手电筒电源的负极与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充电组件内置于外壳内并包括正极导电钉和负极导电钉,正极导电钉的一端与导电片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正极电性连接;负极导电钉的一端与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另一端穿设于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负极电性连接。开关组件安装在外壳上并接通或断开手电筒电源与发光组件的电性连接,使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抗震良好且便于装拆维护。另,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一种手电筒。

Description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发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中对手电筒电源进行充电或放电照明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户外休闲活动已经逐步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休闲方式,野外露营等活动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手电筒是人们夜间野外活动必不可少的装备之一。
目前,现有的手电筒的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均是相互独立设置的,独立设置的发光组件固定在手电筒的筒头内,独立设置的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均内置于手电筒的筒体内,内置于手电筒内的充电组件与手电筒电源电性连接,固定在手电筒的筒头内的发光组件与手电筒电源电性连接,而内置于手电筒的筒体内的开关组件控制发光组件与手电筒电源的接通或断开。由于现有的手电筒的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是相互独立设置的,独立设置的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会使得它们在手电筒上的装配是极复杂的,从而不便于手电筒的装拆和维护。同时,应用于野外的活动的手电筒对抗冲击性能有很高的要求,而现有的手电筒的相互独立设置的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一方面会降低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的抗冲击性能,另一方面会因冲击而使发光组件、开关组件及充电组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发生中断,从而影响到手电筒可靠性的工作。
基于上述的不足,需要一种能提高抗冲击性能且便于装拆和维护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抗冲击性能且便于装拆和维护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一种手电筒,由于该手电筒具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能提高抗冲击性能且便于装拆和维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适应于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内对手电筒电源进行充电或放电照明,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开关组件及外壳,所述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及开关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的后端固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手电筒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手电筒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包括正极导电钉和负极导电钉,所述正极导电钉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钉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的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接通或断开手电筒电源与所述发光组件的电性连接。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正极和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手电筒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微型控制器上,所述开关组件的顶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微型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线强度;通过上述的微型控制器,使得开关组件能驱使发光组件能提供强光、弱光或强弱光循环的三种工作方式。具体地,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贴于所述微型控制器,所述散热片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并沿所述外壳绕设,以将微型控制器的热量散出外界中去,从而确保微型控制器的可靠性工作。
所述外壳包括盖体及与所述盖体插接固定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固定并形成收容腔,所述发光组件内置于所述盖体内,内置于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发光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盖体,所述导电片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内,所述导电片的后端弯折出与所述第二壳体紧贴的接电端,所述微型控制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前端内。通过由上述的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形成的收容腔,使导电片及微型控制器能方便可靠地固定在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盖体组成的壳体内;由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及盖体组成的壳体,便于对壳体内的部件进行维护。更具体地,如下:
所述盖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安装散热盖及固定盖,相互配合的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形成容置腔,所述发光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绝缘的纤维板及固定在所述纤维板上的发光体,所述固定盖开设有供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发光体伸出的通光孔,所述安装散热盖的后端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使得发光组件的装拆方便,并便于维护;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前端均设置有插接柱,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均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柱依次穿过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的插接孔,使得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能快速地定位于由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组成的壳体上,同时,上述的安装散热盖还将发光组件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界中出去,从而确保发光组件的可靠工作。
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朝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凸伸出插接凸台,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凸台插接的插接凹槽,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定位更快,从而便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快速固定。
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第二导电弹性元件、导电抵触片及固定座,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内嵌腔,所述固定座和导电抵触片呈并排的嵌于所述内嵌腔内,嵌于所述内嵌腔内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充电插孔,所述正极导电钉呈间隙的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所述第二导电弹性元件呈弹性的抵触于所述导电抵触片和负极导电钉之间,所述负极导电钉呈可伸缩的穿过所述固定座并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的所述负极导电钉与所述正极导电钉呈间隙的垂直对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导电抵触片弹性抵触。通过上述的第一导电弹性元件,为开关组件的复位提供弹力;通过上述的第二导电弹性元件,使得外界充电器与正极导电钉和负极导电钉之间的电性接触更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还包括固定螺钉,所述第一壳体和导电片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正对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钉依次穿所述第一壳体和导电片的安装孔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固定,使得第一壳体和导电片能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二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包括筒头、筒体、尾盖和手电筒电源,所述筒头及尾盖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手电筒电源内置于所述筒体内,其中,所述手电筒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内置于所述筒头内且所述发光组件正对所述筒头。
较佳地,所述手电筒还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内置于所述筒头内并与所述筒头活动连接,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抵触于所述安装环与所述筒头之间,使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紧紧地夹紧于筒头与安装环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及开关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形成一体结构,使得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开关组件与外壳形成一个整体,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在手电筒上的装拆更方便,并便于维护;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抗振性能更好,因而,使得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手电筒具有优异的抗振性能的同时,还能更可靠地工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不仅能提高抗冲击能力,同时还便于装拆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第一实施例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分解图。
图5是图3所示的一体式充电光装置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图6所示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请参阅图1和图3,图1和图3展示了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并结合图2、图4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200内对手电筒电源400进行充电或放电照明,具体安装方式是,先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沿图5中箭头所指的方向从筒头200的一端插入筒头200内,插入筒头200内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的前端与筒头200的前端抵触;接着,再将安装环300沿图5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安装在筒头200上,从而把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夹紧于安装环300和筒头200之间,而手电筒电源400沿图5中箭头所指的相反方向从筒头200的另一端插入筒头200内并与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抵触。
而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包括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开关组件43及外壳44。所述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及开关组件43固定在所述外壳44上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发光组件41安装在所述壳体44的前端,具体地,该发光组件41包括绝缘的纤维板41b及固定在纤维板41b上的发光体41a,该发光体41a选择为由多个LED组成的灯源,这样发光体41a的照明效果更好,所述壳体44的后端固设有导电片45,所述导电片45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1和手电筒电源400的正极401电性连接,手电筒电源400的负极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42内置于所述外壳44内并包括正极导电钉42a和负极导电钉42b,所述正极导电钉42a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45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钉42a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44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42b的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42b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44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43安装在所述外壳44上并接通或断开手电筒电源400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电性连接。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还可以包括散热片47及内置于所述外壳44内的微型控制器46。该微型控制器4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正极和导电片45电性连接,其负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1和手电筒电源400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43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微型控制器46上,所述开关组件43的顶端伸出所述外壳44(具体是在外壳44上开设有供开关组件43伸出的通孔),所述开关组件43通过所述微型控制器46控制所述发光组件41的光线强度。所述散热片47的一端贴于所述微型控制器46,所述散热片47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44并沿所述外壳44绕设,目的使得开关组件43通过微型控制器46去驱使发光组件41提供强光、弱光或强弱光循环的三种工作方式;同时,还便于把微型控制器46的热量散出外界中去,从而确保微型控制器46的可靠性工作。更具体地,如下:
请参阅图4,上述提到的外壳44包括盖体44a及与所述盖体44a插接固定的壳体44b,所述壳体44b包括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所述第一壳体44c与所述第二壳体44d插接固定并形成收容腔,该收容腔的形成方式是,在第一壳体44c上开设有第一收容槽44v,在第二壳体44d上开设有与第一收容槽44v相配合的第二收容槽44x,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插接固定后,使第一收容槽44v和第二收容槽44x形成上述的收容腔。而上述提到的发光组件41内置于所述盖体44a内,内置于所述盖体44a内的所述发光组件41的前端伸出所述盖体44a,所述导电片45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内,所述导电片45的后端弯折出与所述第二壳体44d紧贴的接电端45a,所述微型控制器46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前端内,目的使导电片45及微型控制器46能方便可靠地固定在由第一壳体44c、第二壳体44d及盖体44a组成的壳体44内,且便于对壳体44内的部件进行维护。
同时,上述提到的盖体44a包括相互配合的安装散热盖44f及固定盖44g,相互配合的所述安装散热盖44f和固定盖44g形成容置腔(图中未示),上述提到的发光组件41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固定盖44g开设有供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发光组件41的发光体41a伸出的通光孔44s,且所述固定盖44g通过安装螺钉49固定在安装散热盖44f,把发光组件41夹紧于固定盖44g和安装散热盖44f之间,所述安装散热盖44f的后端与由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组成的壳体44卡接固定,目的使得发光组件41装拆方便且便于维护。而上述提到的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的前端均设置有插接柱44h,所述安装散热盖44f和固定盖44g均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柱44h依次穿过所述安装散热盖44f和固定盖44g的插接孔44i,目的使得安装散热盖44f和固定盖44g能快速地定位于由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组成的壳体44上,同时,上述的安装散热盖44f还将发光组件41产生的热量释放到外界中出去,从而确保发光组件41的可靠工作。
另,上述提到的第一壳体44c的下端朝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的上端凸伸出插接凸台44j,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凸台44j插接的插接凹槽44y,目的使得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的定位更快,从而便于第一壳体44c和第二壳体44d的快速固定。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上述提到的充电组件42还包括第一导电弹性元件42c、第二导电弹性元件42d、导电抵触片42e及固定座42f,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开设有内嵌腔44u,所述固定座42f和导电抵触片42e呈并排的嵌于所述内嵌腔44u内,嵌于所述内嵌腔44u内的所述固定座42f与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之间形成充电插孔44w,上述提到的正极导电钉42a呈间隙的伸入所述充电插孔44w内,所述第二导电弹性元件42d呈弹性的抵触于所述导电抵触片42e和负极导电钉42b之间,所述负极导电钉42b呈可伸缩的穿过所述固定座42f并伸入所述充电插孔44w内,伸入所述充电插孔44w内的负极导电钉42b与正极导电钉42a呈间隙的垂直对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42c的一端与上述提到的微型控制器46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42c的另一端伸出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并与所述导电抵触片42e弹性抵触。其中,为使得第一壳体44c和导电片45能可拆卸的固定在第二壳体44d上,故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固定螺钉48,上述提到的第一壳体44c和导电片45均开设有安装孔44t,上述提到的第二壳体44d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44t正对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钉48依次穿所述第一壳体44c和导电片45的安装孔44t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固定。目的为开关组件43的复位提供弹力;同时,还使得外界充电器与正极导电钉42a和负极导电钉42b之间的电性接触更可靠。
请参阅图6,图6展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并结合图7和图8,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包括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开关组件43`、微型控制器46`、及外壳44`,所述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及开关组件43`固定在所述外壳44`上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发光组件41`安装在所述壳体44`的前端,所述壳体44`的后端固设有导电片45`,所述导电片45`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4`和手电筒电源400的正极401电性连接,手电筒电源400的负极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42`内置于所述外壳44`内并包括正极导电钉42a`和负极导电钉42b`,所述正极导电钉42a`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45`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钉42a`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44`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正极电性连接,具体是正极导电钉42a`通过导电弹簧42g`呈弹性的设置于外壳44`上,所述负极导电钉42b`的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44`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42b`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44`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负极电性连接,具体是负极导电钉42b`通过导电弹簧42g`呈弹性的设置于外壳44`上,所述开关组件42`安装在所述外壳44`上并接通或断开手电筒电源400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电性连接,而所述微型控制器46`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1`的正极和导电片45`电性连接,其负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41`和手电筒电源400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43`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微型控制器46`上,所述开关组件43`通过所述微型控制器46`控制所述发光组件41`的光线强度。其中,上述的发光组件41`包括绝缘的纤维板41b`及固定在纤维板41b`上的发光体41a`。对于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在手电筒的筒头200内的安装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在手电筒的筒头200内的安装方式是一样的,故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100包括筒头200、筒体700、尾盖600和手电筒电源400,所述筒头200及尾盖600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筒体700的两端,具体是筒头200或尾盖600均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实现与筒体700的活动连接,所述手电筒电源400内置于所述筒体700内,其中,所述手电筒100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内置于所述筒头200内且所述发光组件41正对所述筒头200。工作时,按压扭钮500,使得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与手电筒电源400电性连接,从而使得发光组件41工作,工作的发光组件41便使光线穿过筒头200照射到外界中去,如图9所示。其中,结合图5和图8,为了使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或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可靠地固定在筒头200内,故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100还包括安装环300,所述安装环300内置于所述筒头200内并与筒头200活动连接,具体是安装环300与筒头200螺纹连接,而第一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或第二实施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抵触于筒头200与安装环300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及开关组件43固定在所述外壳44上形成一体结构,使得发光组件41、充电组件42、开关组件43与外壳44形成一个整体,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在手电筒上的装拆更方便,并便于维护;另一方面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的抗振性能更好,因而,使得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的手电筒具有优异的抗振性能的同时,还能更可靠地工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具有与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相同的结构,故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具有与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相同的有益效果。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100安装有本实用新型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40,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手电筒100不仅能提高抗冲击能力,同时还便于装拆和维护。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适应于安装在手电筒的筒头内对手电筒电源进行充电或放电照明,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包括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开关组件及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充电组件及开关组件固定在所述外壳上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发光组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的后端固设有导电片,所述导电片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手电筒电源的正极电性连接,手电筒电源的负极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充电组件内置于所述外壳内并包括正极导电钉和负极导电钉,所述正极导电钉的一端与所述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正极导电钉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的一端与所述发光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负极导电钉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壳体上并与外界充电器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接通或断开手电筒电源与所述发光组件的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内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微型控制器,所述微型控制器的正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的正极和导电片电性连接,所述微型控制器的负极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和手电筒电源的负极电性连接,所述开关组件的底端安装在所述微型控制器上,所述开关组件的顶端伸出所述外壳,所述开关组件通过所述微型控制器控制所述发光组件的光线强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片,所述散热片的一端贴于所述微型控制器,所述散热片的另一端伸出所述外壳并沿所述外壳绕设。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盖体及与所述盖体插接固定的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插接固定并形成收容腔,所述发光组件内置于所述盖体内,内置于所述盖体内的所述发光组件的前端伸出所述盖体,所述导电片的前端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后端内,所述导电片的后端弯折出与所述第二壳体紧贴的接电端,所述微型控制器收容于所述收容腔的前端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相互配合的安装散热盖及固定盖,相互配合的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形成容置腔,所述发光组件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发光组件包括绝缘的纤维板及固定在所述纤维板上的发光体,所述固定盖开设有供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的发光件伸出的通光孔,所述安装散热盖的后端与所述壳体卡接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前端均设置有插接柱,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均开设有供所述插接柱依次穿过所述安装散热盖和固定盖的插接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下端朝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凸伸出插接凸台,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插接凸台插接的插接凹槽。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第二导电弹性元件、导电抵触片及固定座,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内嵌腔,所述固定座和导电抵触片呈并排的嵌于所述内嵌腔内,嵌于所述内嵌腔内的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形成充电插孔,所述正极导电钉呈间隙的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所述第二导电弹性元件呈弹性的抵触于所述导电抵触片和负极导电钉之间,所述负极导电钉呈可伸缩的穿过所述固定座并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伸入所述充电插孔内的所述负极导电钉与所述正极导电钉呈间隙的垂直对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一端与所述微型控制器弹性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弹性元件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导电抵触片弹性抵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螺钉,所述第一壳体和导电片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安装孔正对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钉依次穿所述第一壳体和导电片的安装孔并与所述螺纹孔配合固定。
10.一种手电筒,包括筒头、筒体、尾盖和手电筒电源,所述筒头及尾盖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筒体的两端,所述手电筒电源内置于所述筒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手电筒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所述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内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发光组件正对所述筒头。
CN201120215907U 2011-06-23 2011-06-23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08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5907U CN202140807U (zh) 2011-06-23 2011-06-23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15907U CN202140807U (zh) 2011-06-23 2011-06-23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40807U true CN202140807U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51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1590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40807U (zh) 2011-06-23 2011-06-23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4080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75042A1 (zh) * 2011-06-23 2012-12-27 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应急照明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75042A1 (zh) * 2011-06-23 2012-12-27 东莞金唐五金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应急照明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93540A (ko) Led조명장치
JP2014505972A (ja) 複極電池給電装置及び複極電池給電装置を応用した懐中電灯
CN102384361B (zh) 多功能手电筒
CN202140807U (zh) 一体式充电发光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手电筒
CN204829419U (zh) Led光源与电源的拆装式组合灯具
US7547924B1 (en) Light-emitting diode structure
US7494247B2 (en) Hid searchlight module
CN201885187U (zh) 一种手电筒中的开关电路
CN201061233Y (zh) 电蚊拍
CN103363301A (zh) 手电筒
CN209540581U (zh) 一种手持式led灯
CN216054576U (zh) 一种新型去电源的氙气闪光灯发光光源灯泡
CN103727424B (zh) 一种led日光灯
CN109958898A (zh) 一种手持式led灯
CN209431274U (zh) 一种直插式可快速装拆的应急球泡灯
CN207990355U (zh) 一种用于led导轨灯组的电源输入组件
CN202042547U (zh) 一种二次充电电池的照明功能端子
CN202972567U (zh) 手电筒
KR20110106128A (ko) Led 조명등용 에이징장치
CN220169390U (zh) 一种灯管堵头和灯管
CN205504553U (zh) 一种集蓄电池和光源于一体的灯具
CN204665177U (zh) 一种照明电筒的一体化pcb板安装结构
CN202915060U (zh) 多功能手电筒
CN213153586U (zh) 一种可分离式太阳能充电灭蚊灯
CN103949058A (zh) 一种电子敲击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