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7932U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137932U CN202137932U CN201120200545U CN201120200545U CN202137932U CN 202137932 U CN202137932 U CN 202137932U CN 201120200545 U CN201120200545 U CN 201120200545U CN 201120200545 U CN201120200545 U CN 201120200545U CN 202137932 U CN202137932 U CN 2021379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w material
- gap
- formwork
- internal layer
- intermediat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模壳;模环以及上述模芯,模芯套设于模环内并与模座固定连接,模芯与模环之间设有挤出间隙,该挤出间隙与流通间隙相通,且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之模具,利用模环内表面与模芯外表面的凹槽之间的挤出间隙,可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为制造多腔室输液袋提供薄膜片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只能形成光滑膜面的薄膜,不能形成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所以无法提供用于制造多腔室输液袋的薄膜片材,必须对其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装配该模芯后的模具,可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
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该模芯套设于模具的模环内,且模芯外表面与模环内表面之间设有挤出间隙,其特征在于: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之模芯,因其外表面开设有有间隔排列的凹槽,所以当其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的模环内时,利用模环内表面与模芯外表面的凹槽之间的挤出间隙,可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为制造多腔室输液袋提供薄膜片材。
所述凹槽沿模芯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仅设于模芯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利于同时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以及与其相对的光滑膜面结构的薄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可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座,该模座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供加热熔融后的薄膜原料流入的原料入口以及与其相通的原料流入通道;模壳,其套接于模座上相异于原料入口的一端,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流通间隙,该流通间隙与原料流入通道相通;模环,其与模壳固定连接;以及模芯,其套设于模环内并与模座固定连接,模芯与模环之间设有挤出间隙,该挤出间隙与流通间隙相通,且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之模具,利用模环内表面与模芯外表面的凹槽之间的挤出间隙,可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为制造多腔室输液袋提供薄膜片材。
作为上述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原料入口包括内层原料入口和外层原料入口,所述原料流入通道包括与内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内层原料流入通道和与外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外层原料流入通道,所述模壳包括内层模壳和套于内层模壳外的外层模壳,内层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与内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外层模壳与内层模壳之间设有与外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和外层原料流通间隙交汇后与挤出间隙连通。从而提供一种改进型模具,其可用两种薄膜原料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复合薄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原料入口包括内层原料入口、中间层原料入口和外层原料入口,所述原料流入通道包括与内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内层原料流入通道、与中间层原料入口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和与外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外层原料流入通道,所述模壳包括内层模壳、套于内层模壳外的中间层模壳和套于中间层模壳外的外层模壳,内层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与内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中间层模壳与内层模壳之间设有与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外层模壳与中间层模壳之间设有与外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和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分别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交汇后共同与挤出间隙连通。从而提供另一种改进型模具,其可用三种薄膜原料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复合薄膜。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的入口、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入口以及外层原料流通间隙的入口均由大逐渐缩小,使各薄膜原料易于流入对应的原料流通间隙的入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再一步改进,所述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截面呈直线形,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一侧;所述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外层原料流通间隙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另一侧。从而使内层原料和外层原料分别自中间层原料的两侧汇入并将中间层原料包覆在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复合薄膜。
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交汇点低于外层原料流通间隙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交汇点。使外层原料和内层原料先、后与中间层原料交汇并将中间层原料包覆在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复合薄膜。
所述外层模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层模壳和第二外层模壳,第二外层模壳的内表面与中间层模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所述模芯通过相互连接的上模芯接头和下模芯接头与模座连接,其中上模芯接头套接在第二外层模壳内,下模芯接头套接于模环内,上模芯接头与内层模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上模芯接头与第二外层模壳的内表面之间以及下模芯接头与模环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共挤间隙,该共挤间隙的一端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相通,其另一端与挤出间隙连通。使外层原料、中间层原料和内层原料交汇后在共挤间隙内充分共挤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薄膜。
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仅设于模芯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从而可同时制造出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以及与其相对的光滑膜面结构的薄膜,利用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以及光滑膜面结构的薄膜,即可制造出符合储藏及临床应用要求的多腔室输液袋。
一种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将薄膜原料加热熔融;
b、将工序a所述的薄膜原料由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模具的原料入口注入,薄膜原料经流通间隙后进入挤出间隙,并在模环内表面与模芯外表面的凹槽作用下形成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
d、利用牵引机构将形成的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牵引出来;
e、由收卷机构将牵引出来的薄膜收卷起来。
作为上述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其还包括介于工序b、d之间的冷却工序c,该冷却工序c包括利用风环冷却系统和水环冷却系统对薄膜进行冷却降温的工序;所述工序d包括利用第一牵引机构对薄膜的厚薄度进行控制的工序以及利用第二牵引机构对薄膜进行过渡、引导的工序;所述工序a是用挤出机对薄膜原料进行加热熔融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模具的仰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薄膜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利用本实用新型之薄膜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带条纹状凸棱的薄膜以及与其相对的光滑膜面结构的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5,该模芯5套设于模具的模环3内,且模芯5外表面与模环3内表面之间设有挤出间隙01,模芯5上与模环3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沿模芯5轴向方向延伸,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51仅设于模芯5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5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包括模座1、套接在模座上的模壳2、与模壳连接的模环3、以及套设于模环内并通过第一模芯接头41和第二模芯接头42与模座1固定连接的模芯5,模芯5与模环3之间设有挤出间隙01,且模芯5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51,所述凹槽51沿模芯轴向方向延伸。
所述模座1的一端开设有供加热熔融后的薄膜原料流入的原料入口以及与其相通的原料流入通道,其中,原料入口包括内层原料入口13、中间层原料入口12和外层原料入口11,原料流入通道包括与内层原料入口13相通的内层原料流入通道130、与中间层原料入口12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120和与外层原料入口11相通的外层原料流入通道110。
所述模壳2套接于模座1上相异于原料入口的一端,其包括内层模壳23、套于内层模壳外的中间层模壳22和套于中间层模壳外的外层模壳21,外层模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层模壳211和第二外层模壳212,内层模壳23与模座1之间设有与内层原料流入通道130相通的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中间层模壳22与内层模壳23之间设有与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120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外层模壳21与中间层模壳22之间设有与外层原料流入通道110相通的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当然,所述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120是穿过内层模壳23侧壁后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连通的,同样,所述外层原料流入通道110是同时穿过内层模壳23侧壁和中间层模壳22侧壁后与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连通的,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的入口、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入口以及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的入口均由大逐渐缩小;所述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截面呈直线形,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一侧;所述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另一侧,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交汇点低于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的交汇点;所述第二外层模壳212的内表面与中间层模壳22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所述上模芯接头41套接在第二外层模壳212内,下模芯接头42套接于模环3内,上模芯接头41与内层模壳23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上模芯接头41与第二外层模壳212的内表面之间以及下模芯接头42与模环3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共挤间隙02,该共挤间隙02的一端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相通,其另一端与挤出间隙01连通。
所述模环3与第二外层模壳212固定连接。
所述模芯5,其套设于模环3内并通过第一模芯接头41和第二模芯接头42与模座1固定连接,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51仅设于模芯5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5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
如图3所示,一种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工序:
a、利用挤出机一、挤出机二和挤出机三分别对内层原料、中间层原料、和外层原料在195℃~21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加热,使各原料加热熔融成液态状,其中,所述内层原料、中间层原料和外层原料均为改性PP(聚丙烯)材料,其比例为1∶3∶1;
b、将上述熔融状态的内层原料、中间层原料和外层原料分别注入上述所述模具的内层原料入口13、中间层原料入口12和外层原料入口11(各原料的注入量或注入速度由挤出机的变频电机的转速来控制),使内层原料、中间层原料和外层原料分别经过内层原料流入通道130、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120和外层原料流入通道110后,再分别进入内层原料流通间隙131、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121和外层原料流通间隙111,使外层原料和内层原料先、后与中间层原料交汇并将中间层原料包覆在中间位置,然后各原料流入共挤间隙02并在共挤间隙02内充分共挤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薄膜,最后进入挤出间隙01,并在模环3内表面与模芯5半圆周外表面的凹槽51作用下形成一带条纹状凸棱61的复合薄膜6;与此同时,在模环3内表面与模芯5另外半个光滑圆周面的作用下同时形成一光滑膜面的复合薄膜7,此时带条纹状凸棱的复合薄膜6与光滑膜面的复合薄膜7是呈环状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的;
c、利用风环冷却系统和水环冷却系统对从挤出间隙01出来的复合薄膜进行冷却降温,其中风环冷却系统是位于模具模芯5的下方并可以吹出环形风道的风冷或风扇装置,而水环冷却系统同样也是位于模具模芯5的下方并形成环状垂直水帘的循环水冷装置;
d、利用第一牵引机构对冷却降温处理后的复合薄膜的厚薄度进行控制,以及利用第二牵引机构对复合薄膜进行过渡、引导,此时,所述带条纹状凸棱的复合薄膜6和光滑膜面结构的复合薄膜7经牵引机构牵引后不再呈环状,而是形成相互紧贴的片状,所述各牵引机构可以是由多个滚筒组成的牵引机构;
e、由收卷机构将牵引出来的复合薄膜收卷起来。
如图4所示,其为利用上述所述的薄膜制造方法制造出的带条纹状凸棱61的复合薄膜6以及与其相对的光滑膜面结构的薄膜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当然,本实用新型之模具也设一个或两个或四个以上的薄膜原料入口以及与其相通的原料流入通道,在此基础上,只需相应减少或增加模壳,即可制造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模具,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同等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该模芯套设于模具的模环内,且模芯外表面与模环内表面之间设有挤出间隙,其特征在于: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模芯轴向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装配在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上的模芯,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仅设于模芯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
4.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座,该模座的一端开设有至少一个供加热熔融后的薄膜原料流入的原料入口以及与其相通的原料流入通道;
模壳,其套接于模座上相异于原料入口的一端,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流通间隙,该流通间隙与原料流入通道相通;
模环,其与模壳固定连接;以及
模芯,其套设于模环内并与模座固定连接,模芯与模环之间设有挤出间隙,该挤出间隙与流通间隙相通,且模芯上与模环相对的外表面上开设有间隔排列的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入口包括内层原料入口和外层原料入口,所述原料流入通道包括与内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内层原料流入通道和与外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外层原料流入通道,所述模壳包括内层模壳和套于内层模壳外的外层模壳,内层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与内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外层模壳与内层模壳之间设有与外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和外层原 料流通间隙交汇后与挤出间隙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入口包括内层原料入口、中间层原料入口和外层原料入口,所述原料流入通道包括与内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内层原料流入通道、与中间层原料入口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和与外层原料入口相通的外层原料流入通道,所述模壳包括内层模壳、套于内层模壳外的中间层模壳和套于中间层模壳外的外层模壳,内层模壳与模座之间设有与内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中间层模壳与内层模壳之间设有与中间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外层模壳与中间层模壳之间设有与外层原料流入通道相通的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和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分别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交汇后共同与挤出间隙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截面呈直线形,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一侧;所述外层原料流通间隙包括截面呈直线形的间隙以及自该直线形的间隙的端部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外层原料流通间隙位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另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原料流通间隙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交汇点低于外层原料流通间隙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的交汇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模壳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外层模壳和第二外层模壳,第二外层模壳的内表面与中间层模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外向内弯折的间隙;所述模芯通过相互 连接的上模芯接头和下模芯接头与模座连接,其中上模芯接头套接在第二外层模壳内,下模芯接头套接于模环内,上模芯接头与内层模壳的端面之间形成所述由内向外弯折的间隙,上模芯接头与第二外层模壳的内表面之间以及下模芯接头与模环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共挤间隙,该共挤间隙的一端与中间层原料流通间隙相通,其另一端与挤出间隙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4~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排列的凹槽仅设于模芯的半个圆周外表面上,模芯的另外半个圆周外表面为光滑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00545U CN202137932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200545U CN202137932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137932U true CN202137932U (zh) | 2012-02-08 |
Family
ID=45549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2005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7932U (zh) | 2011-06-15 | 2011-06-15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1379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9232A (zh) * | 2011-06-15 | 2011-11-02 | 中山市长健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装配于其上的模芯、及薄膜的制造方法 |
-
2011
- 2011-06-15 CN CN201120200545U patent/CN20213793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9232A (zh) * | 2011-06-15 | 2011-11-02 | 中山市长健医用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装配于其上的模芯、及薄膜的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75790B (zh) | 一种带组合式旋转芯棒和分层双通道温控装置的三层共挤塑料薄膜吹塑机头 | |
CN104608331B (zh) | 一种大型pvc塑料管件注塑模热流道碟式浇注装置 | |
CN102173972A (zh) | 一种导爆管生产方法及生产线 | |
CN206840696U (zh) | 钢塑复合管封口机 | |
CN202137932U (zh)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及装配于其上的模芯 | |
CN102310539A (zh) | 一出八塑料管材生产设备中的挤出模具 | |
CN105383033B (zh) | 基于旋转剪切层流动态分配的多层复合共挤出方法及模具 | |
CN209158893U (zh) | 一种双层挤出模头 | |
EP333586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jet-packing moulding polymer pipeline | |
CN102229232A (zh) | 一种用于制造薄膜的模具、装配于其上的模芯、及薄膜的制造方法 | |
CN205989497U (zh) | 一种梅花形塑料管材成型挤出机 | |
CN102601974B (zh) | 一种工程塑料异型材成形方法及专用工装 | |
CN211165192U (zh) | 一种注塑模具的冷却水路机构 | |
CN103737887B (zh) | 一种多层热塑性塑料管的加工方法 | |
KR20050120393A (ko) | 내 마찰층을 갖는 다공관 제조 장치 및 다공관 | |
CN201913784U (zh) | 用于挤出塑料异型材中空胶条的后共挤模头 | |
CN206217120U (zh) | 熔点不同的共挤膜的专用模头 | |
CN217414828U (zh) | 一种结合式可变模头 | |
CN202283778U (zh) | 一出八塑料管材生产设备中的挤出模具 | |
CN212045876U (zh) | 一种改进的pvdc多层共挤模具 | |
CN104275787A (zh) | 汽车密封条生产用模具 | |
CN213260862U (zh) | 一种单点开放式热咀结构 | |
CN109291394A (zh) | Pe管材三层共挤螺旋模具及其进料分配方法 | |
CN107186993A (zh) | 一种管材成型设备用挤压模具 | |
CN207044642U (zh) | 平板复合式多层共挤叠加机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50615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