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4683U -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34683U
CN202134683U CN201120142513U CN201120142513U CN202134683U CN 202134683 U CN202134683 U CN 202134683U CN 201120142513 U CN201120142513 U CN 201120142513U CN 201120142513 U CN201120142513 U CN 201120142513U CN 202134683 U CN202134683 U CN 2021346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space
contoured surface
housing
pl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425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周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425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346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346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346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该具有插槽的结构与一薄型插头对接,具有一壳体并定义一第一空间于壳体的前面。一板体设置于第一空间中,并具有一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轮廓面相接的一第二轮廓面,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面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以提供该薄型插头对接,第二轮廓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壳体的第一侧壁、第二侧壁以及第二面三者的至少其中之一。所有导电接触皆间隔地且仅设置于板体的第一轮廓面上,且其符合万用序列总线(USB)的端子规范或是RJ45网络接口的端子规范。本实用新型整体高度减少,且不但可满足用以与新设计的薄型连接线插头对接,亦保留可与既有的薄型插头兼容,普遍性与实用性高。

Description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插槽结构,特别是有关一种可对接具有结构上符合标准界面的端子规范的插头的插槽结构。 
背景技术
万用序列总线(USB)插头与插槽,是目前电子装置上最普遍的连接结构,甚至扩大至储存装置与转接结构都有其存在。网络10BaseT与100BaseT使用的无屏蔽双绞(unshield twisted pair,UTP)网络配线为RJ-45接头,其亦为目前网络产品普遍需具备的连接件。虽然晚近因电子装置愈趋于薄短设计,导致其它micro系列的连接结构出现,但就普遍性而言仍以上述两者最为普遍,即便有micro系列的连接结构,也出现转接micro与一般USB或RJ45的缆线等产品,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图1为已知USB3.0插槽的主视示意图,用以标示正常的USB2.0、3.0插槽的端子规范中的导电接触配置,大部分电子产品或附属品也都有包括符合USB标准的连接结构。图2则为已知USB2.0插头的部分俯视示意图,用以标示符合USB2.0插头的端子规范中的导电接触配置。图42则为已知USB2.0插头的主视示意图,带有金属壳体的USB2.0标准的插头高度为4.5mm,一般将接触界面框围住,设置导电接触的界面的高度则大约为2.25mm(于未考虑公差的情况下)。申言之,现今出现的薄型导电界面,目前常见于随身碟等储存装置,其是用以对接于图1的插槽中。然而,随着如平板计算机、电子书、小笔电的更加薄型化设计,可对接一般插头或薄型化界面的标准插槽的尺寸就显得稍大,进而限制了薄型电子产品的设计。 
至于图3,其为RJ45插槽的俯视示意图,用以标示容置RJ45网络接口的导电接触的配置,且与图3的RJ45插槽对接的RJ45接头的界面高度则为 6.78mm。 
上述标准尺寸对于薄型化电子产品而言,往往造成设计上的不便,于是有些业者,将符合上述USB2.0、USB3.0中有关电气信号标准、但不同于USB2.0、USB3.0的导电接触界面,设置于一薄型化的插槽结构上;惟,此些已知薄型化插槽结构,虽然其符合上述USB2.0、USB3.0标准传输的电气信号规范,但其导电接触界面以及信号线的配置(allocation)或轮廓结构(outline)上,并不能与目前一般化的USB2.0、USB3.0插头或薄型插头的导电接触界面配置或轮廓结构兼容,因此,此种已知薄型化的插槽结构并不具有实用性或普遍性。 
当然,对于已知RJ45插槽结构而言,RJ45虽为目前普遍的网络接口,是电子产品以有线方式上网所不可缺少的,因其插槽尺寸过大,使得薄型电子产品在设计上,甚至不得不放弃其设置,造成使用者上网的便利性亦受到限制,目前更无任何的薄型化的改良RJ45插槽结构可被应用于薄型化的电子产品中。 
因此,如何兼顾兼容于上下世代以及通用性的连接结构,以提出创新性设计的同时,仍可向下与既有的大量且普遍性的连接规范兼容,且进一步满足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趋势,即成为连接结构改善的方向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其整体高度减少,但提供的插槽可与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端子规范或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端子规范的插头对接。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利用减少板体的高度来降低整体高度,但兼顾插头对接时所需的强度以及防呆设计。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利用减少板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兼顾对于插头以及薄型插头的对接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其与一薄型插头对接,该具有插槽的结构包括壳体、板体以及多个导电接 触。壳体包括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第一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并定义一第一空间于该壳体的前面。板体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该板体具有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轮廓面相接的第二轮廓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二轮廓面的前壁,其中该板体远离该壳体的该第一面而设置,以使提供该薄型插头对接之用的一第二空间至少形成于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面之间,且该第二轮廓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以及该第二面三者的至少其中之一。多个导电接触间隔地设置于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上;其中,该些导电接触符合万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es Bus,USB)以及无屏蔽双绞(unshield twisted pair,UTP)网络配线两者之一的一端子规范。 
壳体可以包括一塑料壳或一金属壳。板体可以包括一绝缘板或一电路板,且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邻接于该第二空间,并间隔该第二空间而面对该第一面。该些导电接触可以包括多个一体成型的弹动端子或多个非弹动端子,或者该些导电接触是由弹动端子与不弹动导线所组成的多个导电接触,或者该些导电接触是由非弹动的导电接点、接垫、导电孔以及导电线所组成的多个导电接触。该端子规范可以包括多个接触(contact)的配置以及该些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 
可选地,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两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远离或邻近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的突起部分。该突起部分可以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可选地,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面三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凸肋或弹片,以固定该薄型插头。 
可选地,该第二面包括凸肋或弹臂,该凸肋或弹臂接触部分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以供该板体抵靠支撑。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该第二轮廓面之间可以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该部分的凸肋或该弹臂可以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可选地,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凹槽,该凹槽作为该第二空间的一部分。 
可选地,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凸起以对接该薄型插头的一防呆结构。 
可选地,该第二轮廓面具有面对该第二面的段差部分或斜面或导角,且该段差部分或该斜面或该导角与该第二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可选地,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小于5.02毫米,且该些导电接触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该端子规范。较佳地,上述垂直距离的高度可以为不大于4.0毫米或是不大于3.0毫米。 
可选地,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小于6.78毫米,且该些导电接触符合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该端子规范。较佳地,上述垂直距离的高度可以为不大于6.0毫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该些插槽包括上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该些插槽可以包括以叠置、并列或设置于多个表面的方式配置。该些插槽可以包括非万用序列总线标准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其与一薄型插头对接,该具有插槽的结构包括壳体、板体以及多个弹动端子。壳体包括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第一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并定义一第一空间于该壳体的前面。板体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该板体具有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轮廓面相接的第二轮廓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二轮廓面的前壁,其中该板体远离该壳体的该第一面而设置,以使提供该薄型插头对接之用的一第二空间至少形成于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面之间,且该第二轮廓面的一部分接触该壳体的该第二面,弹动端子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轮廓面上。此具有插槽的结构可以更包括多个非弹动端子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轮廓面上。 
可选地,该些弹动端子符合万用序列总线2.0或万用序列总线3.0或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一端子规范,且该端子规范至少包括多个接触的配置以及该些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该端子规范可以包括RJ45的端子规范。 
可选地,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两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远离或邻近该板 体的该第二轮廓面的突起部分。 
可选地,该突起部分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可选地,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面三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凸肋或弹片以固定该薄型插头。 
可选地,该第二面包括用以供该板体抵靠支撑的凸肋或弹臂,该凸肋或弹臂接触部分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该部分的凸肋或该弹臂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又,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该第二轮廓面之间可以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可选地,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凹槽,该凹槽作为该第二空间的一部分。 
可选地,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凸起以对接该薄型插头的一防呆结构。 
可选地,该第二轮廓面具有面对该第二面的一段差部分或一斜面或一导角,且该段差部分或该斜面或该导角与该第二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可选地,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为不大于4.0毫米或不大于3.0毫米,且该些弹动端子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端子规范。 
可选地,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为不大于6.0毫米,且该些弹动端子符合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一端子规范。 
可选地,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邻接于该第二空间,并间隔该第二空间而面对该第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整体高度减少,具有薄型化的优点,但提供的插槽可与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端子规范或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端子规范的插头对接,即与之对接的薄型插头则亦可对接一般高度的插座,其具有普遍性以及转接便利性。其次,由于整体高度减少,因此应用于电子产品上,可使电子产品的设计更具弹性。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亦利用壳体的设计来强化板体于对接插头时的受力,薄型化的同时,亦兼顾整体于对接应用时的强度以及防呆设计。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减少板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隙,兼顾对于插头以及薄型插头的对接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可满足用以与新设 计的薄型连接线插头对接,且亦保留可与既有的薄型插头兼容,以提高设计的普遍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USB3.0插槽的主视示意图。 
图2则为已知USB2.0插头的部分俯视示意图。 
图3为RJ45插槽的俯视示意图。 
图4、图5、图6以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为一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俯视示意图、侧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 
图8以及图9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头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1则为可与第二实施例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14则为可与第四实施例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15以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 
图17则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薄型插头的立体示意图。 
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剖面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 
图23为可对接第六实施例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5、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 
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头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8、图29以及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槽组合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图35、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侧视示意图。 
图37、图38与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 
图40与图41为包括图40的插头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42则为已知USB2.0插头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的壳体,其可以为一塑料壳或是一金属壳。其次,壳体包括一第一面、与第一面相对的一第二面,一第一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的一第二侧壁,其中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分别连接第一面与第二面。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的第一空间,是由壳体的第一面、第二面、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框出一前端为开放端的空间。其次,第二空间为用以对接并容置薄型插头的空间,当薄型插头具有防呆设计或特殊的突起设计时,第二空间包括可容置该防呆设计或突起设计的空间。再者,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中,尚 包括保留第二空间以外的剩余的第一空间,其于薄型插头对接时并不容置薄型插头的任何一部分。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的板体,其可以是一绝缘板或是一电路板,其由一第一轮廓面与一第二轮廓面相接,其中第一轮廓面大致为一平面,其上可包括多个间隔的端子槽以供弹动端子设置之用,或是包括非弹动端子设置于第一轮廓面上。第二轮廓面则可包括面对壳体的两侧壁与任一面的部分,因此第二轮廓面并非仅有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的导电接触(conductive contact),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弹动端子或是非弹动端子,或是由弹动端子与不弹动导线所组成的导电接触,或是由非弹动的导电接点、接垫、导电孔以及导电线所组成的导电接触。 
就符合USB 2.0型式A的端子规范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接触与薄型插头对接的部分为弹动端子,且符合图2所示的导电接触的配置以及导电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就符合USB 3.0型式A的端子规范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接触与薄型插头对接的部分为弹动端子与非弹动端子,且符合图1所示的导电接触的配置以及导电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 
就符合RJ45的568A或568B的端子规范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电接触为弹动端子,且符合图3所示的导电接触的配置(allocation)以及导电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的薄型插头,其包括一界面与一金属壳体,界面上的导电接点符合图1、2所示的USB的端子规范,参考图42,一般USB插头具有金属壳体框围界面,框体的高度通常是4.5+/-0.10毫米(mm)(最小为4.4mm)。故薄型插头,其通常无界面上的框体,即高度小于4.5+/-0.10mm,当无侧壁上的防呆设计时,薄型插头的高度即可大约为导电界面的高度2.25mm(于未考虑公差的情况下)。就符合RJ45网络接口规范而言,如图3所示的高度,目前的RJ45插槽(8-pin jack)的高度则约为6.78mm。 
是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就用以对接符合USB2.0、USB3.0的插头而言,插槽结构可以容置高度小于4.5+/-0.10mm的插头于其中,且插槽结构的高度为小于一般对接插头(4.5+/-0.10mm)所需的高度(5.12+/-0.10mm (最小为5.02mm)),因此适合设置于薄型化的电子装置,并且兼顾兼容USB2.0、USB3.0的尺寸标准,可与符合USB2.0、USB3.0的插头对接。于较佳的实施例中,兼顾薄型的效果以及所需强度来看,具有插槽的结构的高度可以为4.0mm以及3.0mm;亦即,其只要包括有可对接大约为2.25mm高度的薄型插头的空间即可。 
其次,就对接符合RJ45网络接口的端子规范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的高度,小于一般RJ45插槽的高度(6.78mm),以适合薄型化电子产品。于较佳的实施例中,考虑薄型的效果来看,RJ45的插头高度可为5.5mm,此时具有插槽的结构的高度可为6.0mm,小于一般RJ45插槽的高度。 
以下兹列举一些实施态样,以进一步揭露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精神,但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并不以此些实施例为限;请参阅图4、图5、图6以及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为一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俯视示意图、侧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参照图4至图7,具有插槽的结构10具有一壳体12以及一板体14。于第一实施例中,壳体12具有一第一面122、与第一面122相对的一第二面124,一第一侧壁123、与第一侧壁123相对的一第二侧壁125,其中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5分别连接第一面122与第二面124。其次,第一面122与第二面124之间为距离H,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5之间为距离L,于距离H以及距离L的范围内定义一第一空间16于壳体12的前面,亦即由第一面122、第二面124、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5之间定义第一空间16于壳体12的前面。 
要说明的是,壳体12(例如,可为一金属壳)或许能包括若干的卡扣126设置于第一面122或第二面124,或是弹片127设置于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5上并朝向第一空间16中,然本实用新型中仍以第一面122、第二面124、第一侧壁123与第二侧壁125所框围于壳体12前面的空间作为第一空间16,不受卡扣126存在的影响。 
其次,板体14设置于第一空间16中,板体14具有一第一轮廓面142、与第一轮廓面142相接的一第二轮廓面144,以及连接第一轮廓面142与第二轮廓面144的一前壁146。第一轮廓面142面对壳体12的第一面122,第一轮廓面 142与第一面122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162以提供一薄型插头对接之用。第二轮廓面144的一部分接触壳体12的第二面124。 
于本实施例中,板体14的设置位置远离第一面122,而仅设置于第二空间162的单一侧边,以使邻接于第二空间162的第一轮廓面142,间隔着第二空间162而面对第一面122;当然,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板体14也不会同时位于第二空间162的上、下两侧,抑或是包围住第二空间162。 
再者,属于单一种类的信号接口协议(亦即,USB或UTP的两者中择一)的多个导电接触15,间隔地且皆仅设置于板体14的第一轮廓面142上,并且导电接触15暴露于第二空间162中,其作为单面接触界面,可供与一薄型插头对接。 
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空间162包括第二轮廓面144,第二轮廓面144分别与第一侧壁123以及第二侧壁125之间保留间隙部分163。此些间隙部分163可供插头对接之用,亦可于对接插头时保留不使用;亦即,当间隙部分163应用于插头对接之用时,其即为第二空间162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当插头对接但间隙部分163被保留下来的情形时,此间隙部分163则为第二空间162以外的剩余的第一空间16。是以,上述第二空间162即可视为一专用以与插头对接的一对接空间。 
图8以及图9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头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参照图8与图9,薄型插头11包括多个导电接触17,间隔地配置于一界面112上,如此的薄型插头11为目前符合USB2.0标准的插头,即举例来说,薄型插头11的高度可以为2.25mm至2.95mm之间(从界面112本身的高度到加上突起部分113的高度),任一导电接触17的配置符合图2所示的端子规范。其次,于此实施例中,薄型插头11尚包括多个突起部分113突出于界面112上以作为防呆用。 
当欲将薄型插头11对接于具有插槽的结构10的第二空间162中时,薄型插头11的界面112贴近板体14的第一轮廓面142,且第一轮廓面142上的导电接触15对准于界面112上的导电接触17。其次,薄型插头11的突起部分113分别进入板体14的间隙部分163中。根据上述,若USB插头无防呆设计时, 则板体14两侧的间隙部分163可以被保留下来。再者,卡扣126以及弹片127可用以限位插头11,使得插头11能够于具有插槽的结构10中稳定地被固定着,以免脱落。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11则为可与第二实施例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参照图10,具有插槽的结构20具有一壳体22,与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壳体22的第一侧壁223以及第二侧壁225并非一平面,而是为一曲面,其于相对远离板体24的位置上形成突起部分2233以及突起部分2253。 
图11的插头21于对应突起部分2233以及突起部分2253的位置上亦可形成突起部分213,如此于对接时,突起部分213可以完全对接于突起部分2233以及突起部分2253中。要说明的是,具有插槽的结构20的板体24与壳体22的第一侧壁223以及第二侧壁225之间仍存在间隙,因此第一实施例中的插头11仍可以没有困难地对接至具有插槽的结构20中,此时突起部分2233以及突起部分2253则被保留下来而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具有插槽的结构30具有的壳体32异于第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2。于第三实施例中,壳体32是以绝缘材料,例如塑料制成,因此于壳体32的第一侧壁323与第二侧壁325上设置接地弹片37。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壳体32上仍可设置卡扣326,以确保插头对接时的稳定以及固定。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图14则为可与第四实施例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具有插槽的结构40的壳体42与第三实施例的壳体32为相同的材料。与第三实施例相异之处在于,具有插槽的结构40的板体44的第二轮廓面444同时接触壳体42的第二面424以及第二侧壁425,因此仅保留一间隙部分463于板体44的第二轮廓面444与壳体42的第一侧壁423之间。 
因此,图14的插头41仅有单一突起部分413于插头41的边缘突起于界面412,当对接时,突起部分413可进入间隙部分463中。可以理解的,具有插槽 的结构40仍可对接完全无突起部分且符合USB2.0、USB3.0的插头。 
图15以及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于第五实施例中,具有插槽的结构50亦以塑料材料制作壳体52,板体54的第二轮廓面544同时接触于壳体52的第一侧壁523、第二侧壁525、以及第二面524,如此的设计可用于无防呆设计的插头之用。其次,参照图16,第五实施例的导电接触55采用顺向接触弹片,即导电接触55的接触弹片由第二空间562的前端向后端延伸,其弹片的固定端于第二空间562的前端,可弹动端则位于第二空间562的后端,如此的设计可降低绝缘的板体54的高度。根据上述,除了利用减少板体的高度以及板体与壳体面间的距离外,亦可利用设置顺向接触弹片的导电接触的方式来进一步减少板体54的高度,达到薄型化结构的目的。 
图17则为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插头的立体示意图。参照图17,插头51的界面512被暴露于外,即对接时,界面512的上方并无固定式的罩面或壳面,界面512的表面实质上平坦而无防呆设计,因此插头51可对接于图15的具有插槽的结构50中。 
当然,图17所示的插头51,亦可用以对接于图4、图10、图12或图13所示的具有插槽的结构10、20、30、40中。 
图18、图19、图20、图21、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不同角度的立体示意图、剖面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相较,第六实施例中的具有插槽的结构60具有一壳体62,该壳体62的第二面624包括一或多个凸肋6241突伸入第一空间66中,并自第一空间66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凸肋不限于第六实施例中的凸肋6241的延伸形式,亦可一或多个凸肋延伸于壳体的两侧壁之间,即与凸肋6241成垂直的角度设置。本实用新型的凸肋设计,可以加强壳体的强度,进而于插头对接时,亦有承受负载之效。 
其次,板体64的第二轮廓面644的一部分抵靠于凸肋6241上而非接触于壳体62的第二面624,因此,板体64的第二轮廓面644与壳体62的第二面624之间存在间隙,凸肋6241被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66中。又, 板体64的第二轮廓面644与壳体62的第一侧壁623以及第二侧壁625之间仍存在间隙部分663,此间隙部分663可供容置插头的防呆设计之用并作为部分的第二空间,或是予以保留成为第二空间以外的剩余的第一空间66。 
再者,多个导电接触651、652间隔地设置于板体64的第一轮廓面642上并暴露于第二空间662中,且一固定座63设置于第一空间66的后端。于此第六实施例中,导电接触651为弹动端子,其配置符合图1所示的端子规范,因此可作为USB2.0的界面。另一方面,导电接触652位于导电接触651的前端,且为不弹动端子,导电接触651的配置符合图1所示的端子规范,因此导电接触651与导电接触652可作为USB3.0的导电接触。 
又,由于凸肋6241设置于第二面624上,与壳体62的第一侧壁623以及第二侧壁625有一距离,因此,面对壳体62的第二面624的第二轮廓面644,其与第二面624之间的间隙部分665,亦可以作为对接插头之用。参照图23为可对接第六实施例的插头的主视示意图。插头61的导电接触符合USB2.0、USB3.0的端子规范,插头61的壳体613具有断开部分6133可暴露出界面612。于对接时,壳体613的侧壁进入间隙部分663,断开部分6133可进入间隙部分665,此时间隙部分663以及间隙部分665为部分的第二空间,以为插头对接之用。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七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可对接图23的插头。参照图24,与图18的第六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用以供插头61的断开部分6133对接的间隙部分667,其是由于板体34的第二轮廓面344具有一段差部分3442,使得第二轮廓面344的部分与壳体的第二面324之间存在了间隙部分667,其可作为部分的第二空间,以容置对接的插头。其次,本实用新型的板体的第二轮廓面的设计并不限于图24所示,若第二轮廓面具有斜面或类似导角的设计,同样能形成如间隙部分667以供对接时防呆之用,则如此的均等设计亦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图25、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八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剖面示意图。与第六实施例的差异在于,壳体222上以支撑弹片2241取代凸肋的设计,支撑弹片2241的固定部设置于壳体222的后端,可弹动 的部分则设置于壳体222的前端,且可弹动的部分抵靠绝缘的板体224的第二轮廓面2244的部分。根据上述,无论是设置凸肋或支撑弹片,其皆可平衡插头对接后板体的单向受力,使得插头与插槽的导电接触更紧密地对接。可以理解的,图25、图26仅用以举例支撑弹片的配置之用,本实用新型的凸肋或是支撑弹片的数量、配置方位、长度、宽度或是几何形状都不限于上述图式。举例来说,支撑弹片亦可具有固定部设置于壳体的前端,而可弹动的部分则向后端延伸。其次,亦可利用支撑弹片的配置,形成板体与壳体第二面之间的空隙部分,提供如图23的插头对接之用。 
前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对接空间与端子的配置图1所示的USB2.0与USB3.0两者至少之一的端子规范,因此可用以作为符合USB2.0与USB3.0的插槽,用以对接符合USB2.0与USB3.0的薄型插头。但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具有单面的接触界面,其配置亦可与前述的第一至第八实施例相对设置,如图2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九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头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的差异仅在于板体的设置位置不同。若以第一实施例的壳体12的第二面124为顶面观之,第一实施例的板体14的一部分接触顶面,导电接触15朝向底面,也就是壳体12的第一面122。然于第九实施例中,导电接触则是朝向顶面,其它结构的配置皆相同,如此的设计仍可符合USB2.0与USB3.0两者至少之一,仍可以对接符合USB2.0与USB3.0的薄型插头。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皆可于其它连接结构一起配置于一组合结构中。图28、图29以及图30为本实用新型的插槽组合结构的主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薄型化插槽结构皆可与本身或是其它的插槽形式组合成为一插槽组合结构,其组合方式可以以叠层的方式,或是并列的方式,甚至位于不同表面的方式来配置,例如图28、图29以及图30为以叠层的方式配置。参照图28,插槽组合结构3具有于垂直方向上堆栈的具有插槽的结构10以及插槽结构31,此例中的插槽结构31亦为单面接触界面,例如符合RJ45网络接口规范者。图29中的插槽组合结构13则具有具有插槽的结构10以及双面接触界面(例如IEEE 1394)的插槽结构131。图30中的插槽组合结构23则包括 两个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10。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可与目前符合其它标准或规范的插槽结构组合成为一插槽组合结构,此处的符合其它标准或规范的插槽结构可以是单面接触界面者,亦可为双面接触界面者。配置方式可以是叠置、并列、也可以位于插槽组合结构的不同表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在符合现有的连接界面的标准下降低高度,因此整个插槽组合结构亦得因此降低,于应用上更具弹性。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亦可彼此组合成插槽组合结构,以同时对接有无防呆设计的USB插头。 
图31、图32、图33以及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可对接于具有特殊防呆设计的薄型界面。参照图3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实施例,具有插槽的结构70包括壳体72、板体74、以及多个导电接触75。板体74的第一轮廓面742面对壳体72的第一面722,板体74的第二轮廓面744的面对壳体72的第二面724的部分则接触于第二面724上,第二轮廓面744与壳体72的具有突面的第一侧壁723、第二侧壁725间具有间隙部分763。 
与第一实施例相异之处,板体74的第一轮廓面742除了设置多个可弹动的导电接触75外,于导电接触75外侧设置了凹槽7422。凹槽7422的位置对应了插头71的作为防呆的突起部分713。其次,由于第一轮廓面742上具有凹槽7422可供对接时容置突起部分713之用,因此间隙部分763于对接时则被保留下来。 
图3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一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其与图31的第十实施例的差异仅在于金属壳的壳体92的侧壁形状与位置不同,因此板体94的第二轮廓面944仅部分与壳体92的侧壁接触。 
图3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二实施例,具有插槽的结构80的壳体82的第一侧壁823、第二侧壁825为平面无突面,因此板体84的第二轮廓面844则接触壳体82的第一侧壁823、第二侧壁825以及第二面824。其次,凹槽8422设置于导电接触85之间,其位置仍对应于插头81的突起部分813,因此对接时,凹槽8422可容置突起部分813。 
图3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 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相较于图33的本实用新型第十二实施例,差异在于板体214的第一轮廓面2142上设置突起部分2143,其可用以作为防呆设计并对应插头211的凹槽2112的位置,因此对接时能够容置于中。可以理解的,第十三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壳体,亦可如图31、32般具有突面,亦可如前述的塑料壳体,于此不再赘述。 
图35、图3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四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侧视示意图。相较于图34的第十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插头221的用以防呆的突起部分2213设置于界面2212的边缘,而对应的具有插槽的结构230的板体234的第一轮廓面2342上设置凹槽23422。因此,壳体232的侧壁2323、2325上可设置凸肋2321,此凸肋2321具有增加定位的功能,可于插头221对接时使得对接更加稳固。 
图37、图38与图3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十五实施例的单面有接触界面的插槽结构的主视示意图以及与其对接的薄型插头的主视示意图以及立体示意图,第十五实施例属于应用于符合RJ45网络接口的端子规范的插槽与薄型插头。参照图37,具有插槽的结构240的组件与第一实施例皆相同,除了导电接触245的数量为8,其壳体框出的第一空间的高度则小于6.0mm。与此实施例中,导电接触245则为弹动端子。参照图38,则为一薄型化插头241,其导电接触247则为符合568A或568B端子规范的非弹动导电接触。可以理解的,前述高度小于5.02mm符合USB的插槽结构,皆可应用于符合RJ45网络接口规范的插槽,前述的符合USB端子规范的薄型插头设计亦可藉由调整导电接触的数量以及导电接触的配置来符合RJ45网络接口的端子规范。根据上述,已知的RJ45的插槽高度大约为6.78mm,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可降低高度,达到薄型化的目的。 
图40与图41为包括图39的插头的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插头251包括图39中的薄型插头241,并且于薄型插头241的后端延伸出一固定座253。薄型插头241与固定座253是利用可弯折的绝缘材料形成,当将薄型插头241与固定座253叠置如同图41时,则插头251的整体的高度即为正常尺寸的RJ45插头。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化RJ45插槽可利用一固定座来垫高整体高度,如此 可同时对接于本实用新型的薄型化插槽以及正常尺寸的插槽。 
根据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整体高度减少,具有薄型化的优点,与之对接的薄型插头则亦可对接一般高度的插座,其具有普遍性以及转接便利性。其次,由于整体高度减少,因此应用于电子产品上,可使电子产品的设计更具弹性。再者,本实用新型的具有插槽的结构亦利用壳体的设计来强化板体于对接插头时的受力,薄型化的同时,亦兼顾整体于对接应用时的强度。 
因此,本实用新型此种具有低高度的插槽结构,不但可满足用以与新设计的薄型连接线插头对接,且亦保留可与既有的薄型插头兼容,以提高设计的普遍性与实用性;故本实用新型实为一极具产价值之作。 
在本实用新型以部分实施例的方式讨论之时,应可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如此受限。此处的实施例是由实例进行解释,而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还有许多的修改、变化或是其它实施例,可增加、移除、及/或重组元件。此外,亦可增加、移除、或是重新排序处理步骤。许多不同的设计及方式亦为可行。 

Claims (37)

1.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其与一薄型插头对接,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插槽的结构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第一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并定义一第一空间于该壳体的前面;
板体,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该板体具有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轮廓面相接的第二轮廓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二轮廓面的前壁,其中该板体远离该壳体的该第一面而设置,以使提供该薄型插头对接之用的一第二空间至少形成于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面之间,且该第二轮廓面的至少一部分接触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以及该第二面三者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
多个导电接触,其间隔地设置于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上;其中,该些导电接触符合万用序列总线以及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两者之一的一端子规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包括塑料壳或金属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包括绝缘板或电路板,且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邻接于该第二空间,并间隔该第二空间而面对该第一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导电接触包括多个一体成型的弹动端子或多个非弹动端子,或者该些导电接触是由弹动端子与不弹动导线所组成的多个导电接触,或者该些导电接触是由非弹动的导电接点、接垫、导电孔以及导电线所组成的多个导电接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端子规范至少包括多个接触的配置以及该些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
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两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远离或邻近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的突起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分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8.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面三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用以固定该薄型插头的凸肋或弹片。
9.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面包括用以供该板体抵靠支撑的凸肋或弹臂,该凸肋或弹臂接触部分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部分的凸肋或该弹臂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11.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该第二轮廓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12.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凹槽,该凹槽作为该第二空间的一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廓面包括用以对接该薄型插头的一防呆结构的凸起。
14.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轮廓面具有面对该第二面的段差部分或斜面或导角,且该段差部分或该斜面或该导角与该第二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15.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小于5.02毫米,且该些导电接触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该端子规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垂直距离为不大于4.0毫米或是不大于3.0毫米。
17.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小于6.78毫米,且该些导电接触符合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该端子规范。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垂直距离的高度为不大于6.0毫米。
19.一种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该些插槽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插槽包括以叠置、并列或设置于多个表面的方式配置。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插槽包括非万用序列总线标准的插槽。
22.一种具有插槽的结构,其与一薄型插头对接,其特征在于,该具有插槽的结构包括:
壳体,其包括第一面、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以及第一侧壁、与该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其中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分别连接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并定义一第一空间于该壳体的前面;
板体,设置于该第一空间中,该板体具有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轮廓面相接的第二轮廓面、以及连接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二轮廓面的前壁,其中该板体远离该壳体的该第一面而设置,以使提供该薄型插头对接之用的一第二空间至少形成于该第一轮廓面与该第一面之间,且该第二轮廓面的一部分接触该壳体的该第二面;以及
多个弹动端子,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轮廓面上。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非弹动端子间隔地设置于该第一轮廓面上。
24.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弹动端子符合万用序列总线2.0或万用序列总线3.0或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一端子规范,且该端子规范至少包括多个接触的配置以及该些接触的电气信号接口。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该端子规范包括RJ45的端子规范。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与该第二侧壁两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远离或邻近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的突起部分。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突起部分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一面三者中的至少任一包括用以固定该薄型插头的凸肋或弹片。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面包括用以供该板体抵靠支撑的凸肋或弹臂,该凸肋或弹臂接触部分该板体的该第二轮廓面。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部分的凸肋或该弹臂暴露于该第二空间以外的该第一空间中。
31.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该第一侧壁、该第二侧壁与该第二面的至少其中之一,与该第二轮廓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32.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廓面包括凹槽,该凹槽作为该第二空间的一部分。
33.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轮廓面包括用以对接该薄型插头的一防呆结构的凸起。
34.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轮廓面具有面对该第二面的段差部分或斜面或导角,且该段差部分或该斜面或该导角与该第二面之间存在部分该第二空间以容置部分的该薄型插头。
3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为不大于4.0毫米或不大于3.0毫米,且该些弹动端子符合万用序列总线的端子规范。
3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面与该第二面之间的一垂直距离为不大于6.0毫米,且该些弹动端子符合无屏蔽双绞网络配线的一端子规范。
3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具有插槽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板体的该第一轮廓面邻接于该第二空间,并间隔该第二空间而面对该第一面。
CN201120142513U 2011-05-06 2011-05-06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46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2513U CN202134683U (zh) 2011-05-06 2011-05-06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42513U CN202134683U (zh) 2011-05-06 2011-05-06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34683U true CN202134683U (zh) 2012-02-01

Family

ID=455234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425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34683U (zh) 2011-05-06 2011-05-06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34683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741A (zh) * 2014-06-06 2015-12-0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二合一电连接器
CN105375148A (zh) * 2015-07-20 2016-03-02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新型usb连接器及该新型usb连接器的公头
CN105896211A (zh) * 2015-03-24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和插头系统
CN105896147A (zh) * 2015-03-26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微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和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0741A (zh) * 2014-06-06 2015-12-09 凡甲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二合一电连接器
CN105896211A (zh) * 2015-03-24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和插头系统
CN105896147A (zh) * 2015-03-26 2016-08-24 东芝全球商业解决方案控股公司 微通用串行总线(usb)插头和系统
CN105375148A (zh) * 2015-07-20 2016-03-02 合一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新型usb连接器及该新型usb连接器的公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63905U (ja) 高周波マイクロコネクター
JP3148334U (ja) DC電源ピンを備えるeSATAコネクタ
CN103811889B (zh) 通配型七针usb插座、七针usb插头及其连接器组件
KR101560887B1 (ko) 커넥터
CN210489984U (zh) 高速背板连接器
CN202134683U (zh) 具有插槽的结构及具有多个插槽的插槽组合结构
CN104466466A (zh) 表面焊接式usb插座连接器
CN204118388U (zh) 具有中间屏蔽片的usb3.1插头连接器
CN105281087A (zh) Usb电连接器及其转接模块
CN204030043U (zh) 兼容卡座连接器及电子产品
CN203871551U (zh) 一种usb3.0插座
CN201440477U (zh) 电连接器
CN204885560U (zh) 防翘曲的插座电子连接器
CN105375177A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4179380U (zh) 一种高功率传输的连接器
CN202076583U (zh) 电连接器
CN202759097U (zh) 插头电连接器、插座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5071086A (zh) 一种防翘曲的插座电子连接器
TWM500379U (zh) 一種usb母座連接器
TWM505087U (zh) 電連接器結構
CN203839660U (zh) 可降低插拔应力的电源转接器
CN204858056U (zh) 插座电子连接器
CN204257903U (zh) Usb3.1插头连接器
CN202564730U (zh) 电连接器
CN213340797U (zh) Usb接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Termination date: 2014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