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33287U -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33287U
CN202133287U CN201120184505U CN201120184505U CN202133287U CN 202133287 U CN202133287 U CN 202133287U CN 201120184505 U CN201120184505 U CN 201120184505U CN 201120184505 U CN201120184505 U CN 201120184505U CN 202133287 U CN202133287 U CN 2021332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oling water
cap
sleeve pipe
tuyere sm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845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果
全强
吴志宏
王艳民
祁四清
殷宝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Capit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Ltd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ye Jingch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845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332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332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3328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包括:中心套管、内套、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所述中心套管固定套接内套形成氧煤介质通道;第一套管与中心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进水通道,第二套管与第一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体介质通道,第三套管与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回水通道,在冷却水进水通道与冷却水回水通道远离进水口和回水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体结构的前帽和后帽,冷却水进水通道与冷却水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前帽和后帽相连通,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在所述前帽上开设有氧煤介质出口和气体介质出口。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靠安全、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纯氧高炉或者熔融还原炉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纯氧炼铁炉的组合式风口小套。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炼铁领域中,传统炼铁高炉或者非高炉内,风口小套都是必不可缺的重要部件,而风口小套质量和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冶炼过程中的正常运行和工作效率。在实际工况下,风口小套工作条件恶劣,热腐蚀严重,造成风口小套烧损严重,使用寿命短。而且,对于传统风口小套来讲,在喷吹介质上也有极大的局限性。
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人基于从事相关设计及现场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加以改进和创新,以期实现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该风口小套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靠安全、使用寿命有保障。并且通过该风口小套不仅可以喷吹煤粉和纯氧,同时还能向炉内喷吹高压、高风温的其它气体介质,例如煤气、压缩空气或者蒸汽等多种气体,能够提高风口小套的送风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冷却效果好、可靠安全、使用寿命较长的组合式风口小套,通过该风口小套不仅可以喷吹煤粉和纯氧,同时还能向炉内喷吹高压、高风温的其它气体介质,以提高风口小套的送风功能,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减少风口小套烧坏的机率,进一步提高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包括:
中心套管,所述中心套管一端设有氧煤介质进口,其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内套,所述中心套管与所述内套内腔相连通,形成氧煤介质通道;
第一套管,套装于所述中心套管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中心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进水通道,在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
第二套管,呈L型,该第二套管部分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体介质通道,在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气体介质进口;
第三套管,套装于所述第二套管外侧,所述第三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回水通道,在所述第三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回水口;
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远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回水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体结构的前帽和后帽,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前帽和后帽相连通,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
在所述前帽上开设有与所述氧煤介质通道相连通的氧煤介质出口;且在所述前帽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体介质通道相连通的气体介质出口。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在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交错且间隔地布设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内的两侧壁上,每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的一侧壁上,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的另一侧壁具有规定的距离。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所述导流装置。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在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所述导流装置。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有3~6块导流板。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所述导流板为不锈钢导流板。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所述氧煤介质出口开设于所述前帽的中心处,在所述前帽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呈圆孔状的所述气体介质出口。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所述前帽为采用纯铜挤压铸造成型的前帽,所述后帽为采用锅炉钢铸造成型的后帽。
如上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中,所述中心套管、内套、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均为不锈钢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立的氧煤介质通道和气体介质通道,在纯氧非高炉炼铁过程中,通过风口设备向炉内喷吹氧煤介质时,可以同时喷吹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提高了燃烧效率,可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减少风口小套烧坏的机率,提高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往炉内喷吹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可减低工业冶炼时的焦比,降低生产成本。
3、本实用新型风口小套在煤粉、氧气以及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同时喷吹时,能够在相当恶劣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为连续冶炼作业提供有力保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4、本实用新型在冷却水循环通道靠近风口小套的前端处设置导流装置,使得冷却水在流经该处时产生旋流,避免风口小套内出现冷却水流动死区,起到改善风口小套冷却效果的作用。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口小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心套管;2-第一套管;3-第二套管;4-第三套管;5-内套;6-前帽;7-后帽;11-氧煤介质通道;12-氧煤介质进口;13-氧煤介质出口;21-冷却水进水通道;22-进水口;31-气体介质通道;32-气体介质进口;33-气体介质出口;41-冷却水回水通道;42-回水口;8-冷却水循环通道;9-导流装置;91-导流板;10-旋流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风口小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包括中心套管1、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第三套管4、内套5、前帽6和后帽7,所述中心套管1一端(后端)设有氧煤介质进口12,用于插入氧煤喷枪(图中未示出),通过喷枪输送煤粉,所述中心套管1的另一端(前端)固定套接有内套5,所述中心套管1与所述内套5内腔相连通,形成氧煤介质通道11。在本实用新型中,氧煤介质的出口端设为风口小套前端,其进口端设为风口小套后端。所述氧煤介质通道11延伸至风口小套前端的出口处,在喷枪与内套5形成环形通道内输送纯氧。所述第一套管2套装于所述中心套管1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2与所述中心套管1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进水通道21,在所述第一套管2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11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22,冷却水通过进水口22注入至冷却水进水通道21内,并流向风口小套的前端。所述第二套管3呈L型,该第二套管3部分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套管2外侧,所述第二套管3与所述第一套管2之间的间隙形成气体介质通道31,在所述第一套管2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12的一侧开设有气体介质进口32,这样,气体介质(例如煤气、压缩空气或者蒸汽等多种气体)能够通过气体介质进口32进入气体介质通道31内,并流向风口小套的前端的出口处。所述第三套管4套装于所述第二套管3外侧,所述第三套管4与所述第二套管3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回水通道41,在所述第三套管4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32的一侧开设有回水口42,冷却水通过风口小套前端后,能经冷却水回水通道41再由回水口42排出。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21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41远离所述进水口22和所述回水口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体结构的前帽6和后帽7,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21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41通过所述前帽6和后帽7相连通,形成闭合的冷却水循环通道8,这样冷却水能够依次流经进水口22、冷却水进水通道21、前帽6、后帽7、冷却水回水通道41、回水口42,从而实现冷却水的冷却功能。在所述前帽6上开设有与所述氧煤介质通道11相连通的氧煤介质出口13,使得氧煤介质能够由氧煤介质出口13喷出;且在所述前帽6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体介质通道31相连通的气体介质出口33。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具有独立的氧煤介质通道和气体介质通道,在纯氧非高炉炼铁过程中,通过风口设备向炉内喷吹氧煤介质时,可以同时喷吹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提高了燃烧效率,可降低风口前理论燃烧温度,减少风口小套烧坏的机率,提高风口小套的使用寿命。并且,可减低工业冶炼时的焦比,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风口小套能够在相当恶劣条件下安全、可靠运行,从而为连续冶炼作业提供有力保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进一步的,在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8靠近所述前帽6的一侧设有导流装置9。请一并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流装置9包括多个导流板91,所述导流板91交错且间隔地布设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8内的两侧壁上,更具体地讲,每一个所述导流板91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8的一侧壁上,该导流板91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8的另一侧壁具有规定的距离,这样,在靠近风口小套的前端的冷却水循环通道8处形成一旋流通道10,当冷却水流经该旋流通道10时,冷却水在导流板91的作用下呈旋向流动,从而避免了风口小套内出现冷却水流动死区,改善了风口小套的冷却效果。在本实施中,导流装置9设置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21和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41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但也不限于此,导流装置9也可单独设置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21或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41靠近所述前帽6的一侧,只要能够避免风口小套内出现冷却水流动死区,改善风口小套的冷却效果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装置9包括有3~6块导流板91,从而保证了冷却水流经导流装置9时产生旋流。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91为不锈钢导流板,从而保证了导流板的强度及抗腐蚀性能。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氧煤介质出口13开设于所述前帽6的中心处,在所述前帽6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呈圆孔状的所述气体介质出口33。这样,当氧煤介质由氧煤介质出口13喷入炼铁炉时,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能够由多个气体介质出口33高速喷入炼铁炉,起到在冶炼过程中调节炉况、节约焦炭、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前帽6为采用纯铜挤压铸造成型,而所述后帽7为采用锅炉钢铸造成型。所述前帽6与所述后帽7焊接为一体结构,这样就减少了铜材的使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套管1、内套5、第一套管2、第二套管3和第三套管4均采用不锈钢套管,从而进一步减少了铜材的使用量,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使用时,本实用新型风口小套在氧煤介质进口12安装氧煤枪后,内套5与氧煤枪所形成的环缝用于喷吹氧气,氧气和喷吹的煤粉均从氧煤介质出口13喷吹进入炼铁炉;从进水口22进入风口小套的冷却水在冷却水进水通道21中流动,冷却水通过导流装置9的导流板91,再经过由冷却水回水通道41,最终从回水口,42流出,从而通过冷却水的快速流动换热过程实现对风口小套进行冷却的目的;同时,高压、高风温的气体介质从气体介质进口32进入风口小套,在气体介质通道31中流动,气体介质由前帽6上的气体介质出口33高速喷出进入炉内,充分与氧煤介质混合,起到在冶炼过程中调节炉况、节约焦炭、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整个风口结构合理,冷却效果好,送风功能强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风口小套包括:
中心套管,所述中心套管一端设有氧煤介质进口,其另一端固定套接有内套,所述中心套管与所述内套内腔相连通,形成氧煤介质通道;
第一套管,套装于所述中心套管的外侧,所述第一套管与所述中心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进水通道,在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
第二套管,呈L型,该第二套管部分地套装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所述第二套管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气体介质通道,在所述第一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气体介质进口;
第三套管,套装于所述第二套管外侧,所述第三套管与所述第二套管之间的间隙形成冷却水回水通道,在所述第三套管靠近所述氧煤介质进口的一侧开设有回水口;
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远离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回水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体结构的前帽和后帽,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与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通过所述前帽和后帽相连通,形成冷却水循环通道;
在所述前帽上开设有与所述氧煤介质通道相连通的氧煤介质出口;且在所述前帽上还开设有与所述气体介质通道相连通的气体介质出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多个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交错且间隔地布设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内的两侧壁上,每一个所述导流板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的一侧壁上,所述导流板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水循环通道的另一侧壁具有规定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进水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所述导流装置。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却水回水通道靠近所述前帽的一侧设有所述导流装置。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装置包括有3~6块导流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不锈钢导流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氧煤介质出口开设于所述前帽的中心处,在所述前帽上沿周向开设有多个呈圆孔状的所述气体介质出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帽为采用纯铜挤压铸造成型的前帽,所述后帽为采用锅炉钢铸造成型的后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风口小套,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套管、内套、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均为不锈钢套管。
CN201120184505U 2011-06-02 2011-06-02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32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4505U CN202133287U (zh) 2011-06-02 2011-06-02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4505U CN202133287U (zh) 2011-06-02 2011-06-02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33287U true CN202133287U (zh) 2012-02-01

Family

ID=45522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8450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33287U (zh) 2011-06-02 2011-06-02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3328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346A (zh) * 2011-06-02 2011-09-2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1346A (zh) * 2011-06-02 2011-09-21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CN102191346B (zh) * 2011-06-02 2013-02-20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60274B (zh) 一种水平连续加料预热装置及其强化预热方法
CN1836097A (zh) 布置在一种燃气轮机的压缩机和燃烧室之间的扩散器
CN102191346B (zh)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CN202133287U (zh) 一种组合式风口小套
CN207958277U (zh) 一种烧嘴
CN107034329A (zh) 一种可喷吹多种燃料高炉铜板风口套
CN204039426U (zh) 一种高炉用富氧喷吹天然气风口
CN207002773U (zh) 一种可喷吹多种燃料高炉铜板风口套
CN201495245U (zh) 导流式高炉风口小套
CN108120290B (zh) 一种燃气喷吹装置及燃气喷吹方法
CN205227310U (zh) 一种带有防磨风的直流燃烧器
CN202328208U (zh) 一种喷枪燃烧器
CN202022898U (zh) 一种干煤粉加压气化烧嘴
CN104791797A (zh) 一种蓄热式烧嘴
US20180094857A1 (en) Lance
CN209276562U (zh) 一种用于炼钢转炉的化炉口吹扫器
CN202519277U (zh) 高炉风口中套
CN202744576U (zh) 一种新型十九孔格砖
CN203432280U (zh) 熔铝反射炉富氧局部增氧射流助燃节能减排装置
CN207227488U (zh) 一种淬火炉输送装置的冷却装置
CN211035984U (zh) 一种复合型rh氧枪喷头
CN205070627U (zh) 带固定导风叶片的磁电机定子
CN103438696A (zh) 熔铝反射炉富氧局部增氧射流助燃节能减排系统
CN220907527U (zh) 一种可喷吹还原气体的高炉风口小套
CN102989798A (zh) 层流水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06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