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8702U - 背光模组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8702U
CN202118702U CN201120199080XU CN201120199080U CN202118702U CN 202118702 U CN202118702 U CN 202118702U CN 201120199080X U CN201120199080X U CN 201120199080XU CN 201120199080 U CN201120199080 U CN 201120199080U CN 202118702 U CN202118702 U CN 202118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usion sheet
light
buffer structure
module
prismatic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9908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振纬
周芳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Chunghwa Picture Tubes Ltd filed Critical CPT Video Wujia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9908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8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8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870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其配置于一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具有一发光模组。背光模组包括一上扩散片、一下扩散片、至少一棱镜片、一导光板与一缓冲结构。棱镜片与缓冲结构皆配置于两扩散片之间,导光板配置于下扩散片下方,导光板侧缘的入光部位与发光模组的发光处位置相向,发光模组发出的光线会透过入光部位而射至下扩散片。缓冲结构是邻近或邻接于棱镜片,并处于发光模组所发出光线的局部光线路径,以涵盖发光模组所发射且未能被下扩散片接收的光线范围。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有关具均匀发光模组发射光线能力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先前技术中,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面板模组与背光模组两大组件。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总成、导光板、反射片、内框、外框和发光模组。其中,发光模组多以发光二极管灯条来取代习用的灯管。然而,发光二极管灯条上具有复数个已形成特定排列的点光源,点光源由发光二极管形成。发光二极管所发出光线是具方向性,发光方向较易控制。然而,此类结构会有发散角度的光线未能被光学膜片总成及其相关组件完全掌控,如光线未经过扩散片就由棱镜片集光后射出,使得强光线直接射至面板模组上而形成热点(Hot Spot)现象,面板显示画面的局部区域会有明显的明暗对比。因此,厂商亦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此热点问题。
目前常用的手段如:(1)改变导光板结构,如改变入光侧微结构或网点结构。这种方式必须经过多次实验才能进入生产阶段,反会提升整体成本,同时造成显示画面的整体辉度与质量下降。而且,厂商需不断修整相关的导光板模具,会使得模具寿命下降,同时影响后续生产的导光板质量。
(2)增加发光二极管的数量,以形成更多、更密集的点光源来拟似线光源。但发光二极管的增加,必然会造成设计、制作与生产成本的上升。而且,过多的光源会产生更多的光热能,其会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温度上升,加速各组件的损耗,进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架构下,降低或消除热点问题,为厂商应思虑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欲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可避免光源的光线直射至面板的光线缓冲设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背光模组,其配置于具有一发光模组的一液晶面板。背光模组包括一上扩散片、一下扩散片、至少一棱镜片、一缓冲结构与一导光板。棱镜片配置于下扩散片与上扩散片之间。导光板配置于下扩散片下方,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部位与发光模组的发出处的位置相向。缓冲结构配置于上扩散片与下扩散片之间,且配置位置邻接至棱镜片。缓冲结构配置的位置是处于发光模组所发出光线的局部光线路径上,以涵盖发光模组所发射且未能被下扩散片接收的光线范围。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背光模组,缓冲结构配置于上扩散片朝向下扩散片的表面上,或是下扩散片朝向上扩散片的表面上,且为可吸收光线、可反射光线、或同时具可吸收光线与可反射光线特性的材质。其次,缓冲结构配置于下扩散片或上扩散片时,会邻接所配置扩散片的侧边,此侧边邻近于发光模组。缓冲结构的配置位置是处于发光模组朝向棱镜片发光方向的光线路径上,并与棱镜片配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缓冲结构可配置于现今的液晶显示装置,不需大幅度更动相关制程作业,亦不需大幅度更动液晶显示装置的组件组成方式与结构,故具相当高的适用性。其次,因不需大幅度改变制程与组件结构,故不需进行组件调整实验,亦不需修整组件制作模具,如导光板模具,故得以延长模具寿命,同时保障组件的生产质量,相较于先前技术,节省许多设计与制作的成本。其三,因不需大幅度改变制程与组件结构,因此可使用原有的混光区设计,或是使用更小的混光区。如此即可保持或缩小壳体的可视面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外部美观,同时持续原有的可视画面区域,或更进一步增大可视画面区域,以提升用户观看画面的舒适性。其四,因不需大幅度改变制程与组件结构,因此可延用厂商认为最适当的光源数量,即不会产生液晶显示装置的内部温度上升的问题,厂商即不需另行思考衍生的散热问题,亦不会有组件加速损耗的问题产生,进而维持或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分解示意图的一实施例;
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分解示意图的一实施例;
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于配置图3A的缓冲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于配置图4A的缓冲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A与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对应扩散片抵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1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分解示意图的一实施例,图2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模组分解示意图的一实施例。组件配置方向的一致性,是于以下每一图式配合二维或三维坐标以利于了解。
如图1与图2,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有两个主要组件,一为面板模组10,一为背光模组20。背光模组20包括有光学膜片总成21、导光板22、反射片23、内框24、外框25与发光模组26。光学膜片总成21具有数个迭层的膜片,其包括有扩散片与一个以上棱镜片。为便于后续说明,以下将以一上扩散片211、一下扩散片213与两棱镜片(212a,212b)为例。
光学膜片总成21、导光板22、反射片23是依序被配置于内框24中,即光学膜片总成21下方为导光板22,导光板22下方为反射片23。每一膜片的两侧皆具有数个凸部214,内框24内边具有数个卡掣槽241,用以卡掣各膜片的凸部214,使得各膜片受卡掣槽241而被限制位移。光学膜片总成21、导光板22、反射片23、内框24与发光模组26是被配置于外框25内,发光模组26的配置位置是邻接至导光板22的入光部位221,光线发射方向为朝向入光部位221。以下,发光模组26以发光二极管灯条为例,发光二极管灯条上具有多个发光二极管261,以形成多个间隔排列配置的点光源。
其中,一缓冲结构(27, 27’;绘示于图3A至图4B)被配置于下扩散片213与上扩散片211之间,且配置位置邻接于至棱镜片(212a,212b)。而且,缓冲结构27的配置位置是处于发光模组26所发出光线的局部光线路径上,即缓冲结构27的配置位置介于棱镜片(212a,212b)与发光模组26之间,局部光线路径的基本方向是指发光二极管261、导光板22的入光部位221、至下扩散片213邻近入光部位221的部位。缓冲结构27配置时,可涵盖发光模组26所发射且未能被下扩散片213接收的光线范围。
请参阅图3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一种实施例示意图,与图3B绘示本实用新型于配置图3A的缓冲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此剖线P1所对应的剖面进行说明。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与图2以利于了解。
缓冲结构27配置于下扩散片213与上扩散片211之间,而且缓冲结构27的厚度小于等于所有棱镜片(212a,212b)的厚度总和。缓冲结构27的长度并不作任何设计上的限制,端视设计人员的需求而定。
此例中,缓冲结构27被配置于上扩散片211朝向下扩散片213的表面上,且邻接上扩散片211的侧边2111的部位,此侧边2111较为邻近于发光模组26。藉此,上扩散片211可透过缓冲结构27而被进一步限制对Y方向的位移,因上扩散片211朝向Y方向位移时,缓冲结构27会抵住棱镜片(212a,212b),以强迫上扩散片211停止位移。
然而,若是缓冲结构27在设计上正好可邻接于上扩散片211两侧端(即侧边2111两端邻接的两相对应边缘),当上扩散片211因外在因素而朝向正X或负X方向位移,缓冲结构27的两端会抵住内框24内侧,以强迫上扩散片211停止位移。
缓冲结构27可因应不同的设计需求而使用可吸收光线、可反射光线或是同时具有可吸收局部光线与反射局部光线的材质。吸收光线的材质如黑色外观的材料或涂料,反射光线的材质如白色外观的材料或涂料,同时具有可吸收局部光线与反射局部光线的材质如灰色外观的材料或涂料。
其中,光线缓冲范围L是代表缓冲结构27处理的光线范围。藉此设计,未经过下扩散片213就由棱镜片(212a,212b)集光后射出的光线,将会被缓冲结构27所吸收、反射、或吸收部分光线与反射光线至它处。
请参阅图4A绘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的第二种实施例示意图,与图4B绘示本实用新型于配置图4A的缓冲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此剖线P2所对应的剖面进行说明。请同时配合参阅图1与图2以利于了解。
相类似的,缓冲结构27’被配置于下扩散片213朝向上扩散片211的表面上,且邻接下扩散片213的侧边2131的部位,此侧边2131较为邻近于发光模组26。缓冲结构27’的厚度小于等于所有棱镜片(212a,212b)的厚度总和。
然而,当下扩散片213朝向Y方向位移时,缓冲结构27’会抵住棱镜片(212a,212b),以强迫下扩散片213停止位移。
然而,要是缓冲结构27’在设计上可邻接下扩散片213的两侧端(即侧边2131两端邻接的两相对应边缘),当下扩散片213因外在因素而朝向正X或负X方向位移,缓冲结构27’的两端会抵住内框24内侧,以强迫下扩散片213停止位移。
此外,藉由缓冲结构27’的厚度,可避免下扩散片213进入其它组件、框架的间隙。相同的,缓冲结构27’的配置于下扩散片213时,亦能限制棱镜片(212a,212b)的位移空间,以增加光学膜片总成21的组件配置稳定性。
其中,光线缓冲范围L代表缓冲结构处理的光线范围。相同的,缓冲结构27’可因应不同的设计需求而使用可吸收光线、可反射光线或是同时具有可吸收局部光线与反射局部光线的材质。其次,缓冲结构27’的宽度是小于等于缓冲结构27的宽度,但只要能涵盖下扩散片未能接收光线的范围即可。
请同时参阅图5A与图5B绘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对应扩散片抵止示意图。请同时配合图4A与图4B以利于了解。如前述,当液晶显示装置受如外力冲击、晃动…等外在因素干扰时,下扩散片213可能会受外力而朝向Y方向位移。此时,缓冲结构27’会抵住棱镜片(212a,212b),下扩散片213会被强迫停止移动,避免下扩散片213卡在导光板22与内框24的间隙G中(虚框内部位)。
综上所述,乃仅记载本实用新型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实施方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8)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配置于一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具有一发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
一上扩散片;
一下扩散片;
至少一棱镜片,配置于该上扩散片与该下扩散片之间;
一导光板,配置于该下扩散片下方,该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部位与该发光模组的发出处的位置相向;以及
一缓冲结构,是配置于该上扩散片与该下扩散片之间,且配置位置邻接至该至少一棱镜片,以涵盖该发光模组所发射且未能被下扩散片接收的光线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该至少一棱镜片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的配置位置是处于该发光模组朝向该至少一棱镜片发光方向的光线路径上,并与该至少一棱镜片配置于同一水平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配置于该上扩散片朝向该下扩散片的表面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配置于该下扩散片朝向该上扩散片的表面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为一可吸收光线的材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为一可反射光线的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缓冲结构为一可吸收部分光线与可反射部分光线的材质。
CN201120199080XU 2011-06-14 2011-06-14 背光模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8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9080XU CN202118702U (zh) 2011-06-14 2011-06-14 背光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9080XU CN202118702U (zh) 2011-06-14 2011-06-14 背光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8702U true CN202118702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59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908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118702U (zh) 2011-06-14 2011-06-14 背光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870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492A (zh) * 2016-05-24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39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武汉亿维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红外的背光模组
CN111381399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7492A (zh) * 2016-05-24 2016-07-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6647039A (zh) * 2017-03-01 2017-05-10 武汉亿维登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透红外的背光模组
CN111381399A (zh) * 2018-12-27 2020-07-07 光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8170C (zh) 背光系统
CN102620203B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10007051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313209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14203069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4266115A (zh) 背光模块
CN102182969A (zh) 一种侧入式led光源背光模组
CN102767768A (zh) 侧光式的背光模块及其液晶显示器
CN107065061B (zh) 导光板及直下式背光组件
US20130107168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3375738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设备
CN202118702U (zh) 背光模组
CN104633527A (zh) 背光模组
CN203431608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液晶显示器及液晶电视
CN201547597U (zh) 一种led超薄背光模组
CN101956925A (zh) 背光模组以及电子装置
CN102737557A (zh) 显示装置
CN104763910A (zh) 导光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CN104763919A (zh) 光源模块
CN101761829A (zh) 背光模块及使用该背光模块的显示装置
CN207096639U (zh) 一种背光模组
CN106873240B (zh) 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组
CN210514881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100422814C (zh) 背光模块
CN202452309U (zh) 背光源和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