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17874U - 双气缸打气筒 - Google Patents

双气缸打气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17874U
CN202117874U CN201120174192XU CN201120174192U CN202117874U CN 202117874 U CN202117874 U CN 202117874U CN 201120174192X U CN201120174192X U CN 201120174192XU CN 201120174192 U CN201120174192 U CN 201120174192U CN 202117874 U CN202117874 U CN 202117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ontrol
air chamber
barrel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7419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炳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17419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17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17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1787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气缸打气筒,其包括有一座体、一缸体、一掣动组件与一控制装置;座体内设有一第一阀装置与一第二阀装置;缸体系装设于座体上,缸体内形成有不同截面积且沿着第一轴延伸的第一气室与沿着第二轴延伸的第二气室,两气室分别与两阀装置相通连,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彼此平行且不在同一轴线;掣动组件包括有一第一缸杆、一第二缸杆及一结合于两缸杆上的把手,两缸杆穿设于缸体之两气室内,并产生相对的轴向滑移关系;控制装置装设于掣动组件的两缸杆之间,供选择性的控制两气室的封闭关系,以获得三种不同气压的灌充效果。

Description

双气缸打气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揭示一种打气筒,尤指双气缸且能够变化三种不同气压的打气筒。
背景技术
目前,自行车已属广为民众所喜爱的运动之一,除了出外旅游之外,更于都市中也常见自行车的使用。而广泛的自行车因具有登山车、城市车、竞速专用车等等类型,故有相对的车胎出现,其所需要的胎压当然也就有所不同。市面上为了符合多种不同轮胎所需的胎压,设计出有许多种类的打气筒,以供灌充符合标准的胎压(或避震器压力)。
一般自行车的维修点或销售点,大都同时具有多种不同形态的自行车,故需要一种多筒式的打气筒,以供产生出具有不同气压的灌充效果。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CN2539849号的“具高压大出气量的打气筒”专利案,其主要是于底座上设内、外筒体,再于内、外筒体之间再设一中管作为打气杆,形成双回路的出气设计。又于底座对应外筒体处再设以一调节组件,以使双回路加压之空气汇集于中管处,形成较为高压的省力操作功效。
该现有结构于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其打气筒虽能够借由该调结组件将双回路加压的空气汇集于中管处,形成高压灌充与省力效果。惟其仅仅具有两种气压的变化,仍不足以应付目前市面上多种形态的车胎或避震器。使用者若需灌充如管状胎或是避震器时,则必须另外准备一只专用打气筒,如此造成携带上的麻烦,亦造成使用上需要替换的不便。
再者,其结构上使用多筒体相互套穿组接而成,在生产组装过程较为繁复,形成成本上的负担,且更亦有容易故障泄气的问题。
除此之外,传统打气筒的握柄及底座的踏板设计仍有缺点,其握柄所能提供使用者的施力效果不佳,而踏板则具有无法提供稳定筒身的缺点,难以受到大众喜爱,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
而且,由于打气筒于充气过程中是不断的进行活塞式的往复运动,打气筒必须承受相当频繁的往复撞击力量,以及承受使用者施力时的晃动偏摆力量,这样很容易导致传统打气筒的结构受到影响,而造成打气筒各零构件间的变形或漏气,最终发生无法顺利充气及无法灌充至所需压力的问题,故此种传统打气筒的使用寿命不高,间接的即会影响商誉,此亦是申请人要改善的问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气缸打气筒,能具有多种不同气压的灌充能力,以满足市面上多种形态的车胎或避震器灌充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气缸打气筒,其结构简单,生产组装过程便利,且不易故障泄气,以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气缸打气筒,其握柄能提供使用者较佳的施力效果。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气缸打气筒,其踏板能有效的稳定筒身。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再一个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双气缸打气筒,提高其结构强度,以便承受相当频繁的往复撞击力量,以及承受使用者施力时的晃动偏摆力量。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其包括有:一个座体,承接于地面,所述座体具有前段与后段,所述座体的后段内设有一个第一阀装置与一个第二阀装置;一个缸体,其一端装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缸体内形成有不同截面积的一个第一气室与一个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一阀装置相通连,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二阀装置相通连,所述的第一气室具有一个第一轴,所述的第二气室具有一个第二轴,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彼此平行且不在同一轴线;一个掣动组件,其穿设于所述缸体,并能够产生相对的轴向滑移关系,所述掣动组件包括有一个第一缸杆、一个第二缸杆及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上的把手,所述第一缸杆呈中空管状且伸入于所述的第一气室内,所述第一缸杆于第一气室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一活塞,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缸杆的带动而于第一气室内沿着所述的第一轴移动,所述第二缸杆呈中空管状且伸入于所述的第二气室内,所述第二缸杆于第二气室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二活塞,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缸杆的带动而于第二气室内沿着所述的第二轴移动;一个控制装置,装设于所述掣动组件的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之间,以供选择性的控制所述缸体之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封闭关系。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第一气室之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室的截面积,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是沿着所述座体的前段朝向座体的后段方向排列,所述的缸体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座体上,借此达到提高打气筒结构强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缸体的第一气室由一个圆形的第一筒壁构成,所述缸体的第二气室由一个圆形的第二筒壁构成,所述第一筒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壁的直径,所述第一筒壁的中心沿着所述第一轴延伸,所述第二筒壁的中心沿着所述第二轴延伸,且所述第一筒壁与第二筒壁彼此不相交亦不相连,使所述缸体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座体上,所述缸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连接于第一筒壁切线方向与第二筒壁切线方向的支撑壁,所述的支撑壁能够提高所述第一筒壁与第二筒壁的结构强度,增加打气筒于打气动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的支撑壁系由两个平直段与一个连接于所述的两平直段之间的内凹弧段所构成,所述支撑壁具有减震缓冲的效果,使打气筒于打气过程中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座体的后段相对于所述缸体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包覆部,所述的包覆部系包覆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与两个支撑壁之外,所述包覆部形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口形状,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二筒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筒壁的高度,所述缸体相反于所述座体的一端盖设有一个套盖,所述套盖底部相对于所述缸体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围绕部,所述的围绕部系包覆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与两个支撑壁之外,所述围绕部形成前深后浅的倾斜口形状,所述围绕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筒壁的深度大于所述围绕部包覆于所述第二筒壁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两组控制阀与一个用以控制所述两组控制阀的启闭状态的控制件,所述的两控制阀系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内,所述把手顶端凹设有一个控制部,所述控制件能够枢转的设于所述把手的控制部内,所述的控制件能够于三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打气筒打气时能够获得一具有大气量的较低压的充气动作,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开启,打气筒打气时能够获得一中等气量的较高压的充气动作,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开启,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打气筒打气时能够获得一小气量的超高压充气动作。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控制阀由一个阀座、一个阀件、一个弹性体与一个阀盖所组成,所述控制部内相对于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两组控制阀的阀件分别设有一个穿伸于所述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内且突露出所述通孔的顶推杆,所述控制件呈圆盘状且其枢转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中间,所述控制件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距离,所述控制件能够同时遮盖所述控制部内的两通孔,且所述的两顶推杆顶抵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控制件相对于所述两顶推杆的位置凹设有数个控制槽,所述的控制槽彼此分离且与控制件的枢转中心间具有相同的半径,所述控制槽能够与所述的顶推杆相接触,所述控制部内的两通孔由所述把手的前端朝向把受的后端方向排列,所述把手的前端与所述座体的前端皆朝向打气筒的前方延伸,所述把手的后端与所述座体的后端皆朝向打气筒的后方延伸。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控制部内适处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控制件相对于所述的定位件处凹设有数个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能够与所述的定位件产生三个位置的定位关系,所述位件为顶端具有圆形凸丘的六角沉头螺栓,所述的定位件能够以六角扳手调整其于所述控制部内的凸起高度,以控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控制装置之间的定位关系。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控制部靠近所述把手的后端处开设有一个扇形缺口,所述控制件的周侧相对于所述把手后端的缺口处凸设有一个呈倒L型的拨动部,以供使用者拨转所述的控制件,所述控制件系借一个螺件沿着所述控制件的枢转中心而锁设于所述的把手上,所述控制件顶部设有一封盖用以遮盖所述的螺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把手顶面齐平,故具有较佳的外观者。
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所述座体后段朝向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踏板,所述把手两侧分别横向延伸有一个略为向后倾斜的扁平状握柄,所述的两握柄与所述的两踏板皆朝向打气筒的两侧延伸,所述座体底部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阀装置及第二阀装置相通连的气道,所述的气道能够连接一条接有一个气嘴的软管,所述软管相反于所述气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座体的前段与后段之间,所述座体前段装设有一个与气道相通连的压力表,以供使用者直接观察充气时的气压,所述套盖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一个管扣,所述套盖内相对于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的位置分别装设有一个承环。
本实用新型其控制装置装设于掣动组件的两缸杆之间,供选择性的控制两气室的封闭关系,能获得三种不同气压的灌充效果;而缸体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座体上的结构,能达到提高打气筒结构强度的效果;支撑壁结构具有减震缓冲的效果,还能够提高筒壁的结构强度,增加打气筒于打气动作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的缸体纵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沿图3中4-4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沿图3中5-5割面线所取的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控制件的横剖面图,表示拨转该控制件至第一位置。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图3的延续,表示进行大气量的较低压的充气动作。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控制件的横剖面图,表示拨转该控制件至第二位置。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图3的延续,表示进行中等气量的较高压的充气动作。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控制件的横剖面图,表示拨转该控制件至第三位置。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双气缸打气筒图3的延续,表示进行小气量的超高压充气动作。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打气筒
10  座体        101 包覆部
11  第一阀装置  12  第二阀装置
13  踏板        14  气道
15  压力表      16  气嘴
17  软管
20  缸体        201 支撑壁
21  第一气室    211 第一筒壁
22  第二气室    221 第二筒壁
23  套盖        231 管扣
232 围绕部      24  承环
30  掣动组件    31  第一缸杆
311 第一活塞    32  第二缸杆
321 第二活塞    33  把手
331 握柄        34  控制部
341 通孔        342 缺口
35  定位件
40  控制装置    41  控制阀
411 阀座        412 阀件
413 弹性体      414 阀盖
415 顶推杆      42  控制件
421 定位槽      422 控制槽
424 拨动部      43  螺件
44  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打气筒1包括一个座体10、一个设于座体10上的缸体20、一个滑设于缸体20内的掣动组件30、与一个装设于掣动组件30上的控制装置40;所述的控制装置40能够供使用者操作以使打气筒1产生三种不同气压的灌充效果。其中:
请参照图2至图4,座体10承接于地面,座体10具有前段与后段,座体10的后段内设有一个第一阀装置11与一个第二阀装置1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阀装置11与第二阀装置12皆实施为单向阀。座体10后段朝向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踏板13,踏板13提供使用者踩踏,以使打气筒1于打气时稳固不晃动的效果。座体10底部设有一个与第一阀装置11及第二阀装置12相通连的气道14,所述的气道14能够连接一条接有一个气嘴16的软管17以供打气筒1进行充气之用。于本实施例中,软管17相反于气嘴16的一端是连接在座体10的前段与后段之间。座体10前段更装设有一个与气道14相通连的压力表15,以供使用者直接观察充气时的气压。
缸体20的一端装设于座体10上,缸体20内形成有不同截面积的一个第一气室21与一个第二气室22,第一气室21与第一阀装置11相通连,第二气室22与第二阀装置12相通连。所述的第一气室21具有一个第一轴X1,所述的第二气室22具有一个第二轴X2,缸体20的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彼此平行且不在同一轴线。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室21的截面积大于第二气室22的截面积,而且缸体20的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是沿着座体10的前段朝向后段方向排列,使缸体20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座体10上,借此达到提高打气筒1结构强度的效果。
缸体20的第一气室21由一个圆形的第一筒壁211构成,缸体20的第二气室22由一个圆形的第二筒壁221构成,第一筒壁21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壁221的直径。所述第一筒壁211的中心沿着第一轴X1延伸,所述第二筒壁221的中心沿着第二轴X2延伸,且所述第一筒壁211与第二筒壁221彼此不相交亦不相连,使缸体20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座体10上。缸体2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连接于第一筒壁211切线方向与第二筒壁221切线方向的支撑壁201,所述的支撑壁201能够提高第一筒壁211与第二筒壁221的结构强度,增加打气筒1于打气动作时的稳定性。所述的支撑壁201由两个平直段与一个连接于两平直段之间的内凹弧段所构成,借此,支撑壁201还具有减震缓冲的效果,使打气筒1于打气过程中更加稳固。
所述座体10的后段相对于缸体20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包覆部101,所述的包覆部101包覆于缸体20的第一筒壁211、第二筒壁221与两个支撑壁201之外,而且包覆部101形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口形状。由于第一筒壁21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壁221的直径,而包覆部101包覆于第二筒壁221的高度大于包覆部101包覆于第一筒壁211的高度,因此座体10包覆部101较高处能够包覆在缸体20的较窄处,达到提高缸体20结合于座体1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使打气筒1于打气过程更加稳固。
缸体20相反于座体10的一端盖设有一个套盖23,所述套盖23内相对于第一气室21及第二气室22的位置分别装设有一个承环24。所述套盖23之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一个管扣231,用以扣接软管17,使软管17能够整齐的固定在打气筒1上。所述套盖23底部相对于缸体20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围绕部232,所述的围绕部232包覆于缸体20的第一筒壁211、第二筒壁221与两个支撑壁201之外,而且围绕部232形成前深后浅的倾斜口形状。由于第一筒壁211的直径大于第二筒壁221的直径,而围绕部232包覆于第一筒壁211的深度大于围绕部232包覆于第二筒壁221的深度,因此套盖23围绕部232较深处能够包覆在缸体20的较宽处,达到提高套盖23结合于缸体20顶端的结构强度,进一步使打气筒1于打气过程更加稳固。
掣动组件30穿设于该缸体20,并能够产生相对的轴向滑移关系。掣动组件30包括有一个第一缸杆31、一个第二缸杆32及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缸杆31与第二缸杆32上的把手33。
第一缸杆31呈中空管状,且穿过缸体20的承环24而伸入于第一气室21内。第一缸杆31于第一气室21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一活塞311,其能够经由第一缸杆31的带动而于第一气室21内沿着第一轴X1移动。第一缸杆31相反于第一活塞311的一端结合于把手33上。
第二缸杆32呈中空管状,且其穿过缸体20的承环24而伸入于第二气室22内。第二缸杆32于第二气室22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二活塞321,其能够经由第二缸杆32的带动而于第二气室22内沿着第二轴X2移动。第二缸杆32相反于第二活塞321的一端结合于把手33上。
把手33两侧分别横向延伸有一个略为向后倾斜的扁平状握柄331,此略为倾斜的握柄331能够提供使用者于操作时一较佳的施力效果。把手33顶端凹设有一个控制部34,所述控制部34内相对于缸体20的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的位置分别设有一通孔341。所述控制部34内的两通孔341是由把手33的前端朝向后端方向排列,使把手33的前端与座体10的前端皆朝向打气筒1的前方延伸,把手33的后端与座体10的后端皆朝向打气筒1的后方延伸,而把手33的两握柄331与座体10的两踏板13皆朝向打气筒1的两侧延伸。控制部34靠近把手33的后端处开设有一个扇形缺口342。
请同时参照图5,控制部34内适处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35。于本实施例中,定位件35为顶端具有圆形凸丘的六角沉头螺栓,所述的定位件35能够以六角扳手调整其于控制部34内的凸起高度,借以控制定位件35与控制装置40之间的定位关系。
控制装置40装设于掣动组件30的第一缸杆31与第二缸杆32之间,以供选择性的控制缸体20的第一气室21与第二气室22的封闭关系。控制装置40包括有两组控制阀41与一个控制件42。所述的两控制阀41分别设于第一活塞311与第二活塞321内。且控制阀41由一个阀座411、一个阀件412、一个弹性体413与一个阀盖414所组成。所述的两阀件412分别设有一个穿伸于第一缸杆31与第二缸杆32内且突露出通孔341的顶推杆415。
控制件42能够枢转的设于把手33的控制部34,用以控制所述两控制阀41的启闭状态。所述的控制件42能够于三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封闭,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封闭,借以使打气筒1打气时能够获得一具有大气量的较低压的充气动作。于第二位置时,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封闭,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开启,借以使打气筒1打气时能够获得一中等气量的较高压的充气动作。于第三位置时,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开启,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封闭,借以使打气筒1打气时能够获得一小气量的超高压充气动作。
于本实施例中,控制件42借一个螺件43沿着控制件42的枢转中心而锁设于把手33上,而控制件42顶部还设有一封盖44用以遮盖所述的螺件43,并使设于控制部34内的控制件42与把手33顶面齐平,故具有较佳的外观。
控制件42相对于把手33控制部34的定位件35处凹设有数个定位槽421,所述的定位槽421能够与定位件35产生三个位置的定位关系。
控制件42呈圆盘状且其枢转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的中间,控制件42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X1与第二轴X2的距离,故控制件42能够同时遮盖控制部34内的两通孔341,并使所述的两顶推杆415顶抵于控制件42。控制件42相对于所述两顶推杆415的位置凹设有数个控制槽422,每个控制槽422彼此分离且与控制件42的枢转中心间具有相同的半径,控制槽422能够与顶推杆415相接触,借由枢转控制件42而能够选择性的控制两控制阀41的启闭状态。
控制件42的周侧相对于把手33后端的缺口342处凸设有一个呈倒L型的拨动部424,以利于使用者拨转该控制件42。
参照图6与图7,当使用者欲灌充如登山车的胎压时,能够进行大气量的较低压的充气动作。使用者拨转该控制装置40的控制件42至第一位置,令该二控制阀41的顶推杆415皆顶抵于该控制槽422的深处,使控制阀41的阀件412受到弹性体413的顶推而气密于阀座411处。
之后操作掣动组件30的把手33,使该二缸杆31、32带动活塞311、321于缸体20内移动,将该二气室21、22内的气体分别经由座体10内的二个阀装置11、12而进入气道14内,以获得一具有大气量的较低压的充气动作。
参照图8与图9,当使用者欲灌充如跑车级的胎压时,能够进行中等气量的较高压的充气动作。使用者拨转该控制装置40的控制件42至第二位置,令第一缸杆31内的顶推杆415顶抵于控制槽422的深处,而使第二缸杆32内的顶推杆415顶抵于控制件42的底面。此时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处于气密状态,而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处于开放状态。
之后操作掣动组件30的把手33,使该二缸杆31、32带动活塞311、321于缸体20内移动。此时第二气室22内的气体系经由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进入第二缸杆32内,再经由控制件42与控制部34的间隙排出室外。而第一气室21内的气体则经由座体10内的第一阀装置11进入气道14内,借此获得一中等气量的较高压的充气动作。
参照图10与图11,当使用者欲灌充如管状胎的胎压或灌充避震器时,能够进行小气量的超高压充气动作。使用者拨转该控制装置40的控制件42至第三位置,令第一缸杆31内的顶推杆415顶抵于控制件42的底面,而使第二缸杆32内的顶推杆415顶抵于控制槽422的深处。此时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处于开放状态,而第二活塞321内的控制阀41处于气密状态。
之后操作掣动组件30的把手33,使该二缸杆31、32带动活塞311、321于缸体20内移动。此时第一气室21内的气体系经由第一活塞311内的控制阀41进入第一缸杆31内,再经由控制件42与控制部34的间隙排出室外。而第二气室22内的气体则经由座体10内的第二阀装置12进入气道14内,借此获得一小气量的超高压充气动作。

Claims (11)

1.一种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个座体,承接于地面,所述座体具有前段与后段,所述座体的后段内设有一个第一阀装置与一个第二阀装置;
一个缸体,其一端装设于所述座体上,所述缸体内形成有不同截面积的一个第一气室与一个第二气室,所述第一气室与所述第一阀装置相通连,所述第二气室与所述第二阀装置相通连,所述的第一气室具有一个第一轴,所述的第二气室具有一个第二轴,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彼此平行且不在同一轴线;
一个掣动组件,其穿设于所述缸体,并能够产生相对的轴向滑移关系,所述掣动组件包括有一个第一缸杆、一个第二缸杆及一个结合于所述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上的把手,所述第一缸杆呈中空管状且伸入于所述的第一气室内,所述第一缸杆于第一气室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一活塞,其能够经由所述第一缸杆的带动而于第一气室内沿着所述的第一轴移动,所述第二缸杆呈中空管状且伸入于所述的第二气室内,所述第二缸杆于第二气室内的一端装设有一个第二活塞,其能够经由所述第二缸杆的带动而于第二气室内沿着所述的第二轴移动;
一个控制装置,装设于所述掣动组件的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之间控制所述缸体的第一气室与第二气室的封闭关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室的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气室的截面积,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是沿着所述座体的前段朝向座体的后段方向排列,所述的缸体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所述座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的第一气室由一个圆形的第一筒壁构成,所述缸体的第二气室由一个圆形的第二筒壁构成,所述第一筒壁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筒壁的直径,所述第一筒壁的中心沿着所述第一轴延伸,所述第二筒壁的中心沿着所述第二轴延伸,且所述第一筒壁与第二筒壁彼此不相交亦不相连,使所述缸体以前宽后窄的方式结合于座体上,所述缸体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个连接于第一筒壁切线方向与第二筒壁切线方向的支撑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壁由两个平直段与一个连接于所述的两平直段之间的内凹弧段所构成。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的后段相对于所述缸体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包覆部,所述的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与两个支撑壁之外,所述包覆部形成前低后高的倾斜口形状,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二筒壁的高度大于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筒壁的高度,所述缸体相反于所述座体的一端盖设有一个套盖,所述套盖底部相对于所述缸体外周缘处形成有一个围绕部,所述的围绕部包覆于所述缸体的第一筒壁、第二筒壁与两个支撑壁之外,所述围绕部形成前深后浅的倾斜口形状,所述围绕部包覆于所述第一筒壁的深度大于所述围绕部包覆于所述第二筒壁的深度。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有两组控制阀与一个用以控制所述两控制阀的启闭状态的控制件,所述的两组控制阀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内,所述把手顶端凹设有一个控制部,所述控制件能够枢转的设于所述把手的控制部内,所述的控制件能够于三个位置之间枢转运动,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开启,所述的控制件于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活塞内的控制阀开启,所述第二活塞内的控制阀封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由一个阀座、一个阀件、一个弹性体与一个阀盖所组成,所述控制部内相对于所述缸体的第一轴与第二轴的位置分别设有一个通孔,所述的两组控制阀的阀件分别设有一个穿伸于所述第一缸杆与第二缸杆内且突露出所述通孔的顶推杆,所述控制件呈圆盘状且其枢转中心位于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中间,所述控制件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与第二轴的距离,所述控制件能够同时遮盖所述控制部内的两个通孔,且所述的两个顶推杆顶抵于所述的控制件的底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相对于所述两顶推杆的位置凹设有数个控制槽,所述的控制槽彼此分离且与控制件的枢转中心间具有相同的半径,所述控制槽能够与所述的顶推杆相接触,所述控制部内的两个通孔由所述把手的前端朝向把受的后端方向排列,所述把手的前端与所述座体的前端皆朝向打气筒的前方延伸,所述把手的后端与所述座体的后端皆朝向打气筒的后方延伸。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内还设有至少一个定位件,所述控制件相对于所述的定位件处凹设有数个定位槽,所述的定位槽能够与所述的定位件产生三个位置的定位关系,所述定位件为顶端具有圆形凸丘的六角沉头螺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靠近所述把手的后端处开设有一个扇形缺口,所述控制件的周侧相对于所述把手后端的缺口处凸设有一个呈倒L型的供使用者拨转所述控制件的拨动部,所述控制件借一个螺件沿着所述控制件的枢转中心而锁设于所述的把手上,所述控制件顶部设有一个用以遮盖所述螺件的封盖,所述控制件与所述把手顶面齐平。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双气缸打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后段朝向两侧分别延伸出一个踏板,所述把手两侧分别横向延伸有一个略为向后倾斜的扁平状握柄,所述的两个握柄与所述的两个踏板皆朝向打气筒的两侧延伸,所述座体底部设有一个与所述第一阀装置及第二阀装置相通连的气道,所述的气道能够连接一条接有一个气嘴的软管,所述软管相反于所述气嘴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座体的前段与后段之间,所述座体前段装设有一个与气道相通连的供使用者直接观察充气时气压的压力表,所述套盖的前端与后端分别设有一个管扣,所述套盖内相对于第一气室及第二气室的位置分别装设有一个承环。
CN201120174192XU 2011-05-27 2011-05-27 双气缸打气筒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7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4192XU CN202117874U (zh) 2011-05-27 2011-05-27 双气缸打气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74192XU CN202117874U (zh) 2011-05-27 2011-05-27 双气缸打气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17874U true CN202117874U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5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74192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17874U (zh) 2011-05-27 2011-05-27 双气缸打气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178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468B (zh) * 2017-12-20 2019-02-2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缸雙行程打氣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51468B (zh) * 2017-12-20 2019-02-21 雙餘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雙缸雙行程打氣筒
CN109944764A (zh) * 2017-12-20 2019-06-28 双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双行程打气筒
CN109944764B (zh) * 2017-12-20 2020-05-19 双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双缸双行程打气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672458A (en) Driver wheel of vehicle
US7789638B2 (en) Pump for providing three modes of pumping
CN105484977B (zh) 改良的空气压缩机结构
CN105484978B (zh) 空气压缩机的改良结构
CN205064232U (zh) 空气压缩机的结合结构
CN202117874U (zh) 双气缸打气筒
MX2008015582A (es) Combinacion de piston-camara.
CN116039965A (zh) 一种太阳翼的二维驱动装置
CN102564226A (zh) 带有可调变容积的高压腔体的空气炮
TWI304454B (zh)
AU2009251005A1 (en) A combination of a chamber and a piston, a pump, a shock absorber, a transducer, a motor and a power unit incorporating the combination
CN102338056A (zh) 高压打气筒结构
CN102042197A (zh) 旋转式双向充气嘴
CN203702492U (zh) 手摇式组装打气筒
CN203098824U (zh) 具有防止误挂倒挡功能的选挡感力装置
CN202659798U (zh) 设有稳中心导向防渗漏装置的气弹簧
CN102192125B (zh) 适用于不同压力及气量的打气筒
CN206309684U (zh) 改良型油压转角缸
CN201776692U (zh) 轴套内孔表面抛光系统
CN2473371Y (zh) 气压缸
CN201763881U (zh) 双油封结构气弹簧
CN217416010U (zh) 一种前叉液压避震可变式锁定簧
CN108291640A (zh) 一种活塞-腔室组合
CN204312770U (zh) 一种基于大管径接口的轻质真空转阀
CN213711785U (zh) 一种自动平衡式高速齿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