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100529U - 散热风扇 - Google Patents

散热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100529U
CN202100529U CN2011201986325U CN201120198632U CN202100529U CN 202100529 U CN202100529 U CN 202100529U CN 2011201986325 U CN2011201986325 U CN 2011201986325U CN 201120198632 U CN201120198632 U CN 201120198632U CN 202100529 U CN202100529 U CN 202100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ringwall
spacer ribs
radiation fan
spa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986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政春
陈昱丞
苏彦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EXI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EXI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EXI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EXI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1986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100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100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10052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散热风扇,其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环墙、一间隔肋、一定子及一扇轮,该第一板体具有一排尘口,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的一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该扇轮被该定子驱动旋转所形成的气流会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经由该开口、该排风道及该排尘口被排出。

Description

散热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风扇,特别是涉及一种将散热风扇的容置空间中的灰尘排出的散热风扇。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9及图20,一种现有习知的散热风扇10包含有一底板11、一环墙12、一定子13、一电路板14、一扇轮15及一盖板16,该底板11具有一第一入风口11a,该环墙12具有一出风口12a,该环墙12设置于该底板11上以定义出一容置槽17,该定子13、该电路板14及该扇轮15设置于该容置槽17中,且该电路板14电性连接该定子13以驱动该扇轮15逆时针转动,该盖板16具有一第二入风口16a,且该盖板16结合于该环墙12上,当该扇轮15逆时针转动时,在该散热风扇10外的空气经由该第一入风口11a及该第二入风口16a被吸入该容置槽17内,并经由该出风口12a被推出,但由于在该散热风扇10外的空气会因环境不同而伴随着不同材质的灰尘,因此当灰尘被吸入该容置槽17中后,灰尘会附着于该容置槽17中的该扇轮15、该定子13、该电路板14、该环墙12的内侧壁、该第一入风口11a周缘及该第二入风口16a周缘,当该扇轮15转动时,经年累月堆积的灰尘会造成风阻,使得该扇轮15转动变慢,因而降低散热效能,或者造成该散热风扇10损坏无法使用。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散热风扇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散热风扇,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风扇,克服先前技术的散热风扇因扇轮转动而使灰尘聚集于散热风扇的扇轮、定子、电路板、环墙的内侧壁及入风口周缘而造成扇轮转动变慢或散热风扇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风扇,其包含: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一通口及一排尘口;一第二板体,其具有一第二上表面、一第二下表面及一第二通口;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一电路板,其包含一顺/逆转控制单元,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顺/逆转控制单元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为一弧形板体。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还包含一活动间隔肋,该活动间隔肋设置于该第二开口。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活动间隔肋具有一枢接部及一连接该枢接部的摆动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还包含一柱体,该柱体设置于该活动间隔肋与该扇轮的所述扇叶之间。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柱体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柱体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还包含一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间隔肋,该第二端固定于该活动间隔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风扇,其包含: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及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二板体,其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二下表面;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具有一凸出于该第一板体边缘的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一电路板,其包含一顺/逆转控制单元,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顺/逆转控制单元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还包含一活动间隔肋,该活动间隔肋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活动间隔肋具有一枢接部及一连接该枢接部的摆动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外再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散热风扇,其包含:一板体,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排尘口;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板体,该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一电路板,其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电路板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为一弧形板体。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前述的散热风扇,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散热风扇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1、当该扇轮以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会经由该第二开口、该排风道及该排尘口被排出,并同时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被排出,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2、由于该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且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因此使得该排风道形成为一蓄压道,因此当该容置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该第二开口及该排风道时会产生压力差,而使得通过该排尘口的空气压力增大,其可避免灰尘聚集于该排尘口而造成堵塞,以利于该散热风扇排除灰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含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环墙、一间隔肋、一定子及一扇轮,该第一板体具有一排尘口,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该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且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的一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该扇轮被该定子驱动旋转所形成的气流会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经由该开口、该排风道及该排尘口被排出。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9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12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13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局部组合结构立体图。
图15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16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17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18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该散热风扇的动作示意图。
图19是现有习知技术的一种散热风扇的分解立体图。
图20是现有习知技术的一种散热风扇的组合结构立体图。
10:散热风扇
11:底板            11a:第一入风口
12:环墙                 12a:出风口
13:定子                 14:电路板
15:扇轮
16:盖板                 16a:第二入风口
17:容置槽
100:散热风扇
110:第一板体
111:第一上表面          112:第一下表面
113:第一通              114:排尘口
115:支持座              116:边缘
120:第二板体
121:第二上表面          122:第二下表面
123:第二通              124:排尘口
130:环墙
131:内侧壁              132:外侧壁
133:第一开口
140:容置空间
150:间隔肋              150a:活动间隔肋
150b:枢接部             150c:摆动部
151:第一端部            152:第二端部
160:排风道
161:第二开              162:第一间距
163:第二间距            164:排尘口
170:定
180:电路板
181:顺/逆转控制单元
190:扇轮
191:轮毂                192:扇叶
A1:气流                 A2:气流
P:柱体
S:弹性复位件            S1:第一端
S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散热风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一种散热风扇100其包含有一第一板体110、一第二板体120、一环墙130、一间隔肋150、一定子170、一电路板180及一扇轮190,该第一板体110具有一第一上表面111、一第一下表面112、一贯穿该第一上表面111及该第一下表面112的第一通口113,以及一贯穿该第一上表面111及该第一下表面112的排尘口114,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体110另具有一支持座115,该支持座115设置于该第一通口113中,该第二板体120具有一第二上表面121、一第二下表面122、一贯穿该第二上表面121及该第二下表面122的第二通口123,该环墙130具有一内侧壁131、一外侧壁132及一第一开口133,请参阅图2,该环墙130设置于该第一板体110及第二板体120之间,该环墙130结合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该第二板体120以该第二下表面122朝向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并结合于该环墙130,其中该第一板体110、第二板体120及该环墙130定义出一容置空间140,该间隔肋15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40,且该间隔肋150位于该第一板体110与第二板体120之间,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间形成有一排风道160,该间隔肋150具有一第一端部151及一第二端部152,该第二端部152与该环墙130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连通该排尘口114,该第二开口161连通该排风道160及该容置空间140,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一端部151抵接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一端部151是一体形成于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请参阅图1及图3,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一端部151与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之间是具有一第一间距162,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二端部152与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16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间距163大于该第一间距162,且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的间距由该第二间距163往该第一间距162逐渐缩小,以使该排风道160形成为一蓄压道,该间隔肋160为一弧形板体,该定子17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40,在本实施例中,该定子170位于该第一板体110与该第二板体120之间,且该定子170与该电路板180结合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支持座115,且该电路板180包含一顺/逆转控制单元181,其中,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可为一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或为一模拟式电路(如中国台湾申请第095210406号专利所揭示的马达正逆转控制电路),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电性连接该电路板180,而该电路板180电性连接该定子170,该扇轮190结合于该定子170,且该扇轮190可被该定子170驱动旋转,该扇轮190具有一轮毂191及多个扇叶192,藉此,该电路板180的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可控制该扇轮190的旋转方向,以驱动该扇轮190依第一方向旋转或依相反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其中第一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在本案中是以第一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及第二方向为逆时针方向说明。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扇轮190的该扇叶192会使得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旋转并产生气流A1,而在该散热风扇100外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的气流A1的带动,经由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通口113及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通口123被吸入该容置空间140,同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气流A1的带动,而经由该环墙130的该第一开口133被排出,形成气体循环,以达散热效果。
请参阅图1、图2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该扇轮190的该扇叶192会使得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旋转并产生气流A2,而在该散热风扇100外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的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环墙130的该第一开口133被吸入该容置空间140,同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的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14被排出,并同时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140的灰尘由该排尘口114排出该散热风扇100,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请再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的间距由该第二间距163往该第一间距162逐渐缩小,因此使得该排风道160形成为一蓄压道,在相同的气流压力下,当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通过该第二开口161及该排风道160时会产生压力差,并使得通过该排尘口114的空气压力增大,其可避免灰尘聚集于该排尘口114,而造成堵塞,以利于该散热风扇100排除灰尘。
请参阅图5至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排尘口124设置于该第二板体120,该第二板体120另具有一贯穿该第二上表面121及该第二下表面122的排尘口124,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140的灰尘会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24被排出该散热风扇100,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请参阅图7至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间隔肋150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请参阅图7、图8及图9,当该环墙130结合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而该第二板体120结合于该环墙130时,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间形成该排风道160,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一端部151抵接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请参阅图9,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的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第二开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14被排出,藉由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被排出,同时可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被排出该散热风扇100,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请参阅图10至图1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间隔肋150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下表面122,请参阅图10、图11及图12,当该环墙130结合于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下表面122时,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间形成该排风道160,在本实施例中,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一端部151抵接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该第二端部152与该环墙130间形成该第二开161,该排风道160连通该第一板体110的该排尘114,请参阅图12,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14被排出,藉由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被排出,同时可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140的灰尘被排出该散热风扇100,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请参阅图13至图1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第五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散热风扇100另包含有一活动间隔肋150a,该活动间隔肋150a设置于该第二开口161,请参阅图13及图14,该活动间隔肋150a具有一枢接部150b及一连接该枢接部150b的摆动部150c,在本实施例中,该枢接部150b枢接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及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下表面122,当该环墙130结合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以及该第二板体120结合于该环墙130时,该枢接部150b邻近该间隔肋150的该第二端部152,且该摆动部150c可在该容置空间140中摆动,在本实施例中,该散热风扇100另包含一弹性复位件S,该弹性复位件S具有一第一端S1及一第二端S2,该弹性复位件S可选自于弹片、弹簧等,请参阅图13、图14、图15及图16,在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复位件S为弹片,该弹性复位件S的该第一端S1固定于该间隔肋150,该第二端S2固定于该活动间隔肋150a,较佳地,该散热风扇100另包含有一柱体P,该柱体P是设置于该活动间隔肋150a与该扇轮190的该些扇叶192的间,在本实施例中,该柱体P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上表面111,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柱体P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下表面122。
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5,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二方向转动时,该扇轮190的该扇叶192会造成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旋转并产生气流A1,该摆动部150c以该枢接部150b为转轴被气流A1驱动而向该环墙130的该内侧壁131摆动,并封闭该第二开口161,以避免在该散热风扇100外的空气经由该排尘口114、该排风道160及第二开口161被吸入该容置空间140,而造成该散热风扇100外的灰尘堵塞该排尘口114。
请参阅图13、图14及图16,在本实施例中,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由于该弹性复位件S的该第一端S1固定于该间隔肋150,该第二端S2固定于该活动间隔肋150a,因此该弹性复位件S提供一复位弹力,以使该摆动部150c以该枢接部150b为转轴向该扇轮190摆动并抵靠于该柱体P,以避免该活动间隔肋150a的该摆动部150c碰撞该扇轮190的该些扇叶192,而造成该散热风扇100损坏无法使用,请参阅图16,当该摆动部150c向该扇轮190摆动时,该排风道160与该容置空间140连通,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14被排出,并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140的灰尘被排出该散热风扇100。
请参阅图17至图1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第六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第一板体110未设置排尘口,当该间隔肋150设置于该容置空间140时,该间隔肋150与该环墙130间形成的该排风道160是部分凸出于该第一板体110的一边缘116,请参阅图16,在本实施中,该排风道160具有一凸出于该第一板体110的该边缘116的排尘口164,当该顺/逆转控制单元181控制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因该扇叶192转动所产生气流A2的带动,而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风道160的该排尘口164被排出,并同时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被排出,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是说明该扇轮190以第二方向转动时,在该散热风扇100外的空气会经由该第一板体110的该第一通口113及该第二板体120的该第二通口123被吸入该容置空间140,同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经由该环墙130的该第一开口133被排出,而形成气体循环,而达散热功效,相对的,当该扇轮190以第一方向转动时,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会经由该第二开口161、该排风道160及该排尘口114(或该排尘口124或该排尘口164)被排出,藉由在该容置空间140内的空气被排出,同时可带动滞留于该容置空间的灰尘被排出,以达到清洁该散热风扇100及排除灰尘的功效。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29)

1.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一第一下表面、一第一通口及一排尘口;
一第二板体,其具有一第二上表面、一第二下表面及一第二通口;
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
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一电路板,其包含一顺/逆转控制单元,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
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顺/逆转控制单元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为一弧形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活动间隔肋,该活动间隔肋设置于该第二开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活动间隔肋具有一枢接部及一连接该枢接部的摆动部,该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枢接部枢接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柱体,该柱体设置于该活动间隔肋与该扇轮的所述扇叶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柱体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柱体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弹性复位件,该弹性复位件具有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固定于该间隔肋,该第二端固定于该活动间隔肋。
16.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第一板体,其具有一第一上表面及一第一下表面;
一第二板体,其具有一第二上表面及一第二下表面;
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之间,该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具有一凸出于该第一板体边缘的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
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一电路板,其包含一顺/逆转控制单元,该电路板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
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顺/逆转控制单元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19.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21.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还包含一活动间隔肋,该活动间隔肋设置于该第二开口,该活动间隔肋具有一枢接部及一连接该枢接部的摆动部。
22.一种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板体,其具有一上表面、一下表面及一排尘口;
一环墙,其具有一内侧壁、一外侧壁及一第一开口,该环墙设置于该板体,该板体及该环墙定义出一容置空间;
一间隔肋,设置于该容置空间,该间隔肋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排风道,该间隔肋具有一第一端部及一第二端部,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间形成有一第二开口,该排风道连通该排尘口,该第二开口连通该排风道及该容置空间;
一定子,设置于该容置空间;
一电路板,其电性连接该定子;以及
一扇轮,其结合于该定子,该扇轮具有一轮毂及多个扇叶,该电路板可控制该扇轮的旋转方向。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接触该环墙的该内侧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是一体形成于该内侧壁。
25.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的该第一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一间距,该间隔肋的该第二端部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之间具有一第二间距,该第二间距大于该第一间距。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间隔肋与该环墙的该内侧壁的间距是由该第二间距往该第一间距逐渐缩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为一弧形板体。
28.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一板体的该第一上表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散热风扇,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间隔肋是一体形成于该第二板体的该第二下表面。
CN2011201986325U 2011-05-31 2011-05-31 散热风扇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0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86325U CN202100529U (zh) 2011-05-31 2011-05-31 散热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86325U CN202100529U (zh) 2011-05-31 2011-05-31 散热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100529U true CN202100529U (zh) 2012-01-04

Family

ID=45386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8632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100529U (zh) 2011-05-31 2011-05-31 散热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10052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790A (zh) * 2011-05-31 2012-12-05 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
CN10427916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7613730A (zh) * 2017-09-22 2018-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风扇、除尘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08790A (zh) * 2011-05-31 2012-12-05 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
CN102808790B (zh) * 2011-05-31 2015-09-23 协禧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风扇
CN104279169A (zh) * 2013-07-09 2015-01-14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离心式风扇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CN107613730A (zh) * 2017-09-22 2018-01-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风扇、除尘散热系统及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20136137A (ko) 가습 공기청정기
CN103321922A (zh) 风机及具有该风机的真空吸尘器和干手机
CN202100529U (zh) 散热风扇
CN211742040U (zh) 一种计算机箱内置旋转散热装置
CN102808790A (zh) 散热风扇
TWI487841B (zh) 散熱風扇
CN202520586U (zh) 风机及具有该风机的真空吸尘器和干手机
CN202732507U (zh) 一种结构牢固的ffu风机过滤器单元
CN105333595A (zh) 出风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4928439U (zh) 一种内置散热风扇的无刷电机
CN202103534U (zh) 电机整体通风结构
CN103016373A (zh) 一种带有电机强迫通风整体散热结构的高效家用换气扇
CN211484401U (zh) 一种烘拖一体机
CN203412821U (zh) 一种吸顶式换气扇
CN211041153U (zh) 具有可旋转过滤机构的空调
CN210637263U (zh) 一种结构稳固的排风扇
CN103537985B (zh) 自动吸尘抛光机
CN207660910U (zh) 一种360度防尘功能风扇
CN202568102U (zh) 一种洗地机刷子快速装卸机构
CN206320057U (zh) 一种分流散热的大风力离心式通风机
CN206694278U (zh) 一种离心风机
CN206478027U (zh) 电子扇
CN201409045Y (zh) 具有集中风流的马达
CN203014595U (zh) 一种快速降温的电机及榨汁机
CN202031850U (zh) 一种无叶片电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Xiexi Micro-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Kunshan) Co., Ltd.

Assignor: Xiexi Motor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40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Back flow free low-noise radiation fan for compute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0717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10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92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