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75380U -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75380U
CN202075380U CN 201120152744 CN201120152744U CN202075380U CN 202075380 U CN202075380 U CN 202075380U CN 201120152744 CN201120152744 CN 201120152744 CN 201120152744 U CN201120152744 U CN 201120152744U CN 202075380 U CN202075380 U CN 202075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d package
light
package chip
polarity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20152744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秉龙
陈桂标
陈信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UYUAN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U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UYUAN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UYUAN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12015274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75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75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7538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包括:一用于输送多个发光元件的旋转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分类单元;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多个设置于可旋转转盘上的容置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多个容置部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每一个容置部内可选择性地容纳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每一个发光元件为一底部具有正极焊垫及负极焊垫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用于检测每一个发光元件之检测模块;分类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用于分类多个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因此,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旋转单元、检测单元与分类单元的配合,以检测并分类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Description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与分类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并分类发光元件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避免的原因而生成细小的微粒或缺陷,而随着半导体制程中元件尺寸的不断缩小与电路密极度的不断提高,这些极微小的缺陷或微粒对集成电路品质的影响也日趋严重,因此为维持产品品质的稳定,通常在进行各项半导体制程的同时,也须针对所生产的半导体元件进行缺陷检测,以根据检测的结果来分析造成这些缺陷的根本原因,的后才能进一步通过制程参数的对调来避免或减少缺陷的产生,以达到提升半导体制程优良率以及可靠度的目的。
公知技术中已揭露一种缺陷检测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首先,进行取样,选定一半导体晶粒为样本来进行后续缺陷检测与分析工作,接着进行一缺陷检测,一般而言,大多是利用适当的缺陷检测机器以大范围扫描的方式,来检测半导体晶粒上的所有缺陷,由于一半导体晶粒上的缺陷个数多半相当大,因此在实务上不可能一一以人工的方式进行扫描式电子显微镜再检测,因此为了方便起见,多半会先进行一人工缺陷分类,由所检测到的所有缺陷中,抽样取出一些较包括代表性的缺陷类型,再让工程师以人工的方式对所选出的样本来进行缺陷再检测,以一步对该些缺陷进行缺陷原因分析,以找出抑制或减少这些缺陷的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可用于检测并分类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包括:一旋转单元、一承载单元、一输送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分类单元;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多个设置于可旋转转盘上的容置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置部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其中所述多个容置部环绕地设置于可旋转转盘的外周围,每一个容置部内可选择性地容纳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每一个发光元件为一底部具有一正极焊垫及一负极焊垫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承载底盘,其中可旋转转盘设置于承载底盘上;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对应容置部的输送元件;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用于检测每一个发光元件的检测模块;分类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用于分类所述多个经过检测模块检测后的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测试单元,邻近该输送单元与该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检测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的位置是否正确的焊垫极性检测探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对调单元,包括一邻近该极性测试单元且反转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位置以对调该正极焊垫与该负极焊垫的位置的极性对调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该极性对调模块包括一极性对调底座及一成形在该极性对调底座上且从所述一容置部连通至另外一容置部的回转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供给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所需电源的供电元件及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上方以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为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或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元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包括:一旋转单元、一极性测试单元、一极性对调单元、一检测单元及一分类单元;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多个设置于可旋转转盘上的容置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置部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其中每一个容置部内可选择性地容纳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每一个发光元件为一底部具有一正极焊垫及一负极焊垫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极性测试单元邻近旋转单元,其中极性测试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用于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的位置是否正确的焊垫极性检测探针;极性对调单元包括一邻近极性测试单元且用于反转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位置以对调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的位置的极性对调模块;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与极性对调单元且用于检测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模块,其中极性对调单元位于极性测试单元与检测单元之间;分类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且用于分类所述多个经过检测模块的检测后的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该极性对调模块包括一极性对调底座及一成形在该极性对调底座上且从所述一容置部连通至另外一容置部的回转通道。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检测模块包括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供给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所需电源的供电元件及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上方以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为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或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元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至少可通过旋转单元、检测单元与分类单元的配合,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可用于检测并分类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示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旋转单元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C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极性测试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前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极性测试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时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C为本实用新型极性测试单元用来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后的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被吹入回转通道前的仰视图;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被吹入回转通道后的仰视图;以及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离开回转通道后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SA00000495501600041
Figure BSA000004955016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包括:一用于输送多个发光元件的旋转单元1、一检测单元2及一分类单元3。
首先,配合图1及图2所示,旋转单元1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11、多个设置于可旋转转盘11上的容置部12、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置部12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13,其中每一个容置部12内可选择性地容纳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每一个发光元件可为一底部具有一正极焊垫C1及一负极焊垫C2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举例来说,所述多个容置部12可环绕地设置于可旋转转盘11的外周围(如图2所示),以使得每一个容置部12产生一朝外的开口,而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则可通过每一个朝外的开口而进入每一个容置部12内。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承载单元4及一输送单元5。承载单元4包括至少一承载底盘40,且可旋转转盘11可设置于承载底盘40上。输送单元5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1且依据不同次序以依序对应每一个容置部12的输送元件50。举例来说,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可通过输送元件50的传送而依序被送入每一个相对应的容置部12内。可旋转转盘11可通过多个螺丝(图未示)而锁固在承载底盘40上,且通过可旋转转盘11的可旋转功能来将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进行顺时针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的传送。
此外,配合图1及图3A所示,检测单元2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1且用于检测每一个发光元件的检测模块20。当然,依据不同的检测需求,本实用新型也可同时使用多个检测模块20。而且,检测模块20包括一位于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下方以用于供给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所需电源的供电元件20A及一位于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上方以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为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或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检测元件20B。举例来说,供电元件20A可为两个分别供应正电源与负极源的供电接脚200A,且检测元件20B可为一用于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是否被点亮的光感测器。
其中,关于检测模块20的检测方式,配合图3A至图3C所示。图3A显示检测模块20在检测前,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容置于旋转单元1的容置部12内且位于供电元件20A的上方。图3B显示检测模块20在检测中,供电元件20A的两个供电接脚200A一同向上移动(如图3B中向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且穿过承载底盘40的开口400,以使得两个供电接脚200A分别电性接触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此时,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发亮时,则判断此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为一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而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不发亮时,则判断此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为一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图3C显示检测模块20在检测后,供电元件20A的两个供电接脚200A一同向下移动(如图3C中向下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使得供电元件20A回复到原来图3A所显示的位置。
而且,配合图1所示,分类单元3包括至少一邻近旋转单元1且用于分类所述多个经过检测模块20检测后的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30。此外,分类模块30包括至少一用于接收每一个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第一通行部30A及至少一用于接收每一个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第二通行部30B。一般来说,当每一个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通过第一通行部30A后,每一个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将依序被安置于一卷带T的包装槽T1内,以进行后续的包装程序。当每一个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通过第二通行部30B后,每一个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将被收集起来,以进行后续的相关处理程序。
另外,配合图1及图4A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测试单元6。极性测试单元6邻近输送单元5与旋转单元1,其中极性测试单元6包括至少两个位于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下方以用于检测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的位置是否正确的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举例来说,所述至少两个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可分别供应正电源与负极源,因此当所述至少两个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分别电性接触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时,即可通过电流是否通过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以得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两者的位置是否放置正确或是刚好颠倒。
其中,关于极性测试单元6的检测方式,配合图4A至图4C所示。图4A显示极性测试单元6在检测前,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容置于旋转单元1的容置部12内且位于极性测试单元6的上方。图4B显示极性测试单元6在检测中,极性测试单元6的两个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一同向上移动(如图4B中向上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且穿过承载底盘40的开口400,以使得两个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分别电性接触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此时,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有电流通过而发亮时,则判断此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处于正确的位置,而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没有电流通过而不发亮时,则判断此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处于不正确(互相颠倒)的位置。图4C显示极性测试单元6在检测后,极性测试单元6的两个焊垫极性检测探针60一同向下移动(如图4C中向下的箭头所示的方向),以使得极性测试单元6回复到原来图4A所显示的位置。
另外,配合图1、及图5A至图5C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对调单元7。极性对调单元7包括一邻近极性测试单元6且用于反转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位置以对调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的位置的极性对调模块70。极性对调模块70包括一极性对调底座70A及一成形在极性对调底座70A上且从其中一容置部12连通至另外一容置部12的回转通道70B。换言的,当极性测试单元6检测到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处于不正确(互相颠倒)的位置,即可通过下一站的极性对调单元7来旋转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以使得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处于正确的位置。
举例来说,当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的位置处于相反状态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被传送到极性对调单元7时(如图5A所示),通过其中一个吸排气两用开口13将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从其中一容置部12吹入回转通道70B(从图5A至图5B所示)内。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离开所述其中一容置部12后,可旋转转盘11即可预备顺时针旋转或直接进行顺时针旋转。当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接近另外一容置部12时,则由另外一个吸排气两用开口13将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从回转通道70B吸入另外一容置部12(如图5C所示)内,此时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C的正极焊垫C1与负极焊垫C2的位置即可被调换过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至少可通过旋转单元、检测单元与分类单元的配合,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可用于检测并分类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多个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可旋转转盘上的容置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置部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所述多个容置部环绕地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可旋转转盘的外周围,所述每一个容置部内容纳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每一个发光元件为一底部具有一正极焊垫及一负极焊垫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一承载单元,包括至少一承载底盘,所述可旋转转盘设置于所述承载底盘上;
一输送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该旋转单元且对应该容置部的输送元件;
一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该旋转单元且检测每一个发光元件的检测模块;以及
一分类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该旋转单元且分类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测试单元,邻近该输送单元与该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检测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的位置是否正确的焊垫极性检测探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进一步包括:一极性对调单元,包括一邻近该极性测试单元且反转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位置以对调该正极焊垫与该负极焊垫的位置的极性对调模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性对调模块包括一极性对调底座及一成形在该极性对调底座上且从所述一容置部连通至另外一容置部的回转通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模块包括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供给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所需电源的供电元件及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上方以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为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或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元件。
6.一种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一可旋转转盘、多个设置于所述至少一可旋转转盘上的容置部及多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多个容置部内的吸排气两用开口,每一个容置部内可选择性地容纳多个发光元件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每一个发光元件为一底部具有一正极焊垫及一负极焊垫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
一极性测试单元,邻近该旋转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检测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正极焊垫与负极焊垫的位置是否正确的焊垫极性检测探针;
一极性对调单元,包括一邻近该极性测试单元且反转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位置以对调该正极焊垫与该负极焊垫的位置的极性对调模块;
一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该旋转单元与该极性对调单元且检测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模块,该极性对调单元位于该极性测试单元与该检测单元之间;以及
一分类单元,包括至少一邻近该旋转单元且分类所述多个经过所述至少一检测模块的检测后的发光元件的分类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极性对调模块包括一极性对调底座及一成形在该极性对调底座上且从所述一容置部连通至另外一容置部的回转通道。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检测模块包括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下方以供给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所需电源的供电元件及一位于该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上方以判断每一个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为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或非发亮的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的检测元件。
CN 201120152744 2011-05-10 2011-05-10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5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52744 CN202075380U (zh) 2011-05-10 2011-05-10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20152744 CN202075380U (zh) 2011-05-10 2011-05-10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75380U true CN202075380U (zh) 2011-12-14

Family

ID=45113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20152744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75380U (zh) 2011-05-10 2011-05-10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7538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510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Led编带机用防震转向装置
CN103744007A (zh) * 2014-01-10 2014-04-23 柳州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发电机二极管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4637840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台北歆科科技有限公司 多轨进料的旋转式晶粒检测设备
CN110596434A (zh) * 2019-10-22 2019-12-20 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测试机高压测试部结构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0510A (zh) * 2012-12-10 2013-04-03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Led编带机用防震转向装置
CN103010510B (zh) * 2012-12-10 2014-09-03 广东志成华科光电设备有限公司 Led编带机用防震转向装置
CN104637840A (zh) * 2013-11-11 2015-05-20 台北歆科科技有限公司 多轨进料的旋转式晶粒检测设备
CN103744007A (zh) * 2014-01-10 2014-04-23 柳州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发电机二极管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3744007B (zh) * 2014-01-10 2016-09-21 柳州杰诺瑞汽车电器系统制造有限公司 发电机二极管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10596434A (zh) * 2019-10-22 2019-12-20 南通皋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测试机高压测试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73219B (zh)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US10168234B2 (en) Intelligent test device for floor panels
CN202049116U (zh) 封装芯片检测与分类装置
CN103808732B (zh) 基于机器视觉的电容检测系统和方法
US8686310B2 (en) Packaged chip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device
CN202075380U (zh) 发光元件检测与分类装置
CN201589849U (zh) 整合飞针检测的印刷电路基板测试机构
KR101264399B1 (ko) 솔라 셀 웨이퍼 분류 장치
CN216094907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设备前端集成晶圆的分拣装置
CN113871326B (zh) 一种soic封装高温分选测试设备
JP2012228638A (ja) 実装チップ検査・選別装置
CN102683166B (zh) 封装芯片检测与分类装置
KR20110095023A (ko) 태양전지 셀 제조장치
CN109201516A (zh) 一种贴片电阻上下检测机构
CN203911870U (zh) 多功能测试设备
KR102345882B1 (ko) 배터리 외관 검사용 소팅 시스템
CN102439707A (zh) 基片的系统及处理
US8519458B2 (en) Light-emitting elemen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device
CN209061648U (zh) 一种全自动验证测试芯片设备
CN202067826U (zh) 发光二极管封装芯片分类系统
TWI412763B (zh) 發光元件檢測與分類裝置
CN205861329U (zh) 光学面板的检测装置
CN203502054U (zh) 用于长接脚电子组件的自动检测装置
CN214203622U (zh) 太阳能电池片色差分选系统
CN219483472U (zh) 一种led电芯自动分bin与多面外观检测一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