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68264U - 气冷式马达外壳 - Google Patents

气冷式马达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68264U
CN202068264U CN2011201555517U CN201120155551U CN202068264U CN 202068264 U CN202068264 U CN 202068264U CN 2011201555517 U CN2011201555517 U CN 2011201555517U CN 201120155551 U CN201120155551 U CN 201120155551U CN 202068264 U CN202068264 U CN 2020682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face
screw
urceolus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555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金锋
张吉龙
林明正
黄振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Xinyong Motor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张金锋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张金锋 filed Critical 张金锋
Priority to CN2011201555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682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682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682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是在散热壳的周围设有内、外设置的内、外筒,并在内、外筒之间形成直向的散热通风道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在散热壳的前、后两端各结合封闭散热壳内部空间的前、后盖,在前、后盖的中间穿设前、后轴孔,又在散热壳的后端罩合一风罩,在风罩的周围结合进气的送风器;当本实用新型组装为马达时,利用风罩可导引送风器吹入的气流由后朝前吹送过散热通风道,以散热通风道导引气流通过多个散热鳍片进行散热,由于多个散热鳍片能增加热交换面积,加上散热通风道导引的气流集中又稳定,因此能将马达运作产生的热量大量带走,达到降低马达温度与延长马达寿命的功效。

Description

气冷式马达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的散热外壳,尤其涉及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马达是在外壳内装设转子以及主轴等机电构造,由于当马达运作时会发出高热,因此为了解决过热的问题会在马达的外壳周围设有多个散热的鳍片,通过散热的鳍片扩展马达周围外壳的表面积,以期达到较佳的热交换与散热的效果。
前述现有的马达外壳虽设有散热鳍片扩大散热的面积,但由于马达周遭的环境缺乏气流的主动吹送,因此即便散热面积增大了,仍难以快速的将马达运作产生的热量快速向外带出,如此无法提升马达散热的效率容易造成马达过热受损,降低马达的使用寿命。
由于现有马达外壳散热构造的散热效果不佳,因此容易造成马达过热损坏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是在马达外壳的周围设有导引气流直线通过的孔道以及散热的鳍片,配合外壳后端设有的进风装置,能以强制进气的方式达到较佳的马达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包括:
一散热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在各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一前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前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前螺孔,该前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前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前端,在该前盖的中间穿设一前轴孔,该前轴孔的后侧直径较前侧大并于该前轴孔的后侧嵌设一前轴承;
一后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后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后螺孔,该后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后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后端,在该后盖的中间穿设一后轴孔,该后轴孔的前侧直径较后侧大并于该后轴孔的前侧嵌设一后轴承,又在该后盖的周围穿设多个电线穿孔;以及
一进风装置,设有一风罩,以该风罩罩盖衔接结合在该散热壳的外筒后端,又在该风罩的周围结合一送风器。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前盖在所述散热壳的前面设有一前盖板,该前盖板为直径与所述外筒相同的圆形板体,所述前轴孔穿设在该前盖板的中间,又对应所述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后面朝后伸设一前连结环,以该前连结环的后端抵靠在该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的前端,对应各个前螺孔的位置,由该前盖板的前面朝后分别贯穿一前锁孔,所述前螺栓穿过各前锁孔螺锁在各前螺孔定位;
所述后盖在该散热壳的后面设有一直径与该内筒相同的后盖板,该后盖板为圆形板体并盖合在该内筒的后端面,所述后轴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中间,所述电线穿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周围,又对应所述各间隔片的后面,在该后盖板的周面朝外分别伸设一后凸块,对应各后螺孔的位置,在各后凸块的内侧分别穿设一后锁孔,所述后螺栓穿过各后锁孔螺锁在各后螺孔定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前盖板周面下半部的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前支架,在该前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前结合孔,又在该后盖板周面下半部相反于前支架的另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后支架,在该后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后结合孔,所述风罩在前缘凹设一后凹口,以该后凹口套合在该后支架的周围;在该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该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在各吊挂螺孔分别螺锁一吊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前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前插座,该前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前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前固设螺孔,又在该后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后插座,该后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后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后固设螺孔,所述风罩在前缘的底部凹设一后凹口,以该后凹口套合在该后插座的周围。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各后凸块的外端面对齐所述外筒的内周面,在各后凸块的外端面向内穿设一风罩螺孔;所述风罩设有一环套管,以该环套管的前端部套在各个后凸块的周围,该环套管的前端面并抵靠衔接在所述外筒的后面,所述后凹口是由该环套管的前缘向后凹设,对应各风罩螺孔的位置,在该环套管前端部的周围分别穿设一风罩锁孔,对应各风罩锁孔设有一风罩螺栓,以各风罩螺栓穿过各风罩锁孔螺锁在各风罩螺孔定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环套管的后端结合一后盖板,在所述环套管周围的一侧形成一开口,在该开口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框形的连接座,所述送风器为抽风机并以螺丝穿过结合在该连接座的外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环套管的顶部穿置结合一马达电线穿管以及一风扇电线穿管。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送风器为抽风机并结合在所述环套管的后端。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环套管的顶部穿置结合一马达电线穿管以及一风扇电线穿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包括:
一散热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该内筒、该内筒以及该间隔片的前端面对齐,在各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一前盖,在所述散热壳的前面设有一前盖板,该前盖板为直径与所述外筒相同的圆形板体,在该前盖板的中间穿设一前轴孔,该前轴孔的后侧直径较前侧大并于该前轴孔的后侧嵌设一前轴承,又对应所述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后面朝后伸设一前连结环,以该前连结环的后端抵靠在该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的前端,对应各个前螺孔的位置,由该前盖板的前面朝后分别贯穿一前锁孔,对应各前锁孔分别设有一前螺栓,各前螺栓穿过各前锁孔螺锁在各前螺孔定位;
又对应该外筒前端面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周缘朝后延伸一外连结环,以外连结环的后端面抵靠衔接在该外筒的前端面,在该外连结环周面的一侧开设一开口,在该开口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框形的连接座,在该连接座的外端面以螺丝穿过结合一抽风机;以及
一后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后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后螺孔,该后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后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后端,在该后盖的中间穿设一后轴孔,该后轴孔的前侧直径较后侧大并于该后轴孔的前侧嵌设一后轴承,又在该后盖的周围穿设多个电线穿孔。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散热壳前端部周围的外筒以及各间隔片的外侧由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凹口,所述外连结环罩盖在该凹口的周围并且后端向后延伸而抵靠衔接于该外筒的前端。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所述后盖在该散热壳的后面设有一直径与所述内筒相同的后盖板,该后盖板为圆形板体并盖合在该内筒的后端面,所述后轴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中间,所述电线穿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周围,又对应所述各间隔片的后面,在该后盖板的周面朝外分别伸设一后凸块,对应各后螺孔的位置,在各后凸块的内侧分别穿设一后锁孔,所述后螺栓穿过各后锁孔螺锁在各后螺孔定位。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前盖板周面下半部的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前支架,在该前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前结合孔,又在该后盖板周面下半部相反于前支架的另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后支架,在该后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后结合孔;在该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该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在各吊挂螺孔分别螺锁一吊环。
更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前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前插座,该前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前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前固设螺孔,又在该后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后插座,该后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后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后固设螺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在各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所述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转子、主轴等马达的机电构造装设在前盖与后盖之间的散热壳的内部空间,将本实用新型组装为马达使用。当本实用新型进行散热时,是由送风器向风罩内吹气,气流会透过风罩的导引由后朝前吹送,分别通过各个散热通风道再由各散热通风道的前端吹出,配合各个散热鳍片以空气将马达产生的热量向外带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功效在于,当送风器吹出的气流通过各个散热通风道时,由于在内筒的周围设有多个散热鳍片,因此可增加气流接触进行热交换的接触面积,加上各个散热通风道能导引气流集中且直向通过各个散热鳍片的设计,能以较大的散热面积配合稳定通过的气流,快速将马达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向外带出,有效降低马达的温度,避免马达因过热产生损坏,因此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前视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放大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前视的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后视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局部剖面的俯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前视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后视的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A 前轴承         B 后轴承
10 散热壳        11 内筒
111 散热鳍片     12 外筒
13 间隔片        131 前螺孔
132 后螺孔       14 散热通风道
15 吊孔穿设块    16 吊挂螺孔
20 前盖          21 前盖板
211 前轴孔       212 前锁孔
22 前支架        221 前结合孔
23 前连结环     24 前螺栓
30 后盖         31 后盖板
311 后轴孔      312 电线穿孔
32 后支架       321 后结合孔
33 后凸块       331 后锁孔
332 风罩螺孔    34 后螺栓
40 吊环         41 圆环
42 吊挂螺杆     50 进风装置
51 风罩         511 环套管
512 风罩锁孔    513 后盖板
514 开口        515 后凹口
516 连接座      52 风罩螺栓
53 抽风机       531 出风接口
54 马达电线穿管 55 风扇电线穿管
20A 前盖        21A 前盖板
22A 前插座      221A 前固设螺孔
30A 后盖        31A 后盖板
32A 后插座      321A 后固设螺孔
511A 环套管     515A 后凹口
51B 风罩        511B 环套管
53B 风扇        C 凹口
10C 散热壳      11C 内筒
12C 外筒        13C 间隔片
131C 前螺孔     14C 散热通风道
15C 吊孔穿设块  20C 前盖
21C 前盖板      212C 前锁孔
23C 前连结环    24C 前螺栓
25C 外连结环    26C 开口
261C 连接座     50C 抽风机
51C 出风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如图1至图4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括:
一散热壳10,设有一内筒11,该内筒1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形直管体,在内筒11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111,各散热鳍片111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并且前、后的长度与内筒11前后的长度等长,在内筒11的外侧环套一外筒12,该外筒12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形直管体,外筒12的直径大于内筒11的直径并且与内筒11同轴心;
在内筒11与外筒12之间结合八个环绕且等间隔排列的间隔片13,各间隔片13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并且前后的长度与内筒11以及外筒12前、后的长度等长,各间隔片13内侧部分的宽度较宽,在各间隔片13内侧的前端面以及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131以及一后螺孔132,八个间隔片13将内筒11与外筒12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八个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散热通风道14;
又在内筒11外周面的顶部以及外筒12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15,该吊孔穿设块15为前、后方向延伸的块体,并且前、后的长度与内筒11以及外筒12前、后的长度等长,对应吊孔穿设块15的位置,在外筒12外周面顶部的前半部以及后半部各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16。
一前盖20,在散热壳10的前面设有一前盖板21,该前盖板21为直径与外筒12相同的圆形板体,在前盖板21的中间穿设一前轴孔211,该前轴孔211的后半部直径较大并于内部嵌设固定一前轴承A,又在前盖板21周面下半部的左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前支架22,在前支架22的外端部穿设一前结合孔221;
又对应内筒11的前端面以及各个间隔片13内侧较宽处,在前盖板21的后面朝后伸设一前连结环23,以前连结环23的后端抵靠衔接在内筒11的前端面以及各个间隔片13内侧较宽处,对应各个前螺孔131的位置,由前盖板21的前面朝后分别贯穿一前锁孔212,各前锁孔212为沉头孔,对应各前锁孔212设有一前螺栓24,各前螺栓24穿过各前锁孔212螺锁在各前螺孔131定位,通过该前盖20封闭内筒11的前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14的前端。
一后盖30,在散热壳10的后面设有一后盖板31,该后盖板31为直径与内筒11相同的圆形板体并盖合在内筒11的后端面,在后盖板31的中间穿设一后轴孔311,该后轴孔311的前半部直径较大并于内部嵌设固定一后轴承B,在后盖板31的周围穿设三个相邻的电线穿孔312,又在后盖板31周面下半部的右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后支架32,在后支架32的外端部穿设一后结合孔321;
又对应各个间隔片13的后面,在后盖板31的周面朝外分别伸设一后凸块33,以各后凸块33抵靠在各间隔片13的后面,对应各后螺孔132的位置,在各后凸块33的内侧以及后支架32的内侧分别穿设一后锁孔331,各后锁孔331为沉头孔,对应各后锁孔331设有一后螺栓34,各后螺栓34穿过各后锁孔331螺锁在各后螺孔132定位,各后凸块33的外端面对齐外筒12的内周面,在各后凸块33的外端面向内穿设一风罩螺孔332,通过该后盖30封闭内筒11的后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14的后端。
两吊环40,各吊环40设有一圆环41,在各圆环41的底部朝下伸设一吊挂螺杆42,以各吊挂螺杆42螺锁在散热壳10的各吊挂螺孔16定位。
一进风装置50,设有一风罩51,该风罩51设有一环套管511,以环套管511的前端部套在后盖30各个后凸块33的周围,该环套管511并以前面抵靠衔接在外筒12的后面,对应后支架32的位置,在环套管511的前缘凹设一后凹口515,以后凹口515朝前套合在后支架32内侧的周围,对应各风罩螺孔332的位置,在环套管511前端部的周围分别穿设一风罩锁孔512,对应各风罩锁孔512设有一风罩螺栓52,以各风罩螺栓52穿过各风罩锁孔512螺锁在各风罩螺孔332定位;
又在环套管511的后端结合一后盖板513,以后盖板513封闭环套管511后端的开口,在环套管511周围的右侧形成一开口514,在开口514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方框形的连接座516;在连接座516的外端面以螺丝穿过结合一抽风机53,抽风机53设有一矩形的出风接口531,以出风接口531罩盖并螺合在连接座516的外端面,并在风罩51的环套管511顶部穿置结合一马达电线穿管54以及一风扇电线穿管5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至图5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散热壳10内部以及前盖20与后盖30之间的空间提供转子、主轴等机电构造设置而能组装成马达,马达的电源线由进风装置50周围的马达电线穿管54穿入风罩51内并由后盖30的三个电线穿孔312穿入散热壳10的内部结合,抽风机53的电线则由风罩51周围的风扇电线穿管55向内穿入连结,使得马达以及抽风机53的电源线皆不会外露。
本实用新型进行散热时,如图5所示,是由抽风机53向风罩51内吹气,气流会透过风罩51的导引由后朝前吹送,分别通过各个散热通风道14再由各散热通风道14的前端吹出,当气流通过各个散热通风道14时,由于在内筒11的周围设有多个散热鳍片111,因此可增加气流接触进行热交换的接触面积,配合散热通风道14能导引气流直向通过各个散热鳍片111的设计,以强制进气的方式快速将马达运转所产生的热量向外带出,有效降低马达的温度,避免马达因过热产生损坏,因此可延长马达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是以前盖20的前支架22、后盖30的后支架32以及两吊环40作为三角定位的手段,将本实用新型组装成的马达结合在基座上的构造以外,亦可不设有前支架22与后支架32,改在前盖20以及后盖30的底部设有朝下延伸的插座,以前盖20、后盖30的插座结合在需要设置的位置固定。
前述的构造如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是在前盖20A的前盖板21A底部朝下凸设一前插座22A,该前插座22A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前插座22A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前固设螺孔221A,又在后盖30A的后盖板31A底部朝下凸设一后插座32A,该后插座32A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后插座32A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后固设螺孔321A,并且所述的环套管511A配合该后插座32A的位置,将后凹口515A改由前缘的底部朝后凹设,以后凹口515A朝前套合在后插座32A顶部的周围。
前述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构造的其余部分、使用的方式以及所能达到的功效由于皆与前述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故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述第一或第二较佳实施例,是在风罩51的侧旁结合抽风机53,以侧向进风的方式向风罩51内进气,再由风罩51导引气流朝前通过散热壳10周围的各个散热通风道14,从而达到强制进气的散热效果以外,亦可不设有侧向进气的抽风机53以及封闭风罩51后端的后盖板513,改在风罩51开放的后端结合直吹的风扇,同样达到朝前吹气通过散热壳10周围各个散热通风道14的散热效果。
前述的构造如图7、图8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将所述风罩51B的环套管511B设为周围的侧旁不具有开口的圆环体,并在环套管511B结合一朝前直吹的风扇53B。前述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构造的其余部分、使用的方式以及所能达到的功效由于皆与前述本实用新型第一、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故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除了前述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是在散热壳10的后端罩盖设有进风装置50,以进风装置50由后向前吹送气流的方式,让气流通过散热壳10周围的各个散热通风道14产生良好的散热效果以外,亦可不设有进风装置50,将所述的前盖20改变为前、后距离较长的盖体形态并盖合在散热壳10的前端,再于改变形状的散热壳10周围结合送风的抽风机,以由前朝后送风通过散热壳10周围各个散热通风道14的方式产生强制进气的散热效果。
前述的构造如图9至图1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是将所述散热壳10C前端部周围的外筒12C、间隔片13C的外侧以及吊孔穿设块15C的外侧由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凹口C,令外筒12C的前端面位于较所述内筒11C前端面为后方的位置,各个间隔片13C前端面的内侧同样设有前螺孔131C,并且各个间隔片13C同样将内筒11C与外筒12C之间的空间隔成八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散热通风道14C,各个散热通风道14C的前端分别与凹口C相通;
所述的前盖20C对应内筒11C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131C的位置,在所述前盖板21C的后面朝后延伸一前连结环23C,以前连结环23C的后端面抵靠在内筒11C的前端面以及各个前螺孔131C的前端,对应各个前螺孔131C的位置,分别在前盖板21C的前端面朝后穿设一前锁孔212C,各前锁孔212C为沉头孔,对应各前锁孔212C设有一前螺栓24C,各前螺栓24C穿过各前锁孔212C螺锁在各前螺孔131C定位;
又对应外筒12C前端面的位置,在前盖板21C的周缘朝后延伸一外连结环25C,以外连结环25C的后端抵靠衔接在外筒12C的前端并罩盖在凹口C的周围,使外连结环25C与前连结环23C之间的空间与后侧的凹口C相通,在外连结环25C周面的左侧开设一矩形的开口26C,在开口26C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方框形的连接座261C,在连接座261C的外端面以螺丝穿过结合一抽风机50C,抽风机50C设有一矩形的出风接口51C,以出风接口51C罩盖并螺合在连接座261C的外端面。
前述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构造的其余部分由于皆与前述本实用新型第一至第三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同,故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加以赘述。并且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除了在散热壳10C前端面设有凹口C以外,亦可不设有凹口C,仍将所述外连结环25C的后端面抵靠衔接于外筒12C的前端面定位,此时各个散热通风道14C的前端直接连接至前连结环23C与外连结环25C之间的空间。
当第四较佳实施例使用时,是在散热壳10C的内部装设转子、主轴等构造而成为马达,其散热气流的流动方式如图11、图12所示,是以抽风机50C吹气通过外连结环25C周围的开口26C,接着气流由前连结环23C与外连结环25C之间朝后流动,由凹口C进入各个散热通风道14,再由各个散热通风道14的后端吹送出,可配合散热壳10周围设有的散热鳍片进行强制进气的散热效果,达到良好的散热功效并能有效降低马达的温度,避免马达因过热而受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气冷式马达外壳包括:
一散热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所述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在各所述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所述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一前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前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所述前螺孔,该前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前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前端,在该前盖的中间穿设一前轴孔,该前轴孔的后侧直径较前侧大并于该前轴孔的后侧嵌设一前轴承;
一后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后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所述后螺孔,该后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后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后端,在该后盖的中间穿设一后轴孔,该后轴孔的前侧直径较后侧大并于该后轴孔的前侧嵌设一后轴承,又在该后盖的周围穿设多个电线穿孔;以及
一进风装置,设有一风罩,该风罩罩盖衔接结合在该散热壳的外筒后端,又在该风罩的周围结合一送风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在所述散热壳的前面设有一前盖板,该前盖板为直径与所述外筒相同的圆形板体,所述前轴孔穿设在该前盖板的中间,又对应所述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所述前螺孔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后面朝后伸设一前连结环,该前连结环的后端抵靠在该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所述前螺孔的前端,该前盖板的前面对应各个所述前螺孔的位置朝后分别贯穿一前锁孔,所述前螺栓穿过各所述前锁孔螺锁在各所述前螺孔定位;
所述后盖在该散热壳的后面设有一直径与该内筒相同的后盖板,该后盖板为圆形板体并盖合在该内筒的后端面,所述后轴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中间,所述电线穿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周围,在该后盖板的周面对应所述各间隔片的后面朝外分别伸设一后凸块,在各所述后凸块的内侧对应各所述后螺孔的位置分别穿设一后锁孔,所述后螺栓穿过各所述后锁孔螺锁在各所述后螺孔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板周面下半部的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前支架,在该前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前结合孔,又在该后盖板周面下半部相反于该前支架的另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后支架,在该后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后结合孔,所述风罩在前缘凹设一后凹口,并通过该后凹口套合在该后支架的周围;在该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该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在各所述吊挂螺孔分别螺锁一吊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前插座,该前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前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前固设螺孔,又在该后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后插座,该后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后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后固设螺孔,所述风罩在前缘的底部凹设一后凹口,并通过该后凹口套合在该后插座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后凸块的外端面对齐所述外筒的内周面,在各所述后凸块的外端面向内穿设一风罩螺孔;所述风罩设有一环套管,该环套管的前端部套在各个所述后凸块的周围,该环套管的前端面抵靠衔接在所述外筒的后面,所述后凹口是由该环套管的前缘向后凹设,在该环套管前端部的周围对应各所述风罩螺孔的位置分别穿设一风罩锁孔,对应各所述风罩锁孔设有一风罩螺栓,各所述风罩螺栓穿过各所述风罩锁孔螺锁在各所述风罩螺孔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套管的后端结合一后盖板,在所述环套管周围的一侧形成一开口,在该开口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框形的连接座,所述送风器为抽风机并以螺丝穿过结合在该连接座的外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套管的顶部穿置结合一马达电线穿管以及一风扇电线穿管。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器为抽风机并结合在所述环套管的后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环套管的顶部穿置结合一马达电线穿管以及一风扇电线穿管。
10.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气冷式马达外壳包括:
一散热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所述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所述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该内筒、该内筒以及该间隔片的前端面对齐,在各所述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所述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一前盖,在所述散热壳的前面设有一前盖板,该前盖板为直径与所述外筒相同的圆形板体,在该前盖板的中间穿设一前轴孔,该前轴孔的后侧直径较前侧大并于该前轴孔的后侧嵌设一前轴承,又对应所述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所述前螺孔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后面朝后伸设一前连结环,该前连结环的后端抵靠在该内筒的前端面以及各个所述前螺孔的前端,该前盖板的前面对应各个所述前螺孔的位置朝后分别贯穿一前锁孔,对应各所述前锁孔分别设有一前螺栓,各所述前螺栓穿过各所述前锁孔螺锁在各所述前螺孔定位;
又对应该外筒前端面的位置,在该前盖板的周缘朝后延伸一外连结环,所述外连结环的后端面抵靠衔接在该外筒的前端面,在该外连结环周面的一侧开设一开口,在该开口的周缘朝外延伸一框形的连接座,在该连接座的外端面以螺丝穿过结合一抽风机;以及
一后盖,为圆形的盖体并且以后螺栓穿过结合在所述散热壳的各个所述后螺孔,该后盖封闭所述内筒的后端且未封闭各散热通风道的后端,在该后盖的中间穿设一后轴孔,该后轴孔的前侧直径较后侧大并于该后轴孔的前侧嵌设一后轴承,又在该后盖的周围穿设多个电线穿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壳前端部周围的外筒以及各所述间隔片的外侧由前端面向后凹设形成一凹口,所述外连结环罩盖在该凹口的周围并且后端向后延伸而抵靠衔接于该外筒的前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在该散热壳的后面设有一直径与所述内筒相同的后盖板,该后盖板为圆形板体并盖合在该内筒的后端面,所述后轴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中间,所述电线穿孔穿设在该后盖板的周围,又对应所述各间隔片的后面,在该后盖板的周面朝外分别伸设一后凸块,在各后凸块的内侧对应各所述后螺孔的位置分别穿设一后锁孔,所述后螺栓穿过各所述后锁孔螺锁在各所述后螺孔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板周面下半部的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前支架,在该前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前结合孔,又在该后盖板周面下半部相反于该前支架的另一侧朝外并朝下斜向伸设一后支架,在该后支架的外端部穿设一后结合孔;在该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该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在各所述吊挂螺孔分别螺锁一吊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前插座,该前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前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前固设螺孔,又在该后盖板的底部朝下凸设一后插座,该后插座为顶部较底部宽的梯形板体,在该后插座底面的左、右两侧各朝内穿设一后固设螺孔。
15.一种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该气冷式马达外壳设有一内筒,该内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的外周面以环绕排列的方式朝外凸设多个散热鳍片,各散热鳍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肋片,在该内筒的外侧同心环套一外筒,该外筒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管,在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结合多个环绕且间隔排列的间隔片,各所述间隔片为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片体,在各所述间隔片内侧的前端面与后端面分别穿设一前螺孔与一后螺孔,多个所述间隔片将该内筒与该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散热通风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气冷式马达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筒外周面的顶部以及所述外筒内周面的顶部之间连接一吊孔穿设块,对应该吊孔穿设块的位置,在该外筒外周面顶部的前、后位置分别向内穿设一吊挂螺孔。
CN2011201555517U 2011-05-16 2011-05-16 气冷式马达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682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555517U CN202068264U (zh) 2011-05-16 2011-05-16 气冷式马达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555517U CN202068264U (zh) 2011-05-16 2011-05-16 气冷式马达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68264U true CN202068264U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62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5555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68264U (zh) 2011-05-16 2011-05-16 气冷式马达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68264U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18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马达框架
CN104578517A (zh) * 2014-12-17 2015-04-29 苏州佳亿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用电机的定位装置
CN107524589A (zh) * 2017-09-25 2017-12-29 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机体外壳结构、驱动控制装置和水泵一体机
CN107524590A (zh) * 2017-09-26 2017-12-29 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水泵一体机
CN108063516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液体冷却装置
CN109818461A (zh) * 2019-03-12 2019-05-28 驰美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变频智能永磁电机驱动系统
CN110419156A (zh) * 2017-01-31 2019-11-05 弗朗兹沃尔夫电气奥斯纳布鲁克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式电动机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2181A (zh) * 2013-03-12 2014-09-17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马达框架
CN104578517A (zh) * 2014-12-17 2015-04-29 苏州佳亿达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吸尘器用电机的定位装置
CN108063516A (zh) * 2016-11-07 2018-05-22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一种双筒液体冷却装置
CN110419156A (zh) * 2017-01-31 2019-11-05 弗朗兹沃尔夫电气奥斯纳布鲁克股份有限公司 风冷式电动机
CN107524589A (zh) * 2017-09-25 2017-12-29 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机体外壳结构、驱动控制装置和水泵一体机
CN107524590A (zh) * 2017-09-26 2017-12-29 科比传动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散热机构及具有该散热机构的水泵一体机
CN109818461A (zh) * 2019-03-12 2019-05-28 驰美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式变频智能永磁电机驱动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68264U (zh) 气冷式马达外壳
CN204290614U (zh) 一种具有两路式风冷结构的电机
CN201621570U (zh) Led路灯
CN112153873A (zh) 一种散热模块及包括其的充电枪和充电座
CN110854701A (zh) 一种户外电力设备箱
CN102570719A (zh) 大功率电机
CN103603817B (zh) 中压鼓风机
CN104150331A (zh) 带通风结构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3998547U (zh) 带通风结构的永磁同步曳引机
CN203707998U (zh) 一种风冷散热的串激马达
CN208923982U (zh) 一种风冷散热微型电机
CN201422056Y (zh) 便携式数码发电机散热风道结构
CN203522406U (zh) 散热优良的磨头电机
CN202791490U (zh) 一种带风扇散热器的led灯具
CN104967244A (zh) 前端盖设有散热孔的风冷电动机
CN211630021U (zh) 电机前轴冷却装置
CN204258517U (zh) 一种低噪声空空冷却器
CN210578126U (zh) 一种无刷电机全方位散热结构
CN201064066Y (zh) Led显示屏模组箱体的优化散热结构
CN108964351B (zh) 一种直线电机温度控制方法
CN113364209A (zh) 一种风冷立式永磁电机外通风散热结构
CN205688167U (zh) 一种工业缝纫机的电控散热结构
CN111336431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防水电脑摇头灯头
CN210404941U (zh) 一种易于散热的叉车电机
CN204089471U (zh) 一种可用于电动机冷却的气液双介质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XINYONG ELEC. + MACH.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ANG JINFENG

Effective date: 2015021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TAIWAN, CHINA TO: 201416 FENGXIAN,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212

Address after: 201416, No. 2505, Shanghai Hangzhou highway,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Xinyong Mo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aichung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ang Jinfe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9051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