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67945U - 电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67945U
CN202067945U CN2011201983971U CN201120198397U CN202067945U CN 202067945 U CN202067945 U CN 202067945U CN 2011201983971 U CN2011201983971 U CN 2011201983971U CN 201120198397 U CN201120198397 U CN 201120198397U CN 202067945 U CN202067945 U CN 2020679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ontact site
electric connection
breach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9839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可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Molex LLC
Priority to CN20112019839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679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679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6794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一前表面,且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端子分别组装于对应的端子槽,每一端子包括一前段的板状接触部与一后段的固定部,固定部固设于绝缘本体,板状接触部突伸于绝缘本体前表面,且端子的底缘形成一焊接部,板状接触部的前缘形成有一缺口,缺口用以避免锡液由于虹吸效应蔓延至板状接触部的接触面,影响其导电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电池连接装置的端子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为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号419126所公开的一种电池连接器9,其包含一绝缘本体91与多个端子92,每一端子92具有一前段921与一后段922,后段922插设于绝缘本体91内并且具有一突出绝缘本体91的导接部923,导接部923用以焊接固定在电路板,端子92的前段921伸出绝缘本体91前面,用以与电池的端子电性接触。
然而,由于电池与端子92电性接触的位置是在前段921,而端子92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位置则是在后段922的导接部923,当电池与端子92电性接触时,信号须由端子92的前段921经后段922再传导至电路板,整体的传导路径较长。
且在这种电池连接器9的结构中,由于端子92是由前往后插入绝缘本体91,而电池相对于端子92的插拔方向也是前后方向,因此,端子92插设于绝缘本体91的后段922较容易因为电池插拔连动的力量而松动,影响端子92嵌设在绝缘本体91的稳固性,此外,为提供端子92插设于内时有较佳的稳固性,绝缘本体91也必须具有足够的长度供端子92的后段922插设于内,此举也会使得电池连接器9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较长,因而占用了较大的电路板面积。
此外,参阅图2,为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号582634所公开的电连接器8,其中,由于其绝缘本体81的凸体811与端子82的凹部821是在电连接器8的高度方向上相嵌合,而能缩减如图1所示的公知电池连接器9前后方向的长度,但绝缘本体81与端子82必须具备一定的高度形成可相嵌合的凸体811与凹部821,因此,电连接器8的整体高度仍有待进一步缩减;再者,由端子82的接触端823至延伸形成用以供焊接于电路板的导接端822,整体的传导路径依然较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解决前述传导路径较长以及由于锡液的虹吸效应影响端子的导电性的问题的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度与高度相较于现有技术均能有所缩减的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决端子容易松动的问题的的电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包含一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括一绝缘本体与多个端子,该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以及两侧部,且该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多个端子槽间隔排列于所述多个侧部之间,所述多个端子分别组装至对应的端子槽,每一端子包括一前段的板状接触部及一后段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固设于该绝缘本体,该板状接触部凸伸于该绝缘本体前表面,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底缘形成一焊接部,且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下方形成一缺口。
进一步的,该缺口在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的最下方形成一缺角。
进一步的,该缺口界定出一缺口缘,该缺口缘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与底缘并且呈上下倒置的L型。
进一步的,该缺口往该板状接触部凹陷并且界定出一缺口缘,该缺口缘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与底缘并且呈内陷的圆弧状。
进一步的,该缺口由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凹陷形成并且位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上方。
进一步的,该端子的板状接触部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接触面,其中至少一接触面设有一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大体平行的沟槽,该沟槽位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上方。
进一步的,该端子的底缘包括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与该固定部的底缘。
进一步的,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与该固定部的底缘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该沟槽延伸至该缺口。
进一步的,该沟槽延伸至该固定部。
进一步的,该沟槽为一V型槽。
进一步的,各端子槽自该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往该绝缘本体凹陷形成。
进一步的,该绝缘本体对应各端子槽分别设有一位于该端子槽上方且与该端子槽相通的固持槽,该端子的固定部向上延伸有一与该固持槽配合的固持片。
进一步的,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分别设有一固定槽部,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该固定槽部。
进一步的,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端子对应的第一焊片,以供各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该第一焊片。
进一步的,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分别设有一固定槽部,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该固定槽部,及该电路板还具有两第二焊片,以供各固定件分别焊接于对应的该第二焊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该端子的结构设计,除了可防止端子容易受到电池插拔的连动导致松脱以外,也可缩减整个电连接器的长度、高度,并且缩短信号的传导路径,而该缺口配合该沟槽的形成,则可避免因虹吸效应往上蔓延的锡液影响端子与电池接触的导电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号419126所公开的一种电池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为中国台湾实用新型专利号582634所公开的电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电连接器与一电路板的分解图;
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端子的立体图;
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8是图7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缺口的另一种变化形式的剖视图;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缺口的再一种变化形式的剖视图;以及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缺口的又一种变化形式的剖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9电池连接器
91绝缘本体
92端子
921前段
922后段
923导接部
8电连接器
81绝缘本体
811凸体
82端子
821凹部
822导接端
823接触端
101电连接器
102电路板
103第一焊片
104第二焊片
1绝缘本体
11前表面
12后表面
13上表面
14下表面
15侧部
16端子槽
17固持槽
18固定槽部
2端子
21板状接触部
210缺口缘
211底缘
212前缘
213接触面
214缺口
215沟槽
216缺口缘
217缺口
218缺口缘
219缺口
220缺口
22固定部
221底缘
222固持片
23焊接部
3固定件
31直立板部
32横向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电连接装置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电连接器101与一电路板102。
参阅图4至图5,电路板102具有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一焊片103与两分别位于所述多个第一焊片103两外侧的第二焊片104。
电连接器101包括一绝缘本体1、多个端子2、两固定件3。绝缘本体1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11与一后表面12、一上表面13与一下表面14以及两侧部15,且绝缘本体1设有多个端子槽16、多个固持槽17(见图8)与两固定槽部18(图5只显示出其中一侧部15的固定槽部18)。具体而言,绝缘本体1大体呈长条状结构,两侧部15为长条状结构的两末段,端子槽16沿绝缘本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列设置于两侧部15之间,每一端子槽16由绝缘本体1的下表面14往绝缘本体1凹陷并且贯穿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1与后表面12,配合参阅图8,每一固持槽17对应每一端子槽16,固持槽17位于端子槽16上方并且与端子槽16连通,换言之,固持槽17是由端子槽16更往上凹陷形成。两固定槽部18分别设置于两侧部15,为上下贯穿侧部15的槽孔。
固定件3用以分别固定于对应的固定槽部18,本实施例中,固定件3大体呈L型板状并且包括相连接的一直立板部31与一横向板部32,固定件3以其直立板部31嵌设于固定槽部18而横向板部32朝下。
参阅图5、图6,所述多个端子2分别组装于对应的端子槽16,每一端子2包括一前段的板状接触部21与一后段的固定部22,固定部22用以固设于绝缘本体1,使板状接触部21凸伸于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1(如图4所示),板状接触部21用以与电池的端子(图未示)电性接触,板状接触部21包括一底缘211与一前缘212,固定部22具有一底缘221,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与固定部22的底缘221连接形成一焊接部23,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下方形成一缺口214。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固定部22向上延伸形成有一固持片222,固持片222呈倒刺结构,如图8所示,端子2是通过其后段的固定部22伸入端子槽16内并且固持片222往上嵌入固持槽17内而固设于绝缘本体1,使端子2前段的板状接触部21凸伸出绝缘本体1的前表面11。本实施例中,焊接部23所指即为整个端子2的底缘,且配合界定出焊接部23的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与固定部22的底缘221位于同一平面,供焊接固定于电路板102的第一焊片103,换言之,端子2是以其整个底缘焊接固定在电路板102的第一焊片103上,使得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与固定部22的底缘221都能被焊固在第一焊片103上。
参阅图6、图8,本实施例中,缺口214形成在板状接触部21前缘212下方与底缘211的连接处并且往板状接触部21内凹陷呈矩形,换言之,缺口214是由板状接触部21前缘212下方的角落处往内凹陷形成矩形的缺角,缺口214的形成界定出一连接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与底缘211并且呈上下倒置的L型的缺口缘216。
参阅图6、图9,更进一步的,端子2的板状接触部21包括有相对设的两接触面213,其中至少一接触面213设有一沟槽215,沟槽215位于其底缘211上方并且与底缘211大体平行,本实施例中,两接触面213实际上即为板状接触部21外露的两相反侧面,沟槽215为一V型沟槽,较佳者,沟槽215前端延伸至缺口214,后端延伸至固定部22,或者,沟槽215延伸的长度至少是对应于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上方,且如图9所示,板状接触部21以两接触面213均设有沟槽215为较佳。
参阅图3、图7、图8,电连接器101是以端子2的焊接部23以及固定件3的横向板部32分别焊接于电路板102的第一焊片103与第二焊片104而固定于电路板102上,其中,通过本实施例中端子2的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与固定部22的底缘221所形成的焊接部23焊接于电路板102的第一焊片103,因此,当电池与端子2的板状接触部21电性接触时,信号可直接由端子2前段的板状接触部21传输至电路板102,相较于现有技术,不仅缩短传导的路径长度,亦缩减了整个电连接装置的高度,且由于端子2几乎是整个底缘的焊接部23焊接固定于电路板102上,其稳固性也比较高。
此外,由于端子2是通过其往上延伸的固持片222往上嵌入绝缘本体1的固持槽17,整体而言,端子2固设于绝缘本体1的方向是与电池相对于端子2的插拔方向(前后方向)相垂直,端子2较不容易因为电池插拔的力量而松动,且此举亦有助于缩短电池连接器9整体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
再者,每一端子2通过缺口214的形成,使得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位置相对于其底缘211是呈一往前凸出的落差,因此,当电连接器101在焊接过程中,锡液产生虹吸效应由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往上蔓延时,该落差可防止锡液蔓延至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以及板状接触部21位于缺口214上方的区域,其效果在于,由于当电池插设于电连接器101时,至少会与端子2的前缘212形成电性接触,因此,通过缺口214的形成,至少可避免锡液蔓延至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以及板状接触部21位于缺口214上方的区域,进而维持端子2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以及板状接触部21位于缺口214上方的区域的导电性。
更进一步的,本实施例通过沟槽215的形成,当锡液产生虹吸效应由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往上蔓延时,沟槽215亦可形成锡液往上蔓延的阻碍,达到阻止锡液往上蔓延至接触面213的效果,进而维持接触面213的导电性。
参阅图10,为缺口217的另一种变化形式,其中,缺口217的形成界定出一连接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与底缘211的斜边缺口缘218,斜边缺口缘218为一倾斜延伸的斜直线,换言之,缺口217为一大体呈三角形的缺口。
参阅图11,为缺口219的再一种变化形式,其中,缺口219往板状接触部21凹陷并且界定出一连接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与底缘211并且呈内凹的圆弧状的缺口缘210。
参阅图12,为缺口220的又一种变化形式,其中,缺口是由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凹陷形成并且位于板状接触部21的底缘211上方,换言之,缺口220凹陷的区域并不包括底缘211,且缺口220凹陷的轮廓可为三角形、矩形、半圆形等等。
由上述的各缺口214、217、219、220形式可知,缺口214、217、219、220凹陷的位置可同时由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与底缘211的区域凹陷或是仅由板状接触部21的前缘212凹陷形成并且邻近底缘211上方即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端子2的结构设计,除了可防止端子2容易受到电池插拔的连动导致松脱以外,也可缩减整个电连接器101的长度、高度,并且缩短信号的传导路径,此外,缺口214配合沟槽215的形成则可避免由于虹吸效应往上蔓延的锡液影响端子2与电池接触的导电性能,因此,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电连接装置,包含:
一电连接器,包括:
一绝缘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前表面及一后表面、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以及两侧部,且该绝缘本体设有多个端子槽,所述多个端子槽间隔排列于所述两侧部之间;以及
多个端子,分别组装于对应的端子槽,每一端子包括一前段的板状接触部及一后段的固定部,该固定部固设于该绝缘本体,该板状接触部凸伸于该绝缘本体前表面;
其特征在于:每一端子的底缘形成一焊接部,且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下方形成一缺口。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口在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的最下方形成一缺角。
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口界定出一缺口缘,该缺口缘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与底缘并且呈上下倒置的L型。
4.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口往该板状接触部凹陷并且界定出一缺口缘,该缺口缘连接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与底缘并且呈内陷的圆弧状。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缺口由该板状接触部的前缘凹陷形成并且位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上方。
6.依据权利要求1至5其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板状接触部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两接触面,其中至少一接触面设有一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平行的沟槽,该沟槽位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上方。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端子的底缘包括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与该固定部的底缘。
8.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板状接触部的底缘与该固定部的底缘位于同一平面上。
9.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沟槽延伸至该缺口。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沟槽延伸至该固定部。
11.依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沟槽为一V型槽。
1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各端子槽自该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往该绝缘本体凹陷形成。
13.依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对应各端子槽分别设有一位于该端子槽上方且与该端子槽相通的固持槽,该端子的固定部向上延伸有一与该固持槽配合的固持片。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分别设有一固定槽部,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该固定槽部。
1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装置还包含一电路板,该电路板具有多个与所述多个端子对应的第一焊片,以供各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焊接于对应的该第一焊片。
16.依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的两侧部分别设有一固定槽部,该电连接器还包括两固定件,所述两固定件分别固定于对应的该固定槽部,及该电路板还具有两第二焊片,以供各固定件分别焊接于对应的该第二焊片。
CN2011201983971U 2011-06-07 2011-06-07 电连接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679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83971U CN202067945U (zh) 2011-06-07 2011-06-07 电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983971U CN202067945U (zh) 2011-06-07 2011-06-07 电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67945U true CN202067945U (zh) 2011-12-07

Family

ID=4506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98397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67945U (zh) 2011-06-07 2011-06-07 电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6794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78A (zh) * 2017-11-07 2019-05-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55778A (zh) * 2017-11-07 2019-05-14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基板用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53259U (zh) 插头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41832U (zh) 电连接器
CN202009091U (zh) 电连接器
CN201667411U (zh) 电连接器
CN108615995A (zh) 电连接器
CN205863457U (zh)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CN103633488B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2394409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2067945U (zh) 电连接装置
CN202872086U (zh) 插头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6271936U (zh) Usb c型插座连接器
CN201690017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1639020U (zh) 电连接器
CN204179375U (zh) 电连接器
CN206640038U (zh) 插座连接器
CN103915713B (zh) 电连接器
CN202042649U (zh) 导电端子
CN201440490U (zh) 卡缘连接器
CN2874867Y (zh) 电池连接器
CN202076441U (zh) 导电端子
CN103579822A (zh) 电连接器
CN204030035U (zh) 电连接器
CN206639981U (zh) 电连接器
CN206697623U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201278380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

Termination date: 2013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