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0632U - 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50632U CN202050632U CN2011201456259U CN201120145625U CN202050632U CN 202050632 U CN202050632 U CN 202050632U CN 2011201456259 U CN2011201456259 U CN 2011201456259U CN 201120145625 U CN201120145625 U CN 201120145625U CN 202050632 U CN202050632 U CN 202050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vaporator
- condenser
- cooling device
- fan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热源设备的降温效率高的冷却装置。为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用于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该热源设备进行冷却,具有壳体,壳体具有用于将该壳体安装在所述热源设备上的安装面。在所述壳体内沿着所述安装面共面地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由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沿着安装面共面地设置在壳体内,所以能够使冷却装置壳体在垂直于安装面上的尺寸较小,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使其能够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近距离地对热源设备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热源设备进行降温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配电柜、基站设备等热源设备进行降温一般是在设备间中设置冷却系统,利用该冷却系统对整个设备间进行降温,从而实现对热源设备的降温。然而,采用这样的降温方式,需将设备间内空气温度降低来带走设备热量,由于墙体热损失、照明损失、设备散热、门窗缝热损失等原因使得对热源设备的降温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热源设备的降温效率高的冷却装置。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装置用于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该热源设备进行冷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将该壳体安装在所述热源设备上的安装面。在所述壳体内沿着所述安装面共面地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
采用这样构成的冷却装置,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沿着壳体的安装面共面地设置在该壳体内,使冷却装置的壳体在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较小,从而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或者说所占用的空间,能够将其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热源设备近距离地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蒸发器风机为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的离心式风机,其叶轮旋转轴垂直于壳体的安装面。所述冷凝器风机为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的离心式风机,其叶轮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面。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风机的出气方向上。所述蒸发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风机的出气方向上。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为离心式风机,离心式风机具有轴向进气、径向出气(轴向、径向均是对风机的叶轮旋转轴而言的)的特点(这是公知的),因而,使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并且以叶轮旋转轴垂直于相平行的安装面与第1侧面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冷却装置壳体在垂直于安装面与第1侧面的方向上的尺寸(厚度),因而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或者说所占用的空间,从而能够将其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热源设备近距离地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冷凝器、蒸发器、蒸发器风机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一个方向上顺序排列地配置。在所述安装面上,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位置处设有冷凝器用出气口。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安装面相平行的第1侧面上,于所述冷凝器用出气口所对着的位置处设有蒸发器用出气口。在所述蒸发器用出气口与冷凝器用出气口之间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以分别用其两个表面将来自于所述蒸发器的气流以及来自于所述冷凝器的气流分别导向所述蒸发器用出气口与冷凝器用出气口的方式,倾斜于所述安装面地配置。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冷凝器、蒸发器、蒸发器风机在平行于安装面的一个方向上顺序排列地配置,因而能够减小冷却装置壳体在垂直于该方向上的尺寸(垂直于该方向且平行于安装面的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更有利于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对其进行降温。
此外,在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设有导风板,由该导风板将从二者吹出的气流分别导向冷凝器用出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不但能够有效地将从二者吹出的气流导出到外部,而且,由于冷凝器与蒸发器共用一个导风用的隔板,因而可相对地减少部件的数量,保证了冷却装置具有较小的体积。
特别地,对于蒸发器部分的气流循环而言,从蒸发器流出的气流是被用于冷却热源设备的,而对于作为电子设备的热源设备而言,冷却风越干燥越好。采用技术方案2,由倾斜设置的导风板将来自于蒸发器的气流导向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由该导风板改变了气流的方向,使气流中较大的水分子落在该导风板上而被从气流中分离出来而,因而使得吹向热源设备的气流较干燥,从而不会对热源设备造成损害。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第1侧面上,于所述蒸发器风机所对着的位置处设有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在所述安装面上,于所述冷凝器风机所对着的位置处设有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由于在第1侧面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能够将冷却装置以其第1侧面对着热源设备的方式安装,在此状态下,蒸发器风机通过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将热源设备中的热空气吸入,该空气经过与蒸发器换热而被降温后,从蒸发器用出气口排到热源设备中,以对该热源设备进行降温,从而提高了对热源设备的降温效率。
此外,在安装到热源设备上时,一般是压缩机处于最下方,即,采用上述的冷却装置,在将其安装到热源设备上后,在壳体内从下而上依次为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冷凝器、蒸发器、蒸发器风机。此外,由于蒸发器用出气口设置在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即,位于蒸发器的下方。而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对准蒸发器风机设置。也就是说,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设置在蒸发器用出气口的上方。由于热空气一般位于上方,因而,将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设置在蒸发器用出气口的上方能够有效地将热空气吸入冷却装置中以对其降温,从而能够提高冷却的效果。
而且,由于在第1侧面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因而能够在使第1侧面对着热源设备的状态下将冷却装置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在此状态下,冷却装置伸入到热源设备中,从外面看,其安装面与热源设备壳体呈共面状态,从而能够使冷却装置不占用热源设备外部空间。
特别地,在第1侧面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而在安装面上设置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使得冷凝器的气流循环与蒸发器的气流循环分别在冷却装置壳体的两个相反的侧面进行,二者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冷却装置自身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压缩机具有呈一定角度设置的一对底部安装支脚,所述压缩机通过该一对底部安装支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内壁上。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由两个底部安装支脚来安装压缩机,能够减小压缩机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保证了冷却装置的体积较小。此外,由于冷却装置是安装在热源设备上而进行工作的,所以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将压缩机安装在壳体的底面内壁上,能够保证冷却装置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冷却装置安装用凸缘,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热源设备上。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能够利用安装用凸缘简单地将冷却装置安装在热源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由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蒸发器风机的出气口。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利用壳体的内壁形成蒸发器风机的出气口,从而无需对蒸发器风机另外设置风机壳体而形成出气口,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节省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从蒸发器上落下的水的水收集盘,在该水收集盘上设有排水管。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由于蒸发器的温度较低,所以其上会有水凝结,而通过水收集盘与排水管将蒸发器上落下的水滴排出,能够防止这些水存留在蒸发器的气流循环路径中而使气流的湿度增加对热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也可防止水存留在冷却装置中而对冷却装置带来不利影响。。
本实用新型优选,冷却装置的壳体形成为长方体板状。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一般热源设备都大致呈长方体状,因而可以根据热源设备的形状来形成相适应的冷却装置壳体。
本实用新型优选,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入口之间作为节流装置设有第1毛细管。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一侧设有排气温度传感器,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之间设有第2毛细管与电磁阀。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一侧设有压力开关。
采用这样的冷却装置,使用毛细管来作为节流装置,从而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构成节流装置。此外,由排气温度传感器检测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的排气温度,从而能够在压缩机的温度过高时,控制电磁阀打开,使冷凝器中被冷凝后的冷媒经毛细管节流降温后喷入压缩机以对压缩机进行降温,避免了对压缩机造成损伤。此外,由于设有压力开关,因而当压缩机的压力过大时,压力开关动作停止压缩机运转,从而防止了过高的压力对压缩机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右视图;
图3为上述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压缩机的斜视图;
图4为该压缩机的俯视图;
图5所示为上述实施方式冷却装置的冷媒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00的主视示意图,图2为其右视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中省略了下述壳体1的前部(图中靠近读者一侧)面板,图2中部分地除去了壳体1的侧板(图中靠近读者一侧的),并且还省去了下述的冷凝器风机3的外壳31。该冷却装置100用于安装在配电柜、基站设备等热源设备上以对其进行降温(冷却)。如图1及图2所示,该冷却装置100具有长方体板状的壳体1,该壳体1具有垂直于厚度方向的第1侧面1a与第2侧面1b。在壳体1内设有压缩机2、冷凝器4、冷凝器风机3、蒸发器5、蒸发器风机6,该压缩机2、冷凝器风机3、冷凝器4、蒸发器5、蒸发器风机6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顺序排列并且沿着第2侧面1b共面地设置,也就是说在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厚度方向)上不重叠地设置。
由于在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厚度方向)上不重叠地设置,所以能够减小冷却装置100在壳体1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此外,由于沿着壳体1的长度方向排列设置,所以能够减小在壳体1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冷凝器4主要由多块散热板41与穿过该散热板41的多条冷媒管42构成,蒸发器5主要由多块散热板51与穿过该散热板51的多条冷媒管52构成。为方便,在图1中省略了散热板41与散热板51。此外,散热板41、51还具有对流动的空气进行导向的作用。
冷凝器风机3与蒸发器风机6分别具有叶轮31、61,在本实施方式中,冷凝器风机3与蒸发器风机6形成为在叶轮旋转轴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的离心式风机,其进气方向分别为叶轮31与叶轮61的旋转轴X1与X2的轴向,出气方向为垂直于轴向的径向。并且,冷凝器风机3以使其叶轮31的旋转轴X1垂直于第1侧面1a的方式安装在该第1侧面1a上;蒸发器风机6以使其叶轮61的旋转轴X2垂直于第2侧面1b的方式安装在该第2侧面1b上。冷凝器4与蒸发器5被分别配置在冷凝器风机3与蒸发器风机6的出气方向(即冷凝器风机叶轮31与蒸发器风机叶轮61的径向)上。
如图1所示,冷凝器风机3具有外壳31,由该外壳31形成朝向冷凝器4的出风口33。而在本实施方式中,蒸发器风机6设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其出风口由壳体1的内壁形成,即,从蒸发器风机6的叶轮61径向排出的气流被壳体1的内壁通过阻挡、导向而将其汇聚从而使其流向蒸发器5。
在壳体1的第2侧面1b上形成有凸缘11,该凸缘11上形成有通孔11a,从而通过螺丝等连接件能够将该凸缘11固定在发热源设备上,即,将冷却装置100安装在热源设备上。第2侧面1b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面”。
另外,虽然图中并未示出,然而,在第1侧面1a上,于蒸发器风机6所大致正对着的位置处设有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在第2侧面1b上,于冷凝器风机3所大致正对着的位置处设有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此外,在第1侧面1a上,于下述的导风板7所大致正对的位置处设有蒸发器用出气口;在第2侧面1b上,于导风板7所大致正对的位置处设有冷凝器用出气口。
在冷凝器4与蒸发器5之间设有导风板7,该导风板7将冷凝器4与蒸发器5分隔开并且平行于壳体1的宽度方向而相对于第1侧面1a与第2侧面1b倾斜地设置,以用其两个表面将来自于冷凝器4与蒸发器5的气流分别导向冷凝器用出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
在蒸发器5的下方设有水收集盘8,用于收集从蒸发器5上流下的水滴,在水收集盘8上连接着用于将收集在水收集盘8中的水排出的排水管9。
图3所示为压缩机2的斜视图,图4为其俯视图。该压缩机2带有气液分离器21。此外,该压缩机2具有两个底部安装支脚22、22,压缩机2通过这两个底部安装支脚22、22安装在壳体1的底面(在冷却装置100被安装在热源设备上的状态下而言)的内壁上(参照图2),且该两个底部安装支脚22、22的尖端的连接线大致平行于壳体1的宽度方向。
在冷却装置100被安装在热源设备上的状态下,壳体1的第1侧面1a面向该热源设备,即,冷却装置100以使壳体1伸入到热源设备内的方式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在此状态下,热源设备内部的热空气被蒸发器风机6经由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吸入并使其流向蒸发器5,在蒸发器5中换热降温后流向导风板7,之后被导风板7导向蒸发器用出气口,经由该蒸发器用出气口流入热源设备内部,从而对热源设备进行降温(冷却)。这样,冷却装置100不是安装在设备间中,而是直接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对其进行降温,无需对整个设备间中的空气进行降温,减小了冷却装置100的负荷,并且避免了墙体热交换等的损失,从而能够高效地对热源设备进行降温。此外,由于将热源设备中的热空气吸出冷却后又排入热源设备中,因而能够在热源设备与冷却装置100之间形成循环气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降温(冷却)的效率。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冷却装置100,由于压缩机2、冷凝器4、蒸发器5、冷凝器风机3、蒸发器风机6沿着壳体1的第2侧面1b共面地设置在该壳体1内,使冷却装置100的壳体在垂直于第2侧面1b的方向上的尺寸(厚度)较小,从而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或者说所占用的空间,能够将其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热源设备近距离地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另外,由于冷凝器风机3、蒸发器风机6为离心式风机,并且使冷凝器风机3、蒸发器风机6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且以叶轮旋转轴垂直于的第2侧面1b设置,能够进一步减小冷却装置壳体的厚度,因而进一步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从而能够更好地将其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热源设备近距离地进行降温,提高了降温的效率。
此外,压缩机2、冷凝器风机3、冷凝器4、蒸发器5、蒸发器风机6在壳体1的长度方向上顺序排列地配置,因而能够减小冷却装置100的壳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进一步减小了冷却装置的体积,更有利于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对其进行降温。
此外,由于在冷凝器4与蒸发器5之间设有导风板7,由该导风板7将从二者吹出的气流分别导向冷凝器用出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不但能够有效地将从二者吹出的气流导出到外部,而且,由于冷凝器4与蒸发器5共用一个导风板7,因而可相对地减少部件的数量,保证了冷却装置100具有较小的体积。
特别地,对于蒸发器5一侧的气流循环而言,从蒸发器5流出的气流是被用于冷却热源设备的,而对于作为电子设备的热源设备而言,冷却风越干燥越好。而在本实用新型中,由倾斜设置的导风板7将来自于蒸发器5的气流导向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由该导风板7改变了气流的方向,使气流中较大的水分子落在该导风板7上而被从气流中分离出来,因而使得吹向热源设备的气流较干燥,从而不会对热源设备造成损害。
再者,由于在第1侧面1a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从而,能够将冷却装置100以其第1侧面1a对着热源设备的方式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在此状态下,蒸发器风机6通过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将热源设备中的热空气吸入,该空气经过与蒸发器换热而被降温后,从蒸发器用出气口排到热源设备中,以对该热源设备进行降温,从而能够在热源设备与冷却装置100之间形成循环气流,提高了对热源设备的降温效率。
而且,由于在第1侧面1a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因而能够在使第1侧面1a对着热源设备的状态下将冷却装置100安装在热源设备上,在此状态下,冷却装置100伸入到热源设备中,从外面看,其第2侧面1b与热源设备壳体呈共面状态,从而能够使冷却装置100不占用热源设备外部空间。
特别地,在第1侧面1a上设置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以及蒸发器用出气口,而在第2侧面1b上设置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使得冷凝器的气流循环与蒸发器的气流循环分别在冷却装置100的壳体1的两侧进行,二者互不干扰,从而提高了冷却装置100自身的换热效率。
此外,热空气一般位于上方,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设置在蒸发器用出气口的上方能够有效地将热空气吸入冷却装置中以对其降温,从而能够提高冷却的效果。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两个底部安装支脚来安装压缩机2,能够减小压缩机2安装所占用的空间,从而保证了冷却装置100的体积较小。此外,由于冷却装置100是安装在热源设备上而进行工作的,所以对其稳定性有一定的要求,因而将压缩机2安装在壳体1的底面内壁上,能够保证冷却装置100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壳体1的内壁形成蒸发器风机6的出气口,因而,无需对蒸发器风机6另外设置风机壳体而形成出气口,减少了部件的数量,节省了成本。
另外,由于蒸发器5的温度较低,所以其上会有水凝结,而通过水收集盘8与排水管9将蒸发器上落下的水滴排出,能够防止这些水存留在蒸发器的气流循环路径中而使气流的湿度增加对热源设备造成不利影响,也可防止水存留在冷却装置100中而对冷却装置100带来不利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压缩机2、冷凝器4、蒸发器5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而具体的连接关系以及这些连接管道在图1及图2中并未示出。那么,下面参照图5对各部件的连接关系进行说明。图5所示为冷却装置100的冷媒系统的结构框图(图中仅表示连接关系,而各部件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非如图所示那样)。
如图5所示,压缩机2的冷媒出口2a与冷凝器4的冷媒入口4b之间连接有排气温度传感器23、检修阀24、压力开关25,冷凝器4的冷媒出口4a依次通过过滤器30以及毛细管32与蒸发器5的冷媒入口5b连接,蒸发器5的冷媒出口5a通过检修阀29以及气液分离器21与压缩机2的冷媒入口2b连接。此外,在冷凝器4的冷媒出口4a与压缩机2的冷媒入口2b之间连接有过滤器26、毛细管27、电磁阀28。
在冷却装置100工作时,高温高压的气态冷媒从压缩机2的冷媒出口2a经由排气稳定传感器23等流入冷凝器4中,在冷凝器4中与冷媒管42之外的空气发生热交换而被降温后经过过滤器30流向毛细管32,被毛细管32节流后流入蒸发器5,在蒸发器5中与冷媒管52外部的空气发生热交换而被升温后流回压缩机2中。
一般情况下,电磁阀28是关闭着的,此外,虽然并未说明,但冷却装置100中设有控制系统,当排气温度传感器23检测到压缩机2的排气温度较高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28打开,使冷凝器4中一部分节流降温后的冷媒流入压缩机2中,以使压缩机2降温,防止对压缩机2造成损伤。此后,当排气温度传感器23检测出的温度回复到正常范围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28关闭。
此外,若压缩机2的出口2a排出的冷媒压力较高时,压力开关25动作,使压缩机2停机,以防止过高的压力对压缩机造成损伤。
过滤器26与30用于过滤掉冷媒中的杂质,从而保证了冷媒系统的正常运行。在系统检修时,利用检修阀24与29,可以检测系统高低压来判断系统故障。
在上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例如: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壳体1形成为长方体板状,然而,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根据热源设备的形状、构造等来适当地形成冷却装置的壳体形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冷凝器风机3安装在壳体1的第1侧面1a上,蒸发器风机6安装在第2侧面1b上,然而也并不仅限于此,安装在其他面上也可。同样地,对于压缩机2、冷凝器4、蒸发器5而言,只要能够保证这些部件沿着第2侧面1b共面地配置,则对它们的具体安装固定位置就没有特别限定。
再者,关于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冷凝器用出气口、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蒸发器用出气口的设置位置,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可以根据热源设备的要求(例如,热源设备中需要降温的具体位置等)等而作出适当的变更,此时,为了与这些进、出气口的位置相适应以保证良好的进、出气效率,可以适当地改变冷凝器4、蒸发器5、冷凝器风机3、蒸发器风机6的位置,甚至也可以改变压缩机2的安装位置。特别地,如果冷凝器用出气口与蒸发器用出气口相距较远而不能共用导风板7,那么也可以增设其他的导风板。
还有,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压缩机2、冷凝器风机3、冷凝器4、蒸发器5、蒸发器风机6沿着壳体的长度方向顺序排列地配置以保证壳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较小,然而,并不仅限于此,在保证了壳体1厚度较小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而不必保证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也较小。
Claims (10)
1.一种冷却装置,用于安装在热源设备上以对该热源设备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
包括壳体,
所述壳体具有用于将该壳体安装在所述热源设备上的安装面,
在所述壳体内沿着所述安装面共面地设有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冷凝器风机、蒸发器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蒸发器风机为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的离心式风机,其叶轮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面,
所述冷凝器风机为在叶轮旋转轴的轴向上的尺寸小于径向上的尺寸的离心式风机,其叶轮旋转轴垂直于所述安装面,
所述冷凝器安装在所述冷凝器风机的出气方向上,
所述蒸发器安装在所述蒸发器风机的出气方向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风机、冷凝器、蒸发器、蒸发器风机在平行于所述安装面的一个方向上顺序排列地配置,
在所述安装面上,于所述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设有冷凝器用出气口,
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安装面平行的第1侧面上,于所述冷凝器用出气口所对着的位置处设有蒸发器用出气口,
在所述蒸发器用出气口与冷凝器用出气口之间设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以分别用其两个表面将来自于所述蒸发器的气流以及来自于所述冷凝器的气流分别导向所述蒸发器用出气口与冷凝器用出气口的方式,倾斜于所述安装面地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侧面上设有蒸发器风机用进气口,
在所述安装面上设有冷凝器风机用进气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机具有呈一定角度设置的一对底部安装支脚,所述压缩机通过该一对底部安装支脚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安装面上形成有安装用凸缘,用于将所述冷却装置安装在所述热源设备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壳体的内壁形成所述蒸发器风机的出气口。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器的下方设有用于收集从蒸发器上落下的水的水收集盘,在该水收集盘上设有排水管。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长方体板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蒸发器的冷媒入口之间作为节流装置设有第1毛细管,
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一侧设有排气温度传感器,
在所述冷凝器的冷媒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入口之间设有第2毛细管与电磁阀,
在所述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一侧设有压力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456259U CN202050632U (zh) | 2011-05-09 | 2011-05-09 | 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456259U CN202050632U (zh) | 2011-05-09 | 2011-05-09 | 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50632U true CN202050632U (zh) | 2011-11-23 |
Family
ID=44990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45625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0632U (zh) | 2011-05-09 | 2011-05-09 | 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50632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5662A (zh) * | 2011-05-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冷却装置 |
CN110782191A (zh) * | 2019-12-31 | 2020-02-11 | 汇网电气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的电网开关柜远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
2011
- 2011-05-09 CN CN2011201456259U patent/CN20205063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15662A (zh) * | 2011-05-09 | 2011-10-12 | 海尔集团公司 | 冷却装置 |
CN110782191A (zh) * | 2019-12-31 | 2020-02-11 | 汇网电气有限公司 | 基于云平台的电网开关柜远程管理方法及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1112303A (ja) | 空調室外機 | |
JP2007285544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02393052A (zh) | 无动力一体式热管空调组合机组及制冷方法 | |
CN103968475A (zh) | 除湿装置 | |
CN102444949A (zh) | 冷却水干式空调箱、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2050632U (zh) | 冷却装置 | |
CN105258259A (zh) | 一种机房专用干式空调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4566703A (zh) | 双系统节能中央空调 | |
CN102215662A (zh) | 冷却装置 | |
JP5123018B2 (ja) | 空調装置 | |
CN205425372U (zh) | 一种空调 | |
CN204254740U (zh) | 卧式除湿机 | |
CN202973396U (zh) | 空气源冷水机组 | |
CN212910620U (zh) | 变频器专用水源冷却机组 | |
CN102853504A (zh) | 一种新风除湿机及其控制方法 | |
KR200487525Y1 (ko) | 중계기 장비의 자동 냉각장치 | |
CN204177012U (zh) | 冰箱 | |
CN208186534U (zh) | 一种带蒸发式冷凝的热管排热系统 | |
CN202598688U (zh) | 一种电梯空调 | |
CN107238190A (zh) | 一种空调 | |
CN22050700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9698268U (zh) | 一种带强力电箱散热的功能风冷热泵空调系统 | |
CN216976982U (zh) | 移动空调器 | |
CN203010791U (zh) | 引流式空调室外机 | |
CN215638318U (zh) | 一体式核酸检测方舱专用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