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50527U - 一种耳机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50527U
CN202050527U CN2011201837710U CN201120183771U CN202050527U CN 202050527 U CN202050527 U CN 202050527U CN 2011201837710 U CN2011201837710 U CN 2011201837710U CN 201120183771 U CN201120183771 U CN 201120183771U CN 202050527 U CN202050527 U CN 2020505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assembly
earphone assembly
installed surface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8377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大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jiang Tiandi Group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Tiandi Grou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Tiandi Group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Tiandi Group
Priority to CN20112018377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505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505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5052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结构,该耳机结构包括:一耳机杆,具有一安装面;第一连接部;第一耳机总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耳机杆,以相对于所述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中,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在需要使用耳机时,耳机总成以较高的高度突出于安装面,而在不需要使用手机时,耳机总成可以更加贴近安装面,从整体上降低耳机结构的厚度,不但使得耳机结构更加小巧,同时使得收纳耳机结构的电子设备壳体可以薄。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音频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所有手机都配有一副有线耳机,因为使用和携带不便几乎所有人都没有使用过,仅丢弃的耳机一项,每年全球都在造成巨大的耳机资源浪费,污染环境,同时还造成必须将手机举到头部接打电话,使手机辐射紧贴人的大脑,直接造成手机对人体的伤害。
因此,现在出现了耳机内置的电子设备,其通过内置于电子设备内部的收线装置实现耳机从电子设备内部的拉出和收入。
然而,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缺点:
由于现有的耳机结构中,都具有一耳机杆,然后在耳机杆的安装面上设置耳机总成,由于需要与耳朵配合,所以该耳机总成需要高出安装面,以使得耳机总成能够伸入耳廓内。
然而如果需要耳机能够收入电子设备壳体内,则壳体厚度必然要厚于耳机总成的厚度和耳机杆的厚度之和,这必然会加大电子设备的厚度,不符合目前的轻薄化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结构,能够降低耳机结构在不使用时的厚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耳机结构,包括:
一耳机杆,具有一安装面;
第一连接部;
第一耳机总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耳机杆,以相对于所述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
上述的耳机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机总成的底部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上述的耳机结构,其中,还包括:
第二耳机总成,所述第二耳机总成上具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耳机杆上具有一容纳部;
所述第二耳机总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容纳部实现与所述耳机杆的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耳机结构,其中,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耳机总成和第二耳机总成连接的双耳机线通过一接头转换为单耳机线,所述接头处设置有送话器。
上述的耳机结构,其中,还包括:
用于缠绕与所述第二耳机总成连接的第二耳机线的绕线槽,形成于所述耳机杆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中,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在需要使用耳机时,耳机总成以较高的高度突出于安装面,而在不需要使用手机时,耳机总成可以更加贴近安装面,从整体上降低耳机结构的厚度,不但使得耳机结构更加小巧,同时使得收纳耳机结构的电子设备壳体可以薄。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括两个耳机总成的耳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括两个耳机总成附着到一个耳机杆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包括两个耳机总成的另一种耳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结构中,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在需要使用耳机时,耳机总成以较高的高度突出于安装面,而在不需要使用手机时,耳机总成可以更加贴近安装面,从整体上降低耳机结构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
一耳机杆1,具有一安装面;
第一连接部2;
第一耳机总成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所述耳机杆1,以相对于所述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耳机总成3通过第一连接部2与耳机杆1连接,但第一耳机总成3能够相对于耳机杆1的安装面产生高度上的变化,因此,在需要使用时,使得耳机总成3以较高的高度突出于安装面,因此能够伸入耳廓内,而在用户不需要使用耳机时,则耳机总成3能够降低高度,进而从整体上降低耳机结构的厚度。
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可以发现,该第一连接部为一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机总成的底部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需要使用时,耳机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弹片弹性力的作用下,弹片与耳机总成连接的一端处于第一高度,第一耳机总成能够伸入耳廓内,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对耳机总成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压力作用下,第一耳机总成压缩弹片,使得弹片更加靠近安装面,而第一耳机总成也相对于安装面下降,降低了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从而整体降低耳机结构的整体厚度,使得耳机结构可以容易被纳入到更薄的电子设备外壳中。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该弹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图1所示的两个弹片,当然,还可以是更多的弹片。
在上述的说明中,第一耳机总成通过弹片结构与耳机杆,以相对于所述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但应当理解的是,实现第一耳机总成与耳机杆安装面之间的高度可变的连接,还有其他更多的方式,说明如下。
在第一耳机总成的底部安装一螺杆,而在耳机杆上形成一螺孔,在需要使用时,将第一耳机总成底部的螺杆旋出螺孔,从而带动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上升,提高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第一耳机总成底部的螺杆旋入螺孔,带动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下降,降低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从而整体降低耳机结构的整体厚度,使得耳机结构可以容易被纳入到更薄的电子设备外壳中。
当然,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螺杆也可以是突出于安装面设置,而在手机总成的底部来设置螺孔,实现二者的相对高度可变。
如果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以旋转方式来降低/提升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有可能会导致耳机线缠绕到螺杆上,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一弹簧来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在安装面上设置一突出于所述安装面的弹簧,同时将耳机总成的底部与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
在需要使用时,耳机结构不受任何约束,在弹簧弹性力的作用下,第一耳机总成处于第一高度,第一耳机总成能够伸入耳廓内,而在不需要使用时,对耳机总成施加一定的压力,在压力作用下,第一耳机总成压缩弹簧,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下降,降低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从而整体降低耳机结构的整体厚度,使得耳机结构可以容易被纳入到更薄的电子设备外壳中。
在上述的实现结构中,仅仅提到了第一耳机总成,但应当理解的是,目前随着电子设备的能力越来越强,电子设备已经可以进行音乐播放、视频播放等各种任务,因此,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都是用双声道耳机,也就是具有两个耳机总成,在这种情况下,该耳机结构还包括一第二耳机总成,应当理解的是,上述的第二耳机总成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结构。
但是,两个耳机总成都使用上述的结构,会使得耳机机构体积较大,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一定的结构设置,使得第二耳机总成可以与耳机杆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来降低耳机结构的整体体积,同时也使得耳机结构能够进入电子设备壳体内部而不需要增加电子设备的壳体厚度。
上述的耳机结构,如图2所示,还包括:
第二耳机总成4,所述第二耳机总成上具有第二连接部41;
所述耳机杆1上具有一容纳部11;
所述第二耳机总成4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41和所述容纳部11实现与所述耳机杆1的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将第二耳机总成设置成与所述耳机杆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有多种方式,分别说明如下。
<方式一>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41为设置于第二耳机总成的底部的片状结构,而在耳机杆1上设置用于插设所述片状结构的插槽11,在不需要使用该耳机时,将该片状结构41插入对应设置的插槽11中,从而使得第二耳机总成4附着于耳机杆1,如图3所示,而在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该片状结构41拔出插槽11,实现第二耳机总成4与耳机杆的分离,如图2所示。
当然,由于第一耳机总成和第二耳机总成的厚度基本一致,因此保证插槽11深度高于片状结构的高度,即可保证片状结构插入对应设置的插槽后,第二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不会高于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也可以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壳体厚度的情况下纳入电子设备壳体中,同时,在单独使用时,也降低了耳机结构的整体体积。
<方式二>
如图4所示,将耳机杆设置成中空结构(图中未示出),同时在安装面上设置与该中空结构连通的通孔12,在所述第二耳机总成4的底部设置一挂钩42,该挂钩42通过所述通孔12进入所述中空结构,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耳机总成4附着于耳机杆,而在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该挂钩42通过通孔12拔出,实现第二耳机总成4与耳机杆的分离。
利用上述的结构,第二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不会高于第一耳机总成相对于安装面的高度,可以在不增加电子设备壳体厚度的情况下纳入电子设备壳体中,同时,在单独使用时,也降低了耳机结构的整体体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对于双耳机总成的耳机结构而言,每一个耳机总成都连接有耳机线,而耳机线较长时会相互缠绕在一起,导致使用不方便,因此,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设置一接头5,与所述第一耳机总成4和第二耳机总成4连接的双耳机线通过接头5转换为单耳机线,并通过该单耳机线与电子设备音频接口连接。
同时,考虑到双向的音频通信,还可以在该接头处设置送话器,实现声音的采集。
一般而言,对于双耳机总成的耳机结构而言,由于第一耳机总成与耳机杆固定连接,因此,另一个耳机总成连接的耳机线需要保证足够的长度以放置到另外一个耳廓中,因此,为了保证该第二耳机总成的耳机线的长度,如图4所示,在耳机杆上设置一环绕线槽13,用于缠绕与所述第二耳机总成连接的第二耳机线。
在不需要使用时,所述第二耳机总成的耳机线缠绕在环绕线槽13中,而在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耳机线从绕线槽13中取出,延长耳机线的长度。
这种结构在具有将双耳机线转换为单耳机线的接头,而耳机线收线装置无法收纳该接头时尤其有效,说明如下。
由于耳机线接头无法收纳到收线装置中,因此,需要保证接头之前的耳机线的长度足够长,才足以使得两个耳机总成能分别放置到左右耳廓中,但考虑到电子设备内部的空间有限,如果接头之前的耳机线的长度很长,在没有其他辅助结构的情况下,当接头到达耳机线收线装置时,还有很多的耳机线没有收入电子设备的壳体中,效果不好,而如果使得接头到达耳机线收线装置时,耳机线恰好收入电子设备的壳体中,又会导致接头之前的耳机线的长度不足以保证两个耳机总成能分别放置到左右耳廓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通过环绕线槽来缠绕一部分耳机线,当不需要使用时,所述第二耳机总成的耳机线缠绕在环绕线槽中,此时,大大缩短了耳机总成与接头之间的距离,使得接头到达耳机线收线装置时,耳机线能够收入电子设备的壳体中,而在需要使用时,则可以将耳机线从绕线槽中取出,延长接头之前的耳机线的长度,使得两个耳机总成能分别放置到左右耳廓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耳机杆,具有一安装面;
第一连接部;
第一耳机总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耳机杆,以相对于所述安装面高度可变的方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一弹片,所述弹片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耳机总成的底部与所述弹片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耳机总成,所述第二耳机总成上具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耳机杆上具有一容纳部;
所述第二耳机总成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和所述容纳部实现与所述耳机杆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耳机总成和第二耳机总成连接的双耳机线通过一接头转换为单耳机线,所述接头处设置有送话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缠绕与所述第二耳机总成连接的第二耳机线的环绕线槽,形成于所述耳机杆上。
CN2011201837710U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耳机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05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37710U CN202050527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耳机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837710U CN202050527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耳机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50527U true CN202050527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908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83771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50527U (zh) 2011-06-01 2011-06-01 一种耳机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505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398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11398A (zh) * 2011-06-01 2012-12-05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结构
CN102811398B (zh) * 2011-06-01 2015-06-03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368253A1 (en) Neck-strap type earphone
CN105474664B (zh) 耳机
CN202068544U (zh) 内置伸缩耳机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2488657U (zh) 一种防水蓝牙耳机
CN203178692U (zh) 一种智能手表
CN203181199U (zh) 多用途便携式音箱
CN202050527U (zh) 一种耳机结构
CN208987151U (zh) 蓝牙耳机
CN203523009U (zh) 一种迷你音响
CN202068546U (zh) 内置伸缩耳机的终端设备
CN102811398B (zh) 一种耳机结构
CN202050525U (zh) 一种耳机结构
CN102811400B (zh) 内置伸缩耳机结构及终端设备
CN203352791U (zh) 一种终端及终端壳体
CN203327208U (zh) 多功能无线耳机组件
CN203722817U (zh) 用于手机、平板电脑中的单晶压电陶瓷发声器结构
CN208029046U (zh) 耳机
CN205610873U (zh) 一种多功能蓝牙耳机
CN102811399B (zh) 一种耳机结构
CN201114697Y (zh) 一种入耳式耳机
CN205610886U (zh) 一种可收纳线的扩展式耳机
CN205408111U (zh) 一种耳机
CN218920590U (zh) 一种便于更换电池的蓝牙耳机
CN202738060U (zh) 一种带有伸缩共鸣腔的微型音箱
CN219305009U (zh) 一种入耳式蓝牙耳机及蓝牙耳机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