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7055U -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47055U
CN202047055U CN 201020688106 CN201020688106U CN202047055U CN 202047055 U CN202047055 U CN 202047055U CN 201020688106 CN201020688106 CN 201020688106 CN 201020688106 U CN201020688106 U CN 201020688106U CN 202047055 U CN202047055 U CN 2020470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am cake
lower cover
culture
culture device
samp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2068810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坤
唐玉国
位兵
刘涛
钱俊
尹焕才
田晶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of CAS
Priority to CN 20102068810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470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470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4705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23/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recesses, hinges
    • C12M23/22Transparent or translucent par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MAPPARATUS FOR ENZYMOLOGY OR MICROBIOLOGY; APPARATUS FOR CULTURING MICROORGANISMS FOR PRODUCING BIOMASS, FOR GROWING CELLS OR FOR OBTAINING FERMENTATION OR METABOLIC PRODUCTS, i.e. BIOREACTORS OR FERMENTERS
    • C12M33/00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 C12M33/02Means for introduction, transport, positioning, extraction, harvesting, peeling or sampling of biological material in or from the apparatus by impregnation, e.g. using swabs or loop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上盖和一用于放置培养基的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叠合后构成本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用于直接在培养基上进行加样的加样模块,所述培养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痕获得单菌落的接种划痕模块,所述加样模块为开设在所述上盖上的至少一个的加样槽或至少一个的加样孔,或者是任意个数的加样槽与加样孔的组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可以在无需开启培养皿上盖的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将试样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并且可以利用接种划痕模块,通过手动、半自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待接种样品图布到培养基表面,以获取单菌落。

Description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鉴定的相关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临床微生检验、微生物相关教学科研实验、食品微生物检验等涉及微生物分离鉴定的领域中,由于待检测样品多为多种不同菌种或不同亚型微生物的混合物,若要对样品进行准确的鉴定或者后续实验,需要得到较纯的微生物菌落,因此,微生物单菌落分离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菌落的分离通常由技术人员手工操作。即:在无菌条件下,技术人员打开培养皿上盖,用金属或者塑料接种环在培养基平板表面的第一方向内的划线,形成第一划痕带上产生多个划痕,然后将接种环消毒后或使用新的环跨过所述第一划痕带在不同方向划线,产生第二划痕带,同前述操作,一般还需划出第三甚至第四划痕带。一般在操作过程中,通常采用火焰加热或者电加热器加热,对接种环、样品容器口等进行消毒。然后在所用的琼脂平板、固体培养基的边缘或者直接在空气中将接种环快速冷却。
这样的工作重复性强,对技术人员的图布技能和熟练程度有较高的要求。对于大量的样品的接种来说,该工作枯燥乏味,大量的重复容易引起误操作,对诊断、鉴定带来误差甚至严重的后果。
专利W02005/071055和CN1918280A中采用塑胶条带划痕器及其中所述的自动划痕装置,有效地解决了人工接种微生物样品的某些弊端。其具体操作过程是:打开培养皿上盖,通过吸液工具将待图布待处理试样在培养基表面划成一条细线,再由塑胶条划痕器在驱动马达的牵引下,将培养基表面的样品划开,之后再将上盖复原,划痕器和移液吸头被回收,消毒后重新利用或者废弃。
然而,以上方案依然无法解决微生物接种(加样和图布)过程中打开上盖的操作。而该操作无形中增加了交叉污染的风险。上盖被揭开的时间越长,交叉污染的风险越大。对于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时,这样的操作也无形之中增加了操作人员感染相关疾病的风险。
另一方面,专利CN1918280A所述方案及其优选实例更侧重于液体样品的接种和图布,而在实际操作中,液体样品仅仅是一小部分,对于非液体试样的接种并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本装置在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时无需开启培养皿上盖,有效避免了交叉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上盖和一用于放置培养基的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叠合后构成本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用于直接在培养基上进行加样的加样模块,所述培养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痕获得单菌落的接种划痕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加样模块为开设在所述上盖上的至少一个的加样槽或至少一个的加样孔,或者是任意个数的加样槽与加样孔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成圆盘形,构成一圆柱体的培养容器。
优选的,所述接种划痕模块的顶端固定在所述上盖的内盖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旋转驱动杆,所述下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驱动杆定向座,所述上盖和下盖叠合时,所述旋转驱动杆和驱动杆定向座正好安装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接种划痕模块的侧面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杆的一侧上。
优选的,所述上盖和下盖成长方形盖体,构成一长方体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还开设有导向槽,所述下盖的容器内设置有移动轨道,所述接种划痕模块的顶端设置有驱动杆,侧边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架设在所述移动轨道上,所述驱动杆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道包括依次连接的平滑段、上升坡道段和定位段。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成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接种划痕模块与所述下盖内的培养基的接触面为一整体结构或相互隔开成排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可以在无需开启培养皿上盖的情况下,简单有效的将试样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并且可以利用接种划痕模块,通过手动、半自动或者自动的方式将待接种样品图布到培养基表面,以获取单菌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上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上盖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上盖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接种划痕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上盖,101、加样模块,102旋转驱动杆,103、导向槽,2、下盖,201、驱动杆定向座,202、移动轨道,2021、平滑段,2022、上升坡道段,2023、定位段,3、接种划痕模块,301、驱动杆,302、导向块,303、接触面。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上盖1和一用于放置培养基的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叠合后构成本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一用于直接在培养基上进行加样的加样模块101,所述培养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痕获得单菌落的接种划痕模块3。
进一步的,所述加样模块101为开设在所述上盖1上的至少一个的加样槽或至少一个的加样孔,或者是任意个数的加样槽与加样孔的组合。
优选的,所述上盖1和下盖2成圆盘形,构成一圆柱体的培养容器。
优选的,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顶端固定在所述上盖1的内盖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盖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旋转驱动杆102,所述下盖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驱动杆定向座201,所述上盖1和下盖2叠合时,所述旋转驱动杆102和驱动杆定向座201正好安装配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侧面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杆102的一侧上。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接种环或移液器吸头通过加样槽101并沿着加样槽101,在下盖2内的培养基表面接种或加样,由此在下盖2内的培养基上产生沿半径方向第一划痕带;之后,外力通过旋转驱动杆102或者上盖1主体直接或间接地带动接种划痕模块3在培养基表面绕圆心转动,由此沿着垂直于半径方向形成第二划痕带。
实施例2:
参见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上盖1和一用于放置培养基的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叠合后构成本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一用于直接在培养基上进行加样的加样模块101,所述培养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痕获得单菌落的接种划痕模块3。
进一步的,所述加样模块101为开设在所述上盖1上的至少一个的加样槽或至少一个的加样孔,或者是任意个数的加样槽与加样孔的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上盖1和下盖2成长方形盖体,构成一长方体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1还开设有导向槽103,所述下盖2的容器内设置有移动轨道202,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顶端设置有驱动杆301,侧边上设置有导向块302,所述导向块302架设在所述移动轨道202上,所述驱动杆301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03内。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道202包括一平滑段2021。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道202还包括与所述平滑段2021连接的上升坡道段2022。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轨道202还包括与所述上升坡道段2022连接的定位段2023。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段2023成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参见图7所示,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与所述下盖2内的培养基的接触面303为一整体结构或相互隔开成排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如下:
接种环或移液器吸头通过加样槽101并沿着加样槽101,在下盖2内的培养基表面接种或加样,由此在培养基纵向产生第一划痕带;之后由外力带动驱动杆301,驱动接种划痕模块3沿着移动轨道202做横向运动,由此在横向形成第二划痕带。当接种划痕模块3运动至接近下盖2的末端时,接种划痕模块3沿着上升坡道段2022上升,不再和培养基表面直接接触。至最末尾处,接种划痕模块3被固定在定位段2023处,不能轻易滑动,且其底面和培养基表面有一定距离,从而不再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
上述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在于让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实质所作出的等效的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包括由透明耐高温材料制作的上盖(1)和用于放置培养基的下盖(2),所述上盖(1)和下盖(2)叠合后构成本培养装置的培养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上开设有用于直接在培养基上进行加样的加样模块(101),所述培养容器内至少设置有一个用于在培养基上进行划痕以获得单菌落的接种划痕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模块(101)为开设在所述上盖(1)上的至少一个的加样槽或至少一个的加样孔,或者是任意个数的加样槽与加样孔的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下盖(2)成圆盘形,构成一圆柱体的培养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顶端固定在所述上盖(1)的内盖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旋转驱动杆(102),所述下盖(2)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驱动杆定向座(201),所述上盖(1)和下盖(2)叠合时,所述旋转驱动杆(102)和驱动杆定向座(201)正好安装配合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侧面固定在所述旋转驱动杆(102)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和下盖(2)成长方形盖体,构成一长方体的培养容器,所述上盖(1)还开设有导向槽(103),所述下盖(2)的容器内设置有移动轨道(202),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的顶端设置有驱动杆(301),侧边上设置有导向块(302),所述导向块(302)架设在所述移动轨道(202)上,所述驱动杆(301)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03)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轨道(202)包括依次连接的平滑段(2021)、上升坡道段(2022)和定位段(202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段(2023)成凹陷结构或凸起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划痕模块(3)与所述下盖(2)内的培养基的接触面(303)为一整体结构或相互隔开成排的结构。
CN 201020688106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70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688106 CN202047055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20688106 CN202047055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47055U true CN202047055U (zh) 2011-11-23

Family

ID=44987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2068810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7055U (zh) 2010-12-30 2010-12-30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470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476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117683612A (zh) * 2023-12-15 2024-03-12 佳木斯大学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59476A (zh) * 2010-12-30 2012-07-11 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117683612A (zh) * 2023-12-15 2024-03-12 佳木斯大学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44082B2 (ja) 生物培養装置および生物培養方法
CN101845390B (zh) 自动化细菌培养仪
US9085792B2 (en) Methods for inoculating culture media on Petri dishes by means of vibration frequencies
CN102559476B (zh)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103194385A (zh) 一种微生物样本处理系统
CN101186875B (zh) 多培养基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仪
CN202047055U (zh) 一种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
CN109810927A (zh) 一种幽门螺杆菌液体培养方法
CN208733092U (zh) 一种分区划线辅助装置
US3073750A (en) Culture dish
CN102703567B (zh) 一种多相联合培养与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16683B (zh) 一种生化培养与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09428522U (zh) 一种用于菌丝收集的培养皿
CN208562405U (zh) 一种新型的细胞培养板
CN204529863U (zh) 一种用于放线菌培养与鉴定的试剂盒
CN105886380A (zh) 一种培养皿盒
CN202754992U (zh) 一种新型微生物培养皿
US20110143390A1 (en) Method for testing drug sensitivity and device used therefor
CN208200964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试剂盒
CN101619288B (zh) 新型血液样本双相培养瓶
CN201574151U (zh) 新型血液样本双相培养瓶
CN203333648U (zh) 生物样本分离培养装置
CN201695033U (zh) 自动化细菌培养仪
CN201165524Y (zh) 多培养基自动化细菌分离培养仪
CN205205134U (zh) 一种生物实验用培养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3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