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41679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41679U CN202041679U CN2010206521457U CN201020652145U CN202041679U CN 202041679 U CN202041679 U CN 202041679U CN 2010206521457 U CN2010206521457 U CN 2010206521457U CN 201020652145 U CN201020652145 U CN 201020652145U CN 202041679 U CN202041679 U CN 2020416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optical module
- insulating body
- fluting
- pedest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光学模块(3)以及连接至光学模块的光纤(8),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舌板上设有收容槽,所述光学模块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透镜,基座置于收容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包括管体(40)、内置于管体中的弹簧(43)以及组装至管体后部且可在管体内滑动的第一柱体(42),弹性件抵靠至光学模块,第一柱体固定至绝缘本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计算机和通讯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先后发布了1.0,1.1,2.0及3.0等版本,而USB的传输速率也在逐渐地得到提高。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人们仍在不断努力地提高USB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有人研发出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的USB连接器,相关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9年1月1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第CN101345358A号所揭示的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定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并用以进行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装置。光纤装置包括嵌入式透镜以及与透镜光耦合的光纤,该连接器的光纤装置在绝缘本体上固定不动,当该连接器与同样带有光纤装置的对接连接器对接时,该光纤装置可提供光信号传输功效。然而,由于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在制造时难免会使得两光纤装置存在尺寸配合公差,且当该配合公差较大时将会严重影响连接器及对接连接器上的光纤装置光信号的传输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保证光纤装置对接可靠的连接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以及连接至光学模块的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舌板上设有收容槽,所述光学模块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透镜,基座置于收容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管体、内置于管体中的弹簧以及组装至管体后部且可在管体内滑动的第一柱体,弹性件抵靠至光学模块,第一柱体固定至绝缘本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当该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相对接时,该连接器的光学模块可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力下沿前后方向滑动,调整光纤装置的前后距离以确保与对接连接器上光纤装置对接可靠,另外,该光学模块向后滑动时,基座向后抵压弹簧而使其在管体内滑动,而弹簧在管体中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不能在左右方向上摆动,从而确保光学模块的可靠对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的分解图。
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4是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
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6是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的较佳实施例为一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设在绝缘本体1上的光学模块3、夹持在绝缘本体1与光学模块3之间的弹性件4、固持在绝缘本体1上的座体5、与座体5相配合的定位块6、与光学模块3连接的光纤8以及用于固定光纤8与弹性件4的盖体9。
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以及自主体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的舌板12。
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的上方的前部及舌板12上方的后部设有一对彼此分开的凹槽111,每一凹槽111前部设有细长的肋条1111。主体部11上方后部设有两个固持槽112,且该固持槽112与相应的凹槽111贯通。主体部11的下方设有收容腔113,座体5固定在收容腔113内。舌板12的前部上方向下凹设有一收容槽121以及一位于收容槽121后方并与收容槽121相贯通的开槽122。开槽122与凹槽111亦相贯通。收容槽121较凹槽111深。开槽122后面设有一定位孔1221,且定位孔1221位于绝缘本体1的几何中心位置。另外,一对收容孔1223设置在舌板12上并位于开槽122的两侧。
舌板12的前端中间位置向上延伸形成一前宽后窄大致呈V形的挡止块124,舌板12在挡止块124的左右两侧各形成一个凸块126。舌板12的下方设有一排第一端子槽127以及一排位于第一端子槽127后方的第二端子槽128。
导电端子2的排布符合USB3.0传输标准,其包括第一端子21以及第二端子22,且第一端子21与第二端子22排成两排。
第一端子21包括平板状的第一接触部211、第一尾部213以及连接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一尾部213的第一固持部212。第二端子22包括弹性第二接触部221、第二尾部223以及连接第二接触部221与第二尾部223的第二固持部222。该第一接触部211收容在第一端子槽127内,第二接触部221置于第二端子槽128的下方且可收容在第二端子槽128内,从而使得第一接触部211与第二接触部221共同位于舌板12的下方并形成前后排布的两排,该第一固持部212固持在绝缘本体1的主体部11内,第二固持部222固持在座体5内,定位块6与座体5相配合从而可将第二端子22更好地固定在绝缘本体1内。在其它实施例中,该第一端子21可镶埋成型在绝缘本体1内,该第二端子22可先镶埋成型在座体5上后再与座体5一同组装至绝缘本体1上。
光学模块3安装在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1内并可在其内沿前后方向滑动。光学模块3包括在绝缘本体1的收容槽121内沿前后方向滑动的基座30,安装在基座30上的四个透镜33。四条光纤8分别与透镜33相连接。基座30的前端中间位置设有与挡止块124相配合且前宽后窄的V形槽32。四个透镜33分别布置于基座30的V形槽32的左右两侧。
光纤8被分成两组,自固持槽112延伸入凹槽111内,穿过开槽122的两侧并连结至透镜33后端以与透镜33光耦合,从而提供高速光学信号传输。
基座30前部设有两个定位孔34,定位孔34布置在透镜33的两侧。定位孔34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上的导引柱体,从而使插头连接器与插座连接器的中心线完全对齐,确保光信号传输的质量。基座30的后端设有安装孔36。
弹性件4包括管体40,组装至管体40的前部且向前突出的第二柱体41,组装至管体40的后部且向后突出的第一柱体42,以及内置于管体40的中部且被夹持于第二柱体41及第一柱体42之间的弹簧43。管体40相对第一柱体42沿前后方向滑动,弹簧43抵靠于第一柱体42上,从而提供向前的偏置力。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柱体41也可在管体40内沿前后方向移动。
弹性件4固定至绝缘本体1并抵靠至光学模块3,管体40置于开槽122中间位置。第二柱体41的前端插入到基座30上的安装孔36内,第一柱体42的后端插入到绝缘本体1的定位孔1221内,从而使第二柱体41可靠的固定至光学模块3,第一柱体42也固定至绝缘本体1。
光学模块3与第一端子21以及第二端子22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上下两侧,且光学模块3的基座30内的透镜33位于第一端子21及第二端子22的前方。采用上述设计方法,可减少整个连接器的体积,并且方便各组件的组装。
盖体9包括盖板90、形成于盖板90底面两侧的一对凸柱92以及设在盖板90中部的定位槽道94。
盖体9安装到绝缘本体1的舌板12上面,遮覆在开槽122上方,将管体40及光纤8限位于开槽122内,另,管体40的上侧亦收容于定位槽道94内,从而使弹性件4可靠地固定于绝缘本体1上面。盖体9上的凸柱92插入舌板12的收容孔1223内,从而确保盖体9与绝缘本体1可靠地组装在一起。
当插头连接器插入带有相应光学模块的对接插座连接器时,插头连接器的光学模块3上的定位孔34与对应的对接插座连接器的光学模块上的柱体相配合,当定位孔34的长短尺寸与柱体不一致时,该插头连接器的光学模块3可在弹性件4的作用力下沿前后方向滑动来调整,从而使插头连接器上的光学模块3与对应的插座连接器上的光学模块配合可靠。另外,该光学模块3向后滑动时,基座30向后抵压管体40从而压缩其内的弹簧43,使第一柱体42在管体40内向前滑动。由于弹簧43在管体40中沿前后方向移动而不能在左右方向上摆动,从而确保光学模块的可靠对接。
当插头连接器拔出后,基座30在弹性件4的作用力下向前滑动,此时,挡止块124抵持在基座30前端的V形槽32内,一方面该挡止块124位于光学模块3前端可防止光学模块3向前滑出收容槽121,另一方面,该挡止块124与光学模块3上的V形槽32相配合从而可防止光学模块3在左右方向上的晃动。从而方便插头连接器再次插入插座连接器。
以上附图所揭示的连接器100均为插头连接器,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该连接器100也可为插座连接器。
以上实施例揭示了由导电端子2传输电信号及透镜33传输光信号的光电信号连接器。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由透镜33及光纤8等组件构成用于传输光信号的连接器。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光学模块以及连接至光学模块的光纤,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以及自主体部向前延伸的舌板,舌板上设有收容槽,所述光学模块包括基座、安装在基座上的透镜,基座置于收容槽内并可沿前后方向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弹性件,弹性件包括管体、内置于管体中的弹簧以及组装至管体后部且可在管体内滑动的第一柱体,弹性件抵靠至光学模块,第一柱体固定至绝缘本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具有后端,且后端设有安装孔,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组装至管体的前部且插入安装孔内的第二柱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设有定位孔,第一柱体插入到定位孔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上设有开槽,开槽位于收容槽后方并与收容槽相贯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位于开槽的中间位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被分成两组,穿过开槽的两侧并延伸入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包括遮覆舌板上开槽的盖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及光纤限位于开槽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盖板中部设有定位槽道,管体的上侧收容于定位槽道内。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包括盖板,盖板底面两侧具有一对凸柱,舌板的开槽两侧设有用于收容凸柱的收容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521457U CN202041679U (zh) | 2010-12-10 | 2010-12-10 | 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6521457U CN202041679U (zh) | 2010-12-10 | 2010-12-10 | 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41679U true CN202041679U (zh) | 2011-11-16 |
Family
ID=449691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65214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41679U (zh) | 2010-12-10 | 2010-12-10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4167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2369B (zh) * | 2012-07-17 | 2014-09-11 |
-
2010
- 2010-12-10 CN CN2010206521457U patent/CN20204167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2369B (zh) * | 2012-07-17 | 2014-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62296B2 (en) | Connector having an floatable optical module | |
CN101876731A (zh) | 连接器 | |
CN201548721U (zh) | 连接器 | |
CN102043205A (zh) | 连接器 | |
CN201438224U (zh) | 连接器 | |
CN102236132B (zh) | 连接器 | |
US20150234127A1 (en) | Electrical and optical hybrid connector | |
CN102097689B (zh) | 线缆连接器 | |
US20110194823A1 (en) | Cable assembly with elecrical and optical transmitting | |
CN201497817U (zh) | 连接器 | |
CN201438225U (zh) | 连接器 | |
CN102157814B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2041679U (zh) | 连接器 | |
CN201796160U (zh) | 连接器 | |
CN202196199U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
CN201773197U (zh) | 连接器 | |
CN101907748B (zh) | 连接器 | |
CN102043203B (zh) | 连接器 | |
CN201707468U (zh) | 连接器 | |
CN102043202B (zh) | 连接器 | |
CN201707467U (zh) | 连接器 | |
CN201666962U (zh) | 连接器 | |
TWM403666U (en) | Connector | |
CN201583694U (zh) | 连接器 | |
CN102375182B (zh) |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16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