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7468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7468U
CN201707468U CN2010201772622U CN201020177262U CN201707468U CN 201707468 U CN201707468 U CN 201707468U CN 2010201772622 U CN2010201772622 U CN 2010201772622U CN 201020177262 U CN201020177262 U CN 201020177262U CN 201707468 U CN201707468 U CN 201707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connector
optical fiber
stage portion
confined plan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72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家勇
郑启升
尧中华
茆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Kunshan Computer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772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7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7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74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可插接USB2.0插头、USB3.0插头及光纤插头,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以及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面、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安装于舌板上,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后端且位于容置空间上方的以限制光纤插头向上运动的台阶部,如此设置,利用USB2.0插头、USB3.0插头及光纤插头插入深度的不同,在不影响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插入的同时,提高对光纤插头的定位精度。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可进行光学传输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1994年,英特尔、康柏、数字、IBM、微软、NEC、Northern Telecom等7家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到目前为止,USB协会已经先后发布了1.0,1.1,2.0及3.0等版本,而USB的传输速率也在逐渐地得到提高。随着电子工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人们仍然在不断努力地提高USB的传输速率,目前已经有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以进一步提高传输速率的USB连接器,该连接器通常包括绝缘本体、固定在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用以进行光学传输的光纤元件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然而,现在因为主机板的小型化发展,同一种连接器可插接不同的对接插头,不同的对接插头的高度尺寸以及插入的深度也不尽相同。如为了保证对接光纤插头的定位精度,对接光纤插头相比USB标准的对接插头在高度上要低,在插入深度上要深,USB标准的对接插头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精度靠遮蔽壳体完成,因为光纤插头比USB标准的对接插头在高度上要低,所以在确保USB标准的对接插头定位精度的同时,光纤插头与遮蔽壳体之间的间隙会相对较大,光纤插头在上下方向上会产生晃动,如此设置,光纤插头的定位精度无法满足一定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光纤插头定位精度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面、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所述连接器包括位于后端且延伸入容置空间内的以防止对接光纤插头向上运动的台阶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上端的顶壁,所述台阶部与顶壁相抵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顶壁上设有向容置空间内凸伸的用以与对接插头相抵压的第一抵压弹片,所述台阶部与第一抵压弹片分别从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对接光纤插头相抵压。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后侧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位于前端的前端面,所述台阶部自前端面向前水平延伸形成。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位于接触部的后端且位于焊接部的前端,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后端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光纤插头相抵压以使光纤插头插入到位并使光纤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舌板设有第一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凸伸出第一侧面并凸伸入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为USB2.0端子,所述连接器可插接标准的USB2.0插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USB2.0插头相抵压以使USB2.0插头插入到位并使USB2.0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前上方,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第一限位面的前方,所述USB2.0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侧面上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的前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合构成USB3.0端子,所述连接器可插接标准的USB3.0插头,所述第二限位面与USB3.0插头相抵压以使USB3.0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前上方,所述USB3.0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舌板设有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为E-SATA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连接器可插接E-SATA插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的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E-SATA插头相抵压以使E-SATA插头插入到位并使E-SATA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下方,所述E-SATA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元件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内安装有光纤,所述对接部设有用以对接光纤的透镜,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前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纤元件还设有向前凸伸入容置空间内用以定位光纤插头的对接柱,所述对接柱位于透镜的外侧,所述台阶部位于对接柱的上方且台阶部的前表面位于对接柱的前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通过设置限制光纤插头向上运动的台阶部,如此设置,利用USB2.0插头、USB3.0插头及光纤插头插入深度的不同,在不影响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插入的同时,提高对光纤插头的定位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分离出遮蔽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中的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9为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光纤插头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相对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USB3.0插头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相对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除去遮蔽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100,可用以选择性插接多种对接插头,如USB2.0标准的USB2.0插头(未图示)、USB3.0标准的USB3.0插头200、E-SATA标准的E-SATA插头(未图示)及用以进行光学传输的光纤插头300。所述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导电端子2、光纤元件3、用以固定对接插头的一对弹片4、用以固定导电端子2的定位座5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遮蔽壳体6。
请参阅图3至图4及图7至图8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包括位于后端的主体部11、位于前端的插接面14以及自插接面14向后凹设的位于主体部11前方的容置空间10。所述主体部11包括位于上端的上表面110、位于前端的前端面111以及与前端面111相对的位于后端的后端面112。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自前端面111向前水平延伸的台阶部15,所述台阶部15位于容置空间10的上方用以限制光纤插头300向上运动,所述台阶部15设有与主体部11的上表面110共面的上表面151及位于前端的前表面152。现在因为连接器100需要选择性插接USB2.0插头、USB3.0插头200、E-SATA插头及光纤插头300,然而,该些插头的高度尺寸以及插入的深度不尽相同,其中,所述光纤插头300在高度上比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要低,所述光纤插头300在插入深度上比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要深。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主体部11的前端设有第一限位面16,所述第一限位面16与光纤插头300相抵压以使光纤插头3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正下方的,此时,所述光纤插头300与第一限位面16相抵压后,光纤插头300就不能继续朝后插入,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面16来限定光纤插头300的插入位置,保证了光纤插头300的定位准确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入到位的所述光纤插头300的前端向上与台阶部15之间的间隙较小,在几乎没有间隙的情况下,所述光纤插头300的前端会向上与台阶部15相抵压,不管光纤插头300的前端与台阶部15之间是相互抵压还是有较小的间隙,所述光纤插头300在上下方向上都不会产生晃动,提高了光纤插头300与光纤元件3配合时的配合精度,保证了光纤插头300的光信号与光纤元件3的光信号位于同一直线上,防止了光信号的损失,确保了光信号传输的品质。
本实施方式中,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精度靠遮蔽壳体6完成,借助遮蔽壳体6使得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在上下方向上不会产生晃动,保证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的定位精度。又因为光纤插头300在高度上比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要低,所以光纤插头300与遮蔽壳体6之间形成的间隙会相对较大,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一个台阶部15来填补间隙,使得光纤插头300在上下方向上不会产生晃动,如此设置,有利于光纤插头300的定位,利用USB2.0插头、USB3.0插头200及光纤插头300插入深度的不同,在不影响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插入的同时,提高了对光纤插头300的定位精度。所述插入到位的USB2.0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前方且USB2.0插头设有高出台阶部15的上表面,所述插入到位的USB2.0插头与台阶部15的前表面15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插入到位的USB3.0插头2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前方且USB3.0插头设有高出台阶部15的上表面,所述插入到位的USB3.0插头与台阶部15的前表面15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插入到位的E-SATA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下方且与台阶部15之间有一段间距。所述插入到位的光纤插头3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正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台阶部15是设在绝缘本体1上的,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直接在遮蔽壳体6的上表面上向下冲压形成一个该台阶部15,只要该台阶部15能填补光纤插头300与遮蔽壳体6之间形成的间隙,即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自主体部11的前端面111中部向前一体延伸入容置空间10内的水平设置的平板状的舌板13、以及自主体部11两侧端向前一体延伸而成的位于舌板13侧缘两侧的侧部12、自主体部11的后端面112向前凹陷的安装槽113、自安装槽113进一步向前凹陷以与容置空间10连通的对接孔114、自安装槽113向两侧凹陷的卡持凹部1130以及位于安装槽113下方的收容腔115。所述收容腔115后端设有用以定位定位座5的卡持槽1151。所述舌板13设有上、下设置的位于上方的第一侧面1301以及与第一侧面1301相对的位于下方的第二侧面1302。所述第一侧面1301上设有向下凹陷的四个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的第一端子槽131以及五个位于第一端子槽131前方的矩形状第二端子槽132;第二侧面1302设有向上凹陷的七个沿前后方向延伸并沿左右方向横向排列的第三端子槽133。所述对接孔114为矩形状并左右排列凹设于所述主体部11上,所述两个对接孔114位于舌板13的第一侧面1301所在平面的上方。请参阅图12所示,所述舌板13包括与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相抵压以使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前上方的第二限位面17以及位于第二限位面17的后方且位于第二限位面17的下方的与E-SATA插头相抵压以使E-SATA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下方的第三限位面18。所述第二限位面17位于第一限位面16的前方,所述第三限位面18位于第二限位面17位于第一限位面16之间。所述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插入到位后,所述第二限位面17与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相抵压以使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插入到位并使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前上方,此时,所述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与第二限位面17相抵压后,USB2.0插头就不能继续朝后插入,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面17来限定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插入位置,保证了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定位准确性。所述第三限位面18与E-SATA插头300相抵压以使E-SATA插头300插入到位并使E-SATA插头300的前端位于台阶部15的下方,此时,所述E-SATA插头300与第三限位面18相抵压后,E-SATA插头300就不能继续朝后插入,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面18来限定E-SATA插头300的插入位置,保证了E-SATA插头300的定位准确性。所述台阶部15的延伸长度是根据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插入后的情况进行确定的,重在保证台阶部15不会影响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正常插入,E-SATA插头插入后因为是位于容置空间10靠下的空间内的,所以台阶部15的延伸长度实际上对E-SATA插头的插入不产生影响。
请参阅8及图9所示,所述导电端子3包括安装于舌板13的第一侧面1301的第一端子槽131内的第一端子组21、安装于舌板13第一侧面1301的第二端子槽132内的第二端子组22以及安装于舌板13第二侧面1302的第三端子槽133内的第三端子组23。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为USB2.0端子,所述第一端子组21符合USB2.0传输标准,包括四根具有突起状弹性接触部2101的第一端子210。所述第一端子21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2102。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共同组成USB3.0端子,且共同符合USB3.0传输标准。所述第二端子组22包括五根具有平板状接触部2201的第二端子220。所述第二端子22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2202。所述弹性接触部2101收容于第一端子槽131内并且向上凸出第一侧面1301,所述平板状接触部2201暴露于第二端子槽132内,所述平板状接触部2201相较于弹性接触部2101更靠近舌板13的前端。所述第三端子组23包括七根具有平板状接触部2301的第三端子230。所述第三端子230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尾部2302。所述第三端子230为E-SATA端子,用以与E-SATA对接插头电性连接。如此设置,所述舌板13可选择性地与USB2.0插头、USB3.0插头200及E-SATA插头对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端子组22与第三端子组23可分别镶埋成型于舌板13的第一侧面1301与第二侧面1302上。
请参阅图3至图5所示,所述光纤元件3暴露于容置空间10并位于舌板13的侧方,所述光纤元件3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舌板13的上方,所述光纤元件3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舌板13的后方。所述光纤元件3包括收容于安装槽113内的基部31、自基部31两侧向后延伸的且可向内侧弹性变形的一对卡持部32、自基部31前端向前延伸入主体部11对接孔114内的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对接部33、安装于基部31内的光纤(未图示)以及自基部31后端向后凸伸的供推进装置(未图示)抵持推进的推进部34。所述基部31与对接部33内设有贯通的用以收容光纤的光纤孔(未标号)。所述每一卡持部32外侧设有向外凸伸的楔形卡持块320以及自卡持部32自由末端向外扩大凸伸的抵止部321。所述一对卡持部32的两侧卡持块320用以与安装槽113两侧的卡持凹部1130相卡持,如此设置,可防止光纤元件3向后退出安装槽113;所述扩大状的抵止部321位于安装槽113后侧,主体部11后端面112向后顶持所述抵止部321。如此设置,可使光纤元件3在前后方向上定位于安装槽113内。当向内按压所述一对卡持部32时,卡持部32向内弹性变形,此时,所述卡持块320可脱离安装槽113两侧的卡持凹部1130。如此设置,可便于光纤元件3的安装与拆卸。所述每一对接部33设有收容于对接孔114内的台部330、自台部330凸伸入容置空间10内用以定位对接插头的对接柱332以及位于对接柱332一侧的安装于台部330内并暴露于容置空间10内的两个左右并列排布的用以收集光信号的透镜331。所述透镜331安装于光纤孔的最前端,用以与光纤孔内的光纤对接。所述两个对接部33呈左右对称设置,即,所述四个透镜331位于两个对接柱332之间。所述透镜33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有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01、2201、2301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有导电端子2的接触部2101、2201、2301的后方。所述透镜331在上下方向上位于所有导电端子2的尾部2102、2202、2302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有导电端子2的尾部2102、2202、2302的前方。所述透镜331齐平于所述主体部11前端面111或位于所述主体部11前端面111的后方,而所述对接柱332凸伸出所述主体部11前端面111,用以插置定位对接插头。如此设置,所述连接器100可选择性插接光纤插头300,所述光纤插头300可与两个对接柱332卡持固定,所述透镜331可与光纤插头300实现光学传输。所述台阶部15的前表面152位于对接柱332的前上方。如此设置,防止其他插头误插而导致对接柱332的损坏。
请参阅图8至图9所示,所述一对弹片4对称安装于两侧部12上。所述弹片4包括平板状固持部41,自固持部41向前延伸并向容置空间10内凸伸的突起状的夹持部42、自固持部41向外侧垂直弯折延伸后进一步向前回转垂直弯折延伸而成的安装部43。所述固持部41中部向一侧凸伸有用以与侧部12相卡持的凸片410。如此设置,所述固持部41可稳定固持于所述侧部12内。所述夹持部42可向内夹持对接插头的两侧,如此设置,可使对接插头与连接器100之间稳固插接。所述勾状的安装部43向后延伸出侧部12并回转与外侧的遮蔽壳体6搭接,如此设置,可使所述对接插头实现接地。
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所述定位座5安装于所述收容腔115内,所述定位座5前端设有若干沿竖直方向延伸并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三固定槽53,所述第三固定槽53用以与收容腔115后端的卡持槽1151相配合,从而共同用以夹持定位第三端子组23的尾部2302。所述定位座5还设有前后两排沿竖直方向延伸并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第一固定槽51与第二固定槽52,所述第一固定槽51与第二固定槽52分别用以收容固定所述第一端子组21与第二端子组22的尾部2102、2202。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所述遮蔽壳体6大致呈长方体形的中空管状。所述遮蔽壳体6包覆于舌板13的外侧形成所述用以收容对接插头的容置空间10,所述遮蔽壳体6包括位于上端的顶壁61、位于下端的底壁62以及连接顶壁61与底壁62的两侧壁63。所述顶壁61上设有向容置空间10内凸伸的用以与对接插头相抵压的第一抵压弹片611。所述底壁62上设有向容置空间10内凸伸的用以与对接插头相抵压的第二抵压弹片621。所述顶壁61与台阶部15相抵压。所述台阶部15抵压光纤插头300的前端,所述第一抵压弹片611抵压光纤插头300的后端,如此设置,通过所述台阶部15与第一抵压弹片611分别从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光纤插头300相抵压,防止光纤插头300插入时产生晃动,保证了光纤插头300定位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设置一个台阶部15来填补光纤插头300与遮蔽壳体6之间形成的间隙,使得光纤插头300在上下方向上不会产生晃动,如此设置,有利于光纤插头300的定位,利用USB2.0插头、USB3.0插头200及光纤插头300插入深度的不同,在不影响USB2.0插头及USB3.0插头200插入的同时,提高了对光纤插头300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巧妙地将各种信号传输元件(如端子、光纤元件)设置于绝缘本体1上,使得连接器100可选择性插接USB2.0插头、USB3.0插头200、E-SATA插头及光纤插头300;首先,节省了连接器100的体积,其次,增强了连接器100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面16来限定光纤插头300的插入位置,同时通过台阶部15与第一抵压弹片611从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光纤插头300相抵压,防止光纤插头300插入时产生晃动,提高了光纤插头300与光纤元件3配合时的配合精度,保证了光纤插头300的光信号与光纤元件3的光信号位于同一直线上,防止了光信号的损失,确保了光信号传输的品质。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面17来限定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插入位置,保证了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插入准确性。所述台阶部15的延伸长度是根据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插入后的情况进行确定的,重在保证台阶部15不会影响USB2.0插头或USB3.0插头200的正常插入。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100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面18来限定E-SATA插头的插入位置,保证了E-SATA插头的插入准确性。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设于绝缘本体上的光纤元件以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插接面、自插接面向后凹设的容置空间以及位于容置空间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舌板上的接触部及延伸出绝缘本体的尾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位于后端且延伸入容置空间内的以防止对接光纤插头向上运动的台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上端的顶壁,所述台阶部与顶壁相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上设有向容置空间内凸伸的用以与对接插头相抵压的第一抵压弹片,所述台阶部与第一抵压弹片分别从前后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与对接光纤插头相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容置空间后侧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设有位于前端的前端面,所述台阶部自前端面向前水平延伸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位于接触部的后端且位于焊接部的前端,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后端的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光纤插头相抵压以使光纤插头插入到位并使光纤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一限位面与前端面位于同一个平面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第一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安装于第一侧面上的第一端子组,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为突起状且具有弹性,所述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凸伸出第一侧面并凸伸入容置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组为USB2.0端子,所述连接器可插接标准的USB2.0插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前端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二限位面与USB2.0插头相抵压以使USB2.0插头插入到位并使USB2.0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前上方,所述第二限位面位于第一限位面的前方,所述USB2.0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一侧面上的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第二端子组的接触部位于第一端子组的接触部的前端,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合构成USB3.0端子,所述连接器可插接标准的USB3.0插头,所述第二限位面与USB3.0插头相抵压以使USB3.0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的前上方,所述USB3.0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板设有与第一侧面相对的第二侧面,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设于第二侧面上的第三端子组,所述第三端子组为E-SATA端子,所述第三端子组的接触部为平板状,所述连接器可插接E-SATA插头,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第一限位面与第二限位面之间的第三限位面,所述第三限位面与E-SATA插头相抵压以使E-SATA插头插入到位并使E-SATA插头的前端位于台阶部下方,所述E-SATA插头与台阶部不接触。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元件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基部以及自基部向前凸伸的对接部,所述基部内安装有光纤,所述对接部设有用以对接光纤的透镜,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的接触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接触部的后方,所述透镜在上下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上方,且在前后方向上位于导电端子尾部的前方。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元件还设有向前凸伸入容置空间内用以定位光纤插头的对接柱,所述对接柱位于透镜的外侧,所述台阶部位于对接柱的上方且台阶部的前表面位于对接柱的前方。
CN2010201772622U 2010-04-30 2010-04-30 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7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72622U CN201707468U (zh) 2010-04-30 2010-04-30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72622U CN201707468U (zh) 2010-04-30 2010-04-30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7468U true CN201707468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44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726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07468U (zh) 2010-04-30 2010-04-30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74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32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618502A (zh) * 2019-04-28 2019-12-2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芯部件
CN114391118A (zh) * 2019-07-12 2022-04-22 菲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纤连接的安全阴性适配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36132A (zh) * 2010-04-30 2011-11-0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02236132B (zh) * 2010-04-30 2013-11-13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连接器
CN110618502A (zh) * 2019-04-28 2019-12-27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插芯部件
CN114391118A (zh) * 2019-07-12 2022-04-22 菲特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光纤连接的安全阴性适配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6132B (zh) 连接器
CN102082342B (zh) 连接器
CN102082341B (zh) 连接器
CN101876731B (zh) 连接器
CN201285931Y (zh) 电连接器
CN101677168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插座电连接器与插头电连接器
CN101656363A (zh) 连接器
CN202472044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1930097B (zh) 连接器
CN201438224U (zh) 连接器
CN102097689B (zh) 线缆连接器
CN201707468U (zh) 连接器
CN201497817U (zh) 连接器
CN102087390A (zh) 光电连接器组件
CN201796160U (zh) 连接器
CN102043203B (zh) 连接器
CN102324642B (zh) 电连接器
CN102879867A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2207587B (zh) 连接器
CN101907748B (zh) 连接器
CN202305888U (zh) 插座连接器及插头连接器
CN102315558B (zh) 插头连接器及插座连接器
CN102043202B (zh) 连接器
CN102375182B (zh) 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201666962U (zh) 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11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