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35196U -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35196U CN202035196U CN2011201299737U CN201120129973U CN202035196U CN 202035196 U CN202035196 U CN 202035196U CN 2011201299737 U CN2011201299737 U CN 2011201299737U CN 201120129973 U CN201120129973 U CN 201120129973U CN 202035196 U CN202035196 U CN 20203519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diode
- string
- compensating
- coupl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其中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包括一控制单元、一降压转换器以及一补偿单元。控制单元具有一输入端与一输出端,并通过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降压转换器耦接一输入电源,且耦接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一发光二极体串之间。补偿单元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之间,其中控制单元通过输入端接收补偿单元的一补偿信号。除此之外,一种光源装置亦被提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体(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体积小、省电又耐用,再加上制程技术的日益成熟,故近来以发光二极体作为光源的产品越来越普遍。由于在发光二极体的操作范围内,偏压的些微改变就会造成操作电流的大幅改变,故发光二极体必须以定电流驱动,否则一旦电流超过额定值,将会导致发光二极体烧毁。
现有驱动发光二极体的方式通常是利用控制芯片所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切换一耦接于发光二极体的开关的导通或截止。进一步而言,当控制芯片侦测到通过发光二极体的电流过高时,其输出的控制信号会将开关截止以使通过发光二极体的电流能随能源的逸散而逐渐减少。然而,由于信号的传递需要时间,而有传输延迟(propagation delay)的现象,故当控制芯片侦测到电流异常时,控制芯片会无法即时关闭开关,从而使得通过发光二极体的异常电流在经过一段的延迟时间后才能获得控制,而一旦发光二极体的工作频率发生变化,将会无法达到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的效果,长时间下来易造成发光二极体的损坏。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以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的控制技术,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需要积极研发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体(lighy emitting diode,LED)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能使通过发光二极体的电流实质上维持在固定值。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源装置,其能提供稳定亮度的发光二极体光源。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体的驱动电路,其包括一控制单元、一降压转换器以及一补偿单元。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且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降压转换器耦接一输入电源,且耦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发光二极体串之间。补偿单元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其中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输入端接收补偿单元的一补偿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体串耦接于降压转换器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具有一第二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出端。第二输入端耦接降压转换器的第二端,且第二输出端耦接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包括一补偿电阻以及一第一电阻。补偿电阻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第一电阻耦接于补偿电阻与一接地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0欧姆(Ohm,Ω)到50万欧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阻。滤波电阻耦接于补偿电阻与第一电阻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万欧姆到9千万欧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容。滤波电容耦接于滤波电阻与接地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还包括一电容。电容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降压转换器包括一二极体、一电感以及一开关。二极体耦接输入电源与发光二极体串。电感耦接于二极体与发光二极体串之间,其中发光二极体串、电感与二极体形成一回圈。开关的一端耦接二极体与电感,且另一端耦接补偿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包括一时脉产生器、一SR正反器以及一比较器。SR正反器耦接于时脉产生器与降压转换器之间。SR正反器具有一设定端以及一重置端,并通过设定端接收一时脉信号。比较器具有一正端、一负端以及一第三输出端。正端耦接补偿单元,负端接收一参考电压,且第三输出端耦接至SR正反器的重置端。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发光二极体串与一定电流驱动电路。定电流驱动电路耦接发光二极体串,且包括一控制单元、一降压转换器以及一补偿单元。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且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降压转换器耦接一输入电源,且耦接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出端与一发光二极体串之间。补偿单元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其中控制单元通过第一输入端接收补偿单元的一补偿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发光二极体串耦接于该降压转换器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具有一第二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耦接该降压转换器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二输出端耦接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包括一补偿电阻和一第一电阻。该补偿电阻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之间,该第一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一接地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0欧姆到50万欧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该第一电阻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万欧姆到9千万欧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容,耦接于该滤波电阻与该接地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电源装置还包括一电容,其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降压转换器包括一二极体、一电感和一开关。该二极体耦接该输入电源与该发光二极体串;该电感耦接于该二极体与该发光二极体串之间,其中该发光二极体串、该电感与该二极体形成一回圈;该开关的其一端耦接该二极体与该电感,且其另一端耦接该补偿单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单元包括一时脉产生器、一SR正反器和一比较器。该SR正反器耦接于该时脉产生器与该降压转换器之间,该SR正反器具有一设定端以及一重置端,并通过该设定端接收一时脉信号;该比较器具有一正端、一负端以及一第三输出端,其中该正端耦接该补偿单元,该负端接收一参考电压,且该第三输出端耦接至该SR正反器之该重置端。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的实施例藉由将补偿单元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与控制单元的第一输入端之间,以提供一会随输入电源与发光二极体跨压变化而自行调整的补偿信号,故能使通过发光二极体的电流实质上维持在固定值,而较不会被发光二极体跨压的变化或延迟时间因素与工作频率的变化所影响,从而能提供稳定亮度的发光二极体光源。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发光二极体串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不同频率下的补偿信号与参考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比较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图1的不同频率下的补偿信号与参考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比较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200:光源装置
110:发光二极体串
112:发光二极体
120、220:定电流驱动电路
122:控制单元
122a:时脉产生器
122b:SR 正反器
122c:比较器
124:降压转换器
126、226:补偿单元
IP1、IP2:输入端
OP1~OP3、Q:输出端
S:设定端
R:重置端
EN:负端
EP:正端
E1:第一端
E2:第二端
N1~N3:节点
Vin:输入电源
Vref:参考电压
Sclk:时脉信号
Sctl:控制信号
Scmp:补偿信号
Rcmp:补偿电阻
R1:电阻
L1:电感
D1:二极体
Q1:开关
P1、P2:路径
Iled:电流
Ton、Toff:期间
t1:延迟时间
d1~d3:量
Fs:工作频率
dcmp1~dcmp3:补偿值
Rcs:滤波电阻
Ccs:滤波电容
C1:电容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请参照图1,光源装置100包括发光二极体串(light emitting diode string,LED string)110以及定电流驱动电路120。发光二极体串110例如由多个串接在一起的发光二极体112(图1示意地示出三个)所组成。定电流驱动电路120耦接发光二极体串110,并适于驱动发光二极体串110,其中本实施例的定电流驱动电路120能使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在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发生变化的状态下实质上仍维持在固定值。
如图1所示,定电流驱动电路120包括控制单元122、降压转换器(buckconverter)124以及补偿单元126。控制单元122具有输入端IP1与输出端OP1,控制单元122通过输出端OP1输出控制信号Sctl。降压转换器124耦接输入电源Vin,且降压转换器124耦接于控制单元122的输出端OP1与发光二极体串110之间。另外,补偿单元126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110与控制单元122的输入端IP1之间,其中控制单元122通过输入端IP1接收补偿单元126的补偿信号Scmp。除此之外,发光二极体串110耦接于降压转换器124的第一端E1与第二端E2之间。补偿单元126具有输入端IP2与输出端OP2,其中输入端IP2耦接降压转换器124的第二端E2,且输出端OP2耦接控制单元122的输入端IP1。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降压转换器124包括二极体D1、电感L1以及开关Q1。如图1所示,二极体D1耦接输入电源Vin与发光二极体串110。电感L1耦接于二极体D1与发光二极体串110之间,其中发光二极体串110、电感L1与二极体D1形成一回圈。开关Q1的一端耦接二极体D1与电感L1,且其另一端耦接补偿单元126。
另一方面,控制单元122包括时脉产生器122a、SR正反器(SR flip-flop)122b以及比较器122c。SR正反器122b耦接于时脉产生器122a与降压转换器124之间。SR正反器122b具有设定端S、重置端R以及输出端Q,SR正反器122b通过设定端S接收时脉信号Sclk,并通过输出端Q输出控制信号Sctl。比较器122c具有正端EP、负端EN以及输出端OP3,其中正端EP耦接补偿单元126以接收补偿信号Scmp,负端EN接收参考电压Vref,且输出端OP3耦接至SR正反器122b的重置端R。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22例如为一控制芯片,且控制芯片包括上述的各元件。除此之外,补偿单元126包括补偿电阻Rcmp以及电阻R1。补偿电阻Rcmp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110与控制单元122的输入端IP1之间,且节点N1的电压为输入电源Vin与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Vled的差值(即(Vin-Vled))。另外,电阻R1耦接于补偿电阻Rcmp与接地端之间。
图2为图1的发光二极体串100的电流Iled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请同时参照图1与图2,详细而言,图1的时脉产生器122a负责提供时脉信号Sclk至SR正反器122b的设定端S,以于每次时脉脉冲时触发SR正反器122b的设定端S,从而使得降压转换器124的开关Q1导通。当开关Q1于图2的期间Ton导通时,流经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Iled会沿图1的路径P1传送,并依序通过电感L1、开关Q1到达接地端,其中流经发光二极体串110及电感L1的电流Iled会随时间逐渐增加(如图2所示),从而使得电阻R1上的跨压随的增加。当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Iled增加到Ipeak使电阻R1上的跨压(即补偿信号Scmp)超过Vref时(例如为1V),比较器122c会触发SR正反器122b的重置端R以使降压转换器124的开关Q1截止。接着,当开关Q1于期间Toff截止时,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Iled会在由发光二极体串110、电感L1以及二极体D1形成的回圈中沿路径P2循环,并且电流Iled会随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能源逸散而逐渐降低至Imin,直到下一次时脉脉冲产生。因此,如图2所示,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Iled会呈现一个周期性的锯齿波形,且大致上为一稳定的电流平均值Iav。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期间Toff流经电感L1的电流可表示为IL_off=Vled×Toff/L,且由图2可知,Iav=Ipeak-(IL_off/2),故电流Iled的平均值可表示为Iav=Ipeak-(Vled×Toff/2L)。因此,由上式可知,只要藉由调整电流峰值Ipeak与期间Toff的大小,便能使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平均值Iav维持在固定的大小,从而能达到定电流控制的效果。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假设期间Toff皆为固定,因此若要达到定电流控制的功效,则必须使电流峰值Ipeak尽量维持固定,以下将对此作详细介绍。
图3A至图3C为不同频率下的补偿信号与参考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比较示意图,其中t1为信号在一般芯片内传递所需要的时间,亦即从芯片侦测到电流异常到真正使关闭截止之间的延迟时间(delay time)。请参照图3A,如前所述,当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增加到使补偿信号Scmp高于参考电压Vref时,开关Q1会被截止,以避免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Iled持续上升。然而,如图3A所示,由于信号的传递需要固定的时间t1,故等到开关Q1真正被截止时,补偿信号Scmp实际上已超过参考电压Vref一相当的量d1。为方便说明,以下将工作频率Fs=50KHz时所对应的电流峰值设为Ipeak1。
应注意的是,由于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周期(duty cycle)D=Vled/Vin,其中Vled为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且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Fs=D/Ton=(1-D)/Toff,故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很容易受到输入电压Vin与跨压Vled的影响,从而使得电流峰值Ipeak发生变化。详细来说,如图3B所示,在延迟时间t1固定的情况下,当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Fs从50KHz增加到100KHz时(即补偿信号Scmp的斜率增加),由于信号的传递依旧需要固定时间t1,故当光源装置100没有补偿单元126的情况下,等到图1的开关Q1真正被截止时,补偿信号Scmp实际上已超过参考电压Vref一相当的量d2,且d2>d1。如此一来,将会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峰值从Ipeak1增为Ipeak2,其中Ipeak2为工作频率Fs=100KHz时所对应的电流峰值。类似地,当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Fs从100KHz增加到150KHz时(即补偿信号Scmp的斜率更大),由于信号的传递仍旧需要固定时间t1,等到开关Q1真正被截止时,补偿信号Scmp实际上已超过参考电压Vref一相当的量d3,且d3>d2。如此一来,将会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峰值从Ipeak2增为Ipeak3,其中Ipeak3为工作频率Fs=150KHz时所对应的电流峰值。由上述可知,一旦工作频率Fs因输入电源Vin或跨压Vled改变而发生变化时,将会使得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峰值Ipeak发生变动(亦即从Ipeak1增为Ipeak2或从Ipeak2增为Ipeak3),从而无法使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平均值Iav维持在固定的大小。
有鉴于此,在本实施例的定电流驱动电路100的补偿单元126便是用来解决上述问题。图4A至图4B为图1的不同频率下的补偿信号与参考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比较示意图。请参照图1,在本实施中,补偿单元126的电阻Rcmp是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110与控制单元122的输入端IP1之间。由于节点N1的电压为(Vin-Vled),故节点N2的电压可表示为(Vin-Vled)×R1/(R1+Rcmp)(即补偿信号Scmp)。其中电阻R1的电阻值例如小于或等于10欧姆(Ohm,Ω),补偿电阻Rcmp的电阻值例如是从10欧姆到50万欧姆。因此,如图4A与图4B所示,一旦输入电源Vin与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Vled的差值变大(例如输入电源Vin上升或跨压Vled下降或二者皆有),导致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周期D下降,从而使工作频率Fs从100KHz上升至150KHz时,节点N2的电压(即补偿信号Scmp)亦会随差值的上升而上升。如此一来,即便工作频率Fs上升,使补偿信号Scmp的斜率增加,但由于补偿信号Scmp正比于上述差值,而能提供更高的补偿值dcmp3(dcmp3>dcmp2),故相较于图4B,图4C的补偿信号Scmp会提前超过参考电压Vref,使开关Q1提早截止。基此,便能避免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持续上升,从而能使图4C与图4B的电流峰值实质上维持在差不多的大小(即Ipeak3≈Ipeak2),以确保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实质上为固定的电流(亦即图2的电流平均值Iav实质上维持固定)。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的定电流驱动电路120中,补偿单元126所提供的补偿信号Scmp能随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的变化而自行调整,故本实施例不会有图3B与图3C的电流峰值大幅改变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旦输入电源Vin与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Vled的差值变小(例如输入电源Vin下降或跨压Vled上升降或二者皆有),导致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周期D上升,从而使工作频率Fs从100KHz下降至50KHz时,节点N2的电压(即补偿信号Scmp)亦随差值的下降而下降。如此一来,即便工作频率Fs下降,使补偿信号Scmp的斜率减低,但由于补偿信号Scmp正比于上述差值,而能提供较低的补偿值dcmp1(dcmp1<dcmp2),故相较于图4B,图4A的补偿信号Scmp会较晚超过参考电压Vref,使开关Q1较晚截止。基此,便能使图4A与图4B的电流峰值实质上维持在差不多的大小(即Ipeak1≈Ipeak2),以确保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实质上为固定的电流(亦即图2的电流平均值Iav实质上维持固定)。换句话说,在本实施例的定电流驱动电路120中,补偿单元126所提供的补偿信号Scmp能随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的变化而自行调整,故本实施例不会有图3A与图3B的电流峰值大幅改变的问题。
除此之外,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Vled的变化,除了会造成工作频率变化而影响电流峰值外,还会影响电流Iled的平均值。如前所述,电流Iled的平均值可表示为Iav=Ipeak-(Vled×Toff/2L),故当Ipeak、Toff以及L固定不变,且跨压Vled减少时,电流平均值Iav会增加,而当跨压Vled增加时,电流平均值Iav则会减少。请参照图1,由于节点N2的电压可表示为(Vin-Vled)×R1/(R1+Rcmp)(即补偿信号Scmp),故如图4A与图4B所示,一旦跨压Vled减少(即(Vin-Vled)的差值上升)时,节点N2的电压(即补偿信号Scmp)亦会随差值的上升而上升。如此一来,即便理论上电流平均值Iav增加了,但由于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Scmp正比于上述差值,而能提供更高的补偿值dcmp2(dcmp2>dcmp1),故与图4A相比,图4B的补偿信号Scmp会提前超过参考电压Vref,使开关Q1提早截止。基此,便能避免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持续上升,从而能使图4B与图4A的电流平均值实质上维持在差不多的大小(即Iav2≈Iav1),以确保通过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实质上为固定的电流。当跨压Vled增加(即(Vin-Vled)的差值下降)时,其相关的运作原理可参照上述说明推之,故在此便不加赘述。
由上述可知,由于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Scmp正比于差值(Vin-Vled),且发光二极体串110的工作频率相关于输入电源Vin与跨压Vled,故当跨压Vled本身产生变化或工作频率Fs因输入电源Vin与跨压Vled改变而发生变化时,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Scmp能做对应的调整以控制电流峰值Ipeak的大小,以达到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串110的效果。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流峰值Ipeak较不会被延迟时间因素或工作频率的变化或跨压Vled本身的变化所影响,故光源装置100能提供稳定亮度的发光二极体光源。
第二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光源装置200与图1的光源装置100类似,二者主要差异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补偿单元226还包括滤波电阻Rcs与滤波电容Ccs,其中滤波电阻Rcs耦接于补偿电阻Rcmp与电阻R1之间,且滤波电容Ccs耦接于滤波电阻Rcs与接地端之间。滤波电阻Rcs与滤波电容Ccs是用以对节点N3的电压进行滤波(即补偿信号Scmp),从而降低补偿信号Scmp的涟波(ripple)。
在本实施例中,节点N3的电压可表示为(Vin-Vled)×(R1+Rcs)/(R1+Rcmp+Rcs)(即补偿信号Scmp),其中Vin为输入电源,Vled为发光二极体串110的跨压。另外,电阻R1的电阻值小于或等于10欧姆(Ohm,Ω),补偿电阻Rcmp的电阻值例如是从1万欧姆到9千万欧姆,且滤波电阻Rcs的的电阻值例如是1千欧姆至2千欧姆。类似地,由于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Scmp与跨压Vled相关,故当跨压Vled本身产生变化时,补偿信号Scmp能做对应的调整以控制电流峰值Ipeak的大小,以达到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串110的效果。除此之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补偿信号Scmp正比于差值(Vin-Vled),且发光二极体的工作频率相关于输入电源Vin与跨压Vled,故当工作频率Fs因输入电源Vin与跨压Vled改变而发生变化时,补偿信号Scmp能做对应的调整以控制电流峰值Ipeak的大小,以达到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串110的效果。换句话说,本实施例的电流峰值Ipeak较不会被跨压Vled本身的变化或延迟时间因素与工作频率的变化所影响,故光源装置200能提供稳定亮度的发光二极体光源。由于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200与定电流驱动电路220相关的运作原理可参照第一实施例,故在此便不加赘述。
然而,应注意的是,在其他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200亦可仅包括滤波电阻Rcs或滤波电容Ccs,本发明并不受限于图5。除此之外,如图5所示,光源装置200还包括电容C1。电容C1耦接于发光二极体串110的两端,以滤波发光二极体串110的电流。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补偿单元所提供的补偿信号正比于输入电源与发光二极体串的跨压的差值,故当发光二极体串的跨压发生变化或发光二极体串的工作频率因输入电源或跨压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时,补偿信号能作对应的调整以控制通过发光二极体串的电流峰值,进而达到定电流驱动发光二极体串的效果。由此可知,本实施例的光源装置能提供稳定亮度的发光二极体光源。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2)
1.一种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
一降压转换器,耦接一输入电源,且耦接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出端与一发光二极体串之间;以及
一补偿单元,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之间,其中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输入端接收该补偿单元的一补偿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体串耦接于该降压转换器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具有一第二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耦接该降压转换器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二输出端耦接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包括:
一补偿电阻,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之间;以及
一第一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一接地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0欧姆到50万欧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该第一电阻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万欧姆到9千万欧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容,耦接于该滤波电阻与该接地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容,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降压转换器包括:
一二极体,耦接该输入电源与该发光二极体串;
一电感,耦接于该二极体与该发光二极体串之间,其中该发光二极体串、该电感与该二极体形成一回圈;以及
一开关,其一端耦接该二极体与该电感,且其另一端耦接该补偿单元。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
一时脉产生器;
一SR正反器,耦接于该时脉产生器与该降压转换器之间,该SR正反器具有一设定端以及一重置端,并通过该设定端接收一时脉信号;以及
一比较器,具有一正端、一负端以及一第三输出端,其中该正端耦接该补偿单元,该负端接收一参考电压,且该第三输出端耦接至该SR正反器的该重置端。
12.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光二极体串;以及
一定电流驱动电路,耦接该发光二极体串,该定电流驱动电路包括:
一控制单元,具有一第一输入端与一第一输出端,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输出端输出一控制信号;
一降压转换器,耦接一输入电源,且耦接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出端与该发光二极体串之间;以及
一补偿单元,耦接该发光二极体串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之间,其中该控制单元通过该第一输入端接收该补偿单元的一补偿信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二极体串耦接于该降压转换器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具有一第二输入端与一第二输出端,该第二输入端耦接该降压转换器的该第二端,且该第二输出端耦接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包括:
一补偿电阻,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与该控制单元的该第一输入端之间;以及
一第一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一接地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0欧姆到50万欧姆。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阻,耦接于该补偿电阻与该第一电阻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电阻的电阻值为从1万欧姆到9千万欧姆。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补偿单元还包括一滤波电容,耦接于该滤波电阻与该接地端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容,耦接于该发光二极体串的两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压转换器包括:
一二极体,耦接该输入电源与该发光二极体串;
一电感,耦接于该二极体与该发光二极体串之间,其中该发光二极体串、该电感与该二极体形成一回圈;以及
一开关,其一端耦接该二极体与该电感,且其另一端耦接该补偿单元。
22.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单元包括:
一时脉产生器;
一SR正反器,耦接于该时脉产生器与该降压转换器之间,该SR正反器具有一设定端以及一重置端,并通过该设定端接收一时脉信号;以及
一比较器,具有一正端、一负端以及一第三输出端,其中该正端耦接该补偿单元,该负端接收一参考电压,且该第三输出端耦接至该SR正反器之该重置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99737U CN202035196U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1299737U CN202035196U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35196U true CN202035196U (zh) | 2011-11-09 |
Family
ID=44897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12997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35196U (zh) | 2011-04-28 | 2011-04-28 |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3519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7143A (zh) * | 2012-09-12 | 2014-03-26 | 硕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
2011
- 2011-04-28 CN CN2011201299737U patent/CN20203519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7143A (zh) * | 2012-09-12 | 2014-03-26 | 硕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CN103687143B (zh) * | 2012-09-12 | 2015-08-05 | 硕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40555B (zh) | 用于固态光源的点亮装置和包括该点亮装置的照明设备 | |
US8564155B2 (en) | Multiple output power supply | |
TWI701972B (zh) | 多路led恒流控制器及控制方法 | |
CN102695341B (zh) | 一种适应于电子变压器的led驱动电源 | |
CN104902613B (zh) | 用于led驱动器的混合调光控制技术 | |
TWI434622B (zh) | 轉換器之等效電阻值的控制方法與裝置 | |
CN104066234B (zh) | 发光元件驱动电路及其控制电路与方法 | |
CN102469647B (zh) | 反馈控制电路及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 | |
CN102907173B (zh) | 带有以时钟信号工作的恒流源的led操控部 | |
CN104125680A (zh) | 变动电源调光控制电路 | |
CN102612196B (zh) | 一种led恒流驱动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led灯具 | |
CN102548143A (zh) | 对led光源进行电能控制的驱动电路、调光控制器和方法 | |
US8598810B2 (en) | Constant current driving circuit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lighting apparatus | |
US20100264838A1 (en) | Led lighting device | |
CN103219872A (zh) | 转换控制电路及其转换器 | |
CN102244952A (zh) | 反馈控制电路及电源转换电路 | |
CN104053275A (zh) | 照明装置 | |
CN103124460A (zh) | 一种led驱动电路 | |
CN202035196U (zh) | 发光二极体的定电流驱动电路及光源装置 | |
CN101267695A (zh) | 一种直流供电的led照明灯具用升压恒流驱动电路 | |
CN106489303A (zh) | 相位切割功率控制 | |
JP3169855U (ja) | 発光ダイオードの定電流駆動回路および光源装置 | |
CN104768271A (zh) | 自动调光led恒流驱动电路 | |
CN203504823U (zh) | 一种led驱动器 | |
CN107734784B (zh) | 一种led恒流源系统的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