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23930U - 机械轴封 - Google Patents
机械轴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023930U CN202023930U CN2011200791550U CN201120079155U CN202023930U CN 202023930 U CN202023930 U CN 202023930U CN 2011200791550 U CN2011200791550 U CN 2011200791550U CN 201120079155 U CN201120079155 U CN 201120079155U CN 202023930 U CN202023930 U CN 20202393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live axle
- wall
- retaining ring
- shaft se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Sea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机械轴封,其包括有一设有流入孔及流出孔的轴封座、一具有与流出孔相连通的流道的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与第一固定环相抵顶摩擦的第一转环组、与第二固定环相抵顶摩擦的第二转环组以及套设于第一回转环与第二回转环间的导流环,本实用新型以该导流环的内外径的设计形成冷却液流动的空间,使冷却液于流入后可受导流环的导引而流动,使冷却液确实流动至各摩擦处进行降温,而不会产生流量不均的情形,使散热效果提高,并提高机械轴封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轴封,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驱动轴上套设一导流环,并运用其构造迫使冷却液循环输送至摩擦处的机械轴封。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安装在机械设备等的密封腔(例如:泵..)内的机械轴封,其可提供当机械设备的泵在运作中限制内部液体仅可停留在泵内所设计的空间中流动,借机械轴封避免液体流动至非设计空间内进而造成泵机构的损坏或其它不可预知的损坏。
请参阅图4所示,现有技术所使用的机械轴封,其构造在轴封座61中穿设有一由马达动力予以驱动的驱动轴60,该轴封座61并在内部设有;
一第一固定环62,其设定在该轴封座61的内部且套设位于该驱动轴60上,其内侧壁面与驱动轴60间具有一间距;
一第二固定环63,其设定在该轴封座61的内部且套设位于该驱动轴60上;
一第一转环组64,其套设于该驱动轴60上且相邻于该第一固定环62,其包括有一第一带动环641与一第一回转环642,该第一带动环641与第一回转环642间设有相互推顶的弹簧,使第一带动环641以一端面接触推顶于第一固定环62;
一第二转环组65,其套设于该驱动轴60上且相邻于该第二固定环63,其包括有一第二带动环651与一第二回转环652,该第二带动环651与第二回转环652间设有相互推顶的弹簧,使第二带动环651以一端面接触推顶于第二固定环63;
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利用弹簧的弹力作用使相邻的回转环及固定环间相互紧密接触,进而可达到驱动轴60在高速旋转时,仍然可防止液体由抵顶面通过。然而,回转环与固定环于摩擦时会产生高热,须在轴封座61上设置冷却液的流入孔611与流出孔612,借此将冷却液导入轴封座61内,并进一步对摩擦处产生散热。
此机械轴封在使用时,因轴封座61于流入孔611处的内侧壁面与驱动轴60的间距,远大于相邻的第一固定环62与驱动轴60的间距,造成使用时冷却液大多数将沿较大间距处流动至图中右方的摩擦处及流出孔612处排出,实际上只有少部分的冷却液可沿第一固定环62与驱动轴60的间距流动至第一固定环62与第一回转环642的摩擦处进行降温,如此在长时间的运作及高热之下将影响其密封效果,进而缩短机械轴封各构件的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具有无法有效将驱动轴一端摩擦处所产生的高热予以冷却的缺点。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技术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可兼具体积小、成本低且使用时可具有全方位调整功能的新型结构的机械轴封,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机械轴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具有无法有效将驱动轴其中一端摩擦处所产生的高热予以冷却的缺点,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导流环的第一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为对应于驱动轴的外径,其第二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大于驱动轴的外径并于其间形成一间距。
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导流环的第二外壁以邻近于导流道的壁面与该第一固定环的突壁互相相对且具有一间距。
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第一固定环的外侧壁面凹设有一环状的导流槽,各流道位于导流槽的槽面,该导流槽与该流入孔、各流道相连通。
前述的机械轴封,其中所述的该流出孔相对于第二固定环与第二转环组的相接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以该设置的导流环使冷却液可依序沿流入孔、导流槽、流道而流动至导流环的第二外壁处,并以其第二外壁与第一固定环间的间距形成一外引流道,其内侧壁与固定环间形成一内引流道,使冷却液可沿外引流道而流动至第一回转环与第一固定环的摩擦处进行降温,再沿内引流道、导流道而流动至第二回转环与第二固定环的摩擦处进行降温,最后冷却液由流出孔处将热量带出轴封外,本实用新型借导流环的设置,以该导流环的内外径的设计形成冷却液流动的空间,使冷却液于流入后可受导流环的导引而流动,相较现有技术的机械轴封,本实用新型使冷却液可确实流动至两摩擦处进行降温,而不会有两摩擦处具有不同的冷却液流量的情形,可使机械轴封的散热效果提高,并进一步提高各构件的使用寿命。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剖面示意图。
10:驱动轴 20:轴封座
201:容室 202:流入孔
203:流出孔 21:第一固定环
211:导流槽 212:流道
213:突壁 22:第二固定环
23:前轴封座 24:后轴封座
30:第一转环组 31:第一带动环
32:第一回转环 33:弹簧
40:第二转环组 41:第二带动环
42:第二回转环 43:弹簧
50:导流环 501:导流道
51:第一外壁 52:第二外壁
521:外引流道 53:第一内壁
54:第二内壁 541:内引流道
60:驱动轴 61:轴封座
611:流入孔 612:流出孔
62:第一固定环 63:第二固定环
64:第一转环组 641:第一带动环
642:第一回转环 65:第二转环组
651:第二带动环 652:第二回转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机械轴封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机械轴封,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其设置于一机械设备(例如:泵)上,该机械设备(图中未示)具有一可被带动旋转的驱动轴10,本实用新型的机械轴封包括有:一轴封座20、一第一固定环21、一第二固定环22、一第一转环组30、一第二转环组40及一导流环50;
该轴封座20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空间形成一容室201,其两端的管体表面沿轴向方向各径向穿设有一流入孔202及一流出孔203,该流入孔202及流出孔203间具有一间距,该驱动轴10穿设于轴封座20的容室201内,于图中所示的较佳实施例中,该轴封座20由一前轴封座23及一后轴封座24所连接形成,该流入孔202设置于前轴封座23上,该流出孔203设置于后轴封座24上;
该第一固定环21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凹入形成一环状的导流槽211,其槽面径向穿设有多个流道212,且各流道212与导流槽211相互导通,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213,该突壁213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21设定在该轴封座20的流入孔202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各流道212与该轴封座20的流入孔202相连通;
该第二固定环22设定在该轴封座20的容室201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202的一端,该第二固定环22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
该第一转环组30包括有一第一带动环31、一第一回转环32与多个弹簧33;
第一带动环31为一中空管体,其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且以固定件与该驱动轴10相固设;
该第一回转环32为一中空管体,其以可轴向移动的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且相邻于该第一带动环31,该第一回转环32以远离第一带动环31的端面与该第一固定环21远离突壁213的端面相接触;
该弹簧33设置于第一带动环31与第一回转环32之间,该弹簧33以其两端部推顶于该第一带动环31与第一回转环32的相对端面;
该第二转环组40包括有一第二带动环41、一第二回转环42与多个弹簧43;
第二带动环41为一中空管体,其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且以固定件与该驱动轴10相设定;
该第二回转环42为一中空管体,其以可轴向移动的套设于该驱动轴10上且相邻于该第二带动环41,该第二回转环42以远离第二带动环41的端面与该第二固定环22的一端面相接触;
该弹簧43设置于第二带动环41与第二回转环12之间,该弹簧43以其两端部推顶于该第二带动环41与第二回转环42的相对端面;
该导流环50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具有两种不同外径并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51及一第二外壁52,该第一外壁51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52的外径,并于第一外壁51处径向穿设有多个导流道501。该导流环50的内侧壁面于该导流道501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53及一第二内壁54,该第二内壁54的内径大于第一内壁53的内径,该第一内壁53的内径系对应于驱动轴10的外径,该导流环50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30与第二转环组40之间并套设于该驱动轴10,再以固定件贯穿该导流环50并固定于驱动轴10上,该导流环50第一外壁51端的端面与该第二带动环41的远离第二固定环22的端面互相接触,该第二外壁52以邻近于导流道501的壁面与该第一固定环21的突壁213互相相对且具有一间距,该第二外壁52与第一固定环21的内侧壁面间形成一外引流道521,该第二内壁54与驱动轴10间形成有一内引流道541,该外引流道521与该流道212相连通,该外引流道521与该内引流道541相连通,该内引流道541与该导流道501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该驱动轴10受该机械装置带动旋转,该第一带动环31、第二带动环41及该导流环50与驱动轴10一齐转动,而因驱动轴10的旋转,该第一带动环31、第二带动环41分别与该第一固定环21、第二固定环22形成抵顶摩擦,而摩擦的同时会产生高热,需对两摩擦处进行降温。
在降温时,冷却液将由轴封座20的流入孔202处流入,并依序沿第一固定环21的导流槽211、各流道212而流动至外引流道521处,此时该冷却液将沿外引流道521而流动至第一固定环与21第一回转环32相抵顶摩擦处进行降温,再沿内引流道541流动至导流道501处,由导流道501的离心力集送冷却液至第二固定环22与第二回转环42抵顶摩擦处进行降温,最后由流出孔203处流出并将热量一齐带出。
借上述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利用导流环50的设置,使其两侧的第二外壁52及第二内壁54形成冷却液的流动路径,使冷却液可依序沿流入孔202、导流槽211、流道212、外引流道521而流动至一摩擦处,再沿内引流道541、导流道501而流动至另一摩擦处,可确实使冷却液循环流动至两摩擦处进行降温,使其散热效果更佳,并进一步提高各构件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机械轴封,其套设于一驱动轴上,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一轴封座、一第一固定环、一第二固定环、一第一转环组、一第二转环组以及一导流环:
该轴封座为一中空管体,其内部形成一容室,其表面于两端分别径向穿设一流入孔及一流出孔,该流入孔、流出孔与该容室相连通,该驱动轴穿设于该容室内;
该第一固定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壁面以径向间隔穿设多个流道,其内侧壁面分别形成有两种不同的内径,在其中一内径处形成有一突壁,该突壁的内径小于另一内径,该第一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的流入孔处且套设于该驱动轴,各流道与该轴封座的流入孔相连通;
该第二固定环设定在该容室内且位于远离流入孔的一侧,该第二固定环套设于该驱动轴;
该第一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一端,该第一转环组与该第一固定环相互抵顶;
该第二转环组套设于该驱动轴上且位于该容室的另一端,该第二转环组与该第二固定环相互抵顶;
该导流环为一中空管体,其外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外壁及一第二外壁,该第一外壁的外径大于第二外壁,该导流环于第一外壁处径向穿设多个导流道,该导流环设置于该第一转环组与第二转环组之间,该导流环套设且固定于该驱动轴上,该导流环的内侧管壁分别形成一第一内壁及一第二内壁,该第一内壁的内径小于第二内壁,其第二内壁与驱动轴间具有一间距;
该流入孔、该导流环的第二内壁与驱动轴之间、该导流道、该容室及该流出孔相互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环的第一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为对应于驱动轴的外径,其第二内壁至相邻导流道的孔缘间的内径大于驱动轴的外径并于其间形成一间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轴封,其特征在于该导流环的第二外壁以邻近于导流道的壁面与该第一固定环的突壁互相相对且具有一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械轴封,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环的外侧壁面凹设有一环状的导流槽,各流道位于导流槽的槽面,该导流槽与该流入孔、各流道相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轴封,其特征在于该流出孔相对于第二固定环与第二转环组的相接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791550U CN202023930U (zh) | 2011-03-21 | 2011-03-21 | 机械轴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0791550U CN202023930U (zh) | 2011-03-21 | 2011-03-21 | 机械轴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023930U true CN202023930U (zh) | 2011-11-02 |
Family
ID=44848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07915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23930U (zh) | 2011-03-21 | 2011-03-21 | 机械轴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02393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3714A (zh) * | 2018-08-15 | 2018-12-25 | 全椒县全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内燃机曲轴油封回油结构 |
-
2011
- 2011-03-21 CN CN2011200791550U patent/CN20202393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83714A (zh) * | 2018-08-15 | 2018-12-25 | 全椒县全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内燃机曲轴油封回油结构 |
CN109083714B (zh) * | 2018-08-15 | 2020-09-04 | 全椒县全动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内燃机曲轴油封回油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79160B2 (ja) | 電気機械の流体冷却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11130266B (zh) | 一种外转子电动滚筒的风冷结构 | |
CN201994738U (zh) | 一种封闭式自冷却电机 | |
CN106481567A (zh) | 电动液泵 | |
CN102865251B (zh) | 一种内壁面带有沟槽结构的热水循环泵悬架体 | |
CN102116320A (zh) | 一种核电站用乏燃料水池冷却泵 | |
US9856941B2 (en) | Self-pumping flywheel cooling system | |
CN102248445A (zh) | 机床主轴的冷却构造 | |
CN201925177U (zh) | 一种带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潜水贯流泵 | |
CN104400018A (zh) | 一种车铣复合机床电主轴 | |
CN106953467A (zh) | 电机冷却系统 | |
CN113489231A (zh) | 一种使用液冷散热技术的磁悬浮飞轮储能系统 | |
CN113328538A (zh) | 定子组件及磁悬浮电机 | |
CN202023930U (zh) | 机械轴封 | |
CN104160593A (zh) | 用于电动机械的转子的冷却装置 | |
JP2014135859A (ja) | 電動機 | |
CN104500576A (zh) | 带散热翅片的滚动轴承保持架 | |
CN108574375B (zh) | 泵用电机和具有其的集成加热泵 | |
CN204477077U (zh) | 带散热翅片的滚动轴承保持架 | |
CN203406723U (zh) | 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电机 | |
CN103427533B (zh) | 一种电机端盖以及一种电机 | |
CN203441810U (zh) | 一种强制自冷却集装式机械密封 | |
CN115664117B (zh) | 一种双定子永磁直驱电机液冷装置 | |
CN204928437U (zh) | 新型风路冷却结构 | |
CN103291613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动助力转向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40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