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10606U -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 Google Patents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06U
CN202010606U CN2011201001821U CN201120100182U CN202010606U CN 202010606 U CN202010606 U CN 202010606U CN 2011201001821 U CN2011201001821 U CN 2011201001821U CN 201120100182 U CN201120100182 U CN 201120100182U CN 202010606 U CN202010606 U CN 2020106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p stick
head cap
pump housing
press type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1001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桂仁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E XIAYING
Original Assignee
YE XIAY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E XIAYING filed Critical YE XIAYING
Priority to CN2011201001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106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106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1060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包括有头帽;瓶盖;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吸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吸液装置包括有外吸杆和内吸杆;内吸杆内设置有限位口和弹珠,内吸杆的外侧壁开设有位于限位口下方的第一进液孔;外吸杆的外侧壁开设有第二进液孔,第二进液孔的内端成型有凸颈,凸颈的一端封闭,凸颈的另一端开口并与内吸杆的限位口相对,凸颈的开口大于弹珠的直径,内吸杆的端部插接固定于凸颈上,内吸杆的外侧壁和外吸杆的轴孔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的内吸杆和外吸杆是采用相互嵌套的结构,体积小、结构紧凑;内吸杆和外吸杆的单向阀设置在同一轴线上,仅需要设置一个弹珠即能保证喷雾器在正向和倒置两种状态下的正常使用,简化了设计结构。

Description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喷雾器,特别是一种能够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背景技术
普通的喷雾器通常都是喷头朝上或瓶体正向摆放后使用,一旦将瓶体倒过来后就无法正常喷射液体。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由于使用习惯以及使用空间的限制,往往需要将瓶体倒过来喷射,普通的喷雾器就无法满足这样的使用要求。
为了解决目前使用的喷剂瓶倒着无法使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喷雾器的实用性,很多人对原有的喷雾器结构进行改进,并设计出了能够倒置使用的喷雾器。如专利号为200820173840.8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双管喷剂瓶》就涉及这样一种喷剂瓶,该喷剂瓶包括瓶体和喷管,所述的喷管有两个,分为长喷管和短喷管,喷管的上部分别设有盖帽。虽然该专利型设有一长一短两个喷管,即可正着使用,也可倒着使用,但是,这种结构的喷雾器需要在瓶口插入两根喷管,往往在瓶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需要进一步增大瓶口或者减小每根喷管的直径;而且,当液体满瓶的时候,正向使用时会从两根喷管内同时喷射出液体,造成使用浪费。
另有,专利号为ZL0125635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可倒置使用的喷雾器》则公开了这样一种可倒置使用的喷雾器,包括:扩散盖、外套、吸压泵、单向阀、锁盖、吸管;其特征在于:在锁盖下方靠锁盖处设有竖向通道,竖向通道内设有向上打开的副单向阀,竖向通道下开口与单向阀的进液口相通。该专利虽然能够避免上一个专利中存在的问题,但是该专利中的喷射结构也包含了两个喷射管路,结构相对复杂,而且采用了两套相对独立的单向阀结构,需要用玻璃球和钢珠两个球体分别作为相应单向阀上的阀球,这就势必会增加产品的制造成本和装配难度。因此,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更加方便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包括有
头帽,该头帽的一侧设置有喷头,该头帽内顶面连接有阀杆,所述阀杆开设有和所述喷头的喷嘴相连通的喷腔;
瓶盖,连接于喷雾器的瓶体上,该瓶盖沿轴向开设有通孔;
泵组件,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内的液体至所述喷头,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泵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阀杆相配合,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吸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有套设在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之外的外吸杆和设置于该外吸杆之中的内吸杆;其中,所述内吸杆的轴孔内设置有限位口和可密封该限位口的弹珠,所述内吸杆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内吸杆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一进液孔,该第一进液孔位于所述限位口的下方;
所述外吸杆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外吸杆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二进液孔,该第二进液孔的内端还成型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凸颈,所述第二进液孔和凸颈均位于所述泵组件底部的下方,其中,所述凸颈的一端封闭,该凸颈的另一端开口并与所述内吸杆的限位口相对,并且,所述凸颈的开口大于所述弹珠的直径,所述凸颈和第二进液孔之间相互贯通并形成截面为L形的阀腔,所述内吸杆的端部插接固定于所述凸颈上,所述内吸杆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吸杆的轴孔内侧壁之间留有间隙。
为了能将喷雾器瓶体内的液体向外抽吸,并从喷头喷出,作为优选,所述泵组件包括有中空泵体、实心顶杆、弹簧和活塞,其中,所述泵体固定于所述瓶盖的通孔中,该泵体的底部即为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所述顶杆设置于所述泵体内,该顶杆即为所述泵组件的输出端;并且,所述活塞活动套设在所述顶杆的底部,所述泵体的内腔设置有内台阶面以及突起,所述突起能与所述活塞密封配合并实现该活塞的轴向限位,所述弹簧一端设置于所述顶杆的底部,该弹簧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内台阶面上;所述顶杆插接在所述阀杆的喷腔内,该顶杆和阀杆之间设置有可供液体流过的空隙,所述阀杆的下端插入所述泵体内并能相对于该泵体轴向移动,所述泵体在设置有所述阀杆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于是,弹簧能够在头帽揿压后实现阀杆的自动回复,活塞有利于提高泵体内腔的密封性,提高抽吸效率。
为了提高活动密封性能,并且保证液体流动的顺畅性,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顶杆的头部呈锥形,所述阀杆的喷腔内形成有与所述顶杆的头部相适配的锥形台阶面。
为了防止泵体的液体流出,进一步提高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下端还活动套设有密封内塞,该密封内塞固定设置于所述泵体内。
为了能够在喷雾器不使用时能够实现自动锁定,防止误操作,作为优选,所述瓶盖的头部形成有外径小于所述头帽内径的环形挡圈,所述头帽的内壁还设置有两个径向相对而设且能与所述环形挡圈的顶部相抵触的突筋,所述环形挡圈沿轴向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突筋分别相对应且供对应的所述突筋插入的切槽。于是,当头帽内壁的突筋和环形挡圈相对应时,此时,突筋和环形挡圈的顶部相抵,头帽轴向限位,无法被按下;当头帽转过一定角度而使得突筋与切槽相对应时,此时,突筋能够顺着切槽轴向向下移动,头帽可以被按下。
作为进一步优选,位于所述切槽两侧的环形挡圈顶部还各设置有一能与相应的所述突筋侧边相抵而实现所述头帽相对于所述瓶盖旋转限位的挡部。于是,当头帽旋转并使得突筋与挡部相抵时,此时头帽即从工作状态转为锁定状态,挡部能够提高转动的手感,提示用户锁定到位。
为了保护头帽并方便头帽的旋转,作为优选,所述瓶盖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旋转罩,所述旋转罩套设在所述头帽之外并相对于该头帽旋转限位,并且,所述旋转罩在对应所述喷头的位置还开设有一喷孔。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瓶盖的头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旋转罩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能与所述环形凸起相卡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头帽在对应有所述突筋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凸柱,所述旋转罩的内壁在对应所述凸柱的位置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卡槽,所述凸柱插设于相应的所述卡槽内。于是,头帽的凸柱限位于旋转罩的卡槽中,头帽只能相对于旋转罩上下移动,而无法相对于旋转罩转动,当旋转罩转动时就能够带动头帽一起转动。
为了避免液体挥发,同时防止赃物堵塞喷头,保持喷头的清洁,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罩在所述喷孔的下方设置有一插槽,所述插槽内安装有大小与所述喷孔相适配且可翻折的喷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吸液装置包括有内吸杆和外吸杆,内吸杆和外吸杆是采用相互嵌套的结构,外形看来仍然是一根吸杆的结构,使得整体体积小、结构紧凑,无需改变原有瓶盖的开口大小就能安装使用;而且,该吸液装置的内吸杆单向阀结构和外吸杆单向阀都设置在同一轴线上,即内吸杆和外吸杆的单向阀是相对而设的,使得整个吸液装置中仅需要设置一个弹珠即能保证喷雾器在正向和倒置两种状态下的正常使用,不仅简化了设计结构,降低生产成本,还方便了装配和拆洗,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正向喷射)。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倒置喷射)。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吸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外吸杆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吸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内吸杆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吸杆和内吸杆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装配结构的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罩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头帽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旋转罩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3所示,本实施例的喷雾器包括有头帽1、瓶盖2、旋转罩3、泵组件和吸液装置,其中:
头帽1为本实施例喷雾器的揿压部件,头帽1的一侧具有横向设置的喷头11,头帽1的内顶面成型有开口向下的孔槽12,该孔槽内固定插设有一阀杆4,阀杆4沿轴向开设有和喷头11的喷嘴相连通的喷腔41,阀杆4的下端呈腰鼓形。
瓶盖2,可螺纹连接于喷雾器的瓶体上,瓶盖2沿轴向开设有通孔21,瓶盖2的顶部沿外侧边沿形成有外径小于头帽1内径的环形挡圈22,头帽1的内壁还设置有两个径向相对而设且能与环形挡圈22的顶部相抵触的突筋12,并且,环形挡圈22沿轴向开设有两个与突筋12分别相对应且供对应的突筋12插入的切槽23,参见图11,位于切槽23两侧的环形挡圈22在顶部还各形成有一能与相应的突筋12侧边相抵的挡部221,本实施例的挡部221设置于环形挡圈22的中间位置,并且,沿顺时针方向,位于挡部221左侧的端面低于位于挡部221右侧的端面,使得挡部221能实现头帽1相对于瓶盖2沿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限位。
为了方便头帽1的转动和锁定,瓶盖2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旋转罩3,旋转罩3套设在头帽1之外并相对于该头帽1旋转限位,其中,瓶盖2的上部沿外周设置有一圈环形凸起24,旋转罩3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能与该环形凸起24相卡配的环形凹槽31,瓶盖2的环形凸起24卡入旋转罩3的环形凹槽31内而实现旋转罩3相对于瓶盖2的转动连接;
头帽1在对应有突筋1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凸柱13,旋转罩3的内壁在对应凸柱13的位置则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卡槽32,凸柱13插设于相应的卡槽32内而实现头帽1相对于旋转罩3的旋转限位,当揿压头帽1时,头帽1能相对于旋转罩3沿轴向移动,当转动旋转罩3时,头帽1能随着旋转罩3一起转动;
旋转罩3在对应喷头11的位置还开设有一喷孔33,旋转罩3在喷孔33的下方设置有一插槽34,插槽34内安装有大小与喷孔33相适配且可翻折的喷盖35,当不使用时,可以将喷盖35翻起并扣住喷孔33,防止赃物进入头帽1的喷头11中,保持喷头11的清洁和通畅。
泵组件设置于瓶盖2的通孔中,主要用于输送瓶体内的液体至喷头11,泵组件包括有中空的泵体5、实心顶杆6、弹簧61、密封内塞71和活塞72,其中,泵体5固定于通孔中,密封内塞71固定设置于泵体5内,顶杆6设置于泵体5中并作为泵组件的输出端和阀杆4相配合,顶杆6的头部呈锥形,顶杆6插接在阀杆4的喷腔41内,阀杆4的喷腔41内形成有与顶杆6的头部相适配的锥形台阶面,顶杆6的上部外侧壁沿周向间隔地设置有能与阀杆4的喷腔41内壁相紧贴的凸条61,阀杆4和未设置有凸条61的顶杆6上部外侧壁之间形成有可供液体流过的空隙;
活塞72活动套设在顶杆6的底部,泵体5的内腔设置有内台阶面51以及突起52,突起52能与活塞72实现密封配合并实现该活塞72的轴向限位,顶杆6的底部开设有凹腔,该凹腔内形成有一轴突62,弹簧61一端固定设置于顶杆6的轴突62上,弹簧61的另一端设置于泵体5的内台阶面51上;阀杆4的腰鼓形下端插入泵体5内并能相对于该泵体5轴向移动,泵体5在靠近阀杆4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53,密封内塞71套设在阀杆4上并位于该阀杆4的腰鼓形上方,阀杆4能相对于密封内塞71上下移动。
泵体5的底部作为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吸液装置,吸液装置包括有外吸杆8和内吸杆9,外吸杆8套设在泵体5之外,内吸杆9的外周设置有向外突出的挡环96,内吸杆9插设于外吸杆8之中,外吸杆8的底部和挡环96相抵实现轴向限位;
其中,内吸杆9的轴孔内设置有限位口91和可密封该限位口91的弹珠92,内吸杆9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内吸杆9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一进液孔93,该第一进液孔93位于限位口91的下方,参见图8;
外吸杆8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外吸杆8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二进液孔81,该第二进液孔81的内端还成型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凸颈82,第二进液孔81和凸颈82均位于泵组件底部的下方,其中,凸颈82的一端封闭,该凸颈82的另一端开口821并与内吸杆9的限位口91相对,并且,凸颈82的开口821大于弹珠92的直径,凸颈82和第二进液孔81之间相互贯通并形成截面为L形的阀腔,参见图6;
内吸杆9的端部插接固定于凸颈82上,内吸杆9的外侧壁沿周向也间隔设置有柱状凸条94,该柱状凸条94与外吸杆8的内侧壁相紧贴,液体经内吸杆9底部的开口通过第一进液孔93从未设置有柱状凸条94的内吸杆9外侧壁和外吸杆8内侧壁之间形成的间隙95中流入泵体5中,参见图10。
本实施例的吸液装置安装时,先在内吸杆9中放入弹珠92,再将内吸杆9的轴孔正向朝上插入外吸杆8内,内吸杆9的轴孔端部的开口正好在外吸杆8的凸颈82上卡紧,参见图10,然后将泵体5的底部插入外吸杆8的轴孔中即完成安装,若喷雾器的瓶体较深,则可以在内吸管的轴孔底端开口中再插入加长吸杆。
使用前,将瓶盖2和喷雾器的瓶体旋紧密封,吸液装置的吸杆插入液体中,为了方便操作和辨识,瓶盖2在外侧壁上印制有“打开”的“open”标记25,相应地,旋转罩3的外侧壁上印制有呈竖条状的标记36,当旋转罩3上的竖条状标记36和瓶盖2上的“open”标记25错开时,此时,头帽1为锁定状态,头帽1内壁的底部与瓶盖2的环形挡圈22顶部相抵,头帽1无法下压;转动旋转罩3(本实施例正好为逆时针方向转过90度),当旋转罩3上的竖条状标记36和瓶盖2上的“open”标记25对齐时,此时,头帽1为解锁状态。
当正向使用时,喷雾器的喷头11朝上,此时,吸杆底部能够完全浸入液体中,往复按压头帽1,瓶体内与外界会产生一定的压差,弹珠92受到气压的作用压紧在内吸杆9的限位口91密封,从而将该限位口91的通路封死,瓶体的液体从内吸杆9的底部开口,通过第一进液孔93从内吸杆9的外侧壁外吸杆8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泵体5中,再通过顶杆6和阀杆4之间的空隙从喷头11的喷嘴中将液体喷出,参见图3中箭头所示;
当倒置使用时,喷雾器的喷头11朝下,此时吸杆底部无法直接浸入液体中,于是弹珠92落入外吸杆8的凸颈82开口内,弹珠92与内吸杆9的限位口91之间不形成密封状态,往复按压头帽1,瓶体内与外界会产生一定的压差,此时,液体直接从外吸杆8侧向开设的第二进液孔81进入,由于外吸杆8内的凸颈82开口大于弹珠92的直径,液体通过凸颈82和弹珠92之间的空隙可以进入内吸杆9中,然后还是经内吸杆9的第一进液孔93从内吸杆9的外侧壁外吸杆8的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流入泵体5中,最后通过顶杆6和阀杆4之间的空隙从喷头11的喷嘴中将液体喷出,参见图4中箭头所示。
由于本实施例采用了内吸杆9和外吸杆8相配合的结构,只需用一个弹珠92就能够实现两个单向阀的功能,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使得喷雾器既能够正向喷射使用,又能够倒置喷射使用,适用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

Claims (9)

1.一种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包括有
头帽(1),该头帽(1)的一侧设置有喷头(11),该头帽(1)内顶面连接有阀杆(4),所述阀杆(4)开设有和所述喷头(11)的喷嘴相连通的喷腔(41);
瓶盖(2),连接于喷雾器的瓶体上,该瓶盖(2)沿轴向开设有通孔;
泵组件,用于输送所述瓶体内的液体至所述喷头(11),所述泵组件设置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泵组件的输出端和所述阀杆(4)相配合,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连接有吸液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装置包括有套设在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之外的外吸杆(8)和设置于该外吸杆(8)之中的内吸杆(9);其中,所述内吸杆(9)的轴孔内设置有限位口(91)和可密封该限位口(91)的弹珠(92),所述内吸杆(9)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内吸杆(9)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一进液孔(93),该第一进液孔(93)位于所述限位口(91)的下方;
所述外吸杆(8)的外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该外吸杆(8)的轴孔相贯通的第二进液孔(81),该第二进液孔(81)的内端还成型有一沿轴向设置的凸颈(82),所述第二进液孔(81)和凸颈(82)均位于所述泵组件底部的下方,其中,所述凸颈(82)的一端封闭,该凸颈(82)的另一端开口并与所述内吸杆(9)的限位口(91)相对,并且,所述凸颈(82)的开口大于所述弹珠(92)的直径,所述凸颈(82)和第二进液孔(81)之间相互贯通并形成截面为L形的阀腔,所述内吸杆(9)的端部插接固定于所述凸颈(82)上,所述内吸杆(9)的外侧壁和所述外吸杆(8)的轴孔内侧壁之间留有可供液体流过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包括有中空泵体(5)、实心顶杆(6)、弹簧(61)和活塞(72),其中,所述泵体(5)固定于所述瓶盖(2)的通孔中,该泵体(5)的底部即为所述泵组件的输入端,所述顶杆(6)设置于所述泵体(5)内,该顶杆(6)即为所述泵组件的输出端;
并且,所述活塞(72)活动套设在所述顶杆(6)的底部,所述泵体(5)的内腔设置有内台阶面以及突起,所述突起能与所述活塞(72)密封配合并实现该活塞的轴向限位,所述弹簧(61)一端设置于所述顶杆(6)的底部,该弹簧(61)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内台阶面上;所述顶杆(6)插接在所述阀杆(4)的喷腔(41)内,该顶杆(6)和阀杆(4)之间设置有可供液体流过的空隙,所述阀杆(4)的下端插入所述泵体(5)内并能相对于该泵体(5)轴向移动,所述泵体(5)在设置有所述阀杆(4)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气孔(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杆(6)的头部呈锥形,所述阀杆(4)的喷腔(41)内形成有与所述顶杆(6)的头部相适配的锥形台阶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4)的下端还活动套设有密封内塞(71),该密封内塞(71)固定设置于所述泵体(5)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的头部形成有外径小于所述头帽(1)内径的环形挡圈(22),所述头帽(1)的内壁还设置有两个径向相对而设且能与所述环形挡圈(22)的顶部相抵触的突筋(12),所述环形挡圈(22)沿轴向开设有两个与所述突筋(12)分别相对应且供对应的所述突筋(12)插入的切槽(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切槽(23)两侧的环形挡圈(22)顶部还各设置有一能与相应的所述突筋(12)侧边相抵而实现所述头帽(1)相对于所述瓶盖(2)旋转限位的挡部(22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上还可转动地连接有一旋转罩(3),所述旋转罩(3)套设在所述头帽(1)之外并相对于该头帽(1)旋转限位,并且,所述旋转罩(3)在对应所述喷头(11)的位置还开设有一喷孔(3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2)的头部沿周向设置有环形凸起(24),所述旋转罩(3)的内壁沿周向设置有能与所述环形凸起(24)相卡配的环形凹槽;所述头帽(1)在对应有所述突筋(12)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凸柱(13),所述旋转罩(3)的内壁在对应所述凸柱(13)的位置具有沿轴向开设的卡槽(32),所述凸柱(13)插设于相应的所述卡槽(32)内。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罩(3)在所述喷孔的下方设置有一插槽(34),所述插槽(34)内安装有大小与所述喷孔相适配且可翻折的喷盖(35)。
CN2011201001821U 2011-04-01 2011-04-01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06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01821U CN202010606U (zh) 2011-04-01 2011-04-01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1001821U CN202010606U (zh) 2011-04-01 2011-04-01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10606U true CN202010606U (zh) 2011-10-19

Family

ID=44781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100182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010606U (zh) 2011-04-01 2011-04-01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1060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025A (zh) * 2011-04-01 2011-08-24 叶夏英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WO2015024175A1 (zh) * 2013-08-19 2015-02-26 Fan Shuyin 一种风扇
KR20220001907U (ko) * 2021-01-27 2022-08-03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펌프 용기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025A (zh) * 2011-04-01 2011-08-24 叶夏英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CN102161025B (zh) * 2011-04-01 2013-04-03 余姚晟祺塑业有限公司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WO2015024175A1 (zh) * 2013-08-19 2015-02-26 Fan Shuyin 一种风扇
KR20220001907U (ko) * 2021-01-27 2022-08-03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펌프 용기
KR200496339Y1 (ko) 2021-01-27 2023-01-06 주식회사 엘지생활건강 펌프 용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87565B2 (en) Dual in-line trigger sprayer
CN103612823B (zh) 外置弹簧乳液泵及其使用方法
CN102161025B (zh)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US20090120963A1 (en) Cosmetic receptacle
CN104058163B (zh) 揿压式外置弹簧香水喷雾器及其双程按压方法
CN202010606U (zh) 能倒置使用的揿压式喷雾器
US20140374507A1 (en) Sport-Type Multifunctional Spray Mineral Water Bottle
CN104150080B (zh) 喷嘴固定型乳液瓶盖及其使用方法
CN105035506B (zh) 弹簧外置式泵芯及其使用方法
CN101233970B (zh) 吸嘴角度可调的旅行杯
CN104386351A (zh) 旋转伸缩式真空喷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04916563U (zh) 泵芯
CN203845175U (zh) 揿压式外置弹簧香水喷雾器
EP3711865B1 (en) Portable pump by which liquid may be horizontally pressed out
CN202070446U (zh) 一种自带锁扣的喷雾器
CN103863682A (zh) 一种塑料瓶盖
CN102180316A (zh) 手扣式喷雾器
CN104843312B (zh) 改进型旋转伸缩式真空喷头及其使用方法
CN204056655U (zh) 一种泡沫泵
CN202290396U (zh) 一种新型防漏喷雾泵装置
CN203612351U (zh) 一种塑料瓶盖
CN204210896U (zh) 旋转伸缩式真空喷头
CN206731342U (zh) 一种防滴水手持花洒
CN202011550U (zh) 手扣式喷雾器
CN204642567U (zh) 改进型旋转伸缩式真空喷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403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