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006065U -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006065U
CN202006065U CN2011200903236U CN201120090323U CN202006065U CN 202006065 U CN202006065 U CN 202006065U CN 2011200903236 U CN2011200903236 U CN 2011200903236U CN 201120090323 U CN201120090323 U CN 201120090323U CN 202006065 U CN202006065 U CN 202006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precipitator
control valve
locellus
dust coll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9032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军
丁军
饶莉
邓乐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5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5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5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Gezhouba Group No 5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9032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006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006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0060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包括脉冲袋式收尘器和安装在脉冲袋式收尘器的脉冲控制仪,所述收尘器设有多个独立的分室,每个分室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组件,收尘器下灰弧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收尘器上还设有PLC控制器,所述脉冲控制仪和称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分室为四个,每个分室均设有一提升阀和一脉冲阀,四个分室里面的八个控制阀组成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控制阀组件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PLC控制器还连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降低维修次数,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Description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收尘器,特别是一种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背景技术
拌和楼产生的粉尘是不可避免的,控制粉尘排放一直是个很头痛的问题;同时粉尘对人体伤害很大。目前,传统拌和系统布整体箱式除尘器,这种方式在安装初期效果显著,时间一长,袋壁上积尘不予清理,则除尘效果就差,所以干粉砂浆生产设备的除尘器要定期清理积尘。拌和楼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尘较大,尤其是水泥的结块的腐蚀性,对袋式除尘器的伤害更大,运行一段时间后,布袋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更换时需要整体更换。且下灰时需要人工清理,自动化程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不因一组阀组件损坏而停止工作、维修难度小、操作简便,并且能自动下灰,减少人工工作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包括脉冲袋式收尘器和安装在脉冲袋式收尘器的脉冲控制仪,所述收尘器设有多个独立的分室,每个分室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组件,收尘器下灰弧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收尘器上还设有PLC控制器,所述脉冲控制仪和称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分室为四个,每个分室均设有一提升阀和一脉冲阀。
四个分室里面的八个控制阀组成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
控制阀组件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所述收尘器设有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所述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所述收尘器设有气动蝶阀控制器,气动蝶阀控制器与下灰弧门阀继电器连接。
PLC控制器还连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
所述下灰弧门阀的继电器、关灰弧门阀的继电器通过PLC控制器互锁。
所述收尘器设有过载保护开关。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的有意效果如下:
1、PLC控制器还连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当PLC控制器检修或系统其它环节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控制系统随时切换为手动运行方式。
2、下灰弧门阀的继电器、关灰弧门阀的继电器通过PLC控制器互锁,保护下灰系统顺畅。
3、收尘器设有过载保护开关,用来自动检测系统负载情况。系统发生过载,则禁止系统运行,并发出报警信号。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则系统延时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4、收尘器设有独立分室,分成独立工作的四个部分,各自独自工作,方便检修维护。
5、收尘器下灰弧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达到自动下灰的目的,提高自动化程度,实现集成控制。
6、脉冲控制仪组件包含提升阀和脉冲阀,提升阀主要用来关闭此室的进风口,脉冲阀进行气体喷吹,滤袋清灰,结束后,提升阀重新提起,通过PLC控制器达到自动收尘自动清灰,提高收尘效果。PLC控制器提供人机操作见面,实现智能化,可以增加扩展模块。PLC控制器还连有控制手柄,方便点动控制,维修方便。
7、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使用效果好,自动化程度高,可以降低维修次数,降低了运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控制阀接线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PLC控制器接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包括脉冲袋式收尘器1和安装在脉冲袋式收尘器1的脉冲控制仪4,所述收尘器1设有多个独立的分室2,每个分室2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组件,收尘器1下灰弧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3,收尘器1上还设有PLC控制器,所述脉冲控制仪4和称重传感器3与PLC控制器连接。
分室2为四个,每个分室2均设有一提升阀和一脉冲阀,四个分室2里面的八个控制阀组成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控制阀组件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所述收尘器1设有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所述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所述收尘器1设有气动蝶阀控制器,气动蝶阀控制器与下灰弧门阀继电器连接。
PLC控制器还连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
所述下灰弧门阀的继电器、关灰弧门阀的继电器通过PLC控制器互锁。
所述收尘器1设有过载保护开关。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共有4个分室2,分别为:分室①、分室②、分室③、分室④,其中每个分室2有1个提升阀和1个脉冲阀,共计8个控制阀。控制阀的分类如表一所示,增加一组称重传感器3控制触点。
表一:控制阀分类表
表二:开关、继电器控制表
Figure 2011200903236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工作过程:
首先进行分组,其8个控制阀被分为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控制阀YV1-YV4组成第一控制阀组,控制阀YV5-YV8组成第二控制阀组,通过阀组选通继电器KA3来进行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的选通控制。
所述8个控制阀是由提升阀和脉冲阀两类控制阀所组成,每类控制阀各有4个。通过脉冲阀选通继电器KA4来进行脉冲阀的选通控制。KA3继电器为手动自动档选取开关。
手动运行方式:
当PLC控制器检修或系统其它环节出现故障时,可以将控制系统随时切换为手动运行方式,手动转换开关、按钮和继电器等对脉冲袋式收尘器1进行控制。手动运行时,将外置手动/自动转换SA0开关扳到手动位置,阀组选通转换开关KA3选择要清灰阀组。然后分室手动选通转换开关KA1-KA2选择分室①和分室②的提升阀。
自动运行方式
将外置手动/自动转换开关到自动位置,则PLC控制器系统预先编好控制程序,自动控制相关设备运行。当控制系统给出自动运行信号后,过载保护开关FR用来自动检测系统负载情况。系统发生过载,则禁止系统运行,并发出报警信号。没有发出报警信号,则系统延时5秒钟后进入自动运行状态。
分室①提升阀1关闭(Q0.0和Q0.2输出)。2秒钟后,分室①脉冲阀1动作(Q0.3输出)。0.15秒钟后,分室①脉冲阀1停止动作(Q0.3停止输出)。8秒钟后,分室①提升阀1打开(Q0.0和Q0.2停止输出)。分室①动作结束后,延时5秒钟,分室②动作。
分室②提升阀2关闭(Q0.1和Q0.2输出)。2秒钟后,分室②脉冲阀2动作(Q0.3输出)。0.15秒钟后,分室②脉冲阀2停止动作(Q0.3停止输出)。8秒钟后,分室②提升阀2打开(Q0.1和Q0.2停止输出),完成一个循环。下一个循环又从分室①开始清灰。如此循环执行清灰过程。
当分室②的清灰系统工作一定时间后,其下部积灰称斗达到称重传感器3设置的值时,KA6继电器吸合,然后时间继电器KT1(时间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吸合,从而使下灰弧门阀继电器YV9吸合,自动下灰的气动蝶阀控制器吸合,达到自动下灰的目的。YV9继电器与YV10继电器通过PLC控制器互锁原理保护下灰系统顺畅。为方便检修维护,设置手动挡和自动档SA0开关。
例如:如果阀组选通继电器KA3吸合,分室①选通继电器KA1吸合,提升阀YV1动作,而脉冲阀YV2不动作。若此时脉冲阀选通继电器KA4也吸合,则脉冲阀YV2也动作,实现分室①的清灰动作,其它分室②、分室③、分室④的动作与分室①类似。

Claims (10)

1.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包括脉冲袋式收尘器(1)和安装在脉冲袋式收尘器(1)的脉冲控制仪(4),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器(1)设有多个独立的分室(2),每个分室(2)均设有独立的控制阀组件,收尘器(1)下灰弧门安装有称重传感器(3),收尘器(1)上还设有PLC控制器,所述脉冲控制仪(4)和称重传感器(3)与PLC控制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分室(2)为四个,每个分室(2)均设有一提升阀和一脉冲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四个分室(2)里面的八个控制阀组成第一控制阀组和第二控制阀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控制阀组件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阀组、第二控制阀组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器(1)设有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所述下灰弧门阀、关灰弧门阀通过继电器与PLC控制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器(1)设有气动蝶阀控制器,气动蝶阀控制器与下灰弧门阀继电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PLC控制器还连有手动/自动转换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灰弧门阀的继电器、关灰弧门阀的继电器通过PLC控制器互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尘器(1)设有过载保护开关。
CN2011200903236U 2011-03-31 2011-03-31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6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03236U CN202006065U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03236U CN202006065U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006065U true CN202006065U (zh) 2011-10-12

Family

ID=44747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0323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006065U (zh) 2011-03-31 2011-03-31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0060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6624A (zh) * 2011-03-31 2012-10-10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6624A (zh) * 2011-03-31 2012-10-10 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CN102716624B (zh) * 2011-03-31 2016-06-29 中国葛洲坝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37476U (zh) 石子煤卸料负压气力输送系统
CN102430298B (zh) 大型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1576247B (zh) 一种工业煤粉锅炉自动控制系统
CN202006065U (zh)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CN105233588A (zh) 用于布袋除尘器脉冲清灰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02716624A (zh) 一体化式自动排灰脉冲袋式收尘器
CN202346925U (zh) 粉剂肥料无尘生产设备
CN101816867B (zh) 袋式除尘器中脉冲喷吹控制方法
CN204709989U (zh) 高效节能低压脉冲除尘器
CN203803301U (zh) 一种生物质锅炉的废气除尘系统
CN202893093U (zh) 微型双风机袋式除尘器
CN203991614U (zh) 一种集中除尘收尘系统
CN203183841U (zh) 焊接机器人用单机除尘器的滤袋表面清灰装置
CN113716348A (zh) 一种用于连续输送槟榔且带自动清洗功能的气力输送系统
CN203664326U (zh) 干混砂浆搅拌站除尘系统
CN201120230Y (zh) 多相水雾扑尘除尘器
CN202802997U (zh) 气箱脉冲带式除尘器
CN103182226A (zh) 焊接机器人用单机除尘器的滤袋表面清灰装置
CN202316097U (zh) 盘式除铁器自动卸铁系统
CN203494302U (zh) 高性能微孔陶瓷管过滤除尘设备
CN102055337A (zh) 一种矩阵输出直流电源的设备
CN202355951U (zh) 大型袋式除尘器脉冲喷吹清灰控制系统
CN204779635U (zh) 一种高炉煤气净化系统
CN202110413U (zh) 一种集尘滤袋喷吹控制系统
CN208495100U (zh) 一种用于干冰膨胀烟丝线rv52的清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33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