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92772U -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92772U
CN201992772U CN2011200979061U CN201120097906U CN201992772U CN 201992772 U CN201992772 U CN 201992772U CN 2011200979061 U CN2011200979061 U CN 2011200979061U CN 201120097906 U CN201120097906 U CN 201120097906U CN 201992772 U CN201992772 U CN 201992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nner
exhaust duct
rear end
blast pipe
bearing bra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9790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凡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2009790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92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92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9277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uct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进风管、排风管以及连接在进风管和排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可旋转的转轮,所述转轮上均匀分布若干蜂窝状、折波式流道的通孔,箱体包括平行设置在转轮两侧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连接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侧围板,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安装孔和排风管安装孔,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中轴线的一侧,所述排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中轴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上安装进风管,排风管安装孔上安装排风管。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保持管道畅通,具有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Description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量回收装置,具体的说是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双向拉伸薄膜生产线横拉机外部风系统等通风装置中,热风的温度很高,系统中的热风与外界空气交换的时候会有大量热能流失,这样即造成系统能不能耗过高、系统运行成本高,也容易造成外界环境的热污染。另外,由于空气中粉尘含量较高,安装在排风管道中的普通的热交换装置很容易堵塞,造成通风不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保持管道畅通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从而达到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进风管、排风管以及连接在进风管和排风管之间的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箱体、安装在箱体内可旋转的转轮,所述转轮上均匀分布多个蜂窝状的通孔,箱体包括平行设置在转轮两侧的前端盖、后端盖以及连接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的侧围板,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安装孔和排风管安装孔,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中轴线的一侧,所述排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中轴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上安装进风管,排风管安装孔上安装排风管。
所述进风管上并联有进风旁通管,所述进风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连接的进风管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连接的进风管的后端;所述排风管上并联有排风旁通管,所述排风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连接的排风管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连接的排风管的后端;进风管中设置有进风阀,进风旁通管中设置有进风旁通阀,排风管中设置有排风阀,排风旁通管中设置有排风旁通阀;在箱体上安装有反冲洗装置。
所述反冲洗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上的支架、安装在支架上的丝杠、与丝杠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变速箱,丝杠上套装有滑块,滑块上固定连接冲洗喷管,所述冲洗喷管的末端穿过箱体位于转轮的一侧。
所述转轮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转轴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所述转轮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该转轴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和后端盖上,转轮采用风轮结构。
所述转轮上的通孔为蜂窝状、折波式流道的通孔。
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自动反冲洗功能保持管道畅通,具有降低生产能耗、减少环境污染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4是图2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5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6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7是图2的C-C剖视图。
图8是反冲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进风管P1、排风管P2以及连接在进风管P1和排风管P2之间的换热装置H。如图1中箭头所指,温度较高的热风通过排风管P2自右向左排出,温度较低的冷风通过进风管P1自左向右进入,热风和冷风通过换热装置H的时候发生热交换,热量回到进风管P1中得到回收。
如图5-图7所示,所述换热装置H包括箱体1、安装在箱体1内可旋转的转轮15,所述转轮15上均匀分布多个蜂窝状的通孔。它是由折成波纹状的耐腐蚀金属箔沿轴向排列的三角形小气道构成,金属箔片厚度约100~200μm,小气道的高度一般在2.0~3.0mm之间。采用金属箔片的目的是利用其良好的导热性能,热风通过转轮15的时候将金属箔片加热,热量留在转轮15上,冷风通过转轮15的时候又将金属箔片上的热量传递给冷风,达到换热的目的。
箱体1包括平行设置在转轮15两侧的前端盖1A、后端盖1B以及连接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之间的侧围板1C。本实施例中的箱体1采用正方形柱体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形状,如圆柱体等等。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安装孔和排风管安装孔,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15中轴线的一侧,所述排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15中轴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上安装进风管P1,排风管安装孔上安装排风管P2。工作的时候,热风从转轮15的一侧通过,冷风以相反的方向从转轮15的另一侧通过,此时如果转轮15转动就可以不断地将热风侧的热量转移到冷风侧,达到回收热量的目的。
另外,为了实现自动反冲洗,在进风管P1上并联有进风旁通管P4,所述进风旁通管P4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1A连接的进风管P1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1B连接的进风管P1的后端;所述排风管P2上并联有排风旁通管P3,所述排风旁通管P3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1A连接的排风管P2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1B连接的排风管P2的后端;进风管P1中设置有进风阀V1,进风旁通管P4中设置有进风旁通阀V4,排风管P2中设置有排风阀V2,排风旁通管P3中设置有排风旁通阀V3;在进风管P1或者排风管P2中、转轮15的两侧设置差压传感器T;在箱体1上安装有反冲洗装置D。正常工作时,打开进风阀V1和排风阀V2,关闭进风旁通阀V4和排风旁通阀V3,此时冷风顺利通过进风管P1的前端、转轮15进入进风管P1的后端,热风通过排风管P2的后端、转轮15进入排风管P2的前端,冷、热风通过转轮15换热;当转轮15上聚集较多灰尘,需要清洗的时候,转轮15两侧的风压压差达到一定数值后,差压传感器T动作,关闭进风阀V1和排风阀V2,打开进风旁通阀V4和排风旁通阀V3, 此时冷风通过进风管P1的前端、进风旁通管P4进入进风管P1的后端,热风通过排风管P2的后端、排风旁通管P3进入排风管P2的前端,不再通过转轮15,这是可以利用反冲洗装置D上的高压气流和高压水流冲洗转轮15,达到不停工自动冲洗的目的。差压传感器T的结构为公知技术,在此无需赘述。
如图8所示,所述反冲洗装置D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的支架D1、安装在支架D1上的丝杠D2、与丝杠D2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D3、变速箱D4,驱动电机D3可以驱动变速箱D4又带动丝杠D2转动。丝杠D2上套装有滑块D5,丝杠D2旋转的时候,滑块D5在丝杠D2上来回滑动,当然,为了限定滑块D5移动的范围,可以在支架D1上设置以机械开关或者光电开关为核心的限位机构,滑块D5移动到外侧极限位置的时候,通过机械开关或者光电开关控制驱动电机D3反转,使滑块D5再向内侧移动,当移动到内测极限位置的时候,驱动电机D3再次反转,如此反复,这种限位开关的结构为公知技术,在此无需赘述。滑块D5上固定连接冲洗喷管D6,所述冲洗喷管D6的末端穿过箱体1位于转轮15的一侧,冲洗喷管D6的末端安装喷嘴,冲洗喷管D6连接高压气泵或者高压水泵,可以喷出高压气体或者高压水流。冲洗喷管D6上的喷嘴设置在排风管一侧,冲洗方向与排出风的方向相反。
为了使转轮15旋转,至少可以有两种方案。方案一,在转轮15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2,该转轴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转轴2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3传动连接。当然,所述驱动装置3可以是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和皮带轮或者链条、链轮与转轴2连接,也可以直接采用齿轮连接,这些都是公知的传动方式,在此不再详细叙述。驱动装置3带动转轴2旋转,从而使转轮15旋转。
使转轮15旋转旋转的方案二,在转轮15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2,该转轴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转轮15采用风轮结构。风轮的特点是当有风吹过的时候可以使其旋转,风轮的结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由辐射状连接在转轴上的叶片构成,也可以由折成波纹状的金属箔沿轴向排列的各种形状的小气道构成,只要气道的轴线方向统一向一个方向倾斜就可以形成风轮的效果。
当然,为了保持转轮15的清洁,还可以在进风管P1、排风管P2的入口处设置滤网F,将较大的粉尘颗粒阻挡在外面。

Claims (6)

1.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包括进风管(P1)、排风管(P2)以及连接在进风管(P1)和排风管(P2)之间的换热装置(H),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装置(H)包括箱体(1)、安装在箱体(1)内可旋转的转轮(15),所述转轮(15)上均匀分布多个蜂窝状的通孔,箱体(1)包括平行设置在转轮(15)两侧的前端盖(1A)、后端盖(1B)以及连接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之间的侧围板(1C),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分别设置有进风管安装孔和排风管安装孔,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15)中轴线的一侧,所述排风管安装孔位于转轮(15)中轴线的另一侧,所述进风管安装孔上安装进风管(P1),排风管安装孔上安装排风管(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管(P1)上并联有进风旁通管(P4),所述进风旁通管(P4)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1A)连接的进风管(P1)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1B)连接的进风管(P1)的后端;所述排风管(P2)上并联有排风旁通管(P3),所述排风旁通管(P3)的两端分别连通到与前端盖(1A)连接的排风管(P2)的前端以及与后端盖(1B)连接的排风管(P2)的后端;进风管(P1)中设置有进风阀(V1),进风旁通管(P4)中设置有进风旁通阀(V4),排风管(P2)中设置有排风阀(V2),排风旁通管(P3)中设置有排风旁通阀(V3);在箱体(1)上安装有反冲洗装置(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洗装置(D)包括固定安装在箱体(1)上的支架(D1)、安装在支架(D1)上的丝杠(D2)、与丝杠(D2)传动连接在驱动电机(D3)、变速箱(D4),丝杠(D2)上套装有滑块(D5),滑块(D5)上固定连接冲洗喷管(D6),所述冲洗喷管(D6)的末端穿过箱体(1)位于转轮(15)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5)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2),该转轴(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转轴(2)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装置(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5)的中轴处固定安装有转轴(2),该转轴(2)的两端分别可旋转地插装在前端盖(1A)和后端盖(1B)上,转轮(15)采用风轮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15)上的通孔为蜂窝状、折波式流道的通孔。
CN2011200979061U 2011-04-07 2011-04-07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2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79061U CN201992772U (zh) 2011-04-07 2011-04-07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979061U CN201992772U (zh) 2011-04-07 2011-04-07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92772U true CN201992772U (zh) 2011-09-28

Family

ID=44669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979061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92772U (zh) 2011-04-07 2011-04-07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927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336A (zh) * 2011-04-07 2011-09-28 程凡宝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00336A (zh) * 2011-04-07 2011-09-28 程凡宝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61486Y (zh) 水源热泵系统专用滤水器
CN105650617A (zh) 一种新型电厂用循环环保锅炉
CN101598507B (zh) 单层扁管全隔离污水管壳换热装置
CN204806570U (zh) 可内循环的空气净化箱
CN102200336B (zh)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CN201417018Y (zh) 一种冷凝式余热锅炉
CN201992772U (zh) 自动反冲洗热量回收装置
CN114923196A (zh) 一种用于锅炉烟气的余热回收系统
CN202274784U (zh) 一种工业废水余热回收装置
CN207838561U (zh)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装置
CN203964712U (zh) 一种壳管式污水换热器
CN103994673A (zh) 一种便于清洁的壳管式污水换热器
CN103145006A (zh) 冷却翅片清洗机的卷管装置
CN201377995Y (zh) 单层扁管全隔离污水管壳换热装置
CN216110815U (zh) 一种适用于特长隧道地下风机房系统
CN214701918U (zh) 一种供暖燃气锅炉余热回收系统
CN101890285B (zh) 烟气脱硫塔除雾器旋转清洗装置
CN103591595A (zh) 一种可释放螺旋蒸汽的蒸汽吹灰器
CN204358807U (zh) 一种油烟机
CN203147914U (zh) 便于内部清洁的分体式空调室内机
CN202006056U (zh) 水源热泵系统专用滤水器
CN201257342Y (zh) 水泥窑余热发电系统沉降室预除尘装置
CN205330995U (zh) 一种污水泵
CN101701778A (zh) 无结垢废气热回收换热器
CN209819817U (zh) 一种防堵的原生污水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用管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0320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