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76235U -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76235U
CN201976235U CN2010205880467U CN201020588046U CN201976235U CN 201976235 U CN201976235 U CN 201976235U CN 2010205880467 U CN2010205880467 U CN 2010205880467U CN 201020588046 U CN201020588046 U CN 201020588046U CN 201976235 U CN201976235 U CN 201976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face
microphone
earphone
tie point
rota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58804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高峰
魏孔刚
刘海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58804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76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76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7623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属于通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接头包括:接地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接口、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开关,切换开关包括连接接地连接点的第一接口,以及连接麦克风连接点的第二接口,以及连接接地接口的第三接口,以及连接麦克风接口的第四接口;切换开关用于将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并将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或将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并将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转换接头的方式可以降低切换的复杂度,简单的实现切换成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头。

Description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以及3G时代的来临,智能移动终端也越来越普及。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很多智能移动终端都能提供类似于音乐播放器的功能,因此耳机已经作为移动终端的标配产品。现有的耳机包括有耳机接头,移动终端上设有相适配的耳机接口,使用时将该耳机接头插入到耳机接口内。
如图1所示,现有的耳机接头通常包括四个连接点:左耳机连接点、右耳机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接地连接点。现有的耳机除了耳机接头之外,还包括:左耳机S/L、右耳机S/R、麦克风MIC,上述部件分别与左耳机连接点、右耳机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电连接,并都与接地连接点电连接以接地,其结构可以如图1右侧的电路图所示的。如图1所示的,四个连接点之间通过绝缘机构101实现电性隔离。
而现有技术中不同厂家的耳机四个连接点也不同,例如:中国标准耳机及诺基亚耳机的接头的四个连接点如图1所示,由其接头顶端向下依次为:左耳机S/L、右耳机S/R、麦克风MIC、接地GND。而苹果的IPHONE的耳机接头格式由其接头顶端向下依次为:左耳机S/L、右耳机S/R、接地GND、麦克风MIC。因此这两种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头、接口之间无法通用。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的虽然可以通过耳机转换接头,以使这两种不同格式的接头、接口之间可以通用。但是耳机被分成了两个部分,造成用户使用不便且转换接头容易丢失。
同时,这种问题不仅限于移动终端领域,在其他使用耳机的领域也会出现这种不同格式的耳机无法通用,必须通过转换接头连接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头必须通过转换接头才可以通用导致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包括:接地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接口、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的第一接口,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的第二接口,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的第三接口,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的第四接口;所述切换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并将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切换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还包括与该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分别电性导通的耳机接头,所述耳机接头为前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接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耳机;所述耳机包括: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还包括与该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分别电性导通的耳机接头,所述耳机接头为前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接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在耳机上增设有切换开关。由于现有技术中不同格式的耳机只是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的顺序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对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进行切换,以分别适应不同格式的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转换接头的方式可以降低切换的复杂度,简单的实现切换成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头。同时该切换开关设置于耳机接头上,相比较转换接头具有不易丢失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的耳机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旋转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旋转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旋转开关与耳机接头的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旋转开关与耳机接头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设计思路是:现有技术中耳机听筒、麦克风通过连接线连接耳机接头的耳机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接地连接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中间加入一个切换开关,该切换开关可以把麦克风和接地端之间进行切换,以适应不同类型的移动终端。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耳机不仅限于应用于移动终端。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接地端的接地连接点1、用于连接移动终端麦克风电路的麦克风连接点2;还包括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如图2所示的,还包括切换开关5,所述切换开关5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5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52,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53,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54;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三接口导通53,并将第二接口52与第四接口54导通;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四接口54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52与第三接口53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了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在耳机上增设有切换开关。由于现有技术中不同格式的耳机只是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的顺序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对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进行切换,以分别适应不同格式的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转换接头的方式可以降低切换的复杂度,简单的实现切换成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头。同时该切换开关设置于耳机接头上,相比较转换接头具有不易丢失的优点。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接头,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接地端的接地连接点1、用于连接移动终端麦克风电路的麦克风连接点2;还包括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如图2所示的,还包括切换开关5,所述切换开关5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5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52,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53,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54;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三接口导通53,并将第二接口52与第四接口54导通;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四接口54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52与第三接口54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听筒连接点可以为单一的连接点,也可以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左耳机连接点和右耳机连接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可以为连接该切换开关5的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连接第三接口53和第四接口54,另一端连接耳机听筒、麦克风的接地端和麦克风。
其中,该切换开关还可以为一旋转开关6,其结构可以为如图3、图4所示的,包括一旋转座61及一旋转头62,旋转头62套接于旋转座61上,且旋转头62能够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设置在旋转座上,并将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设置在旋转头上。还可以将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设置在旋转头上,并将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设置在旋转座上。
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可以为金属片,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相对应的金属触点。或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可以为金属触点,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相对应的金属片。
下面以一种情况进行说明,即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为设置在旋转头上的金属片,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设置在旋转座上的金属触点。如图3所示,在旋转座61上设有连接该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611,以及连接该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612。如图4所示,在旋转头62上设有连接该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62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622。如图3所示的,旋转座61具有一突出部613,该第一接口611和第二接口612为金属片,两金属片环绕覆盖于突出部613表面以形成以圆环。如图4所示的,在旋转头62上设有一个凹陷部623,该凹陷部623的位置及形状与该突出部613相适配,以如图2所示的使该突出部613伸入该凹陷部623内,以使旋转头62可以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如图4所示的,该第三接口621和第四接口622为金属触点,该两个金属触点设置在该凹陷部623的内表面,且相对设置。这样,只需使旋转头62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即可如图5所示的实现第一接口611与第三接口621连接且第二接口612与第四接口622连接,或如图6所示的实现第一接口611与第四接口622连接且第二接口612与第三接口621连接。
当然,也可以是旋转头62上设有突出部,旋转座61上设有凹陷部。当然,不设突出部和凹陷部也是可以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同时,本实用新型其他三种情况的结构与前述的这种情况的结构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旋转开关可以设置在耳机接头上,也可以设置在耳机接头与耳机听筒、麦克风之间的连接线上。即:
可以如图5所示的,将旋转座61固定设置在耳机接头上,例如:旋转座61可以与耳机接头一体成型。且旋转头62一端与旋转座61转动连接,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线7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还可以如图6所示的,旋转座61的两个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8连接耳机接头,且旋转头62一端与旋转座61转动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9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旋转开关来实现切换,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同时旋转开关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在转动时或静止时都可以使旋转头和旋转座稳定连接。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耳机听筒21、麦克风22、接地端;还包括与该耳机听筒21、麦克风22、接地端23分别电性导通的耳机接头10。该耳机接头10可以如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耳机接头,即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接地端的接地连接点1、用于连接移动终端麦克风电路的麦克风连接点2;还包括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如图2所示的,还包括切换开关5,所述切换开关5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5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52,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53,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54;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三接口导通53,并将第二接口52与第四接口54导通;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四接口54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52与第三接口54导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移动终端的耳机增设有切换开关,由于现有技术中不同格式的耳机只是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的顺序不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切换开关对接地连接点及麦克风连接点进行切换,以分别适应不同格式的移动终端的耳机接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转换接头的方式可以降低切换的难度,简单的实现切换成不同格式的耳机接口。同时该切换开关设置于耳机接头上,相比较转换接头具有不易丢失的优点。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耳机,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结构如图7所示,包括:耳机听筒21、麦克风22、接地端;还包括与该耳机听筒21、麦克风22、接地端23分别电性导通的耳机接头10。该耳机接头10可以如第一、第二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耳机接头,即其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用于连接移动终端接地端的接地连接点1、用于连接移动终端麦克风电路的麦克风连接点2;还包括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如图2所示的,还包括切换开关5,所述切换开关5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5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52,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53,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54;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三接口导通53,并将第二接口52与第四接口54导通;所述切换开关5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51与第四接口54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52与第三接口54导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耳机听筒连接点可以为单一的连接点,也可以包括相互电性隔离的左耳机连接点和右耳机连接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用于连接耳机听筒接地端及麦克风接地端的接地接口3、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4,可以为连接该切换开关5的连接线。该连接线一端连接第三接口53和第四接口54,另一端连接耳机听筒、麦克风的接地端和麦克风。
其中,该切换开关还可以为一旋转开关6,其结构可以为如图3、图4所示的,包括一旋转座61及一旋转头62,旋转头62套接于旋转座61上,且旋转头62能够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设置在旋转座上,并将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设置在旋转头上。还可以将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设置在旋转头上,并将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设置在旋转座上。
为了提高连接的可靠性,该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可以为金属片,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相对应的金属触点。或是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可以为金属触点,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相对应的金属片。
下面以一种情况进行说明,即第一接口、第二接口为设置在旋转头上的金属片,第三接口、第四接口为设置在旋转座上的金属触点。如图3所示,在旋转座61上设有连接该接地连接点1的第一接口611,以及连接该麦克风连接点2的第二接口612。如图4所示,在旋转头62上设有连接该接地接口3的第三接口621,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4的第四接口622。如图3所示的,旋转座61具有一突出部613,该第一接口611和第二接口612为金属片,两金属片环绕覆盖于突出部613表面以形成以圆环。如图4所示的,在旋转头62上设有一个凹陷部623,该凹陷部623的位置及形状与该突出部613相适配,以如图2所示的使该突出部613伸入该凹陷部623内,以使旋转头62可以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如图4所示的,该第三接口621和第四接口622为金属触点,该两个金属触点设置在该凹陷部623的内表面,且相对设置。这样,只需使旋转头62相对于旋转座61转动,即可如图5所示的实现第一接口611与第三接口621连接且第二接口612与第四接口622连接,或如图6所示的实现第一接口611与第四接口622连接且第二接口612与第三接口621连接。
当然,也可以是旋转头62上设有突出部,旋转座61上设有凹陷部。当然,不设突出部和凹陷部也是可以的,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连接,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此做出限定。
同时,本实用新型其他三种情况的结构与前述的这种情况的结构是相同的,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旋转开关可以设置在耳机接头上,也可以设置在耳机接头与耳机听筒、麦克风之间的连接线上。即:
可以如图5所示的,将旋转座61固定设置在耳机接头上,例如:旋转座61可以与耳机接头一体成型。且旋转头62一端与旋转座61转动连接,另外一端通过连接线7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还可以如图6所示的,旋转座61的两个接口通过第一连接线8连接耳机接头,且旋转头62一端与旋转座61转动连接,另外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线9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旋转开关来实现切换,结构简单且制造成本低。同时旋转开关可以通过简单的结构保证电性连接的可靠性,在转动时或静止时都可以使旋转头和旋转座稳定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耳机接头,包括:接地连接点、麦克风连接点;还包括用于接地的接地接口、以及用于连接麦克风的麦克风接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包括连接所述接地连接点的第一接口,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连接点的第二接口,以及连接所述接地接口的第三接口,以及连接所述麦克风接口的第四接口;所述切换开关处于第一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并将第二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所述切换开关处于第二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接口与第四接口导通,并将所述第二接口与第三接口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开关为旋转开关,所述旋转开关包括旋转座及旋转头;所述旋转头与所述旋转座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上设有两个金属片;所述旋转头上设有与该两个金属片相适配的两个金属触点,所述金属片和金属触点能够互相接触;
所述两个金属片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所述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
或所述两个金属片分别与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所述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上设有两个金属触点;所述旋转头上设有与该两个金属触点相适配的两个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和金属触点能够互相接触;
所述两个金属片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所述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
或所述两个金属片分别与第三接口、第四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所述两个金属触点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连接并电性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固定于所述耳机接头上,所述旋转头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6.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座通过第一连接线连接所述耳机接头,所述旋转头通过第二连接线连接耳机听筒及麦克风。
7.一种耳机,包括: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还包括与该耳机听筒、麦克风、接地端分别电性导通的耳机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接头为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接头。 
CN2010205880467U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76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80467U CN201976235U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5880467U CN201976235U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76235U true CN201976235U (zh) 2011-09-14

Family

ID=44581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588046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76235U (zh) 2010-10-29 2010-10-29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762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998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北京医康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通信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49998A (zh) * 2015-07-07 2015-11-11 北京医康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通信设备
CN105049998B (zh) * 2015-07-07 2019-01-18 北京医康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频通信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31145B (zh) 一种电性连接器
CN103138097B (zh) 通用串行汇流排连接器
CN102623865A (zh) 一种转接线配件
CN203523003U (zh) 可切换耳机模式的耳机插头
CN201536413U (zh) 一种耳机
CN201528042U (zh) 天线装置和终端设备
CN201976235U (zh) 一种耳机接头及耳机
CN202455500U (zh) 一种通用多功能耳机
CN102438187B (zh) 一种通用多功能耳机
JP3909051B2 (ja) 接続ブッシュを備えるワイヤレスヘッドホン
CN204180263U (zh) 兼容多标准立体声耳机插头、手机及平板电脑
US8597061B2 (en) Earphone plug with switch device
CN205987004U (zh) 听筒组件及终端
CN109151641B (zh) 一种接触式扩展耳机
CN203596887U (zh) 多机通用一体式线控耳机
CN202425003U (zh) 可切换信号传输的耳机装置
CN204929191U (zh) 一种可切换模式的耳机
CN205160733U (zh) 话筒连接线及话筒
CN102480658B (zh) 可适用不同系统规格的耳机插头
CN203504721U (zh) 耳机插孔转换器
CN202395961U (zh) 一种多功能耳机
CN205882337U (zh) 耳机万能转换装置
CN204795528U (zh) 一种多功能耳机插头
CN203104742U (zh) 耳机转接器
CN205793200U (zh) 万能转换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030

Address after: Metro Songshan Lake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Dongguan City Road 523808 No. 2 South Factory (1) project B2 -5 production workshop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Bantian HUAWEI base B District, building 2, building No.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Building (Phase I) Project B2 Production Plant-5, New Town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Dongguan)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