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57083U -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57083U
CN201957083U CN2011200052120U CN201120005212U CN201957083U CN 201957083 U CN201957083 U CN 201957083U CN 2011200052120 U CN2011200052120 U CN 2011200052120U CN 201120005212 U CN201120005212 U CN 201120005212U CN 201957083 U CN201957083 U CN 201957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pad
elastic
housing
elastic mat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0521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霍贵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00521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57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57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57083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涉及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弹力垫容易无意间掉落而造成物料浪费的技术问题。该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的通孔以及具有弹性的弹力垫,弹力垫沿着从壳体内朝壳体外的方向嵌入通孔,且弹力垫嵌入通孔的部分延伸出通孔以及壳体;弹力垫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将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上。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支撑件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支撑件固设于壳体内,壳体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弹力垫远离通孔的部分抵压于支撑件上。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支撑电子设备上的结构件。

Description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弹性支撑结构以及设有该弹性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掌上电脑等便携式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通信工具,目前,由于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具有屏幕尺寸大、外形美观的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客户青睐。
如图1所示,现有的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设置有屏幕的上翻盖11以及设置有键盘下翻盖12,上翻盖11与下翻盖12之间活动连接,上翻盖11可绕活动连接处相对下翻盖12转动并转动至罩设于下翻盖12上的位置。当上翻盖11相对下翻盖12转动,并转动至罩设于下翻盖12上的位置时,下翻盖12上的键盘会抵靠于上翻盖11上的屏幕上,从而导致屏幕上会留下印记而影响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外观。
为此人们想到了在现有的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上设置弹性支撑结构,当上翻盖11相对下翻盖12转动并转动至罩设于下翻盖12上的位置时,弹性支撑结构对上翻盖11屏幕周围的机壳10施加一个支撑力,从而避免键盘抵靠于屏幕上而在屏幕上留下印记。
如图2所示,现有的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机壳10上的通孔2、具有弹性的弹力垫3以及固设于机壳10内的电路板7,弹力垫3沿着从机壳10内朝机壳10外的方向嵌入通孔2,且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部分延伸出通孔2以及机壳10,弹力垫3远离通孔2的部分抵压于电路板7上。当如图1所示上翻盖11相对下翻盖12转动,并转动至罩设于下翻盖12上的位置时,弹力垫3延伸出通孔2以及机壳10的部分对上翻盖11屏幕周围的机壳10施加一个支撑力,从而可以避免键盘在屏幕上留下印记。
本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在组装设置有现有的弹性支撑结构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过程中,需要先安装如图2所示弹力垫3,然后再安装电路板7,通过电路板7对弹力垫3所施加的抵压力,从而将弹力垫3压靠于机壳10上,但是,在实际组装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在完成安装弹力垫3的步骤之后,执行安装电路板7的步骤之前,通常还需要在机壳10上安装其他的元器件,这就需要翻转、扳动机壳10,而在翻转、扳动机壳10时,极易导致弹力垫3无意间掉落,由于弹力垫3的体积小、重量轻,掉落之后不便于寻找,所以会造成物料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弹性支撑结构以及设有该弹性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弹力垫容易无意间掉落而造成物料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的通孔以及具有弹性的弹力垫,其中:
所述弹力垫沿着从所述壳体内朝壳体外的方向嵌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弹力垫嵌入所述通孔的部分延伸出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壳体;
所述弹力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将所述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该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支撑件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所述支撑件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所述弹力垫远离所述通孔的部分抵压于所述支撑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力垫与壳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能将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上,故而在组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弹性支撑结构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将弹力垫沿着从壳体内朝壳体外的方向嵌入通孔,且弹力垫嵌入通孔的部分延伸出通孔以及壳体之后,可以通过限位结构将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上,这样,将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上之后,再在壳体上安装支撑件等其他部件时,无论如何翻转、扳动壳体,在限位结构的锁定作用下,弹力垫始终不会无意间掉落,所以避免了弹力垫容易无意间掉落而造成物料浪费,进而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弹力垫容易无意间掉落而造成物料浪费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的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弹性支撑结构与机壳之间的组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弹性支撑结构与壳体之间的组装关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弹性支撑结构与壳体、支撑件之间的组装关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便于制造、组装的弹性支撑结构以及设有该弹性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移动终端。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包括开设于壳体1上的通孔2以及具有弹性的弹力垫3,其中:
弹力垫3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嵌入通孔2,且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部分延伸出通孔2以及壳体1;
弹力垫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能将弹力垫3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1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力垫3与壳体1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4,限位结构4能将弹力垫3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1上,故而在组装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弹性支撑结构的电子设备(例如便携式移动终端)的过程中,将弹力垫3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嵌入通孔2,且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部分延伸出通孔2以及壳体1之后,可以通过限位结构4将弹力垫3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1上,这样,将弹力垫3锁定于或固定于壳体1上之后,再在壳体上安装如图4所示支撑件6等其他部件时,无论如何翻转、扳动壳体1,在限位结构4的锁定作用下,弹力垫3均不会无意间掉落,所以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弹力垫易无意间掉落的技术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3或图4所示限位结构4包括固设于通孔2孔壁处的防脱凸起41以及开设于弹力垫3上的防脱槽42,防脱槽42沿通孔2的径向方向环绕或部分环绕弹力垫3,防脱凸起41嵌入防脱槽42内。
防脱凸起41与防脱槽42的配合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而且便于组装。由于弹力垫3具有弹性,所以将弹力垫3安装于壳体1上时,只需要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嵌入通孔2,便可以使得防脱凸起41嵌入防脱槽42内,从而将弹力垫3安装于壳体1上。防脱槽42沿通孔2的径向方向环绕或部分环绕弹力垫3上时,防脱槽42与防脱凸起41配合处受力点更多,防脱槽42与防脱凸起41各部分之间受力更为均匀,进而弹力垫3也不易从通孔2内脱出。
当然,本实施例中弹力垫3与通孔2之间也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螺纹连接、胶水粘结或绑接等方式相锁定或相固连。
本实施例中弹力垫3包括彼此相连,且均呈柱状的第一垫体31以及第二垫体32,防脱槽42开设于第二垫体32接近第一垫体31的部分上,第一垫体31的沿通孔2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垫体32,第二垫体32远离第一垫体31的一侧的边棱开设有第一倒角33或第一圆角。
这种结构中,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将弹力垫3嵌入通孔2时,由于第二垫体32远离第一垫体31的一侧的边棱开设有第一倒角33或第一圆角,故而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过程中顺着第一倒角33或第一圆角滑动,滑动过程中摩擦力较小,所以嵌入操作会更为省力,而当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部分延伸出通孔2以及壳体1时,防脱槽42与防脱凸起41相配合的结构可以保证弹力垫3不会沿着从壳体1外朝壳体1内的方向从通孔2掉落,同时,由于第一垫体31的沿通孔2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第二垫体32,故而在第一垫体31的作用下,可以保证弹力垫3不会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从通孔2脱出。
本实施例中通孔2孔壁接近壳体1内的一侧开设有凹台5,第一垫体31接近第二垫体32的一侧的边沿嵌入凹台5内,且与凹台5的底面相抵靠,且凹台5接近第一垫体31以及第二垫体32的边棱开设有第二倒角51或第二圆角。
凹台5与第一垫体31接近第二垫体32的一侧的边沿相配合的结构可以使得弹力垫3与通孔2之间的配合结构比较紧凑。由于凹台5接近第一垫体31以及第二垫体32的边棱开设有第二倒角51,弹力垫3沿着从壳体1内朝壳体1外的方向将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过程中,弹力垫3会首先与第二倒角51的表面相接触,进而逐渐滑动并嵌入通孔2内,弹力垫3在第二倒角51的表面滑动时摩擦力较小,所以第二倒角51可以使得弹力垫3的滑动操作更为省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垫体31以及第二垫体32均呈圆形柱状,弹力垫3嵌入通孔2的方向与第一垫体31以及第二垫体32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或相一致。
呈圆形柱状的第一垫体31与第二垫体32的形状比较规则,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呈圆形柱状的第一垫体31与第二垫体32的轴心线的位置便于肉眼观测、识别,安装弹力垫3的过程中也容易准确定位弹力垫3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防脱凸起41与壳体1为一体式机构。一体式结构不仅便于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大批量生产、制造,而且一体式结构中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强度更为牢靠。
本实施例中弹力垫3的材料为橡胶,优选为硅胶(Silicon dioxide),硅胶别名也称硅橡胶。橡胶具有较好的弹性适宜应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硅胶具有无毒无味的特点,且化学性质稳定,除强碱、氢氟酸外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适宜应用于家用电器或便携式电子设备(例如:手机)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倒角33的尺寸为(0.1~0.4mm)×45°,优选为0.3mm×45°,如图4所示弹力垫3延伸出通孔2以及壳体1的部分沿通孔2径向方向的尺寸与通孔2端口的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之差a为0.08~0.15mm,优选为0.10mm。
由于弹力垫3体积通常无需做的太大,故而弹力垫3的体积以及重量通常均会做的比较小,故而防脱槽42的侧壁只要能克服弹力垫3的重力,便可以避免弹力垫3无意间从壳体1上脱出。
实践证明:当弹力垫3的材料为硅胶时,第一倒角33的尺寸以及弹力垫3延伸出通孔2以及壳体1的部分的尺寸符合上述要求时,可以保证弹力垫3能比较顺畅的嵌于通孔2的同时,弹力垫3还不会无意间从通孔2内脱出、不会耗费太多的材料。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包括壳体1、支撑件6以及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支撑件6固设于壳体1内,壳体1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弹力垫3远离通孔2的部分抵压于支撑件6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便携式移动终端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所以也能产生相同的技术效果,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
当然,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弹性支撑结构也可以应用于翻盖式便携式移动终端之外的其他电子设备上。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优选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内的电路板。电路板上具有较大的平面区域能够为弹力垫3提供较为稳定、均匀的抵压力。当然,本实施例中支撑件6也可以为电路板之外的其他元器件或部件,例如支撑件6也可以为机壳上的一部分。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于壳体上的通孔以及具有弹性的弹力垫,其中:
所述弹力垫沿着从所述壳体内朝所述壳体外的方向嵌入所述通孔,且所述弹力垫嵌入所述通孔的部分延伸出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壳体;
所述弹力垫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能将所述弹力垫锁定于或固定于所述壳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设于所述通孔孔壁处的防脱凸起以及开设于所述弹力垫上的防脱槽,所述防脱槽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方向环绕或部分环绕所述弹力垫,所述防脱凸起嵌入所述防脱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垫包括彼此相连且均呈柱状的第一垫体以及第二垫体,其中:
所述防脱槽开设于所述第二垫体接近所述第一垫体的部分上,所述第一垫体的沿所述通孔的径向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垫体,所述第二垫体远离所述第一垫体的一侧的边棱开设有第一倒角或第一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孔壁接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开设有凹台,所述第一垫体接近所述第二垫体的一侧的边沿嵌入所述凹台内且与所述凹台的底面相抵靠,所述凹台接近所述第一垫体以及所述第二垫体的边棱开设有第二倒角或第二圆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角的尺寸为(0.1~0.4mm)×45°,所述弹力垫延伸出所述通孔以及所述壳体的部分沿所述通孔径向方向的尺寸与所述通孔端口的径向方向的最大尺寸之差为0.08~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体以及所述第二垫体均呈圆形柱状,所述弹力垫嵌入所述通孔的方向与所述第一垫体以及所述第二垫体的轴向方向相平行或相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凸起与所述壳体为一体式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垫的材料为硅胶或皮筋。
9.一种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支撑件以及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弹性支撑结构,其中:
所述支撑件固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为便携式移动终端的机壳,所述弹力垫远离所述通孔的部分抵压于所述支撑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便携式移动终端内的电路板。
CN2011200052120U 2011-01-10 2011-01-10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7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52120U CN201957083U (zh) 2011-01-10 2011-01-10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052120U CN201957083U (zh) 2011-01-10 2011-01-10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57083U true CN201957083U (zh) 2011-08-31

Family

ID=44501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0521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957083U (zh) 2011-01-10 2011-01-10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570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2024A (zh) * 2019-12-03 2020-03-27 东莞市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插座的防尘胶塞标准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2024A (zh) * 2019-12-03 2020-03-27 东莞市振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插座的防尘胶塞标准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29178B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TW200740040A (en) Small-sized electrical connector easily improved in EMI characteristics
CN205723686U (zh) 电池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01957083U (zh) 弹性支撑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101179607B (zh) 具有电池防水功能的手机
CN101436725A (zh) 具有可更换插头的电子装置
CN202840163U (zh) 一种usb墙壁插座
CN205405430U (zh) 一种自发电键盘
CN10244717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0407343U (zh) 可穿戴设备
CN207530565U (zh) 一种新型usb充电器
CN203491903U (zh) 一种电源适配器
CN201709027U (zh) 带沉孔的印刷电路板
CN202977848U (zh) 一种tf卡/sim卡双层连接器
CN105306146A (zh) 可见光通信接收装置
CN201112850Y (zh) 插座用防水防尘盖
CN101847813B (zh) 连接器插座及应用其的可携式电子装置
CN107359471B (zh) 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1207486Y (zh) 一种接插端子的壳体
CN203242822U (zh) Usb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05657282U (zh) 旋转带usb插座
CN101110506A (zh) 具有可拆卸电源线连接头的电源转接器
CN203761244U (zh) 一种可换插头的电源适配器
CN202276010U (zh) 一种防水的耦合器
CN102244693B (zh) 移动终端及按键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