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942562U -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942562U
CN201942562U CN2011200454148U CN201120045414U CN201942562U CN 201942562 U CN201942562 U CN 201942562U CN 2011200454148 U CN2011200454148 U CN 2011200454148U CN 201120045414 U CN201120045414 U CN 201120045414U CN 201942562 U CN201942562 U CN 2019425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reaction tank
plate
reactor body
upper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04541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晓秋
李北城
高德玉
刘伟
潘志魁
罗向东
王欣
王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i& Tech Incubation Center Of Has
Original Assignee
Sci& Tech Incubation Center Of H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i& Tech Incubation Center Of Has filed Critical Sci& Tech Incubation Center Of Has
Priority to CN20112004541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9425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9425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94256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50/00Technologi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uel of non-fossil origin
    • Y02E50/30Fuel from waste, e.g. synthetic alcohol or diesel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它涉及一种厌氧折流消化装置。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对高浓度沼液进行处理时,须将沼液稀释才可达到处理效果,增加了工艺步骤和处理成本的问题,以及厌氧折流反应器厌氧消化不彻底和反应器成本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之间通过第一反向混合门溢流,第二反应池与第三反应池之间通过第二反应混合门溢流,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一侧的第三反应池的侧壁上开有槽口,气液流通器固定安装在第三反应池的侧壁上,且与槽口相连通,第三反向混合门设置在第三反应池内,第三反向混合门的安装位置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后高浓度有机沼液的厌氧消化。

Description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厌氧折流消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背景技术
沼气工程是以厌氧消化为核心技术,集粪便处理、沼气生产、沼气和沼肥资源化利用为一体的系统工程。但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许多大型沼气工程在产生大量的沼气能源后,也随之产生了难以处理的沼液,沼液是指有机废物/水经厌氧微生物作用后从厌氧反应器中排出的液体。自国家鼓励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以来,沼液的利用以及处理就成为了相关行业学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对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好氧组合工艺是世界公认的经济处理方法,而对于此组合工艺,厌氧阶段的工艺选择尤为重要。目前在此阶段较为成型的是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但该反应器对于处理高浓度沼液的效果并不理想,须将沼液进行稀释才可达到处理效果,增加了工艺步骤和处理成本。对于处理高浓度沼液,目前还有的技术方案就是厌氧折流反应器,该反应器是由若干折流板组成,折流板中设有填料,但流经该反应器的沼液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运行,使厌氧消化不彻底,同时,该反应器装有填料,增加了反应器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对高浓度沼液进行处理时,须将沼液稀释才可达到处理效果,增加了工艺步骤和处理成本的问题,以及厌氧折流反应器厌氧消化不彻底和反应器成本高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沼液进入管、沼液流出管、温度传感器、反应器本体顶、两个分隔墙、两个流量传感器和两个液位传感器;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反向混合门、气液流通器、沼液收集器、第二反向混合门和第三反向混合门,所述反应器本体由两个分隔墙分隔成三个反应池,三个反应池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反应池、第二反应池和第三反应池,第一反应池与第二反应池之间通过第一反向混合门溢流,第二反应池与第三反应池之间通过第二反应混合门溢流,第一反向混合门和第二反向混合门交错设置,所述沼液进入管安装在远离第一反向混合门一侧的第一反应池的侧壁上,且与第一反应池连通,第一反应池的池壁上和第三反应池的池壁上各安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第三反应池的池壁上还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一侧的第三反应池的侧壁上开有槽口,所述气液流通器固定安装在第三反应池的侧壁上,且与槽口相连通,第三反向混合门设置在第三反应池内,将第三反应池分隔成两个部分,且第三反向混合门的安装位置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所述沼液收集器置于气液流通器的下方,用于收集由气液流通器流下的沼液,所述沼液流出管置于反应器本体的下方,且沼液流出管与沼液收集器连通,沼液流出管上和沼液进入管上各安装有一个流量传感器,所述反应器本体上盖装有反应器本体顶。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本实用新型是在同一装置内完成产气、贮气和降解高浓度沼液,工艺步骤简单,结构简单,无需运动部件,无需机械混合,处理成本低,其处理成本降低了12%;通过在反应器本体内设置反向混合门使得厌氧消化更彻底,同时也降低了厌氧消化装置成本,厌氧消化装置成本降低了5%。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拆去了反应器本体顶1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形图,图3是第一反向混合门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二反向混合门1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第三反向混合门1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第三反向混合门13的主视图,图7是图6的后视图,图8是图6的俯视图,图9是气液流通器8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包括反应器本体1、沼液进入管4、沼液流出管5、温度传感器10、反应器本体顶11、两个分隔墙2、两个流量传感器6和两个液位传感器7;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反向混合门3、气液流通器8、沼液收集器9、第二反向混合门12和第三反向混合门13,所述反应器本体1由两个分隔墙2分隔成三个反应池,三个反应池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反应池1-1、第二反应池1-2和第三反应池1-3,第一反应池1-1与第二反应池1-2之间通过第一反向混合门3溢流,第二反应池1-2与第三反应池1-3之间通过第二反应混合门12溢流,第一反向混合门3和第二反向混合门12交错设置,所述沼液进入管4安装在远离第一反向混合门3一侧的第一反应池1-1的侧壁上,且与第一反应池1-1连通,第一反应池1-1的池壁上和第三反应池1-3的池壁上各安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7,第三反应池1-3的池壁上还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0,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12一侧的第三反应池1-3的侧壁上开有槽口1-3-1,所述气液流通器8固定安装在第三反应池1-3的侧壁上,且与槽口1-3-1相连通,第三反向混合门13设置在第三反应池1-3内,将第三反应池1-3分隔成两个部分,且第三反向混合门13的安装位置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12,所述沼液收集器9置于气液流通器8的下方,用于收集由气液流通器8流下的沼液,所述沼液流出管5置于反应器本体1的下方,且沼液流出管5与沼液收集器9连通,沼液流出管5上和沼液进入管4上各安装有一个流量传感器6,所述反应器本体1上盖装有反应器本体顶11。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反向混合门3、第二反向混合门12和第三反向混合门13均为混凝土混合门、木质混合门或不锈钢混合门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3和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反向混合门3和第二反向混合门12均分别包括第一立板20、第二立板21、第一上位板22、第二上位板23、第一下位板24和第二下位板25,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左右并列设置,第一上位板22和第一下位板24前后并列设置,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之间通过第一下位板24和第一上位板22固定连接,第一上位板22的上沿与第一立板20的上沿平齐,第一上位板22的下沿高于第一立板20的下沿,第一下位板24的下沿与第一立板20的下沿平齐,第一下位板24的上沿低于第一立板20的上沿,第一立板20与相应的分隔墙2固定连接,第二立板21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并列设置,第二下位板25和第二上位板23前后并列设置,第二立板21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之间通过第二下位板25和第二上位板23固定连接,第二上位板23的上沿与第二立板21的上沿平齐,第二上位板23的下沿高于第二立板21的下沿,第二下位板25的下沿与第二立板21的下沿平齐,第二下位板25的上沿低于第二立板21的上沿,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的上沿与分隔墙2的上沿以及反应器本体1的上沿平齐,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的上沿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的底板上。如此设置,污泥无需特殊沉降,无需填料,污泥产率低,泥龄长,无需三相分离器,反应器成本大大降低,成本下降幅度达到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5-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三反向混合门13包括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第五立板30、第三上位板31、第四上位板32、第三下位板33和第四下位板34,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由后至前并列设置在分隔墙2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之间,第三立板28通过第一连接板26与相应的分隔墙2固定连接,第五立板30通过第二连接板27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三上位板31和第三下位板33左右并列设置,第三立板28与第四立板29之间通过第三上位板31和第三下位板33固定连接,第三上位板31的上沿与第三立板28的上沿平齐,第三上位板31的下沿高于第三立板28的下沿,第三下位板33的下沿与第三立板28的下沿平齐,第三下位板33的上沿低于第三立板28的上沿,第四上位板32和第四下位板34左右并列设置,第四立板29与第五立板30之间通过第四上位板32和第四下位板34固定连接,第四上位板32的上沿与第四立板29的上沿平齐,第四上位板32的下沿高于第四立板29的下沿,第四下位板34的下沿与第四立板29的下沿平齐,第四下位板34的上沿低于第四立板29的上沿,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的上沿与分隔墙2的上沿以及反应器本体1的上沿平齐,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的下沿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的底板上。如此设置,污泥无需特殊沉降,无需填料,污泥产率低,泥龄长,无需三相分离器,反应器成本大大降低,成本下降幅度达到7%。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气液流通器8包括流通器本体35、流道36、过滤体37和两块布水板38,所述两块布水板38上下并列设置在流通器本体35内,过滤体37填充在两块布水板38之间,流道36固定安装在流通器本体35的下端面上,气液流通器8通过流通器本体35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上。如此设置,沼液通过槽口1-3-1流入流通器本体35内,经上面的布水板38布水后落在石头上,再通过下面的布水板38落在流道36上。便于沼液收集,过滤沼液。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9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过滤体37由碎石组成。如此设置,便于污物附着在过滤体37上。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反应器本体顶11包括橡胶软顶39和两个混凝土硬顶40,橡胶软顶39设置在两个混凝土硬顶40之间,第一反应池1-1和第三反应池1-3上各盖装有一个混凝土硬顶40,橡胶软顶39盖装在第二反应池1-2上,两个分隔墙2的上端面上均开有通气槽2-1,通气槽2-1用于将第一反应池1-1和第三反应池1-3产生的沼气通入第二反应池1-2和橡胶软顶39之间。如此设置,贮气在橡胶软顶39内,大大降低了贮气装置的成本。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或五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橡胶软顶39为三元乙丙橡胶软顶。如此设置,贮气能力强。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六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还包括卵石层41,所述卵石层41包覆在反应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如此设置,用以保温,厌氧消化更彻底。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三、四、五、六或七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卵石层41是石头、砂子和木屑的组合。如此设置,保温效果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反应器本体1的底面上的卵石层41的厚度为30cm-50cm。如此设置,保温效果好。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具体实施方式八或九相同。
运行原理为:经厌氧发酵固液分离后的沼液通过泵经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的沼液进入管4,流量通过流量传感器6进行检测,第一反应池1-1内的沼液通过第一反向混合门3的底部进入第二反应池1-2内,当第二反应池1-2内的沼液达到溢流高度时沼液流回到第一反应池1-1内,第二反应池1-2内的沼液通过第二反向混合门12的底部进入第三反应池1-3,当第三反应池1-3内的沼液到达溢流高度时沼液回流到第二反应池1-2内,第三反应池1-3内的沼液到达所述气液流通器8固定安装在第三反应池1-3的侧壁上,且与槽口1-3-1相连通,第三反向混合门13设置在第三反应池1-3内,第三反应池1-3通过第三反向混合门13和槽口1-3-1与气液流通器8相连通,沼液流过气液流通器8进入沼液收集器9,后由埋于地平面下方的沼液流出管5排出,流量由流量传感器6检测,第一反应池1-1和第三反应池1-3的的液位由液位传感器7、检测,池体温度由温度传感器10检测。本实用新型可间歇运行,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可长时间不排泥。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大型沼气工程后高浓度有机沼液的厌氧消化。

Claims (10)

1.一种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它包括反应器本体(1)、沼液进入管(4)、沼液流出管(5)、温度传感器(10)、反应器本体顶(11)、两个分隔墙(2)、两个流量传感器(6)和两个液位传感器(7);其特征在于: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还包括第一反向混合门(3)、气液流通器(8)、沼液收集器(9)、第二反向混合门(12)和第三反向混合门(13),所述反应器本体(1)由两个分隔墙(2)分隔成三个反应池,三个反应池由后至前依次为第一反应池(1-1)、第二反应池(1-2)和第三反应池(1-3),第一反应池(1-1)与第二反应池(1-2)之间通过第一反向混合门(3)溢流,第二反应池(1-2)与第三反应池(1-3)之间通过第二反应混合门(12)溢流,第一反向混合门(3)和第二反向混合门(12)交错设置,所述沼液进入管(4)安装在远离第一反向混合门(3)一侧的第一反应池(1-1)的侧壁上,且与第一反应池(1-1)连通,第一反应池(1-1)的池壁上和第三反应池(1-3)的池壁上各安装有一个液位传感器(7),第三反应池(1-3)的池壁上还安装有一个温度传感器(10),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12)一侧的第三反应池(1-3)的侧壁上开有槽口(1-3-1),所述气液流通器(8)固定安装在第三反应池(1-3)的侧壁上,且与槽口(1-3-1)相连通,第三反向混合门(13)设置在第三反应池(1-3)内,将第三反应池(1-3)分隔成两个部分,且第三反向混合门(13)的安装位置远离第二反向混合门(12),所述沼液收集器(9)置于气液流通器(8)的下方,用于收集由气液流通器(8)流下的沼液,所述沼液流出管(5)置于反应器本体(1)的下方,且沼液流出管(5)与沼液收集器(9)连通,沼液流出管(5)上和沼液进入管(4)上各安装有一个流量传感器(6),所述反应器本体(1)上盖装有反应器本体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向混合门(3)和第二反向混合门(12)均分别包括第一立板(20)、第二立板(21)、第一上位板(22)、第二上位板(23)、第一下位板(24)和第二下位板(25),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左右并列设置,第一上位板(22)和第一下位板(24)前后并列设置,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之间通过第一下位板(24)和第一上位板(22)固定连接,第一上位板(22)的上沿与第一立板(20)的上沿平齐,第一上位板(22)的下沿高于第一立板(20)的下沿,第一下位板(24)的下沿与第一立板(20)的下沿平齐,第一下位板(24)的上沿低于第一立板(20)的上沿,第一立板(20)与相应的分隔墙(2)固定连接,第二立板(21)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并列设置,第二下位板(25)和第二上位板(23)前后并列设置,第二立板(21)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之间通过第二下位板(25)和第二上位板(23)固定连接,第二上位板(23)的上沿与第二立板(21)的上沿平齐,第二上位板(23)的下沿高于第二立板(21)的下沿,第二下位板(25)的下沿与第二立板(21)的下沿平齐,第二下位板(25)的上沿低于第二立板(21)的上沿,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的上沿与分隔墙(2)的上沿以及反应器本体(1)的上沿平齐,第一立板(20)和第二立板(21)的上沿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三反向混合门(13)包括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第五立板(30)、第三上位板(31)、第四上位板(32)、第三下位板(33)和第四下位板(34),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由后至前并列设置在分隔墙(2)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之间,第三立板(28)通过第一连接板(26)与相应的分隔墙(2)固定连接,第五立板(30)通过第二连接板(27)与反应器本体(1)的一侧壁固定连接,第三上位板(31)和第三下位板(33)左右并列设置,第三立板(28)与第四立板(29)之间通过第三上位板(31)和第三下位板(33)固定连接,第三上位板(31)的上沿与第三立板(28)的上沿平齐,第三上位板(31)的下沿高于第三立板(28)的下沿,第三下位板(33)的下沿与第三立板(28)的下沿平齐,第三下位板(33)的上沿低于第三立板(28)的上沿,第四上位板(32)和第四下位板(34)左右并列设置,第四立板(29)与第五立板(30)之间通过第四上位板(32)和第四下位板(34)固定连接,第四上位板(32)的上沿与第四立板(29)的上沿平齐,第四上位板(32)的下沿高于第四立板(29)的下沿,第四下位板(34)的下沿与第四立板(29)的下沿平齐,第四下位板(34)的上沿低于第四立板(29)的上沿,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的上沿与分隔墙(2)的上沿以及反应器本体(1)的上沿平齐,第一连接板(26)、第二连接板(27)、第三立板(28)、第四立板(29)和第五立板(30)的下沿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的底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流通器(8)包括流通器本体(35)、流道(36)、过滤体(37)和两块布水板(38),所述两块布水板(38)上下并列设置在流通器本体(35)内,过滤体(37)填充在两块布水板(38)之间,流道(36)固定安装在流通器本体(35)的下端面上,气液流通器(8)通过流通器本体(35)固定安装在反应器本体(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体(37)为碎石过滤体。
6.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顶(11)包括橡胶软顶(39)和两个混凝土硬顶(40),橡胶软顶(39)设置在两个混凝土硬顶(40)之间,第一反应池(1-1)和第三反应池(1-3)上各盖装有一个混凝土硬顶(40),橡胶软顶(39)盖装在第二反应池(1-2)上,两个分隔墙(2)的上端面上均开有通气槽(2-1),通气槽(2-1)用于将第一反应池(1-1)和第三反应池(1-3)产生的沼气通入第二反应池(1-2)和橡胶软顶(39)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橡胶软顶(39)为三元乙丙橡胶软顶。
8.根据权利要求1、2、3、4、5或7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还包括卵石层(41),所述卵石层(41)包覆在反应器本体(1)的外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卵石层(41)为石头、砂子和木屑混合的卵石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器本体(1)的底面上的卵石层(41)的厚度为30cm-50cm。
CN2011200454148U 2011-02-22 2011-02-22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25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54148U CN201942562U (zh) 2011-02-22 2011-02-22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0454148U CN201942562U (zh) 2011-02-22 2011-02-22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942562U true CN201942562U (zh) 2011-08-24

Family

ID=44469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04541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942562U (zh) 2011-02-22 2011-02-22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94256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529A (zh) * 2011-02-22 2011-08-24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1529A (zh) * 2011-02-22 2011-08-24 黑龙江省科学院科技孵化中心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36745C (zh) 厌氧跌水充氧人工湿地组合污水除磷脱氮方法
CN206014509U (zh) 一种两相分离内外循环厌氧反应器
CN202499762U (zh) 厌氧好氧一体化生物反应器
CN202849154U (zh) 新型处理高硫酸盐有机废水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CN100448787C (zh) 一种气升式自循环厌氧生物反应器
CN105417893B (zh) 多相循环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02417262A (zh) 污水处理装置
CN201942562U (zh)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CN204897525U (zh) 上流式循环厌氧污泥床系统
WO2023123992A1 (zh) 一种高负荷厌氧系统内高效撬装式三相分离器
CN202089866U (zh) 一种复合蚯蚓生态床
CN203938543U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预处理成套装置
CN102161529B (zh) 厌氧往复折流复合消化装置
CN101007680A (zh) 一种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
CN206278983U (zh) 一种可操控生物技术污水净化装置
CN205740492U (zh) 一种设有沉砂集泥斗的泥水处理装置
CN103539259A (zh) 内外循环高效厌氧反应器
CN203701248U (zh) 一种热电厂废水资源的综合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03428992U (zh) 一种消化污泥回用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3820601U (zh) 无动力污水处理系统
CN201704172U (zh) 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213924427U (zh) 一种猪场废水处理用人工湿地装置
CN210825867U (zh) 一种低能耗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3159323U (zh) 一种高效厌氧反应器
CN202322567U (zh) 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91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8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2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