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式漏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落纱机的输管和排管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尼式漏料机构。
背景技术
落纱机的输管和排管装置主要是用于将储存在纱管箱内的空纱管逐个输送到落纱机的插管装置内,通过插管装置将空纱管逐个插放在细纱机的锭杆上。如图1所示,一种传统的输、排管装置由落料斗1’和落料通道2’构成,落料斗1’下端的出口与落料通道2’上端的入口相连通,落料通道2’由上侧板21’、下侧板22’和若干弧形钢丝25’构成弧形通道,从落料通道2’入口水平进入的空纱管3’经过在弧形通道内滚动后,以竖直状态从落料通道2’下端的出口滚出,然后进入插管装置中。其中空纱管3’的形状为一端略粗的圆台状,略粗的一端要重于另一端,在进入落料通道2’时,略粗的一端通常滚动速度要快于另一端,使空纱管3’以倾斜的姿态在落料通道2’内滚动,极易造成卡管现象,影响整个输、排管装置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有效解决卡管现象的阻尼式漏料机构。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包括落料斗和落料通道,所述落料通道上端的入口与落料斗下端的出口相连通,所述落料通道用于输送空纱管,其入口为横向设置,出口为纵向设置,其中所述落料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用于提供与空纱管下落方向相反的力,使空纱管以水平状态进入落料通道。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其中所述阻尼装置为至少一个弹性片,所述弹性片的根部固定连接在落料斗上,弹性片的活动端向上弯折倾斜伸入落料通道内。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其中所述落料斗包括前挡板、后挡板、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相连接,左侧板和右侧板分别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两者下端逐渐靠近构成落料斗的出口,所述弹性片固定连接在右侧板下端。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其中所述落料通道包括上侧板、下侧板和两块出口挡板,所述两块出口挡板纵向相对设置构成落料通道的出口,所述上侧板的上端与后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两块出口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下侧板的上端与前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两块出口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侧板的下端通过若干弧形钢丝与其中一块出口挡板相连接,所述右侧板的下端通过另一部分弧形钢丝与另一块出口挡板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其中所述弹性片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右侧板靠近前挡板和后挡板的板面上。
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在落料通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一个阻尼装置,当空纱管进入落料通道时,在阻尼装置的作用下,对空纱管产生一个与其下落方向相反的力,将空纱管调整为水平姿态,在上方空纱管的重力作用下,克服阻尼装置的阻力,以水平状态进入落料通道,从而避免了因为倾斜进入落料通道而造成卡管现象的产生。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式漏料机构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漏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阻尼式漏料机构包括落料斗1和落料通道2,落料斗1包括前挡板(图中未示出)、后挡板12、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挡板和后挡板12相连接,左侧板13和右侧板14分别自上而下倾斜设置,两者下端逐渐靠近构成落料斗1的出口,落料通道2包括上侧板21、下侧板22和两块出口挡板23、24,两块出口挡板23、24纵向相对设置构成落料通道2的出口,上侧板21的上端与后挡板12固定连接,下端与两块出口挡板23、24的上端固定连接,下侧板22的上端与前挡板固定连接,下端与两块出口挡板23、24的下端固定连接,左侧板13的下端通过三条弧形钢丝25与其中一块出口挡板23相连接,右侧板14的下端通过另外三条弧形钢丝26与另一块出口挡板24相连接。右侧板14靠近前挡板和后挡板12的板面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一个弹性片4,弹性片4的活动端向上弯折倾斜伸入落料通道2内。弹性片4作为阻尼装置用于提供与空纱管3下落方向相反的力,使空纱管3以水平状态进入落料通道2。
当空纱管3从落料斗1出口进入落料通道2入口时,弹性片4对空纱管3的两端产生阻止下落的作用力,将空纱管3调整成水平状态,在上方空纱管3的重力作用下,弹性片4产生一定形变使空纱管3通过,此时空纱管3是以水平状态进入落料通道2内,避免了卡管现象的产生。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